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学校如何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学校教学在引入网络资源后,无疑会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冲击,引发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革命与进步,从而大大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效益。如何指导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呢?经过笔者近些年的实践和思考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利用现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基本可以做到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完善的网络条件是提高学校教学效益的基础
首先,学校教学要想利用网络资源,必须要具有完善的网络条件。学校领导要能预示学校将来要向网络化发展的趋势,要不惜资金加大网络方面的投入,建设现代网络化校园,并时刻注意保持与教育改革同步。争取校园网全面开通,可以充分共享网上资源,及时了解教育教学信息;校内服务器 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的学校内部网络教学资源。例如,当前最为流行的清华大学多媒体网络数字化资源库已率先在我县很多学校开通。一律实行现代网络化办公;投影仪、“三线”等已走进部分学校每一间教室,切实实现了“班班通”、“校校通”,真正地实现了校园高效率的网络化管理。完善的校园网络建设是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先决条件,并为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二、积极促进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是提高教学效益的保障
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及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条件,要想将其充分运用于教学,为教学服务,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具有较高的与之相适应得计算机水平,这对广大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只有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最新成果的教师,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的探索;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问题。在网络、多媒体技术教学环境中,教学的物质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因而对教师的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新技术运用的关键要素,教师素质的提高、知识不断的更新,是新技术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除专业知识之外的广博文化知识,需要掌握一定的电脑技术,具备丰富的网络知识,能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要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通晓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模式的变化,使教师从一个单纯教授知识的角色,向教学的组织者、引路人的角色转变。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他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富有创造性,善于教学设计,具备驾驭教学知识的综合教育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空间限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吃透教材,了解哪些形成智力技能,哪些形成操作技能,突出重点、难点、疑点,掌握教材的内部联系,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驾轻就熟地把各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制作出能体现物理多媒体教学优势的课件。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激发和促进了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求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用于远程教育的专业,其教学模式在许多课程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此,教师进修学校与教师培训机构,要有计划的培训教师,为教师能熟练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网络辅助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目前我县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他们的计算机网络化应用水平比较高。而对一些中老年教师,我们县教师进修校和学校要有计划的进行计算机网络应用及课件制作的培训,积极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使之达到熟练应用和制作的目的。这样,学校教师整体计算机水平就会较高了,从而就会大大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这极为有利于教师的备课与教学,同时学生也对这种现代的网络化教学手段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整体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