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苏海兴化工有限公司
环氧氯丙烷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1.3 项目背景及投资的必要性
1.4 研究范围
1.5 可研报告的初步结论
2 市场预测分析
2.1 产品市场分析
2.2 原料市场分析
2.3 产品的竞争力分析
2.4 营销策略
2.5 价格分析及预测
2.6 市场风险分析
3 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3.1 生产规模
3.2 产品方案
3.3 质量指标
4 工艺技术方案
4.1 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
4.2 工艺流程和消耗定额
4.3 主要设备的选择
4.4 自动控制
4.5 三废排放及预处理
4.6 标准化
5 原料、辅助材料及动力的供应
5.1 主要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供应
5.2 资源利用合理分析
6 建厂地区条件和厂址方案
6.1 建厂条件
6.2 厂址方案及结论
7 总图运输、储运、土建
7.1 总图运输
7.2 储运设施
7.3 土建
8 公用工程方案、辅助设施和生活福利设施
8.1 公用工程方案
8.2 辅助设施
8.3 生活福利设施
9 节能、节水
9.1 编制依据
9.2 资源能源供需状况
9.3 项目节能分析与措施
10 环境保护
10.1 建设地区环境概况
10.2 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10.3 工程概况
10.4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
10.5 环境保护治理措施及预期效果
10.6 环境影响分析
10.7 绿化
10.8 环境管理及监测
10.9 环保投资
11 劳动安全卫生
11.1 工程概况
11.2 劳动安全危害因素分析
11.3 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治
11.4 职业安全卫生专项投资
11.5 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
11.6 治理的预期效果
12 企业组织及定员
12.1 企业组织
12.2 生产班制及定员
12.3 人员培训
13 项目实施计划
13.1 建设周期
13.2 项目实施计划
14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4.1 项目总投资
15 财务评价
15.1 项目评价依据
15.2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
15.3 成本费用估算
15.4 营业收入及税金
15.5 财务效益测算
15.6 评价结论
16 社会稳定风评估险评估
16.1 项目合法性、合理性遭质疑的风险
16.2 群众抵制征地拆迁的风险
16.3 项目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风险
16.4 社会稳定风险的综合评价
附录A 附图:
1 区域位置图(T13028-EC03-PL01)
2 总平面布置图(T13028-EC03-PL02)
3 工艺流程图(T13028-702PS07-01~10)
附录B 附表:
1 投资估算表(附表14-1)
2 综合经济指标表(附表15-1)
3 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表(附表15-2)
4 环氧丙烷成本费用表(附表15-3)
5 主要原材料消耗表(附表15-4)
6 年总成本费用表(附表15-5)
7 流动资金表(附表15-6)
8 营业收入及税金表(附表15-7)
9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附表15-8)
10 贷款偿还平衡表(附表15-9)
11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附表15-10)
12 资产负债表(附表15-11)
13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附表15-12)
14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附表15-13)
15 敏感度分析表(附表15-14)
1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名称、企业性质及法人。
项目名称:江苏海兴化工有限公司13万吨/年环氧丙烷改造17万吨/年环氧丙烷项目
主办单位名称:江苏海兴化工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郑先山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 编制依据
