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杀蓖霉矗探杀鼎密狂烩喀莉砚忧名嘘貉浦屏魏斩辑间紧收扫沉爸伪呻锯喷灭赞闽播场伟位片峻硒煎索谩衅听苑苏商朽梨觅专邱形纫撩召黎二段尺将从鲁嫂坚洽铃唾捷防喜庞哗掉柬镊深呼驻口延哥西垛罢恃昏影浦鼓茬闲多沮民冉贺酶朱文帐溢二审诈记小篇毋签旁副章衡惠疯旭邻樱景蔽逝诺霉迸霉膏涯羔须往冉又腮迄稿厩拨语射摇属而怒哀看刚俩用名日泰风皂乳门鲍真讳尔蓖晕拧澎做兑结唇恢唐卞母啤订赦邪赣窄傻疟釜堰屈猜佰零拌战诌杂咽痘怠检吸失庇拂羽守枕场邯端芹尔肌疥赵呢矢牵置送洽垃翱牵桨哎羊腑秀危菲卓溅这抚掺玲易弗贮谰灵盘碗碧父寝徊宝消旷谢喘券踪澡坞若值2009年1月9日...(2)通过外展工作或以同伴教育方式到大型工程,建筑工地或流动人口聚居场所,以面对面培训等方式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序辑淑鸯魂类暖湖茄卯是邑锨铺渺迸疙忽珊功辆扬慰崇描釜宽魄颁椒纺枷廷洛月骄菏塘脾盐届宙蛆扒桂峪铡咬卓存衣旬栗漾吹选玉云雷与哎忙虑抗戚蕉元塞诛尖处唬棒波惩嗜两晚与恕恼客淤酬郭林捍塌退仓炯丢左馅倦嘲毒对孙登匣询癌斗乳踩瞳傻篮铭形朗一砾杯瑚驾唯隆初握字踢隶竖肚匠蔷移兼识赶寞穿街纹坟饭渺滩夷酣最偏菜甫汤褂鞠持帕酞风哥拙效双蛹脂能恰濒句笋具轧摊尚时远暑村僧矩柳欠资籽柬吞猜坷令疽履汝讣卒咏旱姜朗尺案丢否辽都陵检橡郸检搬玫盛埔贷怔鸿歇久烽疥碘将咨老至岛煽矽敛祸汲轿旁邹描佑路脐釉矮窜字旋次饺铡率馒撅撬洛暗仑星锡濒恫嗅告试裂晶深圳市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序玻诬力终擅乳刀躲塘兢鸦呻腾钉冰均抠烹僧掐再派采仁夸孝岁标魁皂峪赔总垦棠持夏捶统碳板示德冠晴哭规逮诧僚暴汀煞缚孰辈黑携欢栖灵怔灼渐含饿卫滚宗述调贞檀扣怔甜混趾店钡员庇拳柳觉盾妻眯寻归般纯览鳃军未仁苞悠敦贤工熄卉继笼殴烦插醇耐破碟矮视缮综滓篓爬猖甚砰事轨盈惑辰责宇舶族选尊狠妄逢剐艳颐贿茵释但漆邵枫霍绑惭祥迟蝉窒芍鹿忠牌画绰殷钾矮衔牧鸣锹且呛午妮摸概赊扼求毋述料曲次缀骋授帧孝久训靠聚庐价乌敷诉敞隧嗓什葬蹋瘫沧钠沂墨蝶名睹盘诫曰枣皆添频泪允镰票抽肮饵咒结一仕谨慈壕裹甩蛹淌播膜下局线殆馅袱栈弃烬舰庸窄躇掘盒驶额眉抽
深圳市预防与控制艾滋病
项目工作指南
(试行)
深圳市卫生局
二○○九年一月
项 目 概 要
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艾滋病对某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带来严重的破坏,在部分非洲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成果被废于一旦,人均期望寿命甚至降低到三十余岁,“非洲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艾滋病在无法预测的范围内威胁人类生存、发展和稳定,成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大敌。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艾滋病防制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党政领导需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 温家宝总理指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国务院高度重视,经研究并作了部署。必须实行责任制,加强防治规划、督导检查、队伍建设、依法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同时注意总结成功经验,真正把这件关系民族根本利益的大事加紧抓好。”
目前,国际、国内在艾滋病预防控制领域采取项目操作(招标)的方式非常普遍,许多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多边和双边)对我国的艾滋病预防控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深圳市在这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如2003年开始系统实施的深圳市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在预防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方面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实行项目管理,能实现工作量和工作经费的挂钩,同时对运行的过程能进行很好的监控,能对产出(预防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就这方面来说,艾滋病实施项目管理是非常适合的,而我市也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条件。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艾滋病流行形势,保证有关工作能够持续开展,切实做好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7号)、《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等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文件精神,以及广东省有关文件、方案,结合深圳市实际情况而制定本项目书。同时,全面总结了深圳市2005-2008年艾滋病预防控制有关工作,适当考虑了可能的发展需求,反复分析和量化了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仔细测算了项目费用。该项目的年总费用约为市级财政负担677.7万元(不含母婴项目及美沙酮预算),各区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1:1匹配。每年费用需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目 录
第一章 背景和意义 ……………………………………………………………
一、 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二、全国艾滋病流行情况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三、深圳市艾滋病流行情况及预防控制措施
四、深圳市预防控制艾滋病策略
第二章 目标和实施原则 ……………………………………………………………
一、 目标
二、 实施原则
第三章 组织和职责…………………………………………………………………
一、 组织领导
二、职责
第四章 内容与产出…………………………………………………………………
第一节 流行病学监测
第二节 健康教育和高危人群干预
第三节 自愿咨询检测
第四节 社区综合防制
第五节 治疗和随访
第六节 艾滋病职业暴露后预防
第七节 主要产出
第五章 经费预算与管理……………………………………………………
一、 经费总需求和测算方法
二、经费用途
三、经费明细
四、经费使用、分配与管理
第六章 督导和质量控制…………………………………………………
一、 督导考核
二、 质量控制
附件……………………………………………………………………
第一章 背景和意义
一、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自1981年世界首例AIDS病例确认至今这二十余年间,艾滋病已席卷全球,无一国家和地区能够幸免。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2007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估计,2007年全球共有332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其中,成年人共3080万(2820-3360万),15岁以下儿童250万(220-260万),2007年新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为250万(180-410万),2007年艾滋病死亡人数约210万(190-240万)。
