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化学复习第2讲-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580821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1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复习第2讲-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复习第2讲-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课 程 标 准 知 识 建 构 1.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能描述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能从电子排布的角度对这一规律进行解释。能说明电负性大小与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关系,能利用电负性判断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推断化学键的极性。 2.能从原子价层电子数目和价层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周期和族的划分。能列举元素周期律(表)的应用。 3.能说明建构思维模型在人类认识原子结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能论证证据与模型建立及其发展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理论探究对研究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意义。 一、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称之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3.元素周期表 (1)结构 元素周期表 4.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 (1)原子结构与周期的关系 原子的最大能层数=周期序数 (2)原子结构与族的关系 ①主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特点 主族 ⅠA ⅡA ⅢA ⅣA 排布特点 ns1 ns2 ns2np1 ns2np2 主族 ⅤA ⅥA ⅦA 排布特点 ns2np3 ns2np4 ns2np5 ②0族:He:1s2;其他ns2np6。 ③过渡元素(副族和第Ⅷ族):(n-1)d1~10ns1~2。 (3)元素周期表的分区与价层电子排布的关系 ①周期表的分区 ②各区价层电子排布特点 分区 价层电子排布 s区 ns1~2 p区 ns2np1~6(除He外) d区 (n-1)d1~9ns1~2(除钯外) ds区 (n-1)d10ns1~2 f区 (n-2)f0~14(n-1)d0~2ns2 5.元素周期表的三大应用 (1)科学预测: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 (2)寻找新材料 (3)用于工农业生产。 【诊断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 (2)第ⅠA族全部是金属元素(  ) (3)两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则周期数一定相差1(  ) (4)s区全部是金属元素(  ) (5)第四周期元素中,锰原子价层电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 (6)价层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ⅠA族,是s区元素(  ) (7)最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可能是ns2np2或ns2np4。短周期元素中分别为C、Si和O、S(  ) 答案 (1)× (2)× (3)√ (4)× (5)× (6)× (7)√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半径 (1)影响因素 (2)变化规律 ①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②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电离能 (1)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符号:I1,单位:kJ·mol-1。 (2)规律 ①同周期从左至右第一电离能总体呈现增大的趋势。 ②同族元素:从上至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③同种原子: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 【特别提醒】 第二、三、四周期中,第ⅡA族、第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都大。 3.电负性 (1)含义: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能力的标度。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的能力越强。 (2)标准:以最活泼的非金属氟的电负性为4.0作为相对标准,计算得出其他元素的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 (3)变化规律 ①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②同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特别提醒】 ①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 ②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 ③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 4.主族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大 电子层数 相同 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离子半径 阳离子逐渐减小 阴离子逐渐减小 r(阴离子)>r(阳离子) 逐渐增大 性质 化合价 最高正化合价由+1→+7(O、F除外)负化合价=-(8-主族序数)(H显-1价) 相同,最高正化合价=主族序数(O、F除外)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第一电离能 增大的趋势 逐渐减小 电负性 逐渐增大 减小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逐渐减弱 酸性逐渐增强 碱性逐渐增强 酸性逐渐减弱 5.元素周期律 6.对角线规则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如。 