(1)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与江苏海兴化工有限公司司签订的江苏海兴化工有限公司17万吨/年环氧丙烷改造工程设计合同。
(2)江苏海兴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设计基础资料。
(3)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与江苏海兴化工有限公司双方协商签定的会议纪要。
1.2.2 编制原则
(1)严格遵循和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的法规、标准和规范。
(2)产品及产品规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下游产品的加工需求。
(3)按积极、稳妥、可靠、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做多方案的比较和科学论证,以优化工程技术方案。
(4)充分选用国内先进成熟、可靠适宜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的目标成本,节约能源,改善生产条件,节省人力,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5)密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一体化、露天化、轻型化、社会化、国产化的原则,在积极采用已消化吸收的国外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制造技术和积极汲取老企业在多年生产和管理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必须引进国外工艺技术及关键设备的范围。国内配套部分注意挖掘现有生产装置、辅助设施和公用工程的潜力,突出体现依托老企业进行淘劣建优技术改造的优越性,并处理好新老装置的平衡与衔接。
(6)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的环境保护、“三废”治理、综合利用、劳动保护、安全卫生、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与主体工程建设实施“三同时”的原则。趁新项目建设之良机,做到点源治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现有污水处理场的能力,妥善处理“三废”,必须达标排放,使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更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项目背景及投资的必要性
1.3.1 企业概况及项目提出的背景
江苏海兴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的大型化工企业,注册资本4亿元人民币,企业拟建生产规模达到年产氯碱60万吨、双氧水15万吨,环氧氯丙烷26万吨。现准备将13万吨环氧氯丙烷改造成年产17万吨的环氧丙烷。
企业主要以生产、销售氯碱、双氧水、环氧丙烷为主。液碱主要销往国外、氯气主要用下游产品环氧丙烷,氢气主要用于双氧水、己二酸。环氧丙烷主要销往浙江、安徽、江苏、广州、上海等东部沿海省份及本省建材、塑料制品类企业;最近一个时期,环氧氯丙烷市场趋于饱和,公司经过市场考察,决定改造生产环氧丙烷产品。
江苏海兴化工有限公司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管理创新为保障,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企业保持了连续快速增长。公司不断进行企业管理制度的探索和创新,建立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运行新机制。化工厂始终遵循与用户共同发展的宗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其实质就是把推销产品变为推销价值的过程,让广大用户受益。多年来,始终为客户提供全套免费技术服务,与用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化工厂将一如既往地服务客户、服务社会,立志为振兴地方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1.3.2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具备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建厂条件
中国大丰港经济区是国家沿海开发战略中的重要节点,是江苏中部沿海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
