资源描述
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
飞利浦设计方案V6
(讨论版)
目录
1. 项目背景 4
2. 项目目标 4
3. 项目概览 5
3.1 架构设计 5
3.1.1 项目一期架构设计及业务功能实现 5
3.1.2 项目一期数据流程设计 7
3.1.3 项目二期架构设计及业务功能实现 9
3.1.4 项目三期架构设计及业务功能实现 10
3.2 远程院外会诊流程设计 12
3.3 架构设计优势和特点 13
3.4 影像引导诊疗的自动化标准化诊疗流程设计 14
4.飞利浦三维影像后处理应用平台解决方案 15
--星云太空站INTELLISPACE PORTAL 15
4.1 星云太空站IntelliSpace Portal全新优势 16
4.2 全面的影像后处理解决方案 22
4.2.1 心脏解决方案—智能全息心脏分析和心肌灌注评估分析 22
4.2.2 神经解决方案 26
4.2.3 血管解决方案—外周血管智能分析AVA 30
4.2.4 骨科解决方案 31
4.2.5 肿瘤解决方案 32
4.3 星云太空站三维后处理应用平台系统优势和特点 35
5. 应用场景效果 37
6.系统集成设计与风险控制 43
6.1 整体集成方案设计 43
6.2 整体集成方案特点 44
7.项目实施计划 45
7.1 项目组织分工 45
7.2 项目管理及流程控制 45
附件一、星云太空站云三维后处理应用平台软件功能配置清单 49
附件二、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软件/硬件/实施服务配置清单 52
附件三、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价格清单 53
1. 项目背景
现代临床医学正在经历从传统医学→循证医学→个体化(精确)医学的深刻变革,医学影像学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论是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还是术中监控、疗效评估和预后评估,整个临床医学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影像学信息。
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全院级“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的建立,源于临床各科室对影像数据的需求日益提高,并且随着临床手术越来越微创和精准的趋势,各外科性科室对三维重建图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院区“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的建立,可显著提升集团医院医疗影像利用价值,提高诊疗质量,提升协同医疗水平。区域级“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的建立,可显著改善区域内影像后处理及诊断专家资源不足的现状,提高区域龙头医院的优势技术资源的服务范围和能力。
2. 项目目标
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将采用分期建设、逐步扩展的原则。总体项目将分为三期。项目建设的分期目标是:
项目一期目标:建设自治区人民医院企业级“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将依托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影像数据和现有业务工作流程,拓展现有PACS数据在临床深度与广度的应用,建成世界领先的医疗影像应用、科研基地。
项目二期目标:建设自治区人民医院多院区“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建立主院与分院在影像后处理及诊断业务方面的多院区高效协同工作模式,提升集团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项目三期目标:建设自治区区域级“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建立自治区人民医院、分院与各下级医院在影像后处理及诊断业务方面的远程高效协同工作模式,充分发挥自治区人民医院在区域范围内的优势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3. 项目概览