【诊断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钠元素的第一、第二电离能分别小于镁元素的第一、第二电离能(  ) (2)C、N、O、F四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N>O>F>C(  ) (3)正三价阳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Ⅷ族(  ) (4)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3的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ⅤA族,是p区元素(  ) (5)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也越大(  ) (6)最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可能是ns2np2或ns2np4,短周期元素中分别为C、Si和O、S(  ) (7)价层电子排布式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ⅠA族,是s区元素(  ) 答案 (1)× (2)× (3)√ (4)√ (5)× (6)√ (7)× 考点一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 【典例1】 (2020·福建南平市高三质检)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元素周期表,已知Z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空格中均有对应的元素填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格中都是主族元素,灰格中都是副族元素 B.X、Y分别与Z形成的化合物都只有两种 C.X、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X>Y D.X、Y、Z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X的氢化物 答案 C 解析 按照图示,白格填充的为主族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灰格填充的为副族元素,A错误; X和Z可以形成NO、NO2、N2O5等氮氧化物,不止2种,B错误;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NO3,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PO4,则酸性HNO3>H3PO4,C正确;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O>N>P,氢化物最强的是Z的氢化物,H2O,D错误。 【对点练1】 (依据元素周期表结构推断原子序数)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一部分,若B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则这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 (  ) A.5x+10 B.5x C.5x+14 D.5x+16 答案 A 解析  【对点练2】 (周期表的片段在元素推断题中的应用)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如表所示。下列有关A、B、C、D、E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在过量的B中燃烧的主要产物为DB3 B.C的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比E的强 C.A与B形成的阴离子可能有AB、A2B D.E单质中由于形成了氢键,所以很容易液化 答案 C 解析 根据五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以确定A为碳、B为氧、C为氟、D为硫、E为氯。A项,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错误;B项,氢氟酸为弱酸,其酸性比盐酸的弱,错误;C项,碳与氧形成的阴离子较多,AB为碳酸根离子,A2B为草酸根离子,正确;D项,氯气单质分子中没有氢原子,也就不存在氢键,错误。 【对点练3】 (异形元素周期表的分析)(2021·湖南汨罗市高三检测)某同学在研究前18号元素时发现,可以将它们排成如下图所示的“蜗牛”形状,图中每个“·”代表一种元素,其中O点(最中心的点)代表起点元素。下列正确的是(  ) A.物质YO可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B.图中离O点越远的元素,其原子半径一定越大 C.O2X、WO3分子内都含有氢键,所以沸点都较高 D.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细菌的DNA链中有砷(As)元素,该As元素最有可能取代了普通DNA链中的Z元素 答案 D 解析 O点代表氢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由里往外延伸,由图可知,W为N元素,X为O元素,Y为Na元素,Z为P元素,根据元素的种类可知虚线相连的元素处于同一族。A.NaH中氢元素为-1价,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故A错误;B.随原子序数增大距离O点的距离增大,而同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图中离O点越远的元素,其原子半径不一定越大,故B错误;C.H2O、NH3分子间都含有氢键,所以沸点都较高,而分子内为共价键,故C错误;D.As与N元素处于同主族,性质具有相似性,该As元素最有可能取代了普通DNA链中的Z元素,故D正确。 直接相邻的“┳”型、“┻”型、“╋”型原子序数关系 (1) (2) (3) (4) 考点二 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 【典例2】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Cl2、Br2分别与H2反应 比较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 B 向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C 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Na2SO4溶液的pH 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D Fe、Cu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比较铁、铜的金属性强弱 答案 B 解析 单质越易与氢气反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A正确;向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都生成白色沉淀,故B错误;碳酸钠溶液水解呈碱性说明碳酸是弱酸,硫酸钠溶液呈中性,说明硫酸是强酸,故C正确;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故D正确。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一表 两序 元素周期表:金属性“右弱左强,上弱下强,右上弱左下强”;非金属性“左弱右强,下弱上强,左下弱右上强” 金属活动性顺序:按K、Ca、Na、Mg、Al、Zn、Fe、Sn、Pb、Cu、Hg、Ag、Pt、Au的顺序,金属性减弱 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按F、O、Cl、Br、I、S的顺序,非金属性减弱 三反应 置换反应:强的置换弱的,适合金属也适合非金属 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金属性越强 与氢气反应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氧化性 金属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还原性 非金属氢化物或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电负性 电负性数值越大,非金属性越强 电负性数值越小,金属性越弱 【对点练4】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应用)(2020·湖北黄冈中学高三测试)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s>P>Cl B.