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土建工程填充墙砌筑 (学习版 )
1、 一般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砌块专用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5。
2、 浇注砌块孔洞混凝土可采取微膨胀细石混凝土。
3、 浇注结构柱、 圈梁混凝土, 宜采取与砌块骨料相同混凝土或一般细石混凝土。
4、 灰缝钢筋宜采取直径小于6mmHPB 235级热轧钢筋, 也可采取550级冷轧带肋钢筋。
5、 砌块填充墙, 其防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围护墙应双面粉刷, 其勒角应采取水泥砂浆粉刷;
② 对伸出墙外雨蓬、 阳台、 室外空调机搁板、 窗套及水平装饰线等部位, 应采取有效防水方法;
③ 室外散水坡顶面以上、 室内地面以下砌体内, 应设防潮层;
④ 卫生间等有防水要求房间, 四面墙体下部应用混凝土灌实一皮砌块, 或设置高度为190mm现浇混凝土带, 房间里侧墙体应采取有效防水方法;
⑤ 处于潮湿环境墙体, 墙面应采取有效防潮结构方法;
⑥ 对于清水墙及外叶墙为装饰砌块, 应采取抗渗砌块, 并进行防水设计。
6、 砌块填充墙预留洞口, 应依据洞口宽度采取加强方法:
① 洞口宽度大于1000mm时, 洞口周围应设现浇钢筋混凝土边框, 边框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00mm, 纵筋不宜少于3φ8, 分布筋直径宜为φ6、 间距小于200mm, C20混凝土;
② 洞口宽度小于或等于1000mm, 大于400mm时, 洞口上下应设钢筋混凝土梁, 该梁应伸入洞口两边墙内长度大于300mm, 其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00mm, 纵筋不宜少于3φ6, 分布筋宜为φ6、 间距小于200mm, C20混凝土。洞口两侧砌块第一个孔洞应用C20微膨胀混凝土灌实;
③ 洞口宽度小于或等于400mm时, 洞口上应设钢筋混凝土梁, 该梁应伸入洞口两边墙内长度300mm, 其截面高度可为100mm, 纵筋不宜少于3φ6, 分布筋宜为φ6、 间距小于200mm, C20混凝土;
④ 预留表箱洞口后面宜设与墙面平齐钢筋网砂浆层, 其厚度不少于20mm。
7、 砌块填充墙体中预埋管线时, 可采取下列确保墙体整体性方法:
① 砌块填充墙体中预埋水平管线时, 可采取U型辅助块开口向上砌筑, 管线安装完后, 用C20微膨胀混凝土将孔洞灌实;
② 砌块填充墙体中预埋竖向管线时, 管线应设置在砌块孔洞中, 特殊情况下可采取U型辅助块开口向墙面砌筑, 管线安装完后, 在槽口处设置φ4钢丝网片, 网片宽度为槽口宽加2×100mm, 再用C20微膨胀混凝土将槽口灌实, 然后与墙面同时进行面层施工;
③ 多种管线水平出口处, 可采取U型辅助块开口向墙面砌筑, 管线安装完后, 用C20微膨胀混凝土将槽口灌实, 再进行多种盒盖安装;
④ 严禁在填充墙体中预埋斜向管线
8、 对于室外空调机箱等外挂设备, 应在墙体中预埋空调机托板或托架, 固定点周围800mm内砌块孔洞应用C20微膨胀混凝土灌实;
9、 预防或减轻墙体开裂结构方法
① 同一片砌块填充墙, 严禁混用不一样材料制成砌块。
② 砌块填充墙与框架柱或结构柱交接处, 应依据填充墙高度, 沿竖向设置间距为400mm(墙高大于或等于4m)或600mm(墙高小于4m)2φ6墙柱拉结筋, 拉结筋长度大于80mm, 端部应设弯钩; 对于采取通孔砌块砌筑墙体, 该拉结筋应改为φ4焊接网片, 网片横向钢筋间距为200mm, 直径同主筋。建筑物两端开间及一层和顶层山墙墙柱拉结筋应通长设置。
③ 砌块填充墙顶与梁底或板底, 应采取方法进行可靠连接。当墙长小于或等于5m时, 可用相同材料实心砌块斜砌挤紧; 当墙长大于5m时, 宜采取钢筋拉结。
④ 应用C20微膨胀混凝土将门窗洞口两侧砌块第一个孔洞灌实。洞口两侧应沿竖向设置间距为400mm2φ6墙体拉结筋, 拉结筋长度大于600mm, 端部应设弯钩。
