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竹林深处人家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1)朗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语调自然流畅、充满喜爱之情。
(2)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3)体会移步换景的写法。
2、能力目标
在诵读中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
3、 情感目标
(1)领略竹农丰收的喜悦,体会作者对江南竹乡的特殊情感。
(2)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语调自然流畅、充满喜爱之情。
2、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移步换景的写法。
2、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通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及课文注释扫清字词障碍。
2、指定四位同学分段读全文,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展开想象的翅膀,谈一谈在脑海里浮现了什么画面?了解到竹林及人家的什么特点?
明确:生述说竹林特点,并到黑板上板书竹林的特点:多、密、深(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等)。人们生活欢乐祥和。
3、从哪些语句和段落看出以上这些特点?明确:如:“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说明竹林无边无际。……而后师生共同评读,评者再读,培养语感。
二、精读课文前三段
1、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观察竹海?写了竹海的什么特点?
明确:先远望,整体印象;再深入竹海近看,局部观察;然后站在“竹坞”较高处“举目四顾”。特点: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
2、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明确: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由远望到近看再四顾,全方位描绘竹海特点。
3、 作者用了哪四个比喻来描写竹林的茂密?
明确:竹的海洋、竹海暗浪、海底隧道、像屏风。
4、 第三段除了正面描写,还有侧面描写,请找出侧面描写的句子。
5、 前三段内容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因为作者是按照空间方位顺序走到哪写到哪,即采用“移步换景”手法,使文章层次清晰,层层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