热稳定性:HCl>AsH3>HBr C.还原性:As3->S2->Cl- D.酸性:H3AsO4>H2SO4>H3PO4 答案 AC 解析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As>P>Cl,故A正确;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热稳定性:HCl>HBr>AsH3,故B错误;单质的氧化性Cl2>S>As,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As3->S2->Cl-,故C正确;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酸性H2SO4>H3PO4>H3AsO4,故D错误。 【对点练5】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2020·陕西渭南市富平县第一次摸底考试)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其简单氢化物中甲、乙、丙、丁的化合价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甲 乙 丙 丁 化合价 -2 -3 -4 -2 A.氢化物的热稳定性:甲>丁 B.元素非金属性:甲<乙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丙>丁 D.丙的氧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答案 A 解析 由短周期元素氢化物中甲、乙、丙、丁的化合价可知,乙处于ⅤA族,甲、丁处于ⅥA族,丙处于ⅣA族,且甲、乙、丙、丁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甲为O元素、乙为N元素、丙为C元素、丁为S元素。甲形成的氢化物是水,丁形成的氢化物是硫化氢,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是:甲>丁,故A正确;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甲(O)>乙(N),故B错误;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碳元素形成碳酸,硫元素形成硫酸,故酸性丙<丁,故C错误;丙的氧化物是CO、CO2,均属于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 【对点练6】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比较下列微粒半径大小(用“>”或“<”填空): (1)Na________Mg________Cl (2)Li________Na________K (3)Na+________Mg2+________Al3+ (4)F-________Cl-________Br- (5)Cl-________O2-________Na+________Mg2+ (6)Fe2+________Fe3+ 答案 (1)> > (2)< < (3)> > (4)< < (5)> > > (6)> “三看”法快速判断简单微粒半径的大小 一看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大,半径越大。 【对点练7】 (电离能与电负性的应用)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 A.最高正化合价:④>①>③=② B.电负性:④>①>③>② C.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D.第一电离能:④>③>①>② 答案 BD 解析 根据①、②、③、④核外电子排布式知,这几种元素分别是O、P、N、F元素;A.在主族元素中,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O、F没有正化合价),N、P同主族,最高正化合价均为+5价,即③=②,故A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F>O>N>P,这几种元素电负性大小顺序是④>①>③>②,故B正确;C.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②>③>①>④,故C错误;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大,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ⅡA、第Ⅴ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所以这几种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④>③>①>②,故D正确。 1.(2020·山东学业水平等级考试,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X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2倍,Z可与X形成淡黄色化合物Z2X2,Y、W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W>X>Y>Z B.简单离子的还原性:Y>X>W C.简单离子的半径:W>X>Y>Z D.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Y>W 答案 C 解析 根据Z与X可形成淡黄色化合物Z2X2,即该化合物为Na2O2,结合原子序数关系可知,X为O元素,Z为Na元素;基态O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是最高能级2p上排布的电子数的2倍;由原子序数关系可知Y为F元素,则与其同主族的W为Cl元素。根据第一电离能递变规律,可知其相对大小顺序为:F>O>Cl>Na,A项错误;根据非金属性:F>O>Cl,可知简单离子的还原性:Cl->O2->F-,B项错误;根据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可知简单离子半径:Cl->O2->F->Na+,C项正确;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HF<HCl,D项错误。 2.(2020·天津学业水平等级考试,8)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用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最高价氧化        物的水化物        X Y Z W 分子式 H3ZO4 0.1 mol·L-1溶液 对应的pH(25 ℃) 1.00 13.00 1.57 0.70 A.元素电负性:Z<W B.简单离子半径:W<Y C.元素第一电离能:Z<W D.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Z 答案 A 解析 从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和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pH可知,Z是磷元素,W是硫元素,结合X、Y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0.1 mol·L-1溶液的pH,可知X是氮元素,Y是钠元素。电负性:P<S,A项正确;离子半径:S2->Na+,B项错误;磷的3p轨道为半满稳定状态,其第一电离能大于硫,C项错误;NH3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其沸点高于PH3,D项错误。 3.(高考组合题)电离能大小的比较及原因。 (1)(2020·全国Ⅰ)Li及其周期表中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如表所示。