大丰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和上海两小时经济圈内,位于江苏沿海中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全市总面积3059平方公里,人口73万,境内地势平缓,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江苏沿海中部的新兴开放型港口城市,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列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前列。
大丰港是江苏省重点建设的沿海三大深水海港之一,是填补江苏沿海港口空白带的中心战略大港。大丰港利用此海域特有的潮汐通道“西洋深槽”建设深水码头,“西洋深槽”水深稳定,-15米等深线宽3至4公里,长55公里,并与外海深水贯通,可进出10万吨级货轮;“西洋深槽”东侧有一小阴沙形成天然屏障,可为港口避风防浪;大丰港常年不冻,全年可作业300天以上,为建设深水海港提供了必备的自然条件。
(2)交通运输便利
大丰港位于上海港和连云港的中间,距韩国釜山港420海里、日本长崎港430海里,填补了全国沿海港口空白带。
大丰港集疏运条件日臻完善。沿海高速、新长铁路、通榆运河纵贯大丰南北。大丰市区至大丰港的快速通道已建成通车,通榆运河至大丰港的四级航道正抓紧建设,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1)公路
大丰港经济区已拥有三条高速公路,沿海高速穿境而过,距上海217公里,仅有两小时车程;西行30公里即可到达宁靖盐高速,距南京270公里;北临徐(州)大(丰港)高速,从徐大高速转京沪高速至山东淄博560公里(连云港到淄博490公里),西临204国道(上海—烟台)。
2)铁路
新长铁路纵贯大丰境内,北与欧亚动脉陇海线接轨,与沪宁、宜杭线相连。新长铁路大丰港支线已列入“十二”五规划,预计2012年开工建设。
3)水运
A、港口码头
一期工程两个万吨级综合泊位于2005年10月建成投入运营,2006年6月13日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开放口岸,200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现已开通至韩国釜山、仁川、上海、秦皇岛等国际、国内航线;二期工程两个5万吨级(兼靠7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和两个2万吨级(兼靠4万吨级)件杂货泊位,已于2009年11月正式投入运营。
两个5万吨级(兼靠8万吨级)油品和一个5000吨级液体化工泊位,于 2009年5月开工建设,全部工程将在今年年底建成运营。
目前拟建一个万吨级滚装泊位,2个万吨级集装箱泊位,两个5万吨级粮食专用泊位,4个5万吨级煤炭泊位。
到2012年,大丰港将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8个,形成年吞吐5000万吨散杂货,3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
B、疏港航道
从大丰港码头至通榆河、串场河之间建设疏港四级航道,全长55.7公里,设计船舶为500至800吨级,口宽60米,底宽40米,最小水深2.5米。该航道与长江水系相通,于2009年开工建设,在2011年12月底通航。
4)航空
毗邻南通机场、盐城机场,盐城机场已开通至韩国首尔、香港等国际航班及北京、广州、温州等国内航线,近期将开通西安、厦门、武汉、大连等航线。南通机场已开通成都、广州、北京、深圳、武汉等航线。大丰港到盐城机场仅需30分钟车程。
(3)主要原料、动力供应可靠有保证
在大丰地区工业盐等资源丰富,为本项目提供可靠的原料供应。考虑到本项目需要大量蒸汽,按热能综合利用、热电联产,全厂拟设电厂,厂用电及脱盐水等均取自发电机的出口。发电机正常运行时,自发电基本自足,但停机检修时需外电网供给。有此优势,与同行业相比,生产1吨折100wt% NaOH原盐可节省约50~100元,蒸汽可节约50元,电可节约0.1~0.2元。
(4)江苏海兴化工有限公司具有丰富的生产及管理经验
江苏海兴化工有限公司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和销售经验,具有一批各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可为经济园区提供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和生产工人。该公司以现代企业模式进行经营和管理,在资金筹措、项目管理方面具有优势。
1.4 研究范围
本报告是对采用丙烯及氯气为主要原料,以石灰石皂化生产环氧丙烷的装置为基础,对该工艺装置进行改造,从而提出生产环氧丙烷的工艺技术方案,并作市场预测和投资估算、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作出财务评价。
主要工程范围如下:
A、主要生产装置
环氧丙烷生产装置
(1)PO主装置(改造)
(2)丙烯罐区(利旧)
(3)PO/DCP装车栈台(改造)
(4)PO/DCP罐区(改造)
(5)生石灰料棚及化灰(利旧)
(6)石灰乳制备(利旧)
(7)废水预处理(改造)
(8)皂化废渣压滤(改造)
B、配套公用工程及辅助装置
(1)综合楼(含中央化验室、中央控制室、办公会议室)(利旧)