⑤ 围护墙门窗洞口顶宜与框架梁底位于同一标高。外墙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窗台梁, 该梁伸入窗间墙上长度不应小于200mm, 其截面高度大于100mm, 纵筋不少于3φ8, 分布筋宜为φ6、 间距小于200mm, C20混凝土, 一层和顶层窗台标高处宜通长设置同上述截面和配筋现浇钢筋混凝土梁。
⑥ 屋顶设女儿墙时, 应采取现浇钢筋混凝土女儿墙, 且宜采取檐沟落低挑檐女儿墙做法。女儿墙应每隔12m设一道20mm宽伸缩缝, 缝内用弹性防水油膏填实。屋面保温、 隔热层应满铺至外挑檐沟。
10、 施工时所用砌块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11、 砌块应底面朝上砌于墙上。
12、 严禁使用有竖向裂缝、 断裂及外表显著受潮砌块进行砌筑。砌块表面污物应在砌筑前清理洁净。
13、 砌筑砂浆应含有良好和易性、 粘聚性和保水性, 其稠度宜为70~80mm。
14、 墙体砌筑应按排块图进行。排块图应符合设计要求。砌筑皮数、 灰缝厚度、 块型及竖向结构改变部位等应以皮数杆控制。皮数杆间距不宜大于15m。且在阴阳角处及内外墙交接处增设皮数杆, 以确保挂线正确性。当砌筑夹心墙时, 外叶墙应在外侧挂线, 内叶墙应在内侧挂线。
15、 在正常情况下, 砌块墙体每日砌筑高度控制在1.4m左右。夹心墙砌筑高度尚应考虑内外叶墙拉结件竖向间距。
16、 砌块砌筑前不得浇水。在施工期间气候异常炎热干燥且气温超出30℃, 可在砌筑前稍喷水湿润但砌块表面有浮水时, 不得施工。
17、 砌筑时, 灰缝应横平竖直。水平灰缝用坐浆法铺浆, 通孔砌块宜采取专用砂浆和专用铺灰工具, 竖向灰缝宜采取平铺端面砂浆法(将砌块端面朝上铺浆), 砌块应挤紧, 用木棰敲实。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厚度宜为8~12mm。
18、 同一片砌块墙体内严禁混砌粘土砖或其它墙体材料, 若需镶砌, 应采取强度等级相同辅助规格砌块。
19、 上下皮砌块应错缝搭砌, 竖缝宜相互错开1/2主规格砌块长度。当搭接长度小于90mm时, 应在水平灰缝中设2φ6钢筋, 两端距该竖缝分别不得小于400mm。竖向通缝不得超出两皮砌块。
20、 墙体转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墙体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应等于或大于斜槎高度。
21、 填充墙与柱或结构柱连接处, 拉结钢筋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临时外露部分不得随意弯折。
22、 填充墙砌至梁、 板底时, 应最少间隔7d后按本要求第4.4.3条要求处理。当采取斜砌实心砌块时, 其斜度宜为60°左右, 砂浆应饱满、 密实。
23、 墙体砌筑时, 应按以下要求对灰缝进行处理:
① 内墙和外墙内表面, 随砌随刮平。
② 外墙外表面, 应掌握合适时机进行勾缝, 即在砂浆初凝后(常温下2个小时左右, 以手指轻压砂浆不粘手)立刻进行原浆勾缝, 对砂浆进行压实压平, 并对缺灰处补浆, 勾缝宜做成凹缝, 凹进墙内2mm为宜。
24、 需要移动砌体中砌块或砌块被撞动时, 应清除原砂浆, 重新铺浆砌筑。
25、 砌入墙内拉结筋必需放置在水平灰缝砂浆层中, 不得有露筋现象。
27、 安装预制过梁时, 应先找平后座浆, 不得在已硬化找平层上安放过梁。
28、 严禁在砌好墙体上打凿洞口或用冲击钻成孔。必需时可切割成洞, 或用高速旋转钻机成孔。
29、 砌体内不宜设脚手眼, 必需设置时, 应采取有效加强方法。
30、 墙体伸缩缝、 沉降缝和防震缝内, 不得夹有砂浆、 碎砌块和其它杂物。
31、 墙体表面平整度和垂直度、 灰缝厚度和饱满度应随时检验, 校正偏差。
32、 施工中需要在砌体设置临时施工洞口, 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柱面)不应小于600mm, 并在顶部设过梁; 填砌施工洞口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应提升一级。
33、 墙面抹灰宜在砌体砌筑完30d后进行。墙面抹灰前应清理浮灰杂物, 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填塞孔洞, 水电管槽、 梁、 板、 柱与砌体间缝隙, 并宜提前一天洒水湿润。