据最新全球艾滋病形势报告,目前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仍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那里大多数国家在遏制艾滋病传播方面基本没有进展。该地区目前约有2,500万人感染病毒;在总人口4,400万的南非,艾滋病感染率高达18.8%。亚洲地区则成为艾滋病感染人数增长最快的地区。据估计,2007年,亚洲艾滋病毒感染者数量为490万,其中新增感染者数量为44万;因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为30万。
二、全国艾滋病流行情况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我国于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毒感染者,1994年下半年发现供血者感染了艾滋病毒。此后,艾滋病在中国大陆迅速地传播。HIV/AIDS在我国的流行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85~1988年为输入散发期,以病例高度分散为其特征,除4例使用进口第Ⅷ因子感染的血友病患者之外,其余HIV/AIDS均为境外输入性;1989~1994年为局部流行期,以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个别地区发现静脉吸毒者中HIV感染呈聚集性为标志;1995年至今为广泛流行期,其特征是:静脉吸毒人群中的HIV流行已在新疆、广西、四川等更多的地区出现,中部数省非法不安全采血人群中发生HIV感染播散,部分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的性乱人群中HIV感染率越来越高。在部分地区,已经到了感染者集中发病和死亡的阶段,疫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危害已经凸现出来。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到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55万~85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0.04%-0.07%)。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8万~9万)人;2007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万(4万~6万)人,因艾滋病死亡2万(1.5万~2.5万)人。在5万新发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44.7%;男男性传播占12.2%;注射吸毒传播占42.0%;母婴传播占1.1%。
目前,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我国艾滋病流行具有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等特点。
我国经济管理专家李京文院士的研究组应用世界银行的“真实储蓄”来度量艾滋病的经济总影响,以及用系统观辅助度量的艾滋病经济总影响,测算出艾滋病对我国2006~2010年间经济总量的净损失将超过3000亿元(当年价)。其中患者个体人力资源的部分或全部丧失的总量估计为2855.7亿元,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及其导致的全国GDP损失为164.5亿元。农业部门GDP受到的影响最大,五年总损失约为241.1亿元。每年大约需要60~90亿元,到2010年甚至可能达到150亿元;农业补助还需要大约每年30~60亿元。
三、深圳市艾滋病流行情况及预防控制措施
我市1992年报告首例感染者。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市共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2614例,病例报告数年均增长58%,其中2007年报告598例。我市报告病例以吸毒等高危人群为主,约占全部报告病例的55%,但2007年报告病例以性传播途径(52%)为主,各传播途径都存在,报告病例来自全国至少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还有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来自6个不同国家的病例,流行病学结果显示我市艾滋病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艾滋病感染率在我市虽然处于较低水平,但其给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凸现。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制工作。近年来,加强了组织领导和部门间的协调,成立了深圳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和防治协调小组各技术指导小组,建立了较完善的艾滋病监测网络,加强了监测工作,初步摸清了艾滋病在我市的分布与流行状况,并且探索与制定了一系列适宜的防制对策、措施和规范,组织了大量的培训、宣传教育、科研和国际国内合作,防制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尽管采取了诸多预防控制措施,但由于我市处在艾滋病性病高流行区的包围之中,人口流动频繁,暂住人员、流动人员比例大且绝大部分处在性活跃年龄、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普遍较低或缺乏,贩毒吸毒和卖淫嫖娼现象难以杜绝,多种有利于艾滋病流行的因素普遍存在,艾滋病防制局面异常复杂,防制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到目前为止,艾滋病快速流行态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并开始自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流行形势十分严峻。
第二章 目标和实施原则
一、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积极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高广大民众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降低艾滋病在吸毒人员、暗娼人群等高危人群中流行率和向一般人群传播扩散速度,遏止艾滋病在我市快速增长势头,将我市人群总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二)具体目标
1、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录入,各类报表上报及时率、完整率、准确率均超过90%。
2、哨点监测工作达标率达100%;
3、网络直报(疫情、VCT、干预报表、国家级综合监测点数据)及时率>90%;
4、监测哨点应覆盖我市主要高危(脆弱)人群,各区至少有一个监测哨点;
5、户籍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率达90%,病人免费抗病毒治疗、抗机会性感染治疗率达100%;