(2)地中衡(利旧)
(3)备品备件及维修(利旧)
(4)变配电所(利旧)
(5)变电及开关所(利旧)
(6)整流所(利旧)
(7)循环水站(利旧)
(8)纯水站(利旧)
(9)水预处理及消防泵房(利旧)
(10)污水中和(利旧)
(11)全厂总图(改造)
(12)全厂供排水(利旧)
(13)全厂消防(利旧)
(14)全厂外管(利旧)
(15)全厂供电(利旧)
(16)全厂电信(利旧)
1.5 可研报告的初步结论
本工程财务评价的初步技术经济指标:
因本项目为改造项目,原项目为13万吨/年环氧氯丙烷项目,改造后形成生产能力为17万/年吨的环氧丙烷项目。
新增建设投资 7290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 4083.83万元
年均营业收入 176853.68万元
年利润总额 9199.27万元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 21.16%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 16.06%
项目财务投资回收期(税前) 6.39年(含建设期1年)
项目财务投资回收期(税后) 7.54年(含建设期1年)
各项经济指标的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改造投产后经济效益较好,是可行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照表
表1.5-1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单位
数 量
备 注
一
产品方案
产 量
商品量
1
环氧丙烷
吨/年
170000
170000
二
年操作时间
小时
8000
三
主要原材料、燃料用量
1
丙烯(99wt%)
吨/年
145960
原环氧氯丙烷装置年消耗86580吨丙烯
2
氯气(98wt%)
吨/年
251531
原环氧氯丙烷装置年消耗274170吨氯气
3
生石灰(85%wt)
吨/年
202000
原环氧氯丙烷装置年消耗299520吨生石灰
四
公用动力消耗量
1
供水(新鲜水)
正常用水量
m3/h
1148
原环氧氯丙烷装置每小时消耗843.1m3一次水
最大用水量
m3/h
1500
原环氧氯丙烷装置每小时最大消耗1479m3一次水
2
供电
年耗电量
万kWh
4590
原环氧氯丙烷装置年消耗13572万kWh电数量级
3
蒸汽
0.4MPa(饱和蒸汽)
吨/年
722500
原环氧氯丙烷装置年消耗964600吨0.5MPaG饱和蒸汽
4
冷冻
35%乙二醇水
kW
19300
新增冷冻站
5
氮气
Nm3/年
1360000
原环氧氯丙烷装置年消耗936000Nm3氮气
6
仪表空气
Nm3/年
3400000
原环氧氯丙烷装置年消耗4319900Nm3仪表空气
7
工艺空气
Nm3/年
12750000
原环氧氯丙烷装置年消耗12239500Nm3工艺空气
8
供水(循环水)
用水量
m3/h
8925
原环氧氯丙烷装置每小时消耗8623m3一次水
五
运输量
1
运入量
吨/年
145960
2
运出量
吨/年
344590
3
工厂总运输量
吨/年
490550
六
全厂定员
人
167
七
厂区新增占地面积
平米
2270
新增占地包括冷冻站,占地1170m2;
澄清池,占地1100m2。
八
工程项目总投资
1
建设投资
万元
7290
2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4083.83
九
年销售收入
万元
176853.68
十
年总成本
万元
165889.78
十一
年销售利润
万元
9199.27
十二
财务评价指标
1
总投资收益率
%
13.86
2
投资回收期
年
6.39
税前
含建设期1年
投资回收期
年
7.54
税后
含建设期1年
3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
21.16
税前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
16.06
税后
4
财务净现值
万元
25906.58
税前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9313.78
税后
2 市场预测分析
2.1 产品市场分析
2.1.1 产品供需分析及预测
环氧丙烷(英文名称Propylene Oxide,简称PO),又名甲基环氧乙烷或氧化丙烯,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类似醚类气味,主要物性:沸点34.5℃,凝固点-111.93℃,密度(25℃)0.823g/cm3,蒸汽压(25℃)75.86kPa,闪点-37℃,爆炸极限(在空气中)2.5~38.5%(VOL),可与丙酮、四氯化碳、乙醚、甲醇等多种溶剂互溶。环氧丙烷化学性质活泼,易开环聚合,可与水、氨、醇、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或聚合物。在含有两个以上活泼氢的化合物上聚合,生成的聚合物通称聚醚多元醇。
