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65189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通县桥头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 7 册 第 二 单元 单元主题 形状与结构 总课时 8 主备人 课 题 1、抵抗弯曲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7.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28页。 学习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验证。 方法和手段:合作学习、实验 教学重点 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难点 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学具准备 每组学生:一号材料(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二号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实验记录表,直尺,木块2个等。 学习方法 合作、自主、实验探究 课时目标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课前展示 (3分) 课件展示桥梁建筑 活动流程 引导品学(32分) 资源 运用 个性 调整 一、认识柱子和横梁 1、认识横梁和柱子。 谈话:同学们,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物体,房子和桥梁是其中最常见的)。你们发现了吗?它们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的。 如果横梁上承受的重物过重,会出现什么现象? 假如横梁弯曲到一定程度会引起什么后果呢? 确实相对而言,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折断。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横梁抵抗弯曲。(出示课题) 猜测: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也就是承重能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讨论。(桥墩之间的距离、宽度、厚度等等) 二、探究活动 (一)探究不同宽度的纸的抗弯曲能力。 大家的猜测可真多,有同学认为抗弯曲能力与横梁的宽度有关,那你能说说有什么关系吗? 1、 组织学生讨论:我们来讨论一下,打算怎样来证明我们的猜测?需要些什么材料吗?     2、 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器材和课件提示) (1) 横梁: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用厚纸做的纸横梁,要研究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你们需要怎样的纸横梁呢? (2) 柱子:你们需要怎样的柱子呢?  (3) 放置物体:放的物体有什么要求吗? 有了这些器材我们就能公平、公正的进行实验了吗?大家再想想,在研究过程中还有没有要提醒同学的了?我有个问题,怎样统计硬币的个数才公平合适。 5、预测:不同宽度的纸分别能放几个硬币?为什么这么想?(PPT5:记录表) 6、学生实验,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7、各组汇报实验数据,并计算平均数值。PPT填写 8、观察数据,得出结论。通过刚才的实验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板书结论) (二)探究不同厚度的纸的抗弯曲能力 1、谈话:大家还想研究哪些因素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呢?我们再来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好吗? 这次你们会用上面的方法研究了吗?我们该怎样来研究? (1) 讨论:在这个实验中应该控制哪些条件?怎样控制这些条件不变? 应该改变什么条件?怎样来改变?还需要什么材料吗? (2) 预测,把预测的结果写下来。 (3) 进行实验并做好作记录。 (4) 分析数据,写下你们的发现的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3、汇报交流:选择一组交流一下是怎样研究的?再汇报数据。其余组直接汇报数据 (三)通过两组对比实验比较得出结论 1、同学们,通过这两组实验得出的数据,你知道要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增加纸的宽度和厚度,那种方法好,为什么? 2、小结。纸条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显著增加。增加厚度比宽度更有效。 三、解释横梁平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1、出示木版 这里有一根横梁,你认为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为什么?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吗? 2、体验活动 咱们现场用尺子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用手折尺子,平着折很容易,竖起来不容易弯。并解释原因) 反馈延伸 (2分) 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也就是承重能力还与哪些因素有关?想继续研究吗?大家可以用课上所学的方法继续去研究。 作 业 超 市 (1分) 准备下节课所需的实验材料 板 书 设 计 (3分) 1.抵抗弯曲 改变的量 纸梁的宽度 纸梁的厚度       不变的量 纸梁的厚度 纸梁的宽度 纸梁的长度 纸梁的长度 纸梁架空的长度 纸梁架空的长度 纸梁两边搁置的长度 纸梁两边搁置的长度 纸梁弯曲的程度 纸梁弯曲的程度 纸梁上放垫圈的位置 纸梁上放垫圈的位置 垫圈放的力度 垫圈放的力度 垫圈的大小 垫圈的大小 “桥墩”的高度 “桥墩”的高度 结   论 纸的宽度增加, 抗弯曲能力增加。 