34、 外墙面混凝土构配件与砌块交接处抹灰前应铺钉金属网, 金属网与基层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并绷紧贴牢, 不得有反弹现象。金属网孔尺寸为10~20mm, 金属丝直径为φ0.5~0.8mm。
35、 宜用素水泥浆或掺胶凝剂水泥浆满涂墙面形成过渡层, 厚度小于3mm, 表面宜粗糙, 强度宜与砌块强度相匹配。抹灰层由底层与面层组成。底层抹灰应找平, 需局部加厚时应分层逐步加厚, 每层不应大于10mm, 并在每层终凝后抹下一层。墙面抹灰总厚度不宜大于20mm, 较大面积室外墙面, 抹灰层应设分格缝, 分格缝间距不宜大于3m。
36、 砌筑砂浆试块制制作、 养护和抗压强度应按《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要求实施。
37、 结构柱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墙体与结构柱界面宜砌成马牙槎, 形成凹凸槎口。墙柱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拉结钢筋。
38、 结构柱部位内外叶墙砌筑砂浆强度大于1MPa时, 方可浇灌结构柱混凝土。浇灌前, 尚应在外叶墙一侧给予支顶加固, 预防意外。
39、 结构柱两侧模板(夹心墙为一侧)必需紧贴墙面, 支撑牢靠, 严禁板缝漏浆。柱模底部应预留100×200mm清扫口。
40、 结构柱混凝土保护层为20mm。混凝土坍落度宜为50~70mm。
41、 浇灌结构柱混凝土前, 应清除落地灰等杂物, 并用水冲洗模板与马牙槎, 洁净后封住清扫口, 先注入适量(小于50mm厚)与混凝土相同配比去石水泥砂浆, 再分段浇灌振捣混凝土直至完成。凹型槎口腋部必需振捣密实。振捣时, 振捣棒严禁接触墙体和保温材料, 严禁经过砌体传振。
42、 结构柱混凝土试件制作、 养护和抗压强度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要求实施。
43、 雨期施工
① 雨期施工, 堆放在室外小砌块应有遮盖设施。
② 雨天, 且无遮盖方法时, 应停止砌筑, 并对已砌筑墙体进行遮盖, 预防雨水浸入。
③ 砌筑砂浆稠度应视实际情况合适减小, 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出1.2m。
44、 砌块砌体工程冬期施工不得采取冻结法和掺氯盐砂浆法。
45、 砌块填充墙施工安全技术必需遵守现行建筑工程安全技术要求。
46、 楼面(屋面)和脚手架上多种施工荷载不得超出楼板和脚手架许可荷载值。施工层进料口楼板下, 宜采取临时加撑方法。
47、 砌筑砌块或进行其它施工时, 严禁站在刚砌完砌体上操作。
48、
填充墙砌体通常尺寸许可偏差
项次
项 目
许可偏差(mm)
检 验 方 法
检 检 数 量
1
轴线位置偏移
10
用尺检验
在检验批标准间(或每10延长米)中抽查10%, 但不应少于3间, 每间检验不应少于3处。
垂直度
≤3m
5
用2m托线板或尺检验
>3m
10
2
表面平整度
8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验
3
门窗洞口高、 宽
(后塞口)
±5
用尺检验
检验批洞口10%, 且不应少于5处
4
外墙上、 下窗口偏移
20
以底层窗口为准, 用经纬仪或吊线检验
49、 填充墙砌体留置拉结钢筋或网片位置应与块体皮数相符合。拉结钢筋或网片应置于灰缝中, 埋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竖向位置偏差不应超出一皮高度。
50、 填充墙砌至靠近梁、 板底部时, 应留80~120mm空隙, 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最少间隔7d后, 再将其用砌块斜向补砌挤紧。
51、 对有裂缝砌体应按下列情况进行验收:
① 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砌体裂缝, 应由有资质检测单位检测判定。需返修或加固处理, 待返修或加固处理满足使用要求后进行二次验收。
② 对不影响使用功效砌体裂缝, 应给予验收。对显著影响使用功效和观感质量裂缝, 应进行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