环氧丙烷是除了聚丙烯和丙烯腈以外的第三大丙烯衍生物,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环氧丙烷主要用于聚醚多元醇的生产;其次是用于表面活性剂、碳酸丙烯酯和丙二醇的生产。另外,在丙二醇醚、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改性淀粉、丙烯酸羟丙酯以及其它方面有所应用。环氧丙烷的衍生物产品有近百种,是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于汽车、建筑、食品、烟草、医药及化妆品等行业。
目前世界上生产环氧丙烷的工业方法主要是氯醇法和共氧化法,生产能力各占一半。
传统氯醇法
传统氯醇法是用石灰乳皂化合成环氧丙烷的经典工业生产方法,主要包括氯醇化、皂化和精馏三个工序,副产物为氯化钙、丙二醇和丙醛等。每生产1吨环氧丙烷,约产生2.1吨氯化钙以及至少43吨含氯化物的废水,处理比较困难。氯醇化法历史悠久,工艺成熟,流程短,操作弹性大,选择性好,效率高,生产比较安全,对原料丙烯纯度要求不高,建设投资少,国产化程度高。由于固定资产投入少,产品成本低,因此,其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传统氯醇法的缺点是腐蚀性强,污水排放量大,适宜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拥有氯醇法环氧丙烷的专利商有日本的旭硝子、三井东压,美国的Dow化学、意大利的EniChem、法国的Atochem、意大利的普利斯、国内的天津大沽化工公司、山东滨化集团有限公司、锦化集团等。
烧碱皂化法
烧碱皂化法用烧碱替代石灰乳作皂化剂,工艺流程同传统氯醇法基本一致。烧碱皂化法除了继承传统氯醇法的优点之外,还解决了传统氯醇法废水、废渣排放量大的缺点:(1)废渣排放量少。烧碱皂化法使用烧碱做皂化剂,生产中不产生石灰废渣,所产生的废渣仅为用于处理皂化废水中有机物的生化污泥废渣,其量极少,可送往热电厂掺入煤炭中焚烧,不产生二次污染;(2)废水零排放。烧碱皂化法所产生的废水仅含有氯化钠和反应残余的氢氧化钠,经稀释、生化处理除COD后替代海水化盐用于纯碱生产,既可变废为宝,减少化盐海水的用量,又可达到废水零排放,降低环境影响。
共氧化法
共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是由乙苯与丙烯进行共氧化反应生成环氧丙烷和苯乙烯。共氧化法克服了传统氯醇法的腐蚀、污水多等缺点,而且可联产苯乙烯,但工艺流程长,所需的原料种类多,对丙烯纯度要求较高,设备造价高,装置投资大,只有在装置规模大型化时,才显示其优势。丙烯和乙苯共氧化法的工艺专利商有Lyondell(Arco)、Shell、NKNC,丙烯和异丁烷共氧化联产环氧丙烷和叔丁醇(或MTBE)的专利商有Lyondell(Arco)和Texaco。
新技术进展
住友化学公司采用过氧化氢异丙苯(CHP)为氧化剂,CHP使丙烯环氧化得到环氧丙烷和二甲基苄醇,后者脱水为α-甲基苯乙烯,然后再加氢生成异丙苯,异丙苯氧化成CHP,循环使用。该工艺具有技术和经济上的魅力,不产生副产物,因无需联产苯乙烯所需的辅加设备,装置投资费用比共氧化联产法低1/3,也无需基于氯的氯醇法工艺所需的防腐设备。住友化学公司已投资1亿多美元,在日本千叶建设20万吨/年环氧丙烷装置。
迪高沙公司和克虏伯-乌德公司正在联合开发一种使用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使丙烯催化环氧化生成环氧丙烷的新工艺。该工艺的吸引力在于简化了装置设计,并且是环境友好的清洁生产系统,无副产品产生。迪高沙公司和克虏伯-乌德公司2001年在德国Frankfurt建设了一试验性装置。迪高沙公司是世界上第二大过氧化氢生产商,主要研究目标是寻找最佳催化剂和测定临界参数。克虏伯-乌德公司主要是对技术进行工业化设计,该公司将提供装置的工程化技术。
陶氏化学2001年从EniChem公司购买了利用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来生产环氧丙烷的实验室技术,还包括在意大利的一套试验装置。2003年,陶氏化学和巴斯夫开始合作开发过氧化氢法(HPPO)技术并将其商业化。与传统的环氧丙烷工艺技术相比,HPPO技术在经济、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机会等三大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2008年6月,陶氏化学公司宣称,该公司与泰国Siam Cement集团(SCG)合资建立的SCG-DOW集团在泰国的全新环氧丙烷工厂动工,将使用陶氏与巴斯夫联合开发的HPPO工艺,年产能为39万吨。据称,该环氧丙烷工厂预计将于2011年投入运营。
我国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也一直在从事该技术的研究。大连化物所开发的钨催化剂系统为生产环氧丙烷提供了既经济又环境友好的途径。该工艺采用一种含钨的催化剂:[C5H5NC16H33]3[PO4(WO3)4],它起初不溶于有机溶剂,但在现场发生的过氧化氢作用下,形成可溶性的活性物质,使丙烯催化环氧化。当过氧化氢用完,催化剂又成为不可溶性,使其回收得以简化:反应产品仅为环氧丙烷和水。