纸的厚度增加,抗 弯曲能力显著增加。 大通县桥头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 7 册 第 二 单元 单元主题《形状与结构》总课时 8 主备人 课 题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7-10 教学内容 增强材料抗弯能力的另一种方法是改变材料的形状,这种方法的道理根源于改变材料的宽度和厚度。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第二,研究瓦楞纸板的形状结构。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已经知道,可以通过增加厚度来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也可提出“改变形状可以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猜想。经过前期学习,能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对数据的分析也具有了一定的水平。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实验结果,而忽略实验的过程。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学习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 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通过形状的改变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抵抗弯曲的原理。 学具准备 为小组准备: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垫圈、包装箱瓦楞纸板、用作支撑的盒子。 教师自己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钢材,多媒体课件。 学习方法 合作、自主、实验探究 课时目标 课前展示 (3分) 活动流程 引导品学(25分) 资源 运用 个性 调整 一、导入 人们在建筑时经常用到钢材,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给大家出示的是什么?通过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谁说说? 看到这些后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板书课题) 二、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请小组内简短交流说说你们的猜测。 改变形状后抗弯曲能力会增强,(你猜测是和什么形状相比较抗弯曲能力会增强?) 我们用5相同的纸和我们前面用过的空实验盒铁垫圈来做模拟实验,请小组成员一起合作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哪组把你们的实验方案和大家交流一下,在交流过程中,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然后补充完善。 (1、你们是怎么改变纸张的形状的?2、你是如何控制柱高度和跨度的相同的?3、在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 为了实验的准确性,我还有几点建议,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尽量一次完成操作。 2、垫圈都要放在中间位置,要轻轻的放。 3、因为有些形状的梁在实验中不放置不稳定,可以用一只手从边缘轻轻扶。 请各组完善实验方案后,先制作各种形状的纸梁,然后进一步实验。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板书:实验数据) 看了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或者提:纸的形状改变了,他的抗弯曲能力怎么样呢? 7.结论:改变形状抗弯曲能力增强。(板书: 改变形状抗弯曲能力增强) 为什么改变形状也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呢? 我们来仔细观察我们实验用到的这些纸梁,经过比较你们能发现什么吗?我们发现纸梁在改变形状后什么也改变了?(宽度减小了,厚度增加了)我们在前一节学到过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能加强抗弯曲能力。 薄薄的一张纸把它的形状改变以后,他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了,那么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材料也是通过改变形状来改变抗弯曲能力的。出示钢材,为了节省钢材,把它们做成了这样各种形状,虽然材料节省了,但抗弯曲能力仍旧很强。 三、瓦楞纸板的研究 今天材料比较多,老师用一个纸箱子装了过来,我发现纸箱上还藏着个秘密呢!现在我给每个小组发一小块这样的纸板,你们可以感觉一下,并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吗? 发现纸板的抗弯曲能力很强,他有三层组成。中间层是把一张纸做成了很多个小半圆形连接在一起的。 纸包装箱用的这种纸板叫瓦楞纸板. 接下来同学们可以把瓦楞纸板剥开看看各部分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各部分的软硬怎样的? 教师提问:为什么中间层要做成”波浪型”呢?这样有什么好处吗? 结合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增加物体的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这样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我们这里是改变了形状也能够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这样可以减少材料的用量了,这是一个加强抗弯曲能力的好办法) 有时为了进一步增强抗弯曲能力,也把瓦楞纸板做成五层,甚至七层。 