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眼和视觉》评课稿
王丽老师:游戏创设情境,很直观很有意思,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探究视觉如何形成。但是一节课内容过多,应分两个课时,缺少德育渗透。
教师从自己戴眼镜出发,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
杨学英老师:解剖模型让学生有了直观认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眼球的结构。但是模型解剖的顺序需做要求。课堂减少了教师讲授,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适当点拨,拓展思维,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仪态这块还需注意,老师最好不要来回走动,以免造成学生分心,再有,语速较快,问题老重复,需精简语言,放慢速度
张娟老师:小组活动有了,但是缺少成果展示,可以让小组到前面黑板上贴出眼球对应的结构,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是重点可以请学生到黑板上板书,也是知识点总结的方法。
王庆华老师:专题网站内容丰富,包含了调查结果,图片,动画,视频等。而且其中的调查和视频都是同学亲自探究,效果非常好。还有在探究眼球结构功能能利用翻页笔直观的看到光线通过的路径印象深刻。
李敏老师:教师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参与面广,在教师指导下思考探究,积极表达交流。在整堂课中收获较多。
孙珊珊老师: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做到图文并茂,提高了可读性,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王延晴: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为宗旨,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