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科综合考试大纲解读历史部分.ppt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9464732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20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科综合考试大纲解读历史部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文科综合考试大纲解读历史部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07,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解读(历史部分),一、从历史科角度解读,文综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二、,2007,年,文综考试大纲,历史,考试范围,与,历史教材,相比发生变化的解读,三、,2006,年文科综合全国卷历史试题的,特点,及,启示,层次,目 标,记忆,观察、描述基本的社会科学现象,了解社会科学现象的规律及意义。,理解,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和结论;数据、图表、公式、简图的意义及其关系。,应用,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解决问题。,要求,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辨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审题,发现和分析有效信息,联系背景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1,、获取和解读信息,第一层次: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第二层次: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第三层次: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信息,信息的形式:文字、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信息的内容:考试内容、题旨题脉、测试意图等,审题,2,、调动和运用知识,学科主干知识,(包括重要知识点和热点知识),知识体系,(由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横向特征构成),知识,2,、调动和运用知识,第一层次,:,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第二层次,:,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第三层次,:,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知识,学科主干知识,知识体系,人 文 意 识,历 史 意 识,史学意识素养,3,、描述和阐释事物,历史事物:,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问题等,。,第一层次,:,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第二层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第三层次,:,辨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4,、论证和探讨问题:,问题:,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问题,第一层次,:,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第二层次,:,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第三层次,:,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二、,2007,年,文综考试大纲,历史,考试范围,与,历史教材,相比发生变化的解读,1,、,2007,年文综历史考试大纲共有,28,个单元考点,和中国古代史教材章标题完全吻合,6,和世界近现代章标题也基本吻合,11,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册和下册前三章标题也基本吻合,8,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五章至第十章变化比较大,重新进行整合,整合成,3,个单元考点。突出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二、,2007,年,文综考试大纲,历史,考试范围,与,历史教材,相比发生变化的解读,2,、不作要求的知识点,教材目录中打,星号,的章或节全部不作要求,教材中为楷体字(即,“,小字,”,)的基本不作要求,(,除了,-,中国古代史,:元朝的灭亡;华侨与南洋的开发,中国近代现代史,:工人运动的高潮;中山舰事件 和整理党务案;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世界近代现代史,:意大利的统一;苏联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其他不作要求的知识点列举如下,(,除了,-,“,均田制,”,),中国古代史,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西周的井田制,秦汉的刺史制度,秦汉时期与越南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中北方经济,“,隋朝建设,”,中广设仓库和修筑驰道,隋唐的府兵制和募兵制,庆历新政,宋元时期的史学、绘画艺术,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其他不作要求的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上册),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 东征 天京变乱、重建领导核心、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平壤战役,戊戌变法的背景,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袁世凯称帝的过程,冯玉祥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北伐战争时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其他不作要求的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下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华北事变,论持久战,的发表,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全面夺权,”,和二月抗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在徘徊中前进,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其他不作要求的知识点,世界近现代史(上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 第二国际,世界近现代史(下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中朝人民的抗日斗争,德、意、日法西斯结盟,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亚洲的人民民主国家国际裁军的进展和地区缓和,其他不作要求的知识点,三、,2006,年文科综合全国卷历史试题的,特点,及,启示,对于全国文综(,)历史试题的评价一时众说纷纭,总体上来说是难度比过去两年有所增加。,可以预测:今年的难度会有所降低。,趋势之一,:考查当前史学研究的新学术观点,如:选择题中关于,“,政治机构与制度的变化,”,考查题组(,12,15,题),以机构的演变与制度的创新来反映中国政治近代化曲折发展的历程。,37,题关于,“,中华文明发展,”,,考查了中国古代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文化交流。,39,题中关于,“,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的设问,考查了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近代化。,【,教学启示,】,注重对,新学术观点,的学习,教材知识从新的角度构建新的体系,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趋势之二,:注重情感价值观导向,热点问题隐性介入,如:选择题组,“,法德关系对欧洲的和平与安全影响巨大,”,,,选择题组,“,社会主义运动,”,,将法国、俄国、中国的社会主义问题横向联系,纵向考查,37,题以民族文化为切口,以民族的融合为主题,以引起变化的政治经济为考点,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过程。,39,题,就内容而言仍是一道中外民族矛盾与民族交流为切口的考题,只是转换为以经济现代化为视角,并且强调了双重影响。,【,教学启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趋势之三,:注重考查多层次的能力,如:选择题中直接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和再认识能力的有,13,、,14,、,15,、,17,、,20,、,21,等题;考查记忆性理解能力的有,16,、,19,等题;考查理解能力的有,12,、,22,等题;考查记忆、比较、理解能力的有,18,、,23,等题;涉及到对教材小字、地图考查的有,15,、,20,、,21,、,22,等题。主观试题在对记忆、分析、概括等能力考查的基础上,比较突出地考查了学生的一种开放能力。如,37,题,“,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再如,39,题中,“,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教学启示,】,注重对基础知识掌握全面性的教学;对教材中关于补充、阐释、结论性认识的小字要重点处理;对教材中的补充说明性的图片、地图要注重结合教材知识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比较、开放的能力。,趋势之四:,试题形式呈现,“,小切口、大跨度,”,和,“,大跨度、高归纳,”,两种特点,如:题组一从,“,政治机构与制度,”,的角度来纵向考查,19,世纪,60,年代至新中国初期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历程。题组二关于,“,社会主义运动,”,从横向的角度来考查法国、俄国、中国的社会主义问题。题组三,“,法德关系,”,从,1870,年的普法战争到,1994,年的欧洲联盟的发展进行了纵向考查。主观试题呈现出,“,大跨度、高归纳,”,的特点。如,37,题的民族文化,题,从春秋一直到宋元;,39,题对外开放一题,从鸦片战争的清政府到今天的新中国都呈现出跨度大、归纳性强的特点。,【,教学启示,】,对传统的专题复习要进行,改造和整合,无论高考怎么考或考什么,其实都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养成,,都离不开对,主干知识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只有重视日常学习知识的储备、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才能在高考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变被动为主动,处于不败之地。,敬请批评指正!,谢谢!,(一)“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二)以“古”通古,移情神入的,历史意识,。,(三)社会进步,各族共创的,发展意识,。,(四)热爱祖国,服务世界的,全球意识,。,(五)求同存异,海纳百川的,多元意识,。,基本的史学意识素养,体现这些观点的,专著,:,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许纪霖、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斯塔夫里阿诺夫的,全球通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等。,当前,新,的学术,观点,:,近代化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2,)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4,)强化民主与法制的意识;,(,5,)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如,:,在复习,国家与民族的统一问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进行:,(一)中国古代史国家的分裂与统一问题;,(二)中国近代的国共关系;,(三)中国现代的,“,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四)世界的国家统一问题:美国内战,南北统一;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日本的武装倒幕和明治维新摆脱了民族危机。,具体,:,一方面要古今中外联系构建专题体系,另一方面要在专题体系下建立小专题版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