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95102 上传时间:2025-03-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豫灵一中 吴瑞瑞 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阅读方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熟读成诵,增强文言语感;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懂得要正确面对逆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孟子名轲,战国时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又一位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主张行“仁政”而“使天下人皆归之”,主张以民为本,曾说“民为贵,社稷轻之,君为轻”。曾游说各国,但主张不被采纳,退而与弟子们闭门著书,成《孟子》一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名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 熟读课文 (一) 学生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二) 全体朗读,正音。 (三) 给学生时间自由朗读,要求读准确,读通畅。学生散读。 (四) 全体朗读,教师指出失误及不足,提醒注意;教师范读(做到“零失误”),请学生找茬;再给学生自由朗读时间,鼓励他们也像老师一样做到“零失误”。 (五) 请学生自告奋勇举手在全班面前朗读,尽力做到读准确,读通畅。其他学生认真听,数数朗读失误。采用“破纪录”的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如:第一位学生朗读中出现四个失误,第二位同学就要努力将失误控制在四个以下,以此类推,直至零失误。) 三、学生自读理解 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理解课文,适当做笔记,疑问处可与同桌探讨,不能解决的做好记号。教师巡视,给予适当引导(如查阅工具书,选择义项等方面)。 四、 布置作业 (一) 朗读课文,尽力做到“零失误”; (二) 抄写课文一遍。 第二课时 一、理解分析第一段(注意:1、结合朗读;2、指导督促学生做好字句解释的笔记) (一)请学生说句子大意,间以师生质疑、释疑,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选择词典中的义项。借助注释、学生的阅读积累及教师的讲解了解六个人物的故事。(关键词:发、举、士、市) (二)师:这六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六个著名历史人物) 生:出身卑微,有的是农夫,有的是囚犯、有的是奴隶……;后来都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师:仅是“出身卑微”的地位相似?况且像管夷吾,并非生来就是囚犯,百里奚也非生来就做奴隶的啊。看看他们的生活状态吧!农夫——面朝黄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泥水匠、筑墙工——辛苦的体力劳动;鱼盐贩子——辛苦奔波,社会地位低;囚犯——徘徊在生死边缘;隐士——生活清贫;奴隶——失去尊严,自由掌握在主人手里。(学生与教师应和着分析) 生:他们生活艰苦,经历了磨难。 师:是的,他们都经历了一番磨难,经历了一番艰苦磨炼,而最后都干出了一番大事业,名垂青史。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什么道理吗? 生: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磨炼。 师:正是如此,逆境出人才,人才是在忧患中造就的。(板书:人才在忧患中造就) 二、理解分析第二段 (一)教师提问关键字意思,提示“使动用法”,请学生试着解释句子大意。难点教师给予帮助。(关键字:故、是、苦、劳、饿、空乏、拂、乱、所以、动、忍、曾益) (二)师:经历磨难的好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生: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师:要使他内心惊动,性格坚韧,增加他原本没有的才能,途经是—— 生:(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师:是啊,必须让他在各个方面都经受一番磨难,由此磨炼出杰出的品格和才华。这样,才能担当起上天赋予的重任啊!(板书:苦劳饿 空乏 拂乱——动心忍性 曾益不能) (三) 师:这一段所说的中心意思可以怎么来概括? 生:人必须经历一番艰苦磨炼才能成才。 师:咦,是不是与上一段意思一样啊?——这两段说的是同一个意思。不过,论说的方法可不一样。 生:第一段是举例子,第二段是在分析道理。 师:严格地说,第一段是以事例为议论的依据,我们称为“举例论证”,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举例论证例证是人们议论分析时常用的方法。(板书:举例论证 ) 三、 布置作业 (一) 背诵第一、第二段。复习字句解释。 (二) 自己串讲第三第四段。 第三课时 一、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齐读课文。 二、学生解释第三段的句意。教师指导、点拨。(关键字:恒、过、困、衡、虑、作、征、发、喻、入、楚、法家、拂士、敌国、外患) 三、师:能否用概括第一、二段的句子“人才必须在忧患中造就”来概括这一段? 生:不能,因为这里还写到了国家。 师:是的,这一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有了内容的拓展,由人说到了国家。(板书:由人到国)有一副对联可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我说上联,同学们能否对出下联? 人处困境方能奋发, 生:国无忧患常会灭亡。国少忧患易遭灭亡。等等。 师:横批呢? 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板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师:所以啊,孟子最后总结道:“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我们来解释解释句子的意思。(请学生讲,教师指导、点拨。关键字:生、忧患、死、安乐;句子解释时的语序调整。) 四、 师生齐读课文。 五、 教师简单归纳本文写法上的特点。 六、结束语: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历史无数次地证明了他的观点。当我们遇到挫折,身处困境之时,不要埋怨,不要害怕,不要气馁,你应该感谢生活给了你一个磨炼自己的机会,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努力锻造自己的品格和学识才干,你就会走出逆境,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七、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由背诵。时间允许则当堂背诵。 八、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复习字句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