小结: 希望同学们今后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活动,能有更多既节省材料,有增强抗弯曲能力的发明和创造。 反馈延伸 (12分) 瓦楞纸板中间有许多拱形,这些拱形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我们在下节课将继续研究研究拱形的力量。 作 业 超 市 准备下节课所需的实验材料 板 书 设 计 板书设计: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改变形状,抗弯曲能力增强。 大通县桥头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 7 册 第 二 单元 单元主题 形状与结构 总课时 8 主备人 课 题 3、拱形的力量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32页。 学习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学习目标: 1、认识拱形结构和拱形受力的特点,了解拱形结构在建筑上的应用; 2、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能根据拱形结构的形变,分析受力的状况; 3、通过赵州桥了解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成就,增强自豪感 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方法和手段:合作学习、实验 教学重点 认识拱形结构和拱形受力的特点,寻找让拱形承受更大压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拱形结构的形变,分析受力的状况。 学具准备 相关的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游戏相关材料,做拱形的纸,铁垫圈,书本等。 学习方法 合作、自主、实验探究 课时目标 认识拱形结构和拱形受力的特点,寻找让拱形承受更大压力的方法 课前展示 (3分) 课件展示拱形建筑 活动流程 引导品学(32分) 资源 运用 个性 调整 一、激趣引入: 1、多媒体出示金江新桥图片。 师提问: (1)、这是哪里?(金江新桥) (2)、桥底下每两个桥墩之间的部分是什么形状?(拱形,引出课题) (3)、猜想一下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的形状?(学生们各抒己见) 2、出示一张比较柔软的纸,学生观察: 师把柔软的纸平放在两手之间,有什么现象发生? 把它做成拱形,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师小结:把这张纸平放着,它连自身的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塌了下去,把它做成拱形后就变得比较坚硬了,说明拱形有种神秘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拱形这种神秘的力量。板书课题:拱形的力量 二、拱形的力量的研究 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拱形承受压力的研究,为了使同学们研究得更加有效,老师有几点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A、明确各组员的分工,并强调实验时要注意合作探究。 B、介绍实验记录表:先动脑再动手,有发现及时记录(可以用图表示)“我们的做法、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 C、同学们研究的时候,纸尽量减少褶皱。 D、实验过程中拱的宽度要保持不变。 E、增加垫圈时动作要轻,一个一个地加,拱明显变形时不要再放垫圈。 F、老师遇到一个问题: 铁垫圈放到最后一个时,拱形变形或塌下去,我们说这个拱形能承受几个铁垫圈?比如:放到第八个铁垫圈拱形塌下去,我们说这个拱形能承受几个铁垫圈? (一)、拱形承受压力的测试 实验一: 1、自己想办法,用纸做一个拱形立在桌面上,这个拱不能借助其他物体帮助。(做好了立刻举手,看哪一组最快) 2、用铁垫圈测试一下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准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实验二: 1、按同学们的想法,两边各用一本书抵住拱脚。这样的拱形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讨论 :你们观察到随着压力增加,纸拱形状有什么变化? 要使纸拱承受更多的垫圈,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二)、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实验三: 1、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用几本书抵挡住拱形,测试它的承重能力。 2、学生汇报实验情况,教师把各组实验数据填入统计表格,师生一起分析实验数据。 3、研讨:与横梁相比较,拱形结构承受压力性能怎样?为什么拱形能承受那么大的压力? 4、全班观看分析拱形受力的多媒体课件: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受到压力时会产生外推力,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三)、寻找让拱形承受更大压力的其他方法 实验四: 引导谈话:前面做实验的时候,老师为什么要强调拱的宽度要不变呢?如果改变拱的宽度(跨度),结果会怎样? 1、改变拱的宽度(减小和增大),其他条件不变,测试拱的承重能力。 2、学生汇报实验,并得出结论。(拱形越拱,承受的压力越大) 三、捏鸡蛋游戏——充分感受拱形的力量 师:(左手出示鸡蛋)同学们,如果老师一松手鸡蛋就会摔个粉碎,如果老师用笔(右手示范)轻轻一敲鸡蛋就会破裂,不用说,它太薄了,今天我们来做“捏鸡蛋”的游戏,课件出示游戏要求。 1、鸡蛋只能竖着用力压。 2、游戏时间3分钟。 3、最先把鸡蛋捏破者获胜。(获胜者有纪念品奖励) 各小组选出本小组的一名大力士选手上台比赛。 游戏结束后请各小组讨论并解释鸡蛋能承受这么大压力的原因。 四、了解赵州桥及其他拱形建筑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的人民勤劳而又智慧。