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9单元-溶液-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单元复习知识汇总(人教版)(晨读版).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9582200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单元-溶液-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单元复习知识汇总(人教版)(晨读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9单元-溶液-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单元复习知识汇总(人教版)(晨读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3)组成: 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②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和酒精也可以作溶剂。 注意: (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因含有Cu2+)。FeCl3是黄色的(因含有Fe3+)。FeCl2是浅绿色的(因含有Fe2+)。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酒精等纯净物。 (3)加速物质溶解的措施:搅拌、升温、将固体研碎。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①放热: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使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固)、 浓H2SO4 (液)等。 CaO溶于水时使溶液温度升高是由于CaO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 ②吸热: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使溶液温度降低,如NH4NO3 (固)等。 ③吸放热不明显:有些物质在溶解时无明显的温度变化,如NaCl(固)等。 3.乳化 (1)乳浊液:一种液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牛奶和豆浆。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2)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性增强的物质。 (3)乳化现象:洗涤剂等乳化剂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液滴,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的现象。其中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 注意:用乳化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剂的乳化作用;用汽油洗去衣物上的油渍用的是溶解原理;用氢氧化钠去油污利用的是NaOH和油脂反应。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 ①若有未溶解的溶质(充分搅拌后),则该溶液一定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若无未溶解的溶质,保持温度、溶剂的量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若不溶解,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则为不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 ①对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 增加溶质 、降低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②对极少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Ca(OH)2]: 增加溶质、升高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 增加溶剂或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②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2.结晶 (1)定义: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2)方法: ①蒸发结晶:适用于所有溶质的溶液,特别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 ②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只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的物质,如KNO3。 3.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分离可溶物和不溶物:过滤法; (2)铁屑和其他固体:用磁铁反复吸引; (3)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硝酸钾:蒸发溶剂结晶法; 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4.固体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因素: 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 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 ,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 5.气体溶解度 (1)概念:在101kPa和一定温度下,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所溶解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和压强;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第九单元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1.溶质质量分数 (1)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溶质质量) (2)公式: (溶液质量) 所有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 S ) (100+S )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S表示相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2.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 ①原理: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②公式:m(浓)×ω(浓)=m(稀)×ω(稀) ,m(浓)+m(水)=m(稀) (ω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药品配制溶液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2) 用浓溶液稀释 ①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②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3) 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可能原因 ①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导致药品称量的少了;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水取多了; ③烧杯内原来就有一些水。 (4) 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 ①天平未经调零,指针偏右,导致药品称量的多了; ②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水取少了; ③把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部分洒出。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