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3.1 人权的历程
人权 1)公民权利
2)政治权利
3)经济、文化、社会权利
最基本:生存权
世界人权发展史:
14C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之父 [奥地利]彼特拉克 [英]莎士比亚
17C-18C 启蒙运动 伏尔泰 天赋人权
1776年 美国 《独立宣言》 提出“天赋人权”
1789年 法国 《人权宣言》 “天赋人权”写进国家根本大法
1948年 联合国 《世界人权宣言》 第一次系统地在国际范围内提出人权具体内容
人权实现的因素: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社会发展水平
中国人权发展史
时间 领导人 事件 人权意识
1911 孙中山 辛亥革命 觉醒
1949 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 站
1978 邓小平 改革开放 富
两次历史性跨越:贫困到温饱 温饱到小康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发展
生存权:公民权利、政治权利
发展权:经济、教育、文化权利
发展中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生存权、发展权
人权要主权来保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3.2 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行使权力的途径: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通过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的权利:
1)最高立法权 1)修改宪法
2)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
2)最高任免权 选举、决定和罢免最高国家机关的领导和有关组成人员
3)最高监督权 1)监督宪法的实施
2)监督最高国家机关的工作
4)最高决定权 1)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发展计划
2)审查批准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
3)批准、决定省一级的建制
4)决定战争与和平
5)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人大代表的职责:
1) 立法权:参与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
2) 任免权:选举任免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
3) 监督权:听取群众意见,向政府机关反映
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4)决定权:决定重大事项
人民与人大代表的关系:
人民选出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
人大与政府的关系:
人大选出政府,政府收人大监督,为人大服务,向人大负责
政府:在我国,广义上一般把国家机关的总和称为政府
我国政府宗旨:为人民服务
国家机关的组成:
(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
审判机关:法院
检察机关:检察院
需要政府的原因:
1) 通过立法和持法活动,建立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正常生活秩序
2) 提供各类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
3) 加速经济发展,兴办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使社会日趋繁荣
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举措:
1) 建立和完善各项民主决策机制
2) 政府的权力受到人民的制约和监督
政治权:选举权 被选举权 批评权 建议权 监督权 检举揭发权 申诉控告权
政治权中,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核心
行使政治权利的条件:
1) 年满18周岁
2) 是中国公民
3) 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行使权力的渠道和形式:
1) 向人大代表反映
2) 向新闻媒体反映
3) 向国家机关反映
4) 向有关公职人员当面反映
公民基本权利:
1) 平等权
2) 政治权利和自由
3) 宗教信仰自由
4) 人身自由权
5) 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
6) 社会经济权
7) 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8) 妇女权利
收集民情的方式:
1) 调查访问
2) 网络征集意见
3) 媒体征集意见
4) 热线
议案格式:现状表述 原因分析 解决措施
建议产生的过程: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听证会步骤见书P94
3.3在法治的国家中
民主制度最大的权威:法律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依法治国: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法:宪法、法律)
核心:依宪治国
前提:有法可依
中心环节:有法必依
关键:执法必严
必要保证:违法必究
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原因:
1) 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
2) 宪法比普通法更全面、广泛、重要,大于普通法
3)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4) 宪法的制定或修改比普通法更严格
法制
人治
基础
民主
个人的专断与独裁
特点
具有专一性、稳定性、权威性
随意性、多变性,造成社会不稳定
体现原则
平等原则
等级与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公民重要特征: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
做合格公民的要求:
1) 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2) 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3) 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
公民不能随心所欲行使权力的原因:公民能更好地享有权利与自由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1) 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2) 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3) 不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不得强迫其他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
著作权:人身权、财产权(发表权 署名权 修改权 保护作品完整权 使用权 获得报酬权)
弱势群体:妇女 老人 儿童 残疾人
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和保护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尺
4.1 置身于市场经济
§看不见的手 看得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 市场(规律)
“看得见的手” 政府的宏观调控
市场:商品交换的场所
经济类型 自然经济: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 的基本生活需要
商品经济: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交换
市场经济:全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谁来生产、在哪里生产,主要由市场来调节(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上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供过于求à价格下跌à获利减少à生产缩小à供不应求à价格上涨à获利增加à生产扩大à供过于求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
1.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2.及时调整生产策略
3.以质取胜
4.推陈出新、紧跟时代潮流
5.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市场经济的好处
1.人们有充分的选择权利,在市场上购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
2.经营者为适应市场的需求,主动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3.繁荣社会经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们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市场行为,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要想成为成功的商海弄潮儿,必须要关注市场,适应市场。
市场经济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社会上人力、物力、财力的流向。
市场固有的弱点和缺陷:滞后性、自发性、盲目性
现代经济的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调配资源的作用,而且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点。
市场有所不能:公共设施、毒品、枪支弹药、不健康书刊。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
1、经济手段(计划手段):
(1)政府制订计划,指明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
(2)政府利用经济杠杆,如税收、价格、利息等对经济发展实施调控。
2、法律手段:经济法规法律
制定法规,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
3、行政手段:
采取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直接、迅速地调整和管理经济活动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游泳,我们无法单靠“看不见的手”,也无法单靠“看得见的手”,而是要把两只手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地制宜 优势互补
最原始的贸易内容:进口本地不能生产的货物
各个地区有不同的工业优势
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因地制宜 优势互补
贸易双方的交易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经济利益而不是有无的满足。
我们国家为了促进资源的优势互补,出台的重大资源调配政策: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
1.自然环境
2.区位条件
条件 3.资源蕴藏
分析地区优势 4.原有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
开展贸易活动 5.人文环境
主导因素
优势产品
§角色与选择
消费者 1)适度消费 理性消费 绿色消费 环保消费
2)依法享有权利
劳动者 1)依法享有权利,同时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2)敬业
经营者 1)依法经营
2)艰苦创业
4.2感受科技之光
§科学技术的力量
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
科学ó技术à生产力
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研领域不断扩大。
科技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1. 科技发展的速度加快
2. 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加剧
3. 科技发展改变了世界的经济结构
4.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5. 使人类越来越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人类本身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年代
18世纪中期-
19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中叶以来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的广泛使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
新兴工业
棉纺织业、钢铁工业
电力、化学、石油开采与加工、汽车和飞机制造
电子计算机、核工业、电子工业、航天工业、化学工业、生物工程业、激光业、海洋工程业等
§知识经济 方兴未艾
农业经济时代à工业经济时代à知识经济时代
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是知识经济形成的标志。
资源
生产工具
经济发展的关键
农业经济时代
土地
使用手工工具的劳动密集型经济
劳动力的占用和使用
工业经济时代
各种矿产
使用机器的资本密集型经济
自然资源的占用和对资金的利用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的生产、使用、消费
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知识密集型经济
科技创新
农业经济时代:传统农业是以土地和劳动为基础的
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时代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土地、劳动以及各种具体生产要素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本。
知识经济是对“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即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
如何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高效率的运作
对市场需求和变化有敏锐的洞察力
网罗优秀人才
以质取胜
知识经济的特点:
知识可以无数次地重复使用
信息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燃料
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
世界经济一体化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科技是撬动经济的杠杆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
知识产业增值快
拥有可持续性
§学习型社会
学习的原因: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学习特点: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倡导终身学习的原因:
在社会中生存和竞争的需要
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国家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4.3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精神风貌:思想观念 平等意识 开拓进取 法制观念
市场交易的原则:自愿 平等 公平 诚实信用
§伴随科技进步
三大科学成就:细胞学说 生物进化论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科技带来的变化:
科技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科技对人们世界观的影响;
科技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科技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们交往、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君子以厚德载物
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
市场的调节是自发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