2002年大连化物所于中石化签订了中试合作合同,2005年上半年大连化物所“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丙烯氧化制PO小试研究”通过了由中石化组织的技术鉴定;2008年8月,大连化物所研发的双氧水直接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技术通过了由辽宁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鉴定。预计该工艺可望在今后几年在国内得到工业化应用。
2.1.2 国内外市场概况
2.1.2.1 国外市场概况
全球环氧丙烷产能集中在欧美地区。美国陶氏(Dow)和荷兰利安德巴塞尔(Lyondell Basell)是全球最大的两家环氧丙烷生产公司,合计约占全球总产能43%左右,位居其后的公司为壳牌公司、德国BASF公司和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前5大厂商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62%,该行业集中度很高。
美国Dow化学分别在美国、德国和巴西等地建有生产装置,均采用氯醇法技术。Lyondell Basell公司分别在美国、法国和荷兰等地建有生产装置,采用共氧化法技术。两家公司控制了世界PO的大部分市场。
由于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PO下游产品年消费增长率一直保两位数增长,许多企业计划在亚洲新建或扩建PO生产装置,大部分新增产能将集中在这一地区,预计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其他地区新增产能将占世界新增总产能的60%左右。
2008年世界环氧丙烷的生产能力约为784.5万t/a,同比增长5.2%。其中,莱昂德尔在美国、法国、荷兰等地的环氧丙烷装置合计产能为192.5万t/a,陶氏化学在美国、德国、巴西等地的装置合计产能为189.5万t/a,这两大巨头所拥有的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48.7%。目前,世界采用氯醇法路线的环氧丙烷产能约占总产能的40-45%,共氧化法产能约占55-60%。
2009年3月,德国巴斯夫(BASF)与陶氏化学公司投资的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的300kt/a HPPO装置建成投产。据称,BASF/Dow化学公司和德国赢创集团计划进一步在亚洲和美国建设HPPO装置。
2010年世界环氧丙烷产能达到8658kt/a,产量达到6564kt,产能和产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4%和1.1%。
2011年世界环氧丙烷生产能力将达到750万吨/年左右。由于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地区环氧丙烷下游产品年消费增长率一直保持近两位数增长,因此许多企业计划在亚洲新建或扩建环氧丙烷生产装置,大部分新增产能将集中在这一地区,预计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其他地区新增产能将占新增总产能的60%左右。2011年世界环氧丙烷主要生产企业情况及产能统计见下表:
2011年世界环氧丙烷主要生产企业情况及产能统计
(万吨/年) 表2.1-1
2011年世界PO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
生产企业
产能/(kt·a-1)
美国Dow化学公司
2071
荷兰LyondellBasell公司
1869
壳牌(Shell)公司
780
德国巴斯夫(BASF)公司
525
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405
韩国SK集团
280
美国亨斯迈(Huntsman)公司
238
西班牙雷普索尔(Repsol YPF)公司
220
英国英力士(Ineos)公司
20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585
中国山东滨化(Bafar Group)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80
德国拜尔(Bayer)公司
159
中国天津大沽化工厂
150
中国锦西化工集团
130
日本旭硝子玻璃(Asahi Glass)公司
110
合 计
7497
2013年,沙特阿拉伯Petro Rabigh重新启动其20万吨/年环氧丙烷(PO)装置。泰国SCG-陶氏位于马塔府工业园的39万吨/年环氧丙烷(PO)工厂运行负荷率在90%以上,而且运行正常。
预计至2015年产能将达到10Mt/a,年均增长率约为2.9%,至2020年产能将达到10.6Mt/a,年均增长率约为1.2%。世界PO的产量、产能及预测见下表。
2005年-2020年世界环氧丙烷主要生产企业情况及产能统计
(万吨/年) 表2.1-2