基于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对于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的整体建设要求,本着易用、安全、稳定、及时、易扩展、完整先进以及分期实施建设的建设原则,飞利浦为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量身设计了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项目分为三期建设,逐步实现从企业级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到区域级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的应用范围和业务模式,进一步提升医疗影像在医院诊疗业务中的价值。充分发挥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主院区在集团医院中所具有的优势医疗诊断资源和龙头作用,提升集团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并充分发挥自治区人民医院在自治区区域范围内的优势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3.1 架构设计
鉴于总体项目的分期实施建设的建设原则,项目将分为三期进行分期分步建设。
3.1.1 项目一期架构设计及业务功能实现
一、 项目一期架构设计
项目一期将为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打造企业级“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整体设计架构图如下:
二、 项目一期业务功能实现
将依托自治区人民医院(主院区)放射科影像数据和现有业务工作流程,拓展现有PACS数据在临床深度与广度的应用,建成世界领先的医疗影像应用、科研基地。具体实现业务功能有:
1. 建立自治区人民医院(主院区)集中式的医疗三维影像归档和存储系统,为影像科和各临床科室(包括手术室)提供中长期的CT/MR全数据(包括薄层重建数据)归档、存储和备份,为自治区人民医院(主院区)建立医疗三维影像应用的数据管理平台。
2. 建立自治区人民医院(主院区)集中式的医疗三维影像后处理诊断中心(室),放射科诊断医生根据临床诊治疾病的需要,将对设备端采集的薄层影像数据进行各种三维图像重建、测量、分析和诊断,并将结果常规发送给全院相关临床科室供临床诊断和治疗参考。对有手术导航需求的临床科室(如骨科/神经科)提供原始薄层影像数据图像,供这些科室在专有软件系统中进行特殊图像后处理并指导手术治疗。
3. 项目一期规划涉及的临床科室包括心血管科、神经科、肿瘤科和骨科四个科室。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的应用软件平台将包含这四个临床科室的日常业务和科研需求,提供相应的影像后处理和分析的软件工具。
4. 网络化三维影像后处理终端集中部署于放射科的医疗三维影像后处理诊断中心(室)。部分后处理终端会按需部署于临床的血管科、神经科、肿瘤科和骨科。实现自治区人民医院(主院区)企业级范围的三维影像后处理应用。
5. 利用先进的智能化计算机三维后处理辅助诊断技术,在放射科建立智能化、标准化的三维影像后处理流程,大幅提升医疗影像的价值及临床诊疗质量,并大幅提升后处理工作效率和生产率。
3.1.2 项目一期数据流程设计
一、项目一期数据流程设计
后处理中心的工作流程将与医院现有的工作流程无缝整合,现有PACS/RIS和HIS系统的业务工作流程保持不变,有效节省网络传输带宽,同时从根本上降低了现有东软PACS系统的业务工作压力,提高现有系统的工作性能,数据流程设计如下所示:
项目一期数据流程分项说明:
1. 与现有流程相同,由HIS临床工作站向东软RIS系统提出检查申请,RIS系统为检查设备生成DICOM Worklist,患者进行CT/MR的相关影像检查;
2. 患者检查完毕,检查设备产生的影像会将二维常规的厚层影像发送至东软PACS数据中心进行归档管理,同时,需要进行三维影像后处理的薄层影像会由设备发送至飞利浦三维影像后处理影像数据中心进行集中式归档管理;
3. 薄层影像归档完成后,三维影像后处理中心即可通过飞利浦三维后处理终端,对该患者影像进行三维影像后处理;
4. 三维影像后处理完成后,后处理结果序列回传至飞利浦三维影像后处理影像数据中心进行归档管理;
5. 后处理结果序列归档完成后,该后处理结果序列自动或手动由三维影像后处理影像数据中心回传给东软PACS数据中心,通过DICOM 信息如Study_instance_UID, Patient ID等Tag 信息进行匹配,将该结果序列与该患者此次检查的二维常规厚层影像数据合并同一归档,从而保证同一患者、同一检查数据统一归档;