古代人们很早就发现,用石柱、石梁构架的建筑物,如果石柱间距离过宽或横梁承受压力过重,就很容易倒塌。而自然界中巨大的石拱却屹立千年而不塌。人们根据大自然的启发建造了拱门、拱窗和拱桥。赵州桥就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拱桥。 2、关于赵州桥,你们知道些什么? 3、学生们回忆并讲述赵州桥的有关知识。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赵州桥的构造和特点的资料,我们一起共享。(播放赵州桥录像) 3、教师补充介绍赵州桥石拱的构造和特点。 4、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赵州桥的感受? 5、你们还知道哪些拱形建筑?它们用的是什么材料? 6、播放“拱形建筑欣赏”的课件,师生共同欣赏古今中外各种拱形建筑。 五、本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同学们更加努力学习,长大以后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建设祖国未来的桥梁和各种建筑。 反馈延伸 (2分) 我们的古代人民就利用聪明才智巧妙的利用了拱形的力量,作为更富有创造精神的现代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是如何利用拱形的呢?请大家课后收集生活中见到的拱形,并将它们记录下来。 作 业 超 市 (1分) 准备下节课所需的实验材料 板 书 设 计 (3分) 3、拱 形 的 力 量   抵住拱足增强承重能力 大通县桥头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 7 册 第 二 单元 单元主题 形状与结构 总课时 8 主备人 课 题 4、找拱形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3-35页。 学习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圆顶形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2.过程与方法: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方法和手段:合作学习、实验 教学重点 认识圆顶形和球形,在生活用品、生物体中找拱形。 教学难点 能识别生活中的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等弧形结构的物体,并通过联想、推理与实验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合理的解释。 学具准备 完整的和剖成对半的乒乓球若干个;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瓶若干个;安全帽、贝壳、锅盖、灯泡等;若干根相同的拱形条。 学习方法 合作、自主、实验探究 课时目标 能识别生活中的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等弧形结构的物体,并通过联想、推理与实验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合理的解释。 课前展示 (3分) 课件展示拱形建筑 活动流程 引导品学(32分) 资源 运用 个性 调整 (一)引入   1.我们在《拱形的力量》一课中知道拱在承受压力时会向下向外传递承受的力,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紧密,所以能承受很大的力,如果抵住拱足呢,拱又能承受更大的力了。   2.因此在生活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拱形→图片欣赏拱形建筑(P  (二)认识圆顶形   1.生活中还有许多圆弧形的物体:锅盖、安全帽(ppt),我们把这些物体的形状叫做圆顶形(板书)   2.为什么这些物体要设计成圆顶形?我们来感受圆顶形承受力的特点。   (1)出示:一个圆顶形塑料壳   (2)每个同学都看一看塑料的厚薄、捏一捏皮的软硬、再把它扣在桌面上压一压感受一下。你发现什么?   (3)分发材料,小组实验,交流(皮薄、软、压下去坚硬)   (4)演示:三个这样的圆顶形塑料壳扣在桌面能承受多少本书?   三个这样的圆顶形塑料壳扣在地面,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试试他们的力量。   (5)发现:圆顶形能承受很大的力。   3.圆顶形和拱形有什么相似之处?   (1)能在圆顶形中找到拱形吗?(教师手持圆顶形塑料壳)   能,用手比划一下拱形。这部分是,这部分也是拱形。   圆顶形可以看成多个拱形的组合。   (2)发挥空间联想,圆顶形还可以看成是由拱形水平旋转180°得到的。(教师手持拱形纸条)   4.圆顶形是拱形的组合,但是圆顶形与拱形又有不同。拱形受力会产生外推力,而圆顶形受力时,是否产生外推力?   (1)不产生。   (2)理由:如果圆顶形受压会产生外推力,刚刚一放书就形变、垮塌了。   圆顶形的拱足之间紧紧粘合,就像我们每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再向外推也推不开了。   5.总结圆顶形的特点:圆顶形是拱形的组合,能承受很大的力,且不产生外推力。   (三)认识球形   1.生活中还有这些圆弧形的物体:灯泡、乒乓球、路灯(ppt),我们把这些物体的形状叫做圆顶形(板书)   2.为什么这些物体要设计成球形?我们来感受球形承受力的特点。   (1)出示:另一个可以组合的圆顶形塑料壳。   (2)把2个塑料壳组合成球形,每个同学都用手压一压塑料球,说说感受。   (3)分发材料、小组实验、交流感受(很难压瘪)。   (4)教师总结:球形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散开,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状都坚固。(教师手持球形塑料壳)。   3.球形和拱形有什么相似之处?   (1)能在球形中能到拱形吗?(教师手持球形塑料壳)   能。这部分是这部分也是拱形。球形从各个方向上看都是拱形。   球形是由2个圆顶形组成的,圆顶形是拱形的组合,球形就是更多拱形的组合。   (2)发挥空间联想,球形还可以看成是由拱形垂直旋转360°得到的。(教师手持拱形纸条)   4.总结球形的特征:球形从各个方向看都是拱形。球形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四)认识生活物品中的拱形   1.