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风量的测试与调整,静压,概念,空气分子不规则运动而撞击于管壁上产生的压力。,流体在静止时所产生的压力。,流体在流动时产生的垂直于流体运动方向的压力。,流体中不受流速影响而测得的表压力值。,静压越高,空气能输送的距离就越长。,高静压风机盘管:,30Pa,以上,静压箱:动压静压,气流缓慢、均匀、稳定,降低,噪音,送到更远的地方,表压力:绝对压力,-,大气压,0,,正压;,0,,负压,动压,概念,空气流动时产生的压力,,只要风管内空气流动就具有一定的动压,表现是使管内气体改变速度,只作用在气体的流动方向,恒为正值。,平行于风流,正对风流方向测得的压力,-,静压,计算,动压,=,全压,-,静压,动压,=0.5,密度,速度,2,全压,概念,平行于风流,正对风流方向测得的压力,单位气体所具有的总能量,可为正,可为负,计算,全压,=,动压,+,静压,=0.5,密度,速度,2,+,静压,机外余压,概念一般来自厂商样本,一般是考虑机组本身的压力损失后所能提供的全压,风机克服自身阻力损失后的全压值,压力测量,毕托管(皮托管),+,微压计,毕托管:两根管,一根测全压(管口正对流体方向),一根测静压(管口垂直流体方向),两者之差为动压,微压计:数字微压计、倾斜管微压计,风速测量,风量,风量,Q=,风速,V,与风道截面积,F,的乘积,Q=3600FV,(,m,/h,),其中,,F,为测定处风管断面积,;,V,为测定断面,平均,风速,,m/s,。,风管风量测定,选择测定断面,测定断面一般应考虑设在气流均匀、稳定的直管段上,离开弯头、三通等产生涡流的局部构件有一定距离。,一般要求按气流方向,在局部,阻力,之后,5,倍管径(或长边)、在局部,阻力,之前,2,倍管径(或长边)的直管段上选择测定断面。,当受到条件限制时,此距离可适当缩短,但应增加测定位置,或采用多种方法测定进行比较,力求测定结果准确。,测点可用位置,气流方向,D,5D,2D,风管风量测定,绘制系统单线透视图,应标明风管尺寸、测点截面位置、送(回)风口的位置等。,确定测点,在测定断面上各点的风速不相等,因此一般不能只以一个点的数值代表整个断面。,一般采取等面积布点法。,确定测点,矩形风管:将截面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并使各小截面尽可能接近于正方形,测点位于小截面的中心处,小截面的面积不得大于,0.05m,2,(即每个小截面的边长为,200,220mm,)。,圆形风管:根据管径的大小,将截面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同心圆环,每个圆环上测量四个点,且这四个点必须位于互相垂直的两个直径上,所划分的圆环数目,按下表选用。,圆形风管直径(,mm,),200,以下,200-400,400-700,700,以上,圆环数(个),3,4,5,5-6,风管风量测定,送回风口风量的测定,各送(回)风口的送风量或吸风量的测定有定点测量法和匀速移动测量法两种方法。,定点测量法:热线风速仪,匀速移动测量法:叶轮风速仪,送(回)风口风量计算:,L=3600FVK,式中:,F,送风口的外框面积(,m,2,)。,K,考虑送风口的结构和装饰形式的修正系数,一般取,0.7,1.0,。,V,风口处测得的平均风速(,m/s,)。,定点测量法,对于圆形风口如图,a,所示,按其直径大小可分别测,4,个点或,5,个点。,对于条缝形风口如图,b,所示,在其高度方向至少应有,2,个测点,沿条缝方向根据其长度分别取为,4,、,5,、,6,对测点;,对于尺寸较大的矩形风口如图,c,所示,可分为同样大小的,8,12,个小方格进行测量;,对于尺寸较小的矩形风口如图,d,所示,一般测,5,个点即可。,风速仪测定风口风速时测头应贴近风口表面,并垂直风向,测头距风口越远,受诱导风影响越大,数据越不准确;过于靠内,测定风速可能受风叶片狭缝作用而失真。测点位置的选择可按风口截面的大小,划分为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小块,在其中心处测量。,定点测量法,匀速移动测量法,转杯或叶轮风速仪宜采用匀速移动法测量。测量时可将风速仪沿整个截面按一定的路线慢慢地匀速移动,移动时风速仪不得离开测定平面,此时测得的结果可认为是截面平均风速,此法须进行三次,取其平均值。,系统风量调整,风量调整实质上是通过改变管路的阻力特性,使系统的总风量(新风量和回风量)以及各支路的分量配置满足设计要求。,风量调整不能采用使个别风口满足设计风量要求的局部调整法。因为任何局部调整法都会对整个系统的风量分配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两种方法:,流量,等比,分配,法,基准风口调整法,风量平衡原理,风道的阻力损失是近似地与风量的平方成正比:,Pa,SQ,2,Pa,风道的阻力损失,S,风道的阻力特性系数,由,风管,规格决定,Q,通过风道的风量,上游管道风量的变化,不会影响下游各支管的分配比例。,风量平衡原理,风机,总风阀,三通调节阀,B,Q,B,A,Q,A,C,流量等比分配法,风量等比分配调整法,流量等比分配法,流量等比分配法,测定调整风机出口段,11,,即系统总风量,使其等于设计总风量。,若系统中无风量漏损,则各支管、支干管的风量就会按各自的设计风量比值进行等比分配,自动符合设计风量值。,基准风口调整法,方法:,以系统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比值最小的风口风量为基础,对其它风口进行调整。,特点:,只测风口风量,不测管道风量,不用管道打孔。,B,A,测孔,总阀门,风机,4,2,3,1,5,6,7,8,9,10,11,12,风口,假定该系统除总风阀外在三通管,A,、,B,处及各风口支管分支处,装有三通调节阀(亦可用其它类型的调节阀)。风量调整前,三通阀置于中间位置,系统总阀门置于某一开度。,基准风口调整法,启动风机,初测各风口风量并计算与设计风量的比值,将初测与计算结果列于一表,最小比值的风口分别是支干管,I,上的,1,号风口,支干管,II,上的,5,号风口,支干管,IV,上的,9,号风口。所以就选取,1,号、,5,号、,9,号风口作为调整各分支干管上风口风量的基准风口。,风量的测定调整一般应从离通风机最远的支干管,I,开始。,序号,设计风量,初测风量,比值,100%,编号,设计风量,初测风量,比值,100%,1,200,160,80,7,200,230,115,2,200,180,90,8,200,240,120,3,200,220,110,9,300,240,80,4,200,250,115,10,300,270,90,5,200,190,95,11,300,330,110,6,200,210,105,12,300,360,120,基准风口调整法,序号,比值,1,80,%,2,90,%,3,110,%,4,115,%,4,2,3,1,风口,基准风口调整法,3,),用同样的测量调节方法,使,4,号风口与,1,号风口达到平衡,,,自然,,2,号、,3,号风口的比值数也随着增大。至此,支干管,I,上的四个风口均调整平衡,其比值数近似相等。,4,),采取同样做法再将支管与支管上的风口调至要求 的均匀度。然后以,1,、,5,、,9,风口为代表,依次调节三通阀,使各支管风量分配达到,2:2:3,的要求。,5,),这样风量分配的调整即告完成,最后将最前端总风阀调至设计风量,则系统风量测定与调整即告完成。,B,A,测孔,总阀门,风机,4,2,3,1,5,6,7,8,9,10,11,12,风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