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62629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爱这土地 封丁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主旨,掌握诗歌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了解象征手法,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情感目标:体会恋土情深,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赏析重点字词,体会思想情感 感受艾青诗歌的“忧郁美”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意象,领会象征含义 理解诗人艾青的土地情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身处异国他乡,最难割舍的是祖国的什么吗?秦牧给了我们答案—— 离乡别井的人们,都习惯在远行之前,从井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他们把这撮泥土叫做“乡井土”。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 ——秦牧《土地》 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包含着最深沉的眷念。这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土地情结。谁不爱恋脚下的土地,谁不钟爱家乡的热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知情 (一)诗不厌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个别朗读; 3、 听录音范读,感受节奏和重音; 4、全班集体朗读,提示:语速——舒缓,语调——低沉,情感——悲怆 (二)整体感知——看题目,抓诗眼,知情感 1、解题 1)题目关键词是——爱!(板书:愛) 2)诗中哪一句直接表现作者深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3)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土地的眷恋和热爱 4)这一句在诗中就叫做——主旨句,“诗眼” PPT友情提示:读诗第一步——多诵读,看题目,抓诗眼,知情感 三、再读悟情——抓意象,解内涵;品字词,悟情感 (一)时代背景——看注释,抓暗示 1、艾青如何表达对土地的深情?本诗写于什么时候?那时中国什么模样? 欣赏纪录片《四万万人民》(4分05秒-5分20秒) 回顾历史——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第一场侵华战争 1935年12月9日,爱国学子在行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寇全面侵华。 1937年12月到1938年1月,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疯狂屠杀,我中华同胞死难30万! 日寇铁蹄所到之处疯狂肆虐!东北危急!华北危急!华东危急!华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诗人面对国土沦丧、面对民族危难,写下了这慷慨激昂的诗句。 此时此刻,大家心情如何?如果用诗句来形容,那就是——“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3、带着中华儿女的满腔热血,深情诵读 (二)赏析品读 1、了解了时代背景,再回到最初的问题,诗人如何表达对土地的深情? 请拿上笔,边阅读,边批注,去寻遍文字背后的千山万水。 (PPT友情提示:抓意象,解内涵;品字词,悟情感) 要求:首先朗读你选择的诗句 以“我从……体会到诗人的深情”句式作答。(意象、词语) 【一品】那情·那鸟(嘶哑的鸟) 1)品象——我从鸟儿“嘶哑的喉咙”体会到深情 嘹亮的喉咙——鸟儿大声地,用尽全力地,用整个生命在歌唱。 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也不会停息。 【鸟儿形象】歌唱者、奉献者(板书) 2)品象——为什么诗人把自己幻化成一只鸟,而不是一只翱翔天空的雄鹰,一条深海遨游的蛟龙?咱们中华儿女不是龙的传人吗? 明确:鸟儿弱小,微不足道,向往自由。在那炮火连天的岁月,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拼尽全力,凸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品词——应该,歌唱是鸟儿的使命与责任! 4)品读——重读“嘶哑”、“歌唱” 【二品】那情·那土地 1、 品象——我从鸟儿歌唱的对象体会到了深情。 