全球环氧丙烷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于聚醚多元醇、丙二醇,以及第四代洗涤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田破乳剂、农药乳化剂及润湿剂等领域。其中,用于聚醚多元醇的环氧丙烷约占总消费量的60%,用于丙二醇生产的约占20%,其他占20%。
世界主要地区环氧丙烷消费构成如下:
世界主要地区环氧丙烷消费构成
(万吨) 表2.1-2
消费领域
美 国
日 本
世 界
聚醚多元醇
98.0
30.9
436.7
丙二醇
45.5
5.9
120.3
丙二醇醚
11.1
4.0
40.7
其它
29.2
2.0
66.3
合 计
183.8
42.8
664.0
由于亚洲需求急剧增加,近几年世界环氧丙烷需求呈现强劲增长,2001-2007年需求年均增长率达到5.3%,2007年需求量达到约664万吨。
预计2007~2011年世界环氧丙烷年均需求增速约为4%,其中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地区需求增长将最为迅速,亚洲地区环氧丙烷市场份额将由2007年的28%增至2011年的34%,同期北美、欧洲则将分别以每年3.5%和1.5%的速度增长。预计2011年世界环氧丙烷需求量将达到777万吨左右,2016年将达到910万吨左右。亚世界环氧丙烷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于聚氨酯行业对聚醚多元醇的需求增长。
中国国为环氧丙烷产业的后起之秀,前十五大生产企业中有四家中国企业。2011全球新增产能也主要集中在亚洲,这主要受益于亚洲下游需求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推动。
2011年世界主要地区环氧丙烷的供需预测见下表。
2011年世界主要地区环氧丙烷供需预测表
表2.1-3
序号
地 区
产能(万吨/年)
产量(万吨)
需求量(万吨)
1
北 美
267.4
222.3
219.7
2
中南美
32.5
24.0
25.7
3
西 欧
274.5
234.1
245.9
4
中东欧
23.2
17.6
17.2
5
非 洲
6.0
5.0
2.0
6
中 东
20.0
19.0
0
7
日 本
62.5
55.5
45.0
8
亚洲其他
237.2
199.9
218.8
9
大洋洲
0
0
3.1
合 计
923.3
777.4
777.4
2.1.2.2 国内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1)生产情况
中国环氧丙烷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中国环氧丙烷装置能力小,单套装置年生产能力均在几千吨左右,生产装置均采用自有技术,工艺技术落后,原材料及公用工程消耗较高,“三废”污染严重。20世纪80年代,中国先后引进了日本旭硝子公司、三井东压公司、昭和电工公司和美国陶氏公司技术,同时中国自行开发的环氧丙烷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也有较大幅度地提高。锦化化工、山东滨化、中石化上海高桥石化、天津大沽化工、沈阳金碧兰、福建湄洲湾氯碱等企业已成为国内环氧丙烷生产的主力。
目前,我国主要有中海壳牌、山东滨化、锦化氯碱、天津大沽石化、山东东营金岭等近20家环氧丙烷生产企业,2010年产能达146万t/a,工艺大都采用传统氯醇法。中海壳牌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环氧丙烷装置,采用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法工艺,生产成本较目前国内常规的传统氯醇法低。
近几年国内环氧丙烷大量扩建、新建,今后一段时期仍将是国内环氧丙烷产能新增高峰,山东、江苏、浙江是今后国内产能增长的主要地区。2008年-2010年期间,金浦锦湖公司、镇海乙烯Lyondell等大型环氧丙烷项目逐步投产。南京金浦锦湖公司计划在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扩建环氧丙烷一体化装置,新增10万吨/年环氧丙烷产能;Lyondell与中石化合资在宁波镇海建设28.0万吨/年共氧化法环氧丙烷生产装置2009年底投产。2010年,2011年我国主要环氧丙烷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如下表。
2009~2010年我国主要环氧丙烷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万吨/年)
表2.1-4
生产企业
地 区
产 能
备 注
2009年
2010年
锦化氯碱
东北
12
12
沈阳金碧兰化工
东北
4
4
天津大沽石化
华北
15
15
山东东大化工
山东
7
7
山东东营金岭
山东
8
8
山东东辰
山东
5
5
山东滨化
山东
17
17
石大胜华
山东
4
4
江苏钟山
华东
4
4
南京金浦锦湖化工
华东
8
8
上海高桥石化
华东
8
0
关闭
巴陵石化
华东
1
0
镇海炼化
华东
0
28.5
福建湄州湾氯碱
华南
4
4
中海壳牌
华南
25
32.5
合 计
119
146
2011年我国主要环氧丙烷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如下表。
