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5.3.2.1 优质护理服务计划
为了充足发挥护理人员在医院主力军作用, 增强团体凝聚力, 愈加好地推进我科文化建设、 提倡文明服务、 发明优质业绩, 在总结优质护理服务经验基础上, 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为关键内容, 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加大优质护理服务推进力度, 充足调动护士主动性, 为更多患者提供安全、 专业、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制订本工作方案。
1.指导思想:
引导全体护理人员恪尽职守、 老实劳动、 遵纪遵法、 文明服务、 奋发进取是实施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布署和护理工作会议精神关键组成部分, 是护理工作坚持“贴近病人、 贴近临床、 贴近社会、 以病人为中心”, 为人民健康服务, 认真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关键思想一项具体方法。以加强职业道德, 提升护理队伍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及技能水平为着力点, 深入开展“务实创新、 全心服务”一系列教育活动, 深入改善服务态度, 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2.任务目标:
1)以饱满工作热情、 主动工作姿态、 出色工作成绩, 塑造护士立足岗位、 爱岗敬业、 勤奋实干、 建功立业崭新形象。
2)以“创新业、 建新功、 促发展”为专题, 努力学习业务, 开展岗位练功, 提升本身业务素质和竞争能力.
3)提倡职业文明, 遵守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 恪尽职守, 团结协作, 遵守纪律, 以良好职业道德和健康、 主动、 向上精神风貌, 树立行业新风。
4)创建优质岗位服务, 以“一流环境、 一流设施、 创一流服务、 创一流业绩”, 在工作中展示护士风采, 以素质求质量和效益, 以贡献表现本身价值。
3.方法:
1) 明确病区服务理念.“以病人为中心,创优质服务品牌”。
2)完善病房护理管理细则, 工作细则, 岗位职责, 实非处罚性不良事件上报。
3)公开分级护理内涵和工作内容, 让患者及家眷都知晓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4)建立平等、 博爱、 友好、 互助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病房。
5)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及分管床位责任制, 把时间还给病人, 加强护士与患者接触, 建立并完善床边护理工作站, 全力去满足病人需求。
6) 护士们在原有各项便民服务方法上,想方设法开展各项服务方法,如: 延续护理服务、 电话追踪随访服务等, 病区购置了一台手机,方便护士愈加好开展延续护理服务, 努力为每一个病人做好服务。
7) 病区有完善病区层级管理架构及护理质量连续改善小组,重视护理步骤管理, 坚持每七天有护理质量连续改善实施计划及目标, 并对护理质量效果进行评价、 反馈并进行改善, 并于每个月定时例会中总结、 交流及落实改善方法, 同时规范护理工作,加强请示汇报制度、 交接班制度、 双人查对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落实、 规范了各项工作步骤, 定时检测可实施工作步骤合理性、 可行性, 不停更新、 优化工作步骤, 做到零投诉、 零差错,病人满意。
8) 加强队伍本身思想、 业务建设, 激励护士主动参与学习, 开展常常性职业道德教育、 政治理论学习和岗位技能培训, 经过送出去, 请进来方法, 提升护士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水平。
9) 每位护士都必需根据岗位职责和服务承诺, 做好自己本职员作。
5.3.2.1 优质护理服务定义:
以病人为中心, 强化基础护理, 全方面落实护理责任制, 深化护理专业内涵, 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5.3.2.1优质护理服务目标: 让患者满意、 社会满意及政府满意。
5.3.2.1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满足病人基础生活需要, 确保病人安全, 保持病人躯体舒适, 帮助平衡病人心理, 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协调和支持, 用优质护理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满意度。
5.3.2.1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
依据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要求, 制订本工作方案:
1.指导思想:
落实落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相关“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布署和要求, 结合全省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和“三好一满意”活动, 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 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 推行护理职责, 提供优质服务, 提升护理水平”工作宗旨, 充足调动护士工作主动性, 全方面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程、 全方面、 优质护理服务。二、 工作目标