I1(Li)>I1(Na),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1(Be)>I1(B)>I1(Li),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1/(kJ·mol-1) Li 520 Be 900 B 801 Na 496 Mg 738 Al 578 (2)(2018·全国卷Ⅲ)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之一,主要由Zn和Cu组成。第一电离能I1(Zn)________I1(Cu)(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全国卷Ⅲ)元素Mn与O中,第一电离能较大的是________。 答案 (1)Na与Li同主族,Na的电子层数更多,原子半径更大,故第一电离能更小 Li、Be和B为同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的趋势;但由于基态Be原子的s能级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能量更低更稳定,故其第一电离能大于B的 (2)大于 Zn核外电子排布为全满稳定结构,较难失电子 (3)O 4.(高考组合题)电负性大小的比较判断。 (1)(2019·全国卷Ⅲ)NH4H2PO4中,电负性最高的元素是________。 (2)(2016·全国Ⅰ)光催化还原CO2制备CH4反应中,带状纳米Zn2GeO4是该反应的良好催化剂。Zn、Ge、O电负性由大至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3)(2015·全国卷Ⅱ)O、Na、P、Cl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答案 (1)O (2)O>Ge>Zn (3)O 5.(高考组合题)原子半径或离子半径大小的判断及原因。 (1)(2019·全国卷Ⅱ)比较离子半径:F-________O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2018·全国卷Ⅰ)Li+与H-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r(Li+)小于r(H-),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0·全国卷Ⅲ)氨硼烷(NH3BH3)含氢量高、热稳定性好,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固体储氢材料。H、B、N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 答案 (1)小于 (2)Li+核电荷数较大 (3)B 6.(高考组合题)对角线规则的应用。 (1)(2020·全国Ⅲ)根据对角线规则,B的一些化学性质与元素________的相似。 (2)(2019·全国卷Ⅲ)在周期表中,与Li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________,该元素基态原子核外M层电子的自旋状态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答案 (1)Si (2)Mg 相反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四周期第ⅤA族 B.第五周期第ⅢA族 C.第五周期第ⅠA族 D.第四周期第ⅢA族 答案 B 2.长式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18列。按这种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四周期第9列元素是铁元素 B.只有第二列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 C.第9列中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第10、11列为ds区 答案 C 解析 第四周期第9列元素是钴元素,铁元素处于第四周期第8列,A项错误;氦原子及一些过渡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也为ns2,B项错误;第9列属于Ⅷ族,都是金属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C项正确;第10列属于Ⅷ族,为d区;第11列属于ⅠB族,为ds区,D项错误。 3.(2020·烟台一模)下列关于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下角 B.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的元素都位于周期表ⅡA C.某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1,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ⅢA族 D.基态原子p能级电子半充满的原子第一电离能一定大于p能级有一对成对电子的 答案 C 解析 A.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F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故A错误;B.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的元素,位于周期表ⅡA、0族、过渡元素,如第ⅡA元素原子为ns2,氦最外层1s2,过渡元素中3d14s2,故B错误;C.某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1,核电荷数31,为Ga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第ⅢA族,故C正确;D.基态原子p能级电子半充满的原子第一电离能,不一定大于p能级有一对成对电子的,p能级有一对成对电子的为四个电子,如P的第一电离能小于C的第一电离能,故D错误。 4.(2020·山东模考)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ⅡA族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均为ns2 B.第三、第四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均相差8 C.第四周期ⅡA族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1 D.基态原子3d轨道上有5个电子的元素位于ⅥB族或ⅦB族 答案 B 解析 选项A,ⅡA族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均为ns2,正确;选项B,第三、第四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ⅠA族、ⅡA族均相差8,ⅢA~ⅦA族均相差18,错误;选项C,第四周期ⅡA族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1,正确;选项D,基态原子3d轨道上有5个电子的元素是Cr和Mn两种元素,它们分别位于ⅥB族和ⅦB族,正确。 5.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  ) 选项 事实 结论 A 与冷水反应,Na比Mg强烈 金属性:Na>Mg B Ca(OH)2的碱性强于Mg(OH)2 金属性:Ca>Mg C SO2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非金属性:S>C D t ℃时,Br2+H22HBr K=5.6×107 I2+H22HI K=43 非金属性:Br>I 答案 C 解析 C项,根据事实可知,H2SO3比H2CO3酸性强,但H2SO3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故不能说明非金属性:S>C。 6.