6. 放射科仍通过东软PACS系统调阅二维常规厚层影像和后处理结果序列进行操作和诊断;如需要进行三维影像后处理工作时,即可通过已嵌入在东软PACS界面中的飞利浦portal进行操作处理。临床医生如需进行三维影像后处理工作时,即可通过已嵌入在HIS界面中的飞利浦portal进行操作处理。
二、整体流程设计的优势及特点
· 薄层影像独立保存与厚层影像分开管理,避免了影像数据重复保存的存储浪费,同时也避免了数据重复传输时造成的网络传输压力,优化系统及网络资源,使整体系统性能得到提高;
· 后处理所需的薄层影像相较于常规厚层影像:影像数量多,数据量巨大,因此归档时对系统造成的压力极大。频繁的薄厚层影像分开管理后,由飞利浦三维影像后处理影像数据中心来承担原有东软PACS数据中心的这部分数据压力及业务,从而降低了现有东软PACS系统的工作压力,进而提高整体PACS系统性能。
· 现有PACS/RIS和HIS系统的业务工作流程保持不变,放射科及临床医生仍保留原有操作方式和使用习惯,简单易用,无任何繁琐操作。
3.1.3 项目二期架构设计及业务功能实现
一、 项目二期架构设计
项目二期将在项目一期企业级“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基础上,为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打造多院区“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 建立主院与分院在影像后处理及诊断业务方面的多院区高效协同工作模式,实现多院区影像会诊业务,提升集团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设计架构图如下:
二、 项目二期业务功能实现
将依托自治区人民医院(主院区)项目一期企业级“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的影像数据和现有业务工作流程,拓展项目一期系统在自治区人民医院集团医院内的应用范围,实现优质影像诊断人才和技术设备资源在自治区人民医院集团医院内的高度共享,建成主分院区之间的影像会诊和高效协同业务模式。具体实现业务功能有:
1. 包含项目一期主院区所有业务功能。
2. 建立自治区人民医院主院区与分院区之间的高质量远程影像会诊业务模式。
3. 实现自治区人民医院主院区与分院区之间在影像和报告共享方面的高效协同共享。
3.1.4 项目三期架构设计及业务功能实现
一、项目三期架构设计
项目三期将在项目二期多院区“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基础上,为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打造区域级“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 建立自治区人民医院、分院与自治区内其它各下级医院在影像后处理及诊断业务方面的远程高效协同工作模式,充分发挥自治区人民医院在区域范围内的优势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影响力和服务能力。整体设计架构图如下:
二、项目三期业务功能实现
将依托自治区人民医院(主院区)项目二期多院区“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的影像数据和现有业务工作流程,拓展项目二期系统在自治区区域范围各级医院间的应用范围,实现优质影像诊断人才和技术设备资源在自治区区域范围内的高度共享,建成自治区人民医院与自治区内其它各下级医院之间的影像会诊和高效协同业务模式。具体实现业务功能有:
1. 包含项目二期自治区集团医院的所有业务功能。
2. 建立自治区人民医院与其它各下级医院之间的高质量远程影像会诊业务模式。
3. 实现自治区人民医院与其它各下级医院之间在影像和报告共享方面的高效协同共享。
3.2 远程院外会诊流程设计
目前市场上的远程影像会诊系统只支持二维影像的会诊。飞利浦远程会诊系统通过2D和3D影像后处理系统的高度一体化集成和整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功能2D、3D影像会诊和其它相关病人资料的会诊。可实现高质量音视频,一对一一对多,实时同步的全功能的影像会诊,将会诊质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流程详细说明:
1. 院外医生根据临床需求,在会诊平台的创建会诊申请,并上传患者资料(患者基本信息,病历信息,LIS信息,影像信息)
2. 会诊平台将需要3D重建的影像信息发送给3D Portal Server
3. 专家在会诊系统批转会诊请求
4. 会诊当天,专家端专家访问Collaboration Server浏览患者3D重建影像信息
