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95092 上传时间:2025-03-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读好的文章的确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但要想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还必须要读整本书。时下出版物众多,鱼龙混杂,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图书非常重要。同时,我们也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在完成指定的课外阅读任务的前提下,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从而更好地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在阅读中摄取更多的营养。     诵读经典诗文,充实文化底蕴。     古诗文涵储着中华人文精神的基因,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是祖国文化的经典。江泽民同志曾提出:“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小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熟背中华古诗文经典,从小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方法指导促实效。    阅读经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阅读的方法指导应着眼于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发展。    有的学生读的书不算少,整体语文素养却不见有多大进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学生总是带着休闲的心态去读书,很少有情绪的调动、意志力的参与和心智的投入。长此以往,学生的思想就很难得到磨砺,语言也难以得到发展。所以,当学生读书有了兴趣的时候,就要适当控制“休闲性阅读”,指导学生广读博览,潜心“研读”。 1、阅读有目标。     小学生阅读除了吸纳大量信息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读书,每次阅读也就能有更多收获。我们根据课外阅读计划,向学生布置固定的阅读任务。如每天作一页读书笔记,读一篇好文章,每学期看3—5本图书等,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2、阅读要用心。    朱熹强调“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阅读经典名著,我们要指导学生用心去理解,去领悟,仔细咀嚼品味作品的语言文字、思想内涵,长此以往,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3、阅读讲方法。   “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要指导学生将语文课内学得的读书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如怎样阅读序言和目录、怎样边读边想、怎样做批注、怎样利用工具书、怎样查找资料、怎样做读书笔记等。阅读方法主要有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阅读的书籍不同,阅读的方法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应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运用。 4、阅读重积累。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拥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     做读书笔记是一种重要的积累手段,我们教育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结合《经典读本》中的导语和“泡泡语”,做好读书笔记。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方法,学生才会从书籍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你将收获一个动作;播下一个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与书为伴,阅读经典,充实精神,丰富人生。学生一旦把阅读经典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必将为其学习、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其人生涂上一层厚重的底色!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