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小说阅读-第3讲-了解环境描写-完胜环境类题.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578650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小说阅读-第3讲-了解环境描写-完胜环境类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小说阅读-第3讲-了解环境描写-完胜环境类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描写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命题点,考查小说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包括对环境特点的概括、环境描写手法及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近年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往往以概括环境描写的特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两种形式呈现。 一、“3步骤”解答环境特点概括题 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特点的概括也就分为自然环境特点概括和社会环境特点概括两类。 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8·江苏卷)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小哥儿俩》) (2)(2014·重庆卷)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东坛井的陈皮匠》) (3)(2012·江苏卷)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邮差先生》) 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生活”“特点”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熟知类题通法 环境特点概括题解答“3步骤”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1] (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6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分类型 题干中有“家庭环境”的字样,是考查社会环境;“什么样的家庭环境”考查对社会环境的概括分析。 第二步:依类型,找角度 “家庭环境”应该包括家里的经济状况、文化氛围、家庭成员的组成及成员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经济状况 家中有花园、厨子等,可见经济状况良好。 文化氛围 家中有书房,父亲带孩子看戏,可见文化氛围浓厚。 家庭成员 母亲给孩子卷春卷,尊重孩子做的决定;兄弟间有共同的爱好,而且彼此友好;主仆关系也很融洽,可见整个家庭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的。 第三步:抓修饰,做归纳 如第六至九段中“‘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体现出兄弟二人有共同的爱好等。抓住这些词语,可以概括出关键信息。 [组织答案]                                                                                                                [答案] 经济状况良好:家有厨子和花园等。文化氛围浓厚:家有书房,经常看戏,注重教育等。人际关系和谐: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洽等。 二、“3步骤”速解环境描写作用题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为了影射或暗示主旨等。单就环境描写的作用而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也有一定的区别。 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9·全国卷Ⅱ)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步舞》) (2)(2019·全国卷Ⅲ)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到梨花屯去》) (3)(2018·江苏卷)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小哥儿俩》)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环境(景物)描写”“作用”“功能”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熟知类题通法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3步骤” 第一步:圈定语句,分析特点 阅读文本,画出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概括分析出环境的特点。 第二步:定出角度,找准对应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环境、人物、情节、主题等多个角度去考虑: (1)自然环境描写分析角度及作用: 角度 作 用 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方面 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情节方面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⑥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主题方面 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2)社会环境描写分析角度及作用: 角度 作 用 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渲染特定氛围。 人物方面 ①引导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③揭示人物心境;④表现人物性格。 情节方面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主题方面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主题。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2] (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让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跟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它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打开顶针般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只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带微笑。他手里总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地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得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王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有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儿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老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坏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了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圈定语句,分析特点 题干明确指出是“卢森堡公园苗圃”,涉及小说第三段、中间部分和最后两段。这些景物描写的语句对人物出场、情节展开和主旨表达都有重要作用。 第二步:定出角度,找准对应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人物方面 小说第三段的特定环境——卢森堡公园苗圃,为人物出场设置了场景,有利于故事的自然切入。 情节方面 中间部分作者着力渲染公园苗圃的美丽,为老舞蹈师携其妻子出场设置了场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暗示这里将成为表演的舞台,同时也将是人生的舞台。 主题方面 小说最后两段写苗圃被铲平的情节以及“我”对老舞蹈师夫妇命运的牵挂,令读者陷入沉思。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根据题干要求分三个要点组织答案,避免出现漏点现象和乱贴标签情况。 [组织答案]                                                                                                                [答案]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衫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 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径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片公园走去。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 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的形状是牙膏、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 “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 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廓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 当马可瓦多带着少得可怜的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夹板,柴火烧得很快。 “森林里!”小孩说。 “什么森林?” “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既然这么简单,而且也的确不错。要新的柴火,还是学小孩的方法比较好。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 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说,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那个晚上,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警察阿斯托弗便骑车去巡查。 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张牙舞爪的树木陪着他转动,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阿斯托弗刹住车:“喂!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牌,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 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一溜烟跑掉了。 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 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 (有删改) ★1.(环境特点概括题)小说画线部分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案] 特点:树林茂密;树干极细,或直或斜;树叶样子、颜色奇怪;树枝形态各异。作用:孩子们眼中的森林极具特色,充分体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从侧面表现出他们的天真可爱。 ★2.(环境描写作用题)小说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①开头的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严寒,为马可瓦多一家设置了极度窘迫的生存环境;②开头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马可瓦多和小米开尔兄弟出门找柴取暖的情节做了铺垫;③结尾通过描写环境的安静和寒冷,衬托了马可瓦多内心的孤独和凄凉;④首尾都描写了环境的寒冷,突出了以马可瓦多为代表的底层人窘迫的社会处境,表达了对他们艰辛生活和不幸命运的同情。 ★3.(环境手法题)请分析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运用的表达技巧。                                                                                                                                                                                          [答案] ①运用比喻手法,把寒冷比作“奔马”“蝗虫”“利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寒冷的威力;把人呼出的气息比作“云雾”“火花”,从侧面突出寒冷。②运用排比手法,富有气势地写出了寒冷的猛烈。③运用夸张手法,极力描绘寒冷,交代以马可瓦多为代表的底层人民窘迫的社会处境。 13/1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