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H3C交换机堆叠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 S3600系列交换机堆叠方法
1、 使用模块和线缆说明
堆叠时能够使用以下三种模块和线缆组合:
(1)SFP光模块和光纤
(2)SFP电模块和网线
(3)专用堆叠线缆(SFP堆叠模块和专用线缆整体连接, 不是相互分离)
2、 交换机上相关配置说明
(1)各交换机版本一致;
(2)各交换机配置一致, 提议清空交换机配置后重启设备;
(3)使能堆叠端口, 即使用“fabric-port 堆叠端口号 enable”命令。如:
[H3C] fabric-port GigabitEthernet1/1/3 enable
3、 模块和线缆连接说明
S3600交换机以前在设备前面板上带有上下箭头接口才能用来进行堆叠, 不带箭头接口不能进行堆叠, 现在升级到最新版本后, 全部SFP接口都可进行堆叠, 且新发货S3600系列交换机上没有了上下箭头标识。
需要注意是, 堆叠SFP端口要成对使用, 即使用1、 2口或3、 4口, 不能使用1、 3口或2、 4口。详述以下:
S36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有4个GigabitEthernet端口能够作为Fabric端口使用, 这四个端口按端口序号分为两组, GigabitEthernet1/1/1与GigabitEthernet1/1/2为前组, GigabitEthernet1/1/3与GigabitEthernet1/1/4为后组。
同一时刻只有一组端口能够实现Fabric端口功效。GigabitEthernet1/1/1和GigabitEthernet1/1/3分别为前后两组UP备选Fabric端口, GigabitEthernet1/1/2和GigabitEthernet1/1/4分别为前后两组DOWN备选Fabric端口。
系统对两端设备所使用Fabric端口分组没有限制, 即本端使用前组Fabric端口, 也能够连接到对端后组Fabric端口, 只要满足条件, 即本端UP口连接到对端DOWN口或本端DOWN口连接到对端UP口, 就能够正常建立Fabric连接。
用户能够经过“fabric port”命令使能某端口Fabric端口功效, 同时此端口所在组成为Fabric端口组, 组中另一个端口自动使能其备选Fabric端口特征。比如, 实施命令“fabric port GigabitEthernet1/1/1 enable”后, 端口GigabitEthernet1/1/1成为堆叠UP端口, 同时前组成为Fabric端口组, 同组GigabitEthernet1/1/2自动成为堆叠DOWN端口。
当已经使能某个Fabric端口组Fabric端口特征以后, 如需要更换Fabric端口组, 则必需要先关闭目前Fabric端口组堆叠特征, 再对另一组实施使能命令。不然系统会提醒目前Fabric端口组正在使用, 无法更换Fabric端口组。
二、 S5600系列交换机堆叠方法
1、 使用模块和线缆说明
堆叠时只能使用专用堆叠模块和线缆。
2、 交换机上相关配置说明
(1)各交换机版本一致;
(2)各交换机配置一致, 提议清空交换机配置后重启设备;
3、 模块和线缆连接说明
使用专用堆叠线缆, 将线缆上蓝色一头连接在堆叠模块蓝色接口上; 将线缆上黄色一头接在堆叠模块黄色接口上。
三、 S3600/5600系列交换机堆叠注意事项
1、 堆叠特点概述
(1)支持多达8台设备堆叠;
(2)设备混合堆叠(指28口、 52口、 poe和非poe设备能够堆叠在一起);
(3)多个堆叠拓扑支持: 菊花链/环形;
(4)堆叠设备自动编号;
(5)动态组员加入/离开。
2、 H3C与Quidway品牌交换机不能混合堆叠; SI与EI系列设备也无法混合堆叠。
3、 S3600系列交换机堆叠时, 需使能堆叠口, 即“fabric-port 堆叠端口号 enable”; 而S5600系列交换机堆叠端口默认是使能。
4、 FLASH空间不足时, 会造成IRF堆叠失败。
四、 堆叠方法说明
现在中、 低端交换机共支持3种堆叠方法:
1、 Stack
堆叠后设备各自独立, 不能作为整体应用, 但能够经过主交换机登陆到堆叠内全部从交换机上进行管理。
2、 IRF V1
各设备堆叠后可作为一个整体, 即“Fabric”。关键有以下三个特征。
(1)DDM(Distributed Device Management, 分布式设备管理): 整个Fabric能够被看作是一台整体设备, 用户经过多种方法登录到Fabric中任意一台设备, 即能够对整个Fabric进行管理。
(2)DRR(Distributed Redundancy Routing, 分布式冗余路由): Fabric内各设备独立运行本身配置路由协议, 以后将路由表统一上传到Master设备, 由Master设备综合各设备路由表生成整个Fabric统一使用转发表。各Slave设备从Master设备同时转发表项, 作为本身进行三层转发依据。
(3)DLA(Distributed Link Aggregation, 分布式链路聚合): 能够在Fabric内不一样设备上选择端口汇聚成端口组。
3、 IRF V2
在IRF V1基础上, 优化了实现机制, 区分关键以下。
(1)软件采取分布式架构, 简化了堆叠实现和各个模块间耦合, 特征大大丰富。完全类似于中高端交换机等分布式设备, 这是IRF V2堆叠和IRF V1堆叠最大区分。
(2)堆叠系统配置使用Master设备上配置文件, 没有IRF V1上比较配置文件等工作。因为不是使用当地配置文件, 端口配置完全依靠于slot号, 而IRF V1上unit号改变能够保留端口配置。
(3)选举规则和IRF V1类似, 但堆叠优先级成为用户可配参数, 用户可经过配置优先级确定Master。IRF V1中优先级表现在用户配置unit id和自动分配unit id。
(4)组员编号机制不一样。
(5)堆叠口配置方法不一样。
五、 设备堆叠方法支持情况
1、 低端交换机
(1)Stack(IRF Lite)
S3100系列(具体型号参考“S3100系列交换机堆叠支持情况说明”)
S5100系列(具体型号参考“S5100系列交换机堆叠支持情况说明”)
S3152P/E152
S3610/5510系列
S5120-SI系列
S5500-SI系列
S5810系列
(2)IRF V1
S3600系列(其中S3600-SI系列只支持DDM和DLA两个特征)
S5600系列
(3)IRF V2
S5120-EI系列
S5500-EI系列
S5800/5820X系列
2、 中端交换机
现在只有S7500E系列交换机支持堆叠, 堆叠方法为IRF V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