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遭受蹂躏、侵略的祖国 河流——整个中华民族汇聚起的悲愤 风——对敌人的反抗斗争 黎明——午夜过后的光明、希望,美好的未来 2、品词 无止息——不停留,难阻挡,寓意斗争到底!反抗决心! 无比温柔——(光线上)抗战初期,光明还不算强大,希望还在前方。 (情感上)无比温柔,表达一种无尽的向往和憧憬。 这——近指代词,处于当下,这是祖国大地历经磨难的现实; 那——远指代词,并未实现,光明的未来还在那遥远的前方。 小结:身处黑暗,心向太阳,虽然悲惨,依然充满希望,从而展现对大地爱得深沉!爱美易,爱不美难!除非父母兄弟血脉相连,这份爱,是血脉相连的爱! 【鸟儿形象】抗争者(板书) 3、品读——重音重读“打击、悲愤、激怒”,重音轻读“无比温柔” 【三品】那情·那鸟(腐烂的鸟) 1、品词 腐烂——活着,它倾尽全力去歌唱土地;死了,也要投入土地的怀抱。 用一首歌就叫——死了都要爱,用一个成语就叫——至死不渝! 不仅生于斯长于斯,还要歌于斯葬于斯;这份爱,是超越生死的爱! 拓展联想,这种决心,就好比——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鸟儿形象】牺牲者(板书) 3、品读——深情诵读,读出深刻眷念(老师故意错读) 4、品词——对比辨析“然后我死了” 与“最后我死了” 最后——感觉奋斗已到了终点,精疲力尽。 然后——“然后”却感觉意犹未尽,后继有人,斗争永不停止。 还读出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从容。 拓展联想:古往今来爱国者慷慨赴死的从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鸟儿形象】号召者、激励者(板书) PPT小贴士:抓意象,解内涵;品字词,悟情感 5、品读——点评:诵读完整! 四、三读倾情——敢质疑,改诗句,作比对,得真味 (一)探究悟读——那情·那人 1、人说:“诗挡不住读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艾青。 质疑:诗歌第二节乃画蛇添足,过于直白损害诗味,该删!更有余韵徐歇的味道!同意吗? ——不同意,之前借物抒情,现在鸟儿死了,完成了使命,可诗人对土地的情感却遏制不住,忍不住现身直抒胸臆,让感情升华。情感来得更直接、更强烈! 2、挑战:调换句序,好不好?“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内容上,原诗重点在在对土地爱得深沉,改后重点变成“常含泪水”, 句式上,一问一答的设问句比陈述句更能体现情感的深沉。 标点上,句尾的省略号,让悲痛绵延,无穷无尽…… 深情吟诵,朗读指导:深沉(延长音) PPT友情提示:敢质疑,改诗句,作比对,得真味 (二)探究悟读——那情·那时代 1、除了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还感受到了别的情感吗? ——激怒的风,对侵略者的愤恨 ——无比温柔的黎明,对光明的憧憬向往 ——然后我死了,对迷茫者的号召 ——羽毛腐烂,对抗争者的礼赞 ——常含泪水,对民族苦难的心痛、不平…… 2、为什么情感如此丰富?源于一个字——(愛) 3、谁的爱?只是诗人艾青吗?——所有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真情告白! 4、为什么爱得如此深沉?——这份爱,属于民族、时代!扎根土地,源于苦难! 爱中有心,是所有华夏儿女的赤子心,中华心! (三)拓展提升——那情·那诗人 1、文如其人 作者介绍——艾青自称“土地的歌者”“悲哀的诗人”。 他说:“我的悲哀比别人的深些,因而我的声音更凄切”, 在他看来,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以及广博的胸襟,火热的心肠,才是诗的根本。 爱与悲是艾青诗歌的底色——忧郁美。 2、假如我是一只鸟,猜猜,会是一只什么鸟? 明确:可能,我是一只泣血燃烧的荆棘鸟! 补充:相传荆棘鸟,羽毛如燃烧火焰般鲜艳,一生向着荆棘树,和着血泪放歌,一曲终了,气竭命殒,以身殉歌! PPT小贴士:看作者,知人世,晓风格,明诗心 五、美读融情 1、全班分角色朗读,深情融入 2、小组设计朗读。 (提示:可重复朗读,穿插歌唱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领读齐读) 六、 结语 从1938到2017,血流如注的八十年过去了,鸟儿嘶哑的歌喉犹在耳畔;硝烟弥漫的八十年过去了,苦难的烙印从未消散!难道我们要一直悲哀下去吗?不!艾青说:土地将复活,民族将觉醒!只要我们中华之心不死,脚下的土地就不会老去!因为,一抔泥土就是一个民族!扎根这片土地,在她的脊梁上耕耘、创造、欢笑,终有一天,巨龙腾空,向世人爆一声:“看!咱们的中国!”(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同学们,请用诗句回答我!你爱脚下的土地吗? ——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齐答) 【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土地——祖国 河流——悲愤 风——抗争 黎明——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