继续巩固和扩大优质护理覆盖面, 深化护理内涵、 发展专科护理、 提升专业素质, 达成“三好一满意”目标。
2.工作计划
1)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 改革护理模式, 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 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加强护士专业技术能力建设, 确保优质护理服务顺利推广。
2)加强督导, 严格考评。依据《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 发觉问题立刻纠正, 并将检验结果与医院评审等工作相结合。
3)加强培训。加强对组长, 高级责任护士, 初级责任护士等各层级护士培训, 深入推广优异护理管理理念, 提升护理质量水平, 以改革护理模式为关键, 连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① 优化护理工作模式。病房实施责任制分工方法, 每名责任护士均负责一定数量患者, 整合基础护理、 病情观察、 诊疗、 沟通和健康指导、 康复指导等护理工作, 落实管床、 管病人“大包干责任制”,深入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 逐步实现护士常态情况下在病房或病人身边工作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配套处理流动护理工作站(车)、 流动诊疗车护士配置。争取建立护士床边电脑工作站,为患者提供全方面、 全程、 连续护理服务。
② 完善岗位管理制度。依据护士专科知识、 经验、 能力设置高级责任护士和责任护士等岗位, 以分配不一样护理难度病人。其中高级责任护士负担护理技术含量较高岗位, 负责分管病情较重患者及指导和管理责任护士; 责任护士则负担护理技术含量较低岗位, 负责分管病情较轻患者。依据各岗位要求, 建立与其职级、 职位相对应岗位职责、 工作任务和权限, 切忌对护士分等。要用机制和政策引导高年资、 高职称、 高学历护士进入临床一线岗位, 各班次老中青护士形成梯队, 充足发挥高职级护士在应急和危重病护理、 查房会诊、 病人安全、 质控、 健康教育、 临床带教和指导低年资护士工作等方面经验和优势,表现能级对应。
③ 全方面落实护理职责。 责任护士要全方面推行护理职责, 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 帮助医师实施诊疗计划, 亲密观察患者病情, 立刻与医师沟通, 随时与患者沟通, 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 康复指导, 提供心理护理。临床护理服务充足表现专科特色, 丰富服务内涵, 保障患者安全, 促进患者康复, 增强人文关心意识, 提倡人性化服务。
④ 确保一线护士配置。要依据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 病区每张床最少配置2.5~3名护士。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出8个。合理调配护士人力, 切实以患者为中心, 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
⑤ 科学调配人力, 提升管理效率。调动护士主动性、 发明性, 实现工作效率和效果最大化。采取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护士人力配置方法, 依据各科室护理岗位职责、 工作量、 专业技术要求等要素实施弹性护士人力配置。 以连续、 均衡、 层级、 责任为标准, 调整护士排班模式。增加高峰工作段、 微弱时间段、 夜班护士人力, 增强护理服务能力, 提升各班人数和技术力量均衡性, 保持护理工作连续和工作落实。
⑥ 简化护理文书书写。遵照责任、 安全和简化标准, 调整护理统计内容、 方法、 时间和场所, 规范书写, 确保护理统计即时和动态, 确保护士即时观察、 发觉病情改变、 并有效处理和统计, 确保病人安全和医疗护理工作安全。
⑦ 公告分级护理标准。依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标准(试行)》等文件要求, 结合病房实际, 细化分级护理标准、 服务内涵和服务项目, 在病房醒目位置公告并遵照落实。患者护理等级应该与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相符。
⑧ 充足调动护士主动性。关心护士生活和身心健康, 主动探索岗位公开、 条件公布、 定员定编、 自主选择用人制度及可量化、 操作性强绩效考评制度, 建立优先临床激励机制, 提升一线护士福利待遇, 充足调动临床一线护士工作主动性, 实现不一样聘用方法间护士同工同酬, 保障护士正当权益, 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 为护士工作营造良好职业气氛。
⑨ 探索建立多层次、 多专科、 岗位结合、 科学规范临床护士培训制度。把护士临床培训与护士岗位培训、 规范化培训、 继续教育、 分层级使用、 关键工作制度及护士岗位职责结合起来, 与护士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专科人才队伍建设结合起来, 形成长久有效临床教育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