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ZK003B 政治经济学 样卷(开卷考试)
说明:
1 .此套试卷为考试样卷,与考试的题型、题量、分值、难度一致,供同学们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思路之用,只起到示范作用,不是实际考试的试题。
2 .试题后面所附每道题的参考答案均为答题要点,开卷考试允许同学们根据有关学习内容发挥。
3 .开卷考试时允许同学们携带各种非电子类参考资料,独立完成试卷。
--------------------------------------------------------------------------------
题目:
一、辨析题(下列陈述有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请对下列陈述加以辨析,并陈述理由)(每题15分,共30分)
1.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是三种不同的、独立的资本。
2.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二、简答题(请陈述要点,不要展开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比性质有何不同?
2.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具有什么意义?
三、论述题(25分)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请从三方面论述:(1)什么是一个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规律?
(2)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四、材料题(请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1
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立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不同。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36页
材料2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8到149页
材料3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邓小平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3.根据材料说明: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相结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
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下列陈述有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请对下列陈述加以辨析,并陈述理由)(每题15分,共30分)
1.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是三种不同的、独立的资本。
答:此观点是错误的。1分
从产业资本循环的全过程可以看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并不是三种不同的、独立的资本,而是同一产业资本在运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并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完成不同的具体职能,最终实现价值增殖。4分
从资本循环过程本身来看,它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有机统一。其中购买阶段和售卖阶段属于流通过程,生产阶段是生产过程。5分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整个资本的循环以三个阶段的相互转化为前提,只要其中的某一阶段发生了中断,资本的运动就会受到影响,资本增殖的目标也不能如期实现。5分
2.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答:此观点是正确的。1分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2分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是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是价值形式的交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新的价值。5分
但是,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因为一方面,资本家需要把货币投入流通,用以购买劳动力商品,这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需要在流通领域出售,剩余价值才能够得以实现。5分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2分
二、简答题(请陈述要点,不要展开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比性质有何不同?
答: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商品是整个资本主义经济有机体的细胞,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规律得以展开和发生作用的基础。对剩余劳动的占有采取了等价交换的形式。必答点(2.5分)而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只是一种局部现象,对剩余劳动的占有是以超经济强制为基础的。必答点(2.5分)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它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必答点(2.5分)这与以占有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小商品生产有着本质的不同。必答点(2.5分)
2.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具有什么意义?
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映了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一种商品与任何他种商品的交换比例,决定于它们的价值比例,而价值比例最终归结为不同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必答点(4分)
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好相等,他的劳动耗费就可以通过交换全部得到补偿。如果他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的劳动耗费就无法在交换中得到完全补偿。如果他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他不但能使自己的劳动耗费全部得到补偿,而且还会在交换中获得一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超过其个别劳动时间的余额。必答点(6分)
三、论述题(25分)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请从三方面论述:(1)什么是一个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规律?5分
(2)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什么?5分
(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15分
答:(1)一个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规律,是指在该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那个规律。必答点(5分)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其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必答点(5分)
(3)剩余价值规律规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要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必答点(3分)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都服从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必答点(2分)。资本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和实现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实质上是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家的个人消费是消费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以剩余价值的生产为前提的,并受到剩余价值规律的制约;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它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劳动的必要条件。同学们发挥3分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趋势。必答点(2分)。受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的社会化。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不断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对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这种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必然为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同学们发挥(2分)
总之,剩余价值规律最充分地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它支配着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机制,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环节。因此,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必答点(3分)
四、材料题(请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1
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立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不同。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36页
材料2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8到149页
材料3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邓小平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5分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0分
3.根据材料说明: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相结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10分
答:1.(1)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必答点(2分)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必答点(2分)
(3)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必答点(1分)
2.市场机制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经济本身并不具有基本制度属性。必答点(2分)市场经济可以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也可以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相同方面,也存在本质区别。同学们发挥(1分)
一个社会经济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即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答点(2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答点(3分)
剩余2分是根据同学们的发挥给出。
3.市场经济就是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作用,通过价格、竞争把资源配置到较好的环节中去,并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灵敏的优点及时协调生产和需求。但市场的作用是有其局限性的。必答点(3分)。如市场调节是事后调节,市场主体往往都是从自身局部利益出发,市场自发的分配作用会拉大收入差距,一些公共领域市场无能为力等。同学们发挥(1分)
在不同的基本制度中,计划与市场的规模、作用和地位是不一样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对经济的调节有着特殊的制度含义。通过国家对经济的有计划调节,可以更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调节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保证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客观要求。在市场机制发育不全、市场作用有限的条件下,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国民经济长期结构和发展方向,很难达到目标。必答点(3分)。剩余1分是根据同学们的发挥给出。
因此,实现计划与市场的结合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同学们发挥(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