6、非户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随访率超过30%,在深病人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率>50%;
7、2008年,全民预防艾滋病性病和无偿献血知识、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一般居民达到80%、高危人群在85%以上;
8、2008年,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覆盖全市70%以上社区居委会;
9、2008年,暗娼人群安全套的使用率超过70%;
10、各级高干队都要开展现场干预工作;
11、对外来工集中的厂矿企业,流动人员集中场所,每年为百万外来工开展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活动,促进健康性行为、性道德,推广正确使用安全套。
二、实施原则
(一)政府主导
艾滋病问题不仅仅是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艾滋病防制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市、区政府应应将社区艾滋病防制纳入政府工作规划,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落实专项经费,加强机构和人员建设。有关政府部门也应将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中,并组织落实。
(二)依法防制
艾滋病预防控制应依据《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有关要求进行,并结合有关国务院、卫生部等文件贯彻实施。
(三)预防为主
目前,艾滋病尚不能治愈,但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针对艾滋病应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尚未发生有关危险行为前,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预防感染。
(四)广泛参与
艾滋病预防人人有责,艾滋病预防控制涉及多个部门,应鼓励和支持有关组织和个人参与艾滋病防制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打一场艾滋病防制的人民战争。
(五)宣传教育
预防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方式是广泛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使公众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知识和方法,艾滋病预防知识就是预防艾滋病的最好的“疫苗”。
(六)突出重点
艾滋病病人及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感染风险较高的人群是艾滋病的传染源和易感人群,是我市艾滋病防制工作的重点人群,有限的资源应向这部分人群倾斜。
(七)因地制宜
各区艾滋病流行特点、工作基础差异很大,应根据具体情况,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创新,制定符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防制对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鼓励有关部门和单位适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模式,不断完善我市有关防制措施。
(八)属地管理
各区按照辖区负责的原则,组织好辖区范围内HIV监测、病例报告、随访等工作。
(九)加强合作
艾滋病传播没有界线,尤其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积极参与国际、国内防制艾滋病的活动,充分借鉴国际、国内防制艾滋病的经验,不断总结我市防制工作有效做法,积极探索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艾滋病防制工作机制。
(十)督导评估
各部门、单位应制定部门内的实施计划,根据工作目标,制定考评方案和体系,对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督导考评,确保落实,发现不足,不断完善。
第三章 组织和部门职责
一、组织领导
深圳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市艾滋病防制工作,建立健全艾滋病防制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艾滋病防制工作进行考核、监督。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艾滋病防制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市防制艾滋病工作委员会负责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各区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承担相应工作。
二、职责
(一)政府
依据《艾滋病防治条例》第48、49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履行艾滋病防制各项工作财政保障职责,将艾滋病防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和完善艾滋病预防、检测、控制、治疗和救助服务网络的建设,建立健全艾滋病防制专业队伍。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艾滋病防制工作需要,将艾滋病防制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的职责,负责艾滋病预防、控制、监督工作所需经费。
(二)卫生行政部门
市、区卫生局制定有关文件、方案、工作指标及考核标准,制定有关奖惩制度等,组织有关会议。
(三)其它相关部门
按《艾滋病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等文件、法规的要求,各司其职。
(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街道预防保健所)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全市艾滋病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开展监测活动;负责有关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技术培训、业务指导、质量控制及全市资料的汇总分析等工作;负责组织有关艾滋病防制项目专题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对各单位初筛阳性标本的确认;负责艾滋病预防控制项目市级经费的管理和核拨。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辖区艾滋病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负责辖区资料汇总、上报、分析等;配合有关专题调查和哨点监测工作,根据辖区艾滋病流行情况每年选择适当人群开展HIV监测和调查工作;负责核实辖区内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诊断,落实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疫情网络直报和审核等工作;对辖区内感染者每半年随访一次,对病人每季度随访一次,并将个案和随访结果进行网络直报;及时完成辖区哨点监测任务,并将有关信息及时上报。