(2020·青岛三模)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位于同一轨道内电子的运动状态也不相同 B.位于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前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位于ⅥB族 D.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的元素均在ⅠA族或ⅠB族 答案 D 解析 A.同一轨道内电子自旋方向相反,位于同一轨道内电子的运动状态也不相同,故A正确;B.d区和ds区的元素包括副族和第Ⅷ族元素,副族和第Ⅷ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故B正确;C.1~36号元素,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外围电子排布为3d54s1,共有6个未成对电子,该元素是铬,处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ⅥB族,故C正确;D.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的元素如铬、铑等,则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的元素并不全在ⅠA族或ⅠB族,故D错误。 7.下列关于Na、Mg、Cl、Br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的碱性比Mg(OH)2的强 B.Cl2得到电子的能力比Br2的弱 C.原子半径r:r(Br)>r(Cl)>r(Mg)>r(Na)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n:n(Na)<n(Mg)<n(Cl)<n(Br) 答案 A 解析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A项正确;Cl的非金属性强于Br,则Cl2得到电子的能力比Br2强,B项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Na)>r(Mg)>r(Cl),C项错误;Na、Mg、Cl、B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7、7,D项错误。 8.(2020·济南二模)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C、D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B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的3倍,且C、D元素是同主族元素。甲、乙、丙、丁、戊五种二元化合物的组成如表:物质间存在反应:甲+乙→单质B+丙;丁+戊→单质D(淡黄色固体)+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A、B B、C A、C A、D C、D A.甲、乙、丙、丁、戊均为只含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B.原子半径:D>B>C;电负性:B>C>D C.可用酒精洗涤粘在容器内壁上的单质D D.若2 mol甲与3 mol乙恰好反应生成2.5 mol单质B,则乙为双原子分子 答案 D 解析 A为H,B为N,C为O,D为S元素;甲为NH3或N2H4,乙为NO、NO2或N2O4等,丙为H2O,丁为H2S,戊为SO2。A.甲可能为N2H4,乙可能为N2O4,N2H4和N2O4都含有N-N非极性键,故A错误;B.原子半径S>N>O,但电负性:O>N>S,即C>B>D,故B错误;C.硫单质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不能用酒精洗涤容器内壁上的单质S,可用CS2洗涤,故C错误;D.若2 mol甲与3 mol乙恰好反应生成2.5 mol N2,结合N原子守恒可知,甲为NH3,乙为NO或NO2,2 mol NH3完全反应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3=6 mol,设乙中N元素化合价为+x,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可得:3 mol ×(x-0)=6 mol,解得:x=2,则乙为NO,NO为双原子分子,故D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9.若某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5周期ⅢB族 B.该元素位于d区 C.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原子N电子层共有8个电子 答案 AB 解析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5s2。由此可见:该元素原子中共有39个电子,分5个电子层,其中M能层上有1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A.该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5s2,与价层电子排布为3d14s2的Sc元素同族,位于周期表第ⅢB族,所以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ⅢB族,故A正确;B.价层电子排布为4d15s2,处于d区,故B正确;C.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ⅢB族,属于过渡元素,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故C错误;D.第N层的电子排布为4s24p64d1,有9个电子,故D错误。 10.第三周期11~17号元素某些性质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y轴表示的可能是第一电离能 B.y轴表示的可能是电负性 C.y轴表示的可能是原子半径 D.y轴表示的可能是形成基态离子转移的电子数 答案 B 解析 对于第三周期11~17号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的趋势(Mg、P特殊),A项错误;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项错误;形成基态离子转移的电子数:Na为1,Mg为2,Al为3,Si不易形成离子,P为3,S为2,Cl为1,D项错误。 11.以下有关元素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①1s22s22p63s23p2 ②1s22s22p3 ③1s22s22p2 ④1s22s22p63s23p4 原子半径最大的是① B.具有下列价层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①3s23p1 ②3s23p2 ③3s23p3 ④3s23p4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④ C.①Na、K、Rb ②N、P、As ③O、S、Se ④Na、P、Cl,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递增的是④ D.某元素气态基态原子的逐级电离能(kJ·mol-1)分别为738、1 451、7 733、10 540、13 630、17 995、21 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3+ 答案 BD 解析 A.核外电子排布:①1s22s22p63s23p2 ②1s22s22p3 ③1s22s22p2 ④1s22s22p63s23p4,则①为Si、②为N、③为C、④为S,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Si>C>N,Si>S,故Si原子半径最大,即①的原子半径最大,A正确;B.