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写人记事突出中心》教案
——写人记事并蒂莲,突出中心见详略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语文组 魏青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进一步学会“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写法。
2.引导启发学生学会依据中心选材,恰当处理详略来突出中心。
3.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突显文章中心。
【教学重点】
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教学难点】
1. 学会根据中心审题
2. 学会选取最足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情节或细节)进行详写。
3. 理解详略与突出中心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1.泰州教育局研发“泰微课”视频:
2.李欣雨同学的优秀范例作文《背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课堂导入
写人,离不开记事,在典型事件中挖掘人物的个性特点,让人物形象鲜活而富有生命;记事,离不开写人,在人物塑造中体会情节的变化多端,让情节波动曲折而扣人心弦。
写人记事是一朵独具魅力的并蒂莲,而要使文章的中心表现得鲜明突出,就必须分清写作材料的主次,选取那些足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详细地写。
二、 语段修改
那,大作家是怎么做到“写人记事突出中心”的呢?【分析课本P154(修改作文)】
你是怎样修改的?为什么这样改?
三、写法指津
★突出中心常用方法【学生作文(节选)】
晨起,尚是雾浓露重时,尚是一轮红日还未搅散最后一道晦暗喷薄欲出时,爷爷便跟着嘐嘐鸡啼踏上了村口的泥路。村子还是睡着的,四下里阒寂无声——太早了。仅有几声狗吠近来,又在渐次淡下的晨雾中远去了。
爷爷踩着湿重的土,沿田埂小道,绕村子“巡视”着。他反背着双手,一步提起,颠一颠,又颠一颠,落下时是脚尖抵着地,脚跟半悬空,整个身子便向前微倾了。颇有些孩子蹦跳般的意味。他的腰杆却是挺得笔直,标杆一样地直,肩膀一高一低着,随着步伐耸动。那背影,着实是还有年轻时候的朝气。
行至村头田边,凝视地里和风起伏的麦子,黄澄澄的麦田绵延数百亩,是这位老党员一天中最欢欣的时刻。偶有村民务农田中,见爷爷,总唤一声:“老书记嗳——”,老书记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且没有茶杯可作势,便也无暇去顾及这个“老”字了。
问题:中心是什么?李欣雨同学是怎样突出中心的?
(1)环境描写 关照中心 作用:环境烘托,关照中心
晨起,尚是雾浓露重时,尚是一轮红日还未搅散最后一道晦暗喷薄欲出时,爷爷便跟着嘐嘐鸡啼踏上了村口的泥路。村子还是睡着的,四下里阒寂无声——太早了。仅有几声狗吠近来,又在渐次淡下的晨雾中远去了。
【引导学生:爷爷起得“早”去看庄稼地,反映了爷爷作为党的老书记对事业的热爱。怎样表现“早”呢?“雾浓霜重”“红日欲出”“嘐嘐鸡啼”“阒寂无声”都意味着“早”。】
(2)情境再现 表现中心 作用:突出人物精神品质
爷爷踩着湿重的土,沿田埂小道,绕村子“巡视”着。他反背着双手,一步提起,颠一颠,又颠一颠,落下时是脚尖抵着地,脚跟半悬空,整个身子便向前微倾了。颇有些孩子蹦跳般的意味。他的腰杆却是挺得笔直,标杆一样地直,肩膀一高一低着,随着步伐耸动。那背影,着实是还有年轻时候的朝气。
【引导学生:注意选择典型事例,选择的事例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要有画面可写,要选取能够突出中心的画面写。描写要求:真实、具体、细致、生动。分析本文,扣住题目“背影”,描写的文字也着重描摹“背影”,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突出了爷爷看庄稼地时的虽显挺直,却难掩苍老的背影,“蹦跳般的意味”暗示了爷爷在看庄稼地时的高兴的心情。这些都突出了“中心”——表现爷爷虽然退居二线,但仍然关心村民的生产生活,塑造了一个爱民亲民的农村干部形象。】
(3)正侧面描写 突出中心 作用:正面直接表明中心;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或中心事件,暗示中心。
行至村头田边,凝视地里和风起伏的麦子,黄澄澄的麦田绵延数百亩,是这位老党员一天中最欢欣的时刻。偶有村民务农田中,见爷爷,总唤一声:“老书记嗳——”,老书记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且没有茶杯可作势,便也无暇去顾及这个“老”字了。
【引导学生:分清正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村民对爷爷的热情,也说明爷爷的爱民亲民。】
四、新作导写
文题展示《我的一次 (探索、旅游、烦恼……)》
(可结合作文《有那样一抹色彩》)
请大家仔细审题,在审题后明确以下几点:
1.审题清晰,中心明确。(草稿上,写出自己要表达的中心)
2.精心选材,详略得当,线索分明。(写作时,考虑用每段“中心句”引领段落。反复问自己:写这一段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与中心无关的内容要舍得“砍掉”!)
3.抓住描写,语言生动。(写作时,写人要尝试多种描写方法;遣词造句要尝试各种修辞手法;可采取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总结
1.每篇文章都有中心意思:集中而明确的中心。
2.中心意思要鲜明突出,必须分清材料的主次和内容的详略,还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要围绕这条线来写;
3.选取那些最足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详细地写。
第二课时
写作实践
根据在本课中习得的“突出中心”的方法,完成“我的一次(探索、旅游、烦恼……)”。
明确要求:
要求一:必须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要围绕这条线索来写。
要求二:要通过安排好内容的主次详略来突出中心。
【优秀作文范例1】
背 影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李欣雨
爷爷最不喜有人说他老。
与人相谈,若人相提他半个“老”字,他必把手中茶杯重重往桌上一顿,既而横起眉毛,佯怒:“谁说我老了?我可还年轻着呢!”
