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主备教师:程肖燕
课题
有理数乘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二课时
学
习
目
标
1、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渗透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4、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重
点
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确定
难
点
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学
习
过
程
学
习
过
程
学
习
过
程
精彩导入
卡片游戏:
每组同学任意抽取两张老师手中的数字卡片,将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进行乘法运算,以此来巩固乘法运算法则。
自主学习内容设计
【自主探究】
1、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2×3×4×(-5),
2×3×(-4)×(-5),
2×(-3)× (-4)×(-5),
(-2) ×(-3) ×(-4) ×(-5);
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
教师小结: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负数。
2、新知应用
判断下列积的符号:
①(-2)×3×4×(-1);
②(-5)×(-6)×3×(-2);
③(-2)×(-2)×(-2);
④(-3)×(-3)×(-3)×(-3).
例 计算:
(1)(-3)× ×(- )×(- );
(2) (-5)×6×(- )×
3、请你思考,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
你能看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如果能,理由
7.8×(-8.1)×O× (-19.6)
【小组归纳总结】
多个有理数相乘,先做哪儿一步,再做哪儿一步?
(1)是否有因数0。
(2)确定符号。(奇负偶正)
(3)绝对值相乘。
【课堂练习】
a.课件中习题演练
b.计算:(课本P32练习)
(1)、—5×8×(—7)×(—0.25);
(2)、;
(3);
要点点拨
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负数。
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为0,积等于0;
及
时
评
价
【当堂检测】
小测试卷,小组内测评。教师做个别题目讲解。
教
与
学
反
思
有理数乘法的教学,是教学中的重点。学生也能很快融会贯通,只是计算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练习过程中我一一指正,并提出要求,针对学生加减运算中的薄弱环节,在乘法中加入加减运算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自己总结经验,牢记结论,做到在简单的运算中不失分。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基本计算能力薄弱,导致所学知识掌握不牢,每道题目都要进行详细的解答和板书,从而浪费了很多时间,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学生解题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设计上,一节课很难练习多个题目,容量总是提高不起来,导致学生的视野狭窄,由于学生的自觉性很差,不可能自己去找题目做,因而熟练程度很低,我感觉只有加强课后练习和辅导,才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的能力。应该把推导的过程留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作用,不要代替学生思维和推导。
板
书
设
计
1.4有理数乘法(2)
一、知识要点
(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
(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为0
二、典例步骤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