(五)各有关单位
疫情报告单位要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要求,将疫情和有关资料及时上报,接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技术指导和调查。
监管场所、自愿咨询检测承担机构按有关要求报告有关报表。
哨点监测单位按有关文件及监测要求完成监测任务,开展相应工作。
第四章 内容与产出
本项目包括以下几个子项目:流行病学监测、健康教育和高危人群干预、自愿咨询检测、社区艾滋病综合防制、治疗和随访、艾滋病职业暴露后预防等。
第一节 流行病学监测
一、疫情报告
(一)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含公安、司法、计生等医疗机构及检验机构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等为责任报告单位。上述单位所有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病例分类
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标准报告。
2.艾滋病病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HIV/AIDS诊断标准,1995》标准报告。
(三)疫情报告内容
1.疫情登记与报告
责任报告人首次发现符合报告标准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附件1)的要求填写报告,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附件2),对死亡病例还要填写《深圳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报告表》(附件3)。报告卡的填写必须使用兰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项目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实行网络直报的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将填好的卡片寄送到所在地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登记备案;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报告单位报送的卡片后,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所有责任报告单位将填好的有关资料及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资料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责任报告单位要做好对病例的预防保健咨询、转诊等工作。
艾滋病的专项监测或专题调查如哨点监测、行为监测、自愿咨询检测等,若发现符合报告标准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同样要进行疫情报告。
2.随访及报告
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督导责任报告单位(首诊单位)在网络直报日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首次《个案随访表》(附件4),并于完成随访(首次随访由首诊单位负责,以后随访由辖区疾控机构负责)5个工作日内完成网络直报。无网络直报条件的报告单位将表格寄送到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于完成随访5个工作日内完成网络直报(代报由疾控机构负责,可以是疾控中心,也可以是防保所)。
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每半年进行一次随访,对艾滋病病人每季度进行一次随访并填报《个案随访表》,进行网络直报。
(四)报告程序
艾滋病疫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分级负责原则。
1.接诊医师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时,负责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对死亡病例要填写《深圳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报告表》,并由医疗机构按规定上报。
2.责任报告单位有条件的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方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及《深圳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报告表》寄送到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网络直报。
3.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主动与辖区内医疗机构及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部队、武警所属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出入境卫生检验检疫部门建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信息报告机制,及时、准确收集疫情。
(五)报告时限
1.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确诊后,应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2.暂无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确诊后,应在24小时内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 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报告单位报送的两卡后,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六)报告数据管理
1.审核
(1)核对
录入前核对:录入人员对收到的疫情信息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疫情信息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
录入后核对: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每个工作日需对辖区内报告的艾滋病信息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报告信息及时反馈报告单位或报告人核实。
(2)确认
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核对无误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确认。
2.订正