这话不算假。我从未见过有哪位老党员如他这样精力充沛,干劲满满——噢,即使他只是党最基层的党干部,村党支部的书记。然而这丝毫不能影响他对党的事业怀有的一腔热血。
晨起,尚是雾浓露重时,尚是一轮红日还未搅散最后一道晦暗喷薄欲出时,爷爷便跟着嘐嘐鸡啼踏上了村口的泥路。村子还是睡着的,四下里阒寂无声——太早了。仅有几声狗吠近来,又在渐次淡下的晨雾中远去了。
爷爷踩着湿重的土,沿田埂小道,绕村子“巡视”着。他反背着双手,一步提起,颠一颠,又颠一颠,落下时是脚尖抵着地,脚跟半悬空,整个身子便向前微倾了。颇有些孩子蹦跳般的意味。他的腰杆却是挺得笔直,标杆一样地直,肩膀一高一低着,随着步伐耸动。那背影,着实是还有年轻时候的朝气。
行至村头田边,凝视地里和风起伏的麦子,黄澄澄的麦田绵延数百亩,是这位老党员一天中最欢欣的时刻。偶有村民务农田中,见爷爷,总唤一声:“老书记嗳——”,老书记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且没有茶杯可作势,便也无暇去顾及这个“老”字了。
可爷爷还是不得不承认他老了。
后来村里来了人,说要承包那片田地。爷爷自然是不同意的,土地就是用来种庄稼的,粮食是村里人的根本,怎么能被别人承包了去植上树木再卖钱呢?可那承包商说:“老书记,您老了!思想要与时俱进,把田承包了出去,农民就不用那么辛苦种田了,收的租金也足够买粮食吃了。另外劳动力从耕地上解放出来,又可以进城务工啊!何乐而不为呢?”老书记梗着脖子,急的脸红脖子粗,却也搜刮不出一句反对的话。
“毕竟这是村里人祖祖辈辈耕种下来的土地哪!”爷爷曾经这样和我说过。
此事经得全村人同意,爷爷再不甘心也得顺应了。
田里最后一批麦子熟了。老书记踏上那条他走过千万回的乡间窄道——是将要浇成宽阔水泥路的土路。依然是那充满活力的奇特步调,标枪一般的背却弯曲了,似田里被沉甸甸麦穗压得低垂的麦秆。难免有些显得苍老了。那背影,佝偻了,于是便老态尽显。老书记不再是书记,失去了似乎永远象征源源不断干劲的书记职务,退休后的爷爷只是个对土地有着不解情结的老人。面对着翻滚起伏的麦浪,操劳了大半辈子的老书记终于是长叹了一口气。
一个人的背影会老,但我的爷爷,有谁会说您为党的基层事业而奉献的一颗热忱的心老了呢?
【优秀作文范例2】
有那样一抹色彩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朱霖雨
烟雨笼罩中的漓江,绿的很特别。
仲夏,我和父母来到了桂林。这个以山水闻名天下的城市静静地躺在群山环抱之中,清澈见底的漓江悠悠地穿过城市。可谓是“抬头见山,低头见水。”
不过,不管是山还是水,它们都有一个同样的特点——绿。绿是这里最特别的一抹色彩,也是令我陶醉的色彩。
漓江,就像她的名字那样,如琉璃般清澈纯洁。我喜欢在傍晚坐在江边,倾听渐已微弱的蝉鸣,吹着迎面而来的江风,看看碧波荡漾的漓江。夕阳西下,淡红色的光影散落在江面,点点金光闪烁,衬得江水愈发得绿。行走在漓江边,面对着碧入波心、平滑如镜般的江面总有一种令人窒息的感觉。江水缓缓奔向前方,我凝望着一江翠色,恍惚间竟与它似曾相识,仿佛这苍绿已然在我的记忆深处飘渺荡迭了千百年一般。
漓江像一块玉,是一块成色极好的玉。细细地凝视这块玉,你会忍不住被她吸引,你的神思会被她牵引,她会带领你到达一个从未到过的地方。那里没有纷争,没有杂念,没有算计;那里有公平,有淳朴,有天真。古有绝世美玉和氏璧,我想就算是和氏璧,和她比起来,也就不过如此吧。
我俯下身子,江水中清晰地映出我的影子,好像水中也有一个我似的。我忍不住用手去触碰。“啵”水声清泠。水中的我晃动起来,以手指触碰过的地方为中心,向外一圈一圈地漾开。同在水中的,还有江边的青山。
桂林的山不高,也不壮。不似泰山那般巍峨、雄伟,也不似华山那般清崛、潇洒。桂林的山是秀丽的,清新的,灵动的。她们静静地端坐着,小家碧玉般羞涩地低着头,偷偷地看着怀抱中的人们。翠微森森,碧色连成一片。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好似一扇扇玉质屏风,把城市纷扰全都阻隔在外,给这里留下一片桃花源般的净土。
在这里,一切是那么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这里绿意盎然,这里生机勃勃,这里风景如画,这里与尘世隔绝。这是一种快乐,一种在繁华都市里寻求不到的快乐。在桂林的绿色面前,人心变得简单。这绿色的光彩与城市的霓虹不同,在城市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中,缺少了心境的平和,缺少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快乐。
有那样一抹色彩在我脑海,在我记忆深处,是绿,是桂林的绿。我不由自主地走进其间,与你相守,独步流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