5. 专家在Collaboration 中创建3D会诊会议室
6. 会诊Server将会议室信息发送给会诊的请求端,并进行会诊
7. 专家端书写会诊报告后返回至申请端,同时保存至会诊系统。
3.3 架构设计优势和特点
1. 核心系统高可用性负载均衡架构设计,为医院提供365天7X24小时不间断高性能服务
· 多处理核心并行运算,全自动智能评估,共同处理工作业务,动态平衡系统资源,保证高峰期业务处理性能;
· 定期自动评估系统数据有效性,隔离长期积攒的无效垃圾数据,系统运行长久如新;
· 数据实时保护技术(CDP),数据实时复制保护,最新的数据全面保护,秒级业务接管;
2. 全兼容性智能集成平台,化繁为简,实现各系统间高效沟通
· 与医院现有东软PACS/RIS及HIS系统实现无缝紧密集成,保持原有业务流程不受影响;
· 全开放性的集成平台设计,满足未来临床应用及区域业务扩展的多方位需求;
· 支持多种集成方式, 实现即插即用,提高集成效率,降低数据交互风险;
3. 无缝扩展架构,在线动态按需扩展,无缝集成未来第三方应用
· 全兼容智能集成平台,无缝集成第三方应用,满足医院未来各方面的临床应用需求;
· 动态按需扩展,根据业务需要,不停机在线扩容,避免干扰整体业务,保证前端用户工作不中断;
· 异构系统全面兼容,避免未来系统扩充或硬件更换时面临绑定硬件的“霸王”条款,提高财务自主性;
4. 网络云架构设计理念,全面支持未来区域医疗业务发展
· 快速弹性架构,动态按需扩展,满足未来临床及区域多院区业务增长的需要,前期投资得到保护;
· 全并行计算核心,轻松应对未来区域化业务负载压力;
· 可虚拟化资源池,实现未来的平滑扩展,全面支持云网络架构设计。
· 真正的企业级三维后处理可扩展平台架构。
3.4 影像引导诊疗的自动化标准化诊疗流程设计
飞利浦星云太空站可以实现心脏、血管、结肠、灌注等CT影像的自动预处理功能。当医生打开病例,不需要任何手动操作,也不需要工作站自动后处理的等待时间,所有的后处理结果立即呈现眼前。医生只需要根据心脏、血管、神经等诊断协议,进行病变诊断和拍片,即可完成以往复杂的三维影像后处理工作。飞利浦自动预处理功能,不仅全面优化医生三维影像影像后处理工作流程,而且可以减少80%的后处理时间,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其流程示意图如下:
1、 临床医生根据病人情况申请相关的影像检查单,病人到放射科进行影像检查(如CT);
2、 病人检查结束,生成的薄层影像数据自动传送到星云太空站,星云太空站会根据影像检查的协议(心脏、血管、结肠、灌注等),自动识别并自动进行预处理,并将生产后处理结果的数据序列,此过程全部自动实现,无需人工操作;
3、 医生打开病例,可根据心脏、血管等临床协议,进行诊断和拍片;
4、 放射医生和临床医生通过Web Collaboration调阅薄层影像,进行病变和后处理诊断等方面沟通、会诊及引导诊疗。
4.飞利浦三维影像后处理应用平台解决方案
--星云太空站IntelliSpace Portal
星云太空站IntelliSpace Portal是飞利浦推出的全新第二代影像后处理网络工作站,它基于KLAS评比连续5年第一的飞利浦单机工作站Extend Brilliance Workplace,秉承其一贯的快捷、智能风格,将高级影像后处理移植到云端网络环境,首次实现了网络工作站全面超越单机工作站,真正实现没有任何妥协的、无处不在的高级三维后处理。
4.1 星云太空站IntelliSpace Portal全新优势
第二代网络后处理平台——星云太空站,将全面的高级后处理功能移植到云端网络环境,实现多终端高速并行后处理,不仅秉承飞利浦工作站一贯的快捷、智能风格,同时实现全面的影像后处理功能(CT/MR/NM),而且在心脏、肝脏、肿瘤、血管等临床高端后处理具有独特的功能优势,备受广大用户的认可及赞誉。
一、 业内排名第一的影像后处理工作站
· 飞利浦工作站在北美医疗设备权威的评估机构KLAS评比连续年排名第一
二、 高效、高可用性的影像后处理解决方案
· 多台终端(支持15台或者50台以上)并行高级后处理,后处理效率加倍
· 高可用性服务器解决方案,提高影像后处理稳定性
三、 自动预处理的影像后处理流程
· 自动预处理,优化工作流程,节省影像诊断时间
· 实现心脏、血管、结肠、肝脏、灌注等影像全方位的自动预处理流程
四、 高效的临床影像互动
· 飞利浦独家的Web Collaboration,实现影像与临床高效互动
· Web Collaboration影像及临床互动工作流程
五、 全面、智能的影像后处理解决方案
· 心脏解决方案
· 神经系统解决方案
· 肝脏解决方案
· 全身血管解决方案
· 骨科解决方案
· 肿瘤解决方案
· 核医学解决方案
一、 业内排名第一的影像后处理工作站
飞利浦工作站连续8年KLAS排名第一(2007-2014)
“我们非常喜欢其临床高级应用; 非常简单,而我们的临床科室对这些结果也非常接受. 所有的应用对使用者非常友善、智能、快速.”
