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综合学习(雨的诉说).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62852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学习(雨的诉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综合学习(雨的诉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马村乡中学教学设计(通案+个案) 九年级 1 班。 主备教师: 刘贤 二次备课教师: 第 1 课时 编写时间 2016年9月25日 授课周次:第 5周 审签 审签时间 教学内容 (课题) 雨的诉说 课型 新 教学目标: 1.培养观察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的习惯,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事物,描写景物。 2.提高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会由此及彼的写作手法。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锻炼查找、搜索资料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的习惯。 5.通过诗歌的学习,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自然的美好。 6.培养公正、客观的评价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够搜集到“雨”的资料,并且资源共享。 2.有条理地向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圆其说、以理服人。 3.能够运用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独立完成以“雨”为话题的作文。 4.能够从不同角度客观地评价事物。 5.朗读诗歌时,能够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恰当地读出感情。 教学方法与学法:合作研讨、阅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1.展示查找到的资料,可作精品的范文自读。2.从写作内容和角度入手对资料进行概括和分析。3.围绕“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它的形象和意蕴,并进行写作练习。4.比较文学作品中和自然界中“雨”的形象与现实形象的不同,开展辩论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陈述观点和说服他人的练习 学生活动:1.展示查找到的资料并介绍给同学,推荐朗读文章。2.配合教师,对资料进行分析。3.结合自己对“雨”的不同感受和体会,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进行写作。4.能够认识到文学作品中和自然界中“雨”的形象与现实形象的不同,能够流利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圆其说、以理服人。 一、 交流资料,进入活动。 教师活动:主动出示自己查找到的“雨”的资料,如音乐、歌曲、诗歌、散文、图画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a.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b.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新。” c.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 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d.戴望舒的《雨巷》、歌曲《雨中曲》等。 学生活动: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向同学介绍作品的作者、主题、所表现的感情等。如: a.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c.自居易的《夜雨》:“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d.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e.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教师活动: 1.结合所查找到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作品都是写“雨”的,既展现出“雨”的共性,又抓住雨的不同特点去描写。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特点,以及作家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不同角度描写雨。 2.雨给人们的感觉是丰富多彩的,也正如此,雨才成为人们歌咏的对象。人们在观赏雨时,把自己的情绪、感受赋予雨,这时的雨就已经是凝结着作者思绪和情感的东西,成为一种意象。思考:哪些作者的作品借助雨传达自己的情怀? 学生活动: 1.热烈讨论:有写春雨、有写秋雨;有写 夜雨、有写朝雨;从听觉写雨的淅沥,从视觉写雨的绵密,从触觉写雨的湿润,从嗅觉写雨的清新。而且能够运用雨中的景物,比如树、叶、花、山、水、灯光等侧面展现雨。 2.在课堂上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回忆,对所学课文进行梳理,运用已有知识积累,回答教师问题,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情景交融,渲染出迁客骚人去国怀乡、感极而悲的心境。也可以结合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说明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的道理。 二、围绕雨,从不同角度倾听“雨”。 如果以“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你会选择什么角度,写什么内容?要学生先独立思考,写下自己的初步想法,然后组织讨论。 三、畅所欲言,展开辩论。 诗人眼中的雨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但在现实中,大自然的雨却是变化无穷的,它可以冲毁桥梁,淹没、破坏庄稼,给人类带来灾难。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雨和从艺术的角度看待雨,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四、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根据居住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调查本地雨季的情况,做一份当地降雨量的调查报告,分析年降雨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组织学生讨论:在文学作品中,“雨”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由此推开,月亮、星星、落花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又是什么?以此理解诗歌。 二次 备课 设计 板书设计 布置 作业 基础练习 1.请你列举描写“雨”的文学作品。 2.能够听到“雨的诉说”吗?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讲给同学和老师听。 拓展练习 以某一季节中的雨为描写对象,写一篇抒情文章。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