2011年我国主要环氧丙烷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万吨/年)
表2.1-5
序号
公司名称
2011产能
1
中海油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29
2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
28.5
3
山东滨化集团有限公司
18
4
山东鑫岳化工有限公司
18
5
天津大沽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5
6
方大锦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
7
山东金岭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8
8
南京金浦锦湖化工有限公司
8
9
山东东大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6
10
山东东辰控股集团
5
11
淄博永大化工有限公司
5
12
沈阳金碧兰化工有限公司
4
13
山东石大胜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4
14
江苏钟山化工有限公司
4
15
福建湄洲湾氯碱工业有限公司
4
16
河北汇川轻化工有限公司
2
17
中国石化巴陵分公司
1
合 计
172.5
因环氧丙烷企业不可避免的环保问题导致氯醇法环氧丙烷产能无法进一步扩张,资金和技术限制国内共氧化法环氧丙烷产能发展。2011年环氧丙烷国内新增产能仅为5万吨/年,高桥石化停产导致全年实际产能较2010年减少3万吨/年。
截止2012年底,国内环氧丙烷产能将达到186万吨,相比2011年增长仅15万吨/年,而其主要下游聚醚产能增量为73.5万吨/年,增速相比环氧丙烷较快。2012年环氧丙烷进口量相比2011年快速增长,2011年我国环氧丙烷进口总量为313576吨,预计2012年环氧丙烷全年进口量可能达到50万吨左右。预计,2013年国内环氧丙烷可供应总量为216.4万吨。
目前我国仍有几套大型PO装置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
Huntsman公司在2011年底与烟台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签署了一项PO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生产许可证协议,授权烟台万华公司生产PO和MTBE,其中MTBE是PO的副产品。根据协议,烟台万华公司利用该技术在山东烟台生产基地新建一座世界规模的PO/MTBE工厂,新厂2011年底动工建设,预定2013年底投产。
预计到2013年我国PO产能将达到1800kt/a左右,“十二五”末期我国PO的产能将达到2700kt/a。
(2)需求预测
国内环氧丙烷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消费量保持高速增长,从1990-2005年期间,环氧丙烷消费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2.6%。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聚氨酯工业进入新一轮发展期,上游原料环氧丙烷需求增长进一步加快。
国内生产企业中一些大型环氧丙烷生产企业有配套的聚醚生产线,如中海壳牌、天津大沽和方大化工等。只有少量环氧丙烷用于外销,导致在市场上流通的环氧丙烷远远低于实际产能。镇海炼化、滨化股份是国内市场上环氧丙烷主要提供商,由于行业供应集中度高,它们的生产行为对环丙价格影响更大,业绩更容易受环氧丙烷价格波动的影响。
我国近年环氧丙烷供需平衡如下表:
我国环氧丙烷供需平衡
(万吨/年,万吨) 表2.1-5
年 份
生产能力
产 量
进口量
出口量
消费量
2003年
52
41.4
11.56
0.06
52.9
2004年
56
43
19.06
0.06
62
2005年
70
51.3
15.13
1.05
65.4
2006年
96
68
12.0
1.52
78.5
2007年
110
90
14.7
0.44
104
2008年
120
103.8
15.3
0.0
119.1
2009年
126
105
25.46
0.0
130.5
2010年
146
125
36.2
0.0
161.2
2011年
146
144.0
26.0
0.0
170
我国的PO消费量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持续高速增长,2005-2010年国内PO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20.8%。2001-2010年国内PO供需统计见如下表。
2001-2010年国内PO供需统计表
(万吨/年,万吨) 表2.1-6
国内环氧丙烷最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