– EBW Customer from KLAS report
下图是2011年工作站KLAS排名详细情况,飞利浦工作站不仅再次获得第一名,而且评比分数为86.2分,远超竞争对手工作站,同时用户再次购买的比例高达94%。
——独立的全美医疗行业评估机构 focuses solely on healthcare technology
• KLAS调查全美国超过4500家医院以及超过2500家诊所
• 致力于向医疗行业提供诚实、准确、公平的研究评估
• 评估报告涉及各家医疗公司的医疗软件、医疗服务及医疗设备等性能表现和用户评价
KLAS网址:
2014年一月,飞利浦Intellispace Portal在最新一期的KLAS排名中继续排名第一。
二、高效、高可用性的影像后处理解决方案
多台终端(支持15台以上)并行高级后处理,后处理效率加倍
与其它厂家的浮动授权License方式不同,飞利浦星云太空站采用Performance based的License授权方式,对多个license并行影像后处理的终端数量没有限制,同时基于飞利浦独有的并行重建技术,任何一套后处理工作都可以实现相同的高级影像后处理功能,彻底改变了影像后处理面临的数量瓶颈和速度瓶颈。医院可以根据目前需求以及未来发展,选配和扩展网络工作站后处理终端的数量和功能。
多套后处理工作站并行进行影像高级后处理时,星云太空站的处理速度及效果不逊于单机工作站。现场实测,星云太空站的5套后处理工作站同步进行影像后处理(心脏提取)与单机工作站处理同一病例时,星云太空站不仅速度没有降低,反而比单机版工作站快了数秒。
高可用性服务器解决方案,提高影像后处理稳定性
星云太空站独家提供高可用性服务解决方案,当主服务器因硬件或其他因素造成故障无法工作时,备用的服务器可以代替有故障的主服务器,确保医院大规模3D影像后处理工作任务的正常开展,大大提高影像后处理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三、自动预处理的影像后处理流程
自动预处理,优化工作流程,节省影像诊断时间
星云太空站具备强大的CT影像的自动预处理功能,它可以实现心脏、血管、灌注、结肠等CT影像的自动并行预处理,大幅提高了后处理工作效率。
自动并行预处理功能,实现CT影像后处理的零键工作流程
• ‘0’键心脏冠脉分析
• ‘0’键头颅血管分析
• ‘0’键外周血管分析
• ‘0’键高级脑灌注分析
• ‘0’键高级结肠分析
当病人CT病例传送到星云太空站时,预处理功能自动识别CT图像的解剖部位,然后进行后台并行预处理,无需人工操作,比如当医生需要进行CT心脏冠脉诊断报告时,只需点击打开CT图像,所有诊断信息即刻呈现。依据统计,高级自动预处理功能可节省医生80%以上的影像处理时间,大大减轻了诊断医生繁重的工作负担。
四、高效的临床影像互动Web Collaboration
飞利浦独家的Web Collaboration,实现影像与临床高效互动
飞利浦星云太空站独家提供基于网页浏览器的Collaboration临床互动工具,支持放射科医生与临床医生实时地浏览和分析CT/MR影像。独创的Collaboration工具不仅实现同时、同一图像、同一操作的临床互动,还可以进行2D、Slab、3D容积重建等多种图像后处理,为放射科和临床医生疑难病例会诊和手术规划提供了全新的实时、远程诊疗工具,实现影像与临床高效互动。
主要特点:
• 实现实时、同步地显示和诊断CT/MR/NM等多种影像
• 支持2D、Slab、Volume等多种重建模式
• 网页浏览器,无需安装任何程序
• 互动权限完全由放射科医生掌控,支持一对一,及一对多的互动协作
Web Collaboration影像与临床互动工作流程
1、 放射科医生启动Collaboration Web Viewer,打开一个病人影像数据
2、 在工作界面点击“Collaboration”按键,点击下拉菜单的“Share”
3、 通过邮件或RIS集成通讯发出Collaboration邀请通知给临床科室
4、 放射科医生与临床医生进行实时、交互式的影像诊断和交流
五、全面、智能的影像后处理解决方案
