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二下学期语文导学案 编制人:陈燕媚 审核:陈燕媚 2012.5.12
17、端午的鸭蛋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及语言特色。(重点、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门楣( ) 苋菜( ) 籍贯( ) 硝药( )
腌腊( ) 络子( ) 大襟( ) 车胤( )
2.说一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肃然: 。 与有荣焉:
曾经沧海难为水:
囊萤映雪:
3、了解作者汪曾祺: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语言平淡有味。
二、课上学习
1、 精读课文,理解探究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为什么要详写“放黄烟子”和“吃十二红”
答: A: B:
(2)那么,在二三两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蛋什么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答: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蛋充满了 的感情。
如:①“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分析: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
②“ ”分析:
③“ ” 分析: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
(3)说起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这两段写什么?你认为最有趣有是什么?
请找些句子来赏析一下。
(写挂鸭蛋络子) 小小的吃鸭蛋一事在作者的笔下显得生趣盎然。
如:
1) “ ”
2) “ ”
3) “ ”
2、揣摩汪曾祺的语言
汪曾祺作为一代语言大师,非常讲究语言艺术,他曾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些在文中都有具体的体现。
①找平淡而有味的句子。
“ ”
②找出运用方言的词句。
“ ”
③找出具有幽默感的词句。
“ ”
3、收集我国传统节日里的有趣的特别的风俗(端午、清明、元宵、中秋等)
三、概括文章中心
四、课后拓展:(作业)汪曾祺先生笔下端午的鸭蛋如此让人神往。揭开记忆的一角,尘封的岁月里留下了我们每个人金光灿灿的童年,请用散文式的语言把你印象最深刻的童年时代的经历娓娓道来,那将是一篇成功的回忆性散文。
五、课堂检测:《学习与评价》68页的第一个文段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