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ⅤA族3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③>④>②>①,B错误;C.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故①Na、K、Rb电负性依次减小,②N、P、As的电负性依次减小,③O、S、Se的电负性依次减小,④Na、P、Cl的电负性依次增大,C正确;D.该元素第三电离能剧增,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表现+2价,当它与氯气反应时最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2+,D错误。 12.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元素,A、B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常用作制冷剂,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化合物DC中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C、D的原子序数之和是E的两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B>E B.原子半径:C>B>A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E>C D.电负性:C>B>A 答案 AD 解析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则D最外层电子数为2,处于ⅡA族,而化合物DC中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D为Mg,C为O;A、B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常用作制冷剂,可推知A为H,B为N,A、B、C、D的原子序数之和为E的两倍得出E为Si。N的非金属性强于S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B>E,A正确;同周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故原子半径N>O,即B>C>A,B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C>E,C错误;电负性:O>N>H,D项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 13.第四周期有14种金属元素,其中4种为主族元素,10种为过渡元素。 (1)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属于________区元素(填“s”“p”“d”“ds”或“f”)。 (2)基态铬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铬同周期的所有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铬原子相同的有________。 (3)基态Fe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为________,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__,电子数为________。 (4)As、Se、Br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5)铜、锌两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第二电离能如表所示: 电离能/(kJ·mol-1) I1 I2 铜 746 1 958 锌 906 1 733 铜的第一电离能(I1)小于锌的第一电离能,而铜的第二电离能(I2)却大于锌的第二电离能,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四周期第ⅦB族 d (2)1s22s22p63s23p63d54s1或[Ar]3d54s1 K、Cu (3)N 16 2 (4)Br>Se>As Br>As>Se (5)Cu失去一个电子变成电子结构为[Ar]3d10的Cu+,能量较低,结构稳定,所以Cu的第二电离能相对较大(或Zn失去一个电子变成电子结构为[Ar]3d104s1的Zn+,易再失去一个电子,所以Zn的第二电离能相对较小。或Cu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而锌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的核外电子排 解析 (1)Mn的原子序数为25,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位于第四周期第ⅦB族,属于d区元素。(2)基态铬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或[Ar]3d54s1,第四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还有K、Cu。(3)基态Fe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为第四层,符号为N。该能层有s、p、d、f四个能级,原子轨道数为1+3+5+7=16。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4s2,故N层的电子数为2。(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故电负性:Br>Se>As。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由于As的4p能级半充满,为稳定结构,其第一电离能大于Se,故第一电离能:Br>As>Se。(5)根据Cu、Zn失去一个电子后的结构,分析再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从而比较Cu、Zn的第二电离能。 14.下表列出前20号元素中的某些元素性质的一些数据: 元素 原子半径(10-10m) 最高价态(价) 最低价态(价) ① 1.02 +6 -2 ② 2.27 +1 - ③ 0.74 - -2 ④ 1.43 +3 - ⑤ 0.77 +4 -4 ⑥ 1.10 +5 -3 ⑦ 0.99 +7 -1 ⑧ 1.86 +1 - ⑨ 0.75 +5 -3 ⑩ 1.17 +4 -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10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上述⑤⑥⑦三种元素中的某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每一个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写分子式)。元素⑨和⑩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元素①的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3)①⑥⑦⑩四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4)③和⑨两元素比较,非金属性较弱的是________(填名称),可以验证你的结论的是下列中的________。 A.气态氢化物的挥发性和稳定性 B.单质中的键能 C.两元素的电负性 D.含氧酸的酸性 E.氢化物中X—H键的键长(X代表③和⑨两元素) F.两单质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答案 (1)② (2)PCl3、CCl4 Si3N4 3s23p4 (3)HCl>H2S>PH3>SiH4 (4)氮元素 CE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