对于网络后处理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能全面地将基于三维成像、庞大运算量的高级临床应用软件移植至网络环境中。与第一代网络后处理仅仅能实现部分高级临床应用,飞利浦的星云太空站将全面的高级后处理功能移植到云端网络环境,实现多终端高速并行后处理,不仅临床后处理功能覆盖面广,而且秉承飞利浦工作站智能快捷的风格,同时心脏、肝脏、肿瘤、血管等临床高端后处理应用独特的优势,全方位实现影像诊断。
全面的临床后处理功能 (CT/MR/NM)
智能快捷的工作流程
独具特色的临床高端后处理功能(心脏、肝脏、肿瘤、血管)
4.2 全面的影像后处理解决方案
对于网络后处理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能全面地将基于三维成像、庞大运算量的高级临床应用软件移植至网络环境中。与第一代网络后处理仅能实现部分高级临床应用,飞利浦的星云太空站拥有目前业内最丰富高级临床应用功能,如心脏、血管、神经、肿瘤以及骨骼等,全方位实现影像诊断。
4.2.1 心脏解决方案—智能全息心脏分析和心肌灌注评估分析
智能全息心脏分析CCA
星云太空站IntelliSpace Portal的智能全息心脏分析软件包(CCA)是目前唯一可以将心脏所有解剖结构进行全自动化识别的心脏影像后处理解决方案。从对心脏冠状动脉的剥离分割及心房、心室四室腔的解剖分割直到最后的心功能分析,CCA将CT影像后处理的智能程度与易用性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特色功能:
• “0点击”可实现智能骨去除、全期相的心脏智能分离。
• “心球” ™浏览窗(球型、三维地图和二维平铺显示)
• 冠脉魔镜显示,智能滤波,增强现实,细节清晰呈现
• 飞利浦独有的"IVUS-like"视图模式,智能分离、三维显示血管内腔、血管壁和硬块
• 冠脉血管狭窄测量功能
• 冠脉血管自动命名
• 可变层厚浏览工具包(包含多平面观察)可以在容积重建图像电影播放时实时分析
• 全新的先进的左右心室功能分析能力,包含了牛眼模式。
• 可实时显示当前观察野在 C形臂血管机上的投照角度。
全心功能分析
星云太空站具有业内独创的四腔心脏功能检测技术,不仅可以进行常规心室功能计算,且独一无二地提供心房功能的参数细节,从而打破了CT检测心脏功能只局限于左心室或者单纯通过测量EF进行诊断的禁锢,对于像“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或者特殊的肺心病等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能够及时准确的作出诊断。
• 心室和心房容积
• 射血分数
• 每搏输出量
• 心脏输出量
• 左心室的壁质量、运动和增厚
• 使用Simpson或segmentation双计算方法
• 用体表面积标准化功能结果
• 心房被动排空分数
• 心房被动排空容积
心脏后处理智能化流程向导
- 第一步:心脏自动结构识别(冠脉、心房及心室四腔解剖分割)
- 第二步:冠脉树自动提取及3D显示(提供9种血管3D显示模式)
- 第三步:冠脉自动测量及分析(狭窄部位直径、面积及百分比等测量、拉直和IVUS等多种视图显示)
- 第四步:自动全心功能分析
心肌灌注评估分析Myocardial Defect Assessment (WIP/科研合作)
飞利浦心肌灌注评估分析软件提供心电门控心脏CTA扫描图像的心肌低灌注缺损区域的可视化显示及定量分析。心肌灌注评估分析软件传承了智能全息心脏分析软件CCA的智能化、自动化以及全心分析等特点,同时还提供左心室心肌的低灌注缺损区域的可视化评估,具体参数有:
• 心室短轴视图的伪彩图谱
• 心室短轴和极坐标靶心图的分割图显示,长轴参考图谱显示
• 冠状动脉与3D心肌分割图谱的容积显示
此外,心肌灌注评估分析软件还提供多种图谱及定量分析参数:
• 心肌缺血概率图谱 Defect Probability Map,CT值图谱 HU Map和Endo-Epi Map
• 多种图谱的心肌低灌注区域的容积数据
• 全部心肌的缺血区域容积比
.