很多生活物品中也有拱形。   2.每个小组其中一位同学的抽屉中都有一件物品,仔细观察物品各部分结构,有没有拱形,说一说这么设计的目的,完成活动记录(一)。   3.小组实验。   4.交流(实物投影活动记录+手持观察的物品+学生代表交流)   (1)勺子,勺把、勺面上有拱形,作用是增强材料强度、容纳汤水。   (2)鼠标,鼠标表面、滚轮上有拱形,作用是坚固、能承受更多力、更贴合手形、方便。   (3)笔,笔头、笔杆、笔帽上有拱形,作用是抗弯曲强、坚固、方便拿捏。   (4)塑料瓶,上部、中部、底部上有拱形,作用是坚硬、美观、方便拿取、承受水的重量。   5.风扇外壳、灯泡、花瓶、鱼缸、纯净水桶等生活物品上都能找到拱形,拱形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小的力量。 (五)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   1.人体的结构巧妙,我们的身上能找到拱形吗?   2.小组活动,看一看自己和小组成员的身体,摸一摸找到拱形,说说身体中拱形的作用。   3.交流人体中的拱形结构   (1)头骨:保护大脑   (2)肋骨:保护内脏   (3)脊柱:支撑身体、保护脏器   (4)足弓:承受整个人的重量——“扁平足”   (5)眉骨、眼窝:保护眼球   (6)关节:坚固   (7)臀部:承受身体的重量   (8)脚后跟:坚固    4.除了人体中有拱形,其他生物体中有吗?   动物:龟壳、海螺、贝壳、螃蟹、鸡蛋——保护身体……   植物:西瓜——坚固、葱管叶子——轻巧、坚实……   反馈延伸 (2分) 1.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圆顶形、球形的特征,并在许多物品和生物体上找到了拱形。   2.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也做个有心人,找到“拱形”物体,多积累去善于观察,并交流拱形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作 业 超 市 (1分) 准备下节课所需的实验材料 板 书 设 计 (3分) 圆顶形是拱形的组合,能承受很大的力,且不产生外推力。   球形从各个方向看都是拱形。球形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大通县桥头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 7 册 第 二 单元 单元主题 形状与结构 总课时 8 主备人 课 题 5、做框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37页。 学习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与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 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方法和手段:合作学习、实验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学具准备 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实验记录表,正方体框架一个。 学习方法 合作、自主、实验探究 课时目标 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课前展示 (3分) 课件展示框架结构建筑 活动流程 引导品学(32分) 资源 运用 个性 调整 一、导入。 1、出示三角形木板,这是什么?出示三角形框架,这又叫什么?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们把这种空心的、一根根材料搭成的东西叫框架。板书:框架 2、这个是三角形框架,那这个呢?(出示四边形框架。) 二、做简单框架。 1、这样的框架你们会做吗?用小棒与橡皮筋做材料,怎么做?四个人做两个框架,怎样做得又好又快?(完善课题:做框架) 指导要点:①橡皮筋与两根小棒的捆绑方法。②小组合作。 2、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 3、说说制作中有什么感受与发现?板书:三角形 稳定  四边形 不稳定 4、要让四边形框架也稳定一点,怎么办? 5、为什么加了斜杆后四边形框架就稳定了?(预设:一条斜杆把四边形框架分成了两个三角形框架,而三角形框架是稳定。) 6、为什么三角形框架比较稳定呢? 7、出示教具,演示分析: (1)三角形顶端受到向下的压力时,如果没有底边这根杆子,两条斜杆有什么变化?(向外扩),而底边杆子则可以将向外扩的两条斜杆紧紧拉住。 (课件分析)当三角形顶端受压力时,底边杆子对斜边产生一个拉力,起到拉的作用。 (2)当三角形的两条斜杆受到向下的压力时,又会怎么样呢?谁能结合老师的演示来进行解释呢? (课件分析)当三角形两边斜杆受压力向内挤,底边杆子对斜边产生一个推力,起到推的作用。 (3)三角形正是通过三边互相之间的推和拉的作用保持它的稳定性。 8、四边形中加的斜杆具有这样的力量吗? 出示教具,演示分析。 9、小结: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来加固四边形框架。 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一)做正方体框架 1、如果把许多个这样三角形或四边形框架组合起来,可以做成什么?出示正方体框架,这是什么?它是由一些什么框架组成的? 2、你准备怎样制作正方体框架? 指导要点:把做好的两个框架利用起来,先把三角形框架拆去一个角,加上一根杆子,做成一个四边形框架。再把加固的斜杆去掉,也做成一个四边形框架。然后用四根小棒把两个四边形框架连接起来就可以了。 3、小组分工合作做一个正方体框架,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学生制作的过程。 (二)加固正方体框架 1、明白任务: (1)你觉得这个框架坚固吗?边说边放书测试,追问这样的框架坚固吗? (2)你有办法让正方体框架更坚固呢? (4)今天我们来一个比赛,让正方体框架承受12本书的重量。 (5)比赛要有规则,我们来制订一下比赛规则。(预设:承重相同,材料越少越好。材料相同,承重越多越好。) 2、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斜杆加在什么位置?加几根? (2)用铅笔和尺在记录纸上画出来。 3、制作调整。 (1)完成设计后,请一个同学凭设计图纸来老师处领取加固用的斜杆。 (2)学生分组制作。 (3)教师巡视指导。对制作好的小组,提醒其进一步修正。 4、评价总结。 (1)抽几个小组展示交流加固方案、测试承重、分析优点。 (2)比较这么多成功的框架,你们觉得哪个小组最好?为什么? 四、总结拓展。 1、生活中你看到过类似框架搭成的物品或建筑吗?课件出示有关框架结构的物品或建筑,帮住学生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 2、小结:框架结构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特点,所以建筑上运用很广。 反馈延伸 (2分) 谁能解释这些大型建筑或设施上为什么都采用三角形框架?除了结构稳定外,框架结构还有什么好处?(节省材料、减轻自身重量) 作 业 超 市 (1分) 课外再去找找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框架结构。 板 书 设 计 (3分) 5、做框架 三角形 (稳定) 四边形     (容易变形) 大通县桥头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 7 册 第 二 单元 单元主题 形状与结构 总课时 8 主备人 贺金文 课 题 6、建高塔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 学习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l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 l    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l    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l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l    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效果。 方法和手段:合作学习、实验 教学重点 知道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能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教学难点 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学具准备 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图片。 学习方法 合作、自主、实验探究 课时目标 知道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能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课前展示 (3分) 课件展示铁塔建筑 活动流程 引导品学(32分) 资源 运用 个性 调整 ㈠引入课题: 我们利用框架结构可以用较少的钢材建造很高的铁塔。你知道我们的家乡诸城有哪些铁塔,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铁塔? 教师课件出示有关诸城及世界著名高塔的图片。(运用电教手段,将世界著名的高塔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世界的高塔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对人类杰出的建设成就感叹之余,会对高塔的有关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控究欲望。) ㈡探究新课: 1、小组讨论:你知道这些高大的铁塔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观察它们的形状和结构,是哪些特点使高塔不容易倒,把我们的猜想写下来。(课件出示,它们要承受:本身的重量、其他重压、侧面来的风的力量。) 2、活动一: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⑴提出实验要求,实验时注意思考以下问题(课件出示) 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倒?(瓶口向下) 塑料瓶怎样放最不容易倒?(瓶口向上) 怎样做,塑料瓶最不容易倒?(瓶口向上,且装入沙子或水,让底部重一些。) 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倒,我们可以用些什么方法?(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科学探究,避免了无的放矢,提高了探究的效率,) ⑵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注意认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⑶小组交流,归纳分析出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活动,希望学生能想到把物体下面做大些、重些,上面做小些、轻些,物体就不容易倒了。这是为下面建“高塔”打下基础。) 3、活动二: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⑴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l        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建一个“高塔”,比比哪个组做的塔又高又稳定。 l        看看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要想使我们建造的“高塔”不容易倒,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l        把“塔”放在纸板上,慢慢倾斜纸板,哪组的“塔”最不容易倒? ⑵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根据学校实际,提供的材料可以更换。但材料搭配要有结构,能改变上下的大小,改变上下的轻重,能增大支撑的底面。) ⑶小组展示:扇风试试,我们建造的“高塔”抗风能力如何?我们采取了哪些办法使“高塔”不容易倒?