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的母亲
铜陵市第十中学 任芳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概括母亲的形象,体会细腻而饱含感情的语言。
2.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探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的确,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母亲是最慈祥的,母爱是最温馨的。无数文人墨客在他们的文章中都会写到他们的母亲,写到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就是追忆母亲、赞颂母爱的《我的母亲》。(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跳读课文,挑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文段自由朗读。
2、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4个片段,请同学们分别用一句话来进行概括。
母亲背我元宵赏灯
讲述小说娓娓动听
儿子受罚母亲流泪
灯下熬夜为儿做鞋
3、读了这些片段,你看到了怎样的母亲(请试着填空)读了_______,我看到了一位____的母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读了母亲背我元宵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慈爱、美丽的母亲。
读了讲述小说娓娓动听,我看到了一位善良多情有文化的母亲。
读了儿子受罚母亲流泪,我看到了一位怜惜、疼爱子女的母亲。
读了灯下熬夜为儿做鞋,我看到了一位辛苦、勤劳能干的母亲。
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赞美之情。
三、再读课文,探讨交流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跟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看法!
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价。
四个片段:1、元宵夜的“巡阅” 2、涌流的泪珠 3、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劳碌的身影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如:“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如:“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如:“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如:“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四、拓展延伸,畅谈母爱
一位法国作家曾经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请大家谈谈你生活中感受到的母爱。
五、 布置作业
请在一周内为你的妈妈做一件让她开心的事,可以为她做饭、洗衣服、或者帮妈妈实现她心里想实现的愿望。完成任务后,请写下自己的感想。
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邹韬奋
1.元宵母亲背我赏灯
往事再现 2.讲述故事情感丰富 慈爱 善良
3.儿子受罚母亲落泪 有同情心 勤劳能干
4.灯下熬夜为儿做鞋
教学反思
《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可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明确自己的一切都来自母亲。学完课文,觉得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不仅理解母亲对“我”做人的教导,掌握了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同时感受到了母爱和做人的道理。这篇课文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母亲,让学生拿自己的写作构思和课文相比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课堂上老师讲解较多,学生讲得较少,成绩好的学生能准确回答课文内容,成绩差的学生,不能概括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说明问题设计应有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