HU Map
Endo-Epi Map
Defect Probability Map
4.2.2 神经解决方案
CT 全脑灌注Brain Perfusion
CT 全脑灌注提供tMIP, CBF, TIP, CBV, MTT, Permeability等灌注图谱,并自动计算显示脑灌注缺血半暗带区,同时可以提供脑血管多维影像重建。
• tMIP - 时间最大密度投影
• CBF - 脑血流量
• TTP - 峰值时间
• CBV - 脑血容量
• MTT - 平均通过时间
• Permeability
• 缺血半暗带自动分析
颅脑血管智能分析AVA
• 脑出血量自动定量分析
• 头颅自动去骨功能(一次扫描,无需剪影)
• 全自动头颈部血管解剖识别
• 全自动头颅血管分析
• 颅底血管3D/4D重建显示
• 颅骨透明化3D显示
• 颅脑去骨、血管解剖识别及分析等后处理实现自动预处理
实时脑功能BOLD Specialist (科研合作)
实时脑功能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包在MR操作系统提供实时脑功能成像的功能分析显示图,非常清晰的显示与刺激任务相关的脑活动区域。
特点:
•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D)
• 实时统计学计算的数据显示图及定性的神经活动区域
• 实时图像校正注册
• 彩色编码图像包括交叉相关图(CC图)及Z分数图
• 在高分辨率解剖图像上生成参考图像
• 数据显示功能成像信息
• 彩色活动区域与解剖参考图像的叠加
白质束追踪成像FiberTrak Specialist (WIP/科研合作)
利用纤维追踪功能包可以对颅内的信息传导通道—白质纤维束进行成像及后处理,所有的相关采集序列通过扫描卡片自动执行。
弥散张量成像拓展了弥散加权成像的功能,通过测量组织内不同方向的弥散系数,可以生成相应的部分各项异性(FA)图,并利用纤维追踪软件显示白质纤维束。
特点:
• 用于全脑多方向弥散张量成像的弥散采集序列,包括多b-值成像序列。
• 多达32个可选择的弥散方向。
• 集成于扫描卡片中的部分各向异性(FA)图自动生成功能。
利用纤维追踪功能可以对弥散张量成像进行后处理以显示白质纤维束。特点如下:
• 3D脑白质束显示功能,尽可能减少手动操作:
- 图像可叠加在常规解剖成像和BOLD功能成像的影像上。
- 全部白质纤维结构的三维电影显示。
- 对二维解剖成像和BOLD功能成像的断层显示。
- 带有纤维束的彩色二维断层显示。
• 便捷的操作和浏览功能。
• 一键点击进行纤维跟踪、单个和多个感兴趣区的纤维跟踪。
• 感兴趣区和体素内纤维束的统计学测量。
MR 神经灌注 MR Perfusion
MR 神经灌注软件包可以进行血液动力学图的处理和计算,包括:平均通过时间(MTT), 局部脑血容量图(NI), 时间峰值曲线(TTP), 到达时间(T0)及指数。
MR 弥散 MR Diffusion
MR 弥散后处理软件包可以用来处理和计算弥散图,包括:ADC, eADC, FA以及示踪加权像。
4.2.3 血管解决方案—外周血管智能分析AVA
星云太空站高级血管智能分析软件包(AVA)全面实现CT全身外周血管的全自动智能化后处理:自动识别并提取全部血管,自动去骨、智能血管辨认、狭窄分析测量等。只需简单的几步,就可以得到精细而优质的头颈血管、腹主动脉、肠系膜细小动脉以及四肢血管等全身血管图像。
高级血管智能分析软件的特色功能:
• 全自动去骨,无需剪影,完美实现血管与骨骼的自动分离
• 全自动血管分析功能
• 全自动血管狭窄分析功能
• 高级血管自动量化分析功能
• 自动探针分析血管
• 智能血管识别与命名
• 特色三维血管与骨骼显示模式GlassView
4.2.4 骨科解决方案
骨骼4D动态成像
骨骼透明三维显示GlassView
MR软骨测量
MR软骨测量技术是利用T2值来评价软骨结构,易于对不同软骨层进行精确的区分、定位并画出感兴趣区,评估纵向不同软骨层T2值的变化。主要结果可通过报告显示,T2图可与解剖图像叠加,融合显示。
4.2.5 肿瘤解决方案
多产品肿瘤分析MMTT(科研合作)
多产品肿瘤分析(Multimodality Tumor Tracking, 简称MMTT)是飞利浦最新推出用于帮助放射科医生及临床医生监测肿瘤发展、变化以及放疗疗效评估的高效后处理软件包。支持多设备数据(CT, MR , PET/CT, SPECT/CT)的自动载入和分析,具有肿瘤自动提取和定量分析工具。MMTT根据RESIST, WHO & PERCIST标准自动将监测的肿瘤变化数据生成标准报告结果。