(学生制作的方法一定是各不相同的,这里面渗透着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在制作后,让学生说说建造高塔使用的办法,是对实验过程的一个梳理,有利于学生对建造方法的理解,对语言组织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4、活动三:铁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课件出示高塔图片,学生思考后回答: ⑴哪些特点使框架铁塔不容易倒?(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框架结构是开放的,空气阻力小。) ⑵看看我们先前的猜想,哪些得到了验证,哪些需要修正、补充? 5、拓展思维: 课件出示:下面有一道题请同学们认真地思考: 1、大家都知道去年冬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了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很多输电铁塔上结了厚厚的冰层,电力工人在清除冰雪的时候,采取了从下向上敲击塔架上的冰雪的方法,导致输电塔倒塌,致使一名电力工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避免再发生这样的悲剧,你能为电力工人提出哪些好的建议呢? (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并深深地体会到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就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 ㈢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科学道理? 反馈延伸 (2分) 课件展示比萨斜塔的图片,提问:你认识这个塔吗?它为什么不倒?请同学们课下找一找相关的资料去研究这个问题。 作 业 超 市 (1分) 设计一座铁塔。画出设计图,或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做一个模型。 板 书 设 计 (3分) 6、  建高塔 铁塔受到的力: 1、本身的重力 2、其它的力    3、侧面来的风的力 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 1、上小下大 2、上轻下重 3、框架结构是开放的,空气阻力小。 大通县桥头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 7 册 第 二 单元 单元主题 形状与结构 总课时 8 主备人 课 题 7、桥的形状和结构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42页。 学习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 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 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 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方法和手段:合作学习、实验 教学重点 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学难点 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学具准备 粗线、木板、绳子。 桥梁模型、竹条、绳子、课件。 学习方法 合作、自主、实验探究 课时目标 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课前展示 (3分) 播放各种桥梁图片 活动流程 引导品学(32分) 资源 运用 个性 调整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课前我们交流了咱们见过的桥,桥梁是人类珍贵的财富,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节课咱们也来像桥梁专家那样研究桥。 看着这些图片中的桥梁,他们又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 (桥梁的作用、材料、形状、结构等) 2、示题:桥的形状和结构 二、研究拱桥 1、请同学来给我们造一座拱桥。 2、学生上台塔桥,教师从旁协助。 老师已经在两边筑好了结实的桥墩(课件示意) 请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个拱桥是怎样建造的。(两边向中间建造) 简单了解造桥工人搭建拱桥的方法(课件示图),体验科技的进步。 4、我们来检验一下这座桥的质量,请同学上来走一走,说说感受(感受拱桥的承重能力)。 5、(课件示图:公园中的石拱桥),它们建在什么地方?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拱桥来连接公路吗? 有办法解决吗?(在拱上铺路面) 6、你见过其他的拱桥吗?我们来观赏一组照片。 观赏一组拱桥,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都是拱桥,路面分别在上、在中间、在下面) (可以适当的从桥墩的大小、桥面与水面的距离、周围的环境等方面展开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桥梁建设与周围的环境、人们的需求、建设资金等因素有关。) 你们觉得拱在路面的不同位置,拱的受力情况有什么区别?小组讨论交流。 7、演示实验 制作:一个桥面在拱上方的桥 一个桥面在拱下方的桥 比较认识: 桥面在拱上方的桥,拱受到路面的压力会产生向外的推力,需要巨大的桥墩抵住这个力。  桥面在拱下方的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同时,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也增强了桥面的抗弯能力。 8、拱桥承受压力的能力很强,和梁式桥比较,拱桥可以有很大的跨度。 课件出示图片:湖南乌巢河大桥 世界跨度第一的石拱桥 120米           重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科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