• 自动装载随访复查数据(最多可同时载入8组数据)
• 自动配准、识别目标肿瘤
• 智能提取CT数据的三维容积组织,快速自动测量、分析肿瘤最大直径
• 曲线显示肿瘤大小的变化趋势
• 自动将测量数据导入RECIST/WHO标准,并进行肿瘤疗效评价
高级结肠分析
飞利浦高级结肠分析软件针对结肠皱襞遮挡的解剖结构特殊性,应用了多项创专利技术,能快速准确地完成结肠评估。 特色的全景展开模式使医生观察更快更精确. 还包括自动确定路径, 俯卧位 & 仰卧位对比显示及流程化技术使操作更简便。
1、专利的自动锥形可变视角技术:从侧面及垂直各个不同角度观察所有皱襞及皱襞下的结节,这样所有皱襞及皱襞下结节都可以一目了然,大大减低了漏诊的可能。
2、专利的380°结肠平铺观察技术:将结肠轴向剖开平铺,边缘各有10°重复区域,保证医生观察重点在任意位置时都不会漏掉视野边缘的病变,避免漏诊。
3、专利的MIP滤镜技术:通过MIP滤镜可以观察结节的血供情况,通过不同的强化情况不但可以区分新生结节和肠内残渣,而且有助于结节性质的判断。
肺结节评估分析LNA
飞利浦肺结节评估软件LNA和随访对比分析功能是一个强大的临床应用工具,医生可以定量的监测肺部结节的尺寸,形状和随时间的变化。随访对比分析,一键式的结节匹配、一键式分割。标准化测量工具可以对当前的肺结节和以往同一个病人的结节进行测量和评估结果报告。LNA软件对肺结节进行精确的体积分析和尺寸分析,帮助医生评估肺结节的二倍期增长率。
1) 肺叶的自动分割
—左、右肺自动分叶
—肺叶局限性肺气肿的辅助定性诊断
—肺小结节/病变的辅助定位诊断
2) 气道的自动分割
—气道的自动分割
—自动剔除中心线
—测量官腔的直径及管壁的厚度
—自动追踪病变至主气道的路径
4.3 星云太空站三维后处理应用平台系统优势和特点
1. 业内排名第一的影像后处理工作站
· 飞利浦工作站在北美医疗设备权威评估机构KLAS连续8年排名第一
2. 高效、高可用性的影像后处理解决方案
· 多台终端(支持15台或50台以上)并行高级后处理,后处理效率加倍
· 高可用性服务器解决方案,提高系统稳定性
3. 自动预处理的影像后处理流程
· 自动预处理,优化工作流程,节省80%的影像诊断时间
· 实现心脏、血管、结肠、肝脏、灌注等影像全方位的自动预处理流程
4. 高效的临床影像互动
· 飞利浦独家的Web Collaboration,实现影像与临床高效互动
· Web Collaboration影像及临床互动工作流程
5. 全面、智能的影像后处理解决方案
· 心脏、神经、血管、骨科、肿瘤、等CT/MR/NM覆盖面最广的影像后处理功能应用
· 智能快捷的工作流程
· 独具特色的临床高端后处理功能(心脏、肿瘤、血管、骨科)
5. 应用场景效果
此次项目将建立三维影像后处理中心,在后处理中心即可实现三维影像调阅、处理,放射及临床医生三维影像调阅、处理,以及放射与临床科室间远程三维影像会诊等工作。其中院外远程3D影像会诊模式将会是项目三期(区域级“医学三维影像后处理数据中心”)实现自治区人民医院、分院与自治区内其它各下级医院在影像后处理及诊断业务方面的远程高效协同的主要工作模式。
三维影像后处理中心效果图
Ø 放射科医生诊断
Portal提供了开放的扩展API,可通过配置在东软PACS右键菜单中增加“Open with Portal”项,放射科医生可通过点击东软PACS界面的扩展菜单直接调用Portal三维应用进行影像处理。
Ø 临床诊断调阅
临床调阅分为两种模式,一种为临床医生通过指定的患者编号浏览指定患者的影像数据,另一种为影像会诊模式。
指定患者调阅模式:
1> 在HIS检查结果界面增加“三维诊断”列(列名可根据需求由HIS管理),该列内容为指向飞利浦三维影像后处理影像数据中心Web应用服务器的URL,URL包含了相应的识别符及特定参数
2> 通过点击“三维影像 Image”链接,飞利浦三维影像后处理影像数据中心Web应用服务器对URL进行账号及权限校验,通过后,则直接打开Web三维应用客户端。
Ø 院内会诊模式:
1> 放射医生根据临床科室需求,打开Web Collaboration界面,选择相关的病例数据
2> 放射科医生点击左侧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