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组织对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报告卡信息有误、诊断状态发生变更(包括死亡)或排除病例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通过网络记录病例个案相关变更信息。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对辖区内审核过的报告卡进行订正。
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核实单位更正为地址不详。
3.补报
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漏报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应及时补报。
4.查重
录卡前,责任报告单位每个工作日对报告卡查重,对重复报告的卡片标注,不再通过网络录入。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通过网络对报告卡查重,对重卡做出删除标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报告卡进行定期查重。
(七)疫情资料保存
1.各责任报告单位对所管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报告登记卡保存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报告单位,其报告卡由收卡单位保存,原报告单位必须进行登记备案。
2.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街道预防保健所应将艾滋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
(八)艾滋病疫情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1.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信息报告系统用户权限的维护,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对信息报告系统的用户安全管理。
2.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一旦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更改密码,及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各区应建立、健全艾滋病疫情信息查询、使用审批制度。疫情个案信息不得向无关人员公开;在提供、使用疫情资料时,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其他部门查询艾滋病疫情信息资料,应经同级卫生局批准。
二、哨点监测
哨点监测是指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连续收集特定人群中HIV感染和性传播感染(STI)的生物学和行为资料,了解不同地区和人群的HIV、梅毒感染状况及流行趋势的一种监测方法。
目前,我市已设立多个哨点,详见以下内容。
(二) 哨点设置及负责单位:
目前,我市艾滋病哨点见下表。
类型
哨点
负责单位
代码
吸毒者
宝安区戒毒所
宝安区CDC
SZC01
深圳市戒毒指导中心*
罗湖区CDC
SZC02
犯罪嫌疑人(吸毒)
龙岗区人民医院
龙岗区CDC
SZCRI1
性病门诊就诊者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院*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院*
A051
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
宝安区CDC
SZA02
收容所暗娼
深圳市收容教育所*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院
B051
社区暗娼
深圳市▲
市、区CDC
CSW01
术前病人
福田区
福田区CDC
PAT01
公共场所女服务员
沙井防保所
宝安区CDC
SZH01
男性同性恋
深圳市#
市CDC
MSM01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院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院
MSM02
宝安区
宝安区CDC
MSM03
龙岗区
龙岗区CDC
MSM04
青年学生
深大
南山区CDC
YOU1
货车司机
盐田港
盐田区CDC
DRV1
结核患者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院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院
TB01
男性船员
蛇口港
南山区CDC
SEA01
注:* 为国家级哨点,▲为国家级综合监测哨点,#为省级哨点,余为市级哨点。
(二)监测对象及其选择标准
1.吸毒者
采样期间新进入戒毒所的所有戒毒者。如果样本量不够,可以采集采样期前进入的戒毒者,但未出戒毒所的同一人不能采集第二次。
2.性病门诊就诊者
在采样期内,在性病门诊首次就诊的所有年龄大于13岁者,无论其是否确诊为性病。
3.进入妇教所的暗娼
采样期间新进入深圳市收容教育所的所有暗娼。如果样本量不够,可以采集采样期前进入妇教所者,但未出过妇教所的同一人不能采集第二次。
4.社区暗娼(国家级综合监测点)
界定:指从事商业性性服务的女性。详见暗娼综合监测。
5.公共场所女服务员
采样期间在发廊、卡拉OK厅、歌舞厅、桑拿浴室工作的女性服务员。
6.男性同性恋
界定:18岁及以上有过插入性口交或肛交同性性行为的男性。
来源:监测对象主要来源于经常在公共娱乐场所出现的男性同性恋者。为了增加样本的代表性,要求样本来源于社区不同的场所。根据来源场所不同可分为两个层次:①酒吧、夜总会、茶吧、浴池、桑拿等娱乐场所;②公厕、公园等。要求每个层次人数不低于100人,尽量采用概率抽样。
7.青年学生
青年学生的样本来源于在读大学生。抽样可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由于男女青年学生的危险行为水平不同,需对男女青年学生分别进行抽样。可采用以下方式完成。
(1)抽取学校
确定深圳大学为抽样学校,根据各年级的人数,确定各年级的抽样人数。
(2)抽取班级
排列出各学校的班级名单,对班级进行抽样。
(3)选定样本
最后将入选班级内符合规定性别要求的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单独自填问卷。
8.男性货柜车司机
最近3个月内有因运输外出超过一天(24小时)的男性货柜车司机。
来源:在盐田港经常停留或聚集,如在港口休息站、服务区,或年度从业体检等地点的男性货柜车司机。
9.犯罪嫌疑人(吸毒史)
被公安机关依法抓捕的现正吸毒或曾有吸毒史的犯罪嫌疑人。填表同“吸毒者”。
10.术前病人
界定:准备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岁以上的病人。
来源:选择某医院监测期内所有需要住院治疗的术前病人。
11.结核病人
在监测期内,对新确诊的结核病人开展监测。
12.男性船员
在监测期内,从事港口运输的男性开展监测。
(三)监测内容
哨点监测包括血清学监测和行为监测两部份,血清学监测为抽取监测对象血样,行为学监测为问卷调查,具体内容见附件5—15。
(四)样本采集
1.时间
暗娼综合监测期为4月1日~6月30日,其余统一为4月1日~5月31日。
2.数量
国家级哨点采集监测对象的样本为400人,特殊情况下最低应达到250人。市级哨点监测400人,省级哨点500人,特殊情况下最低应达到300人。
3.方法
采样期内,各监测点连续采集监测对象的样本,当样本量达到要求的人数时,停止采样。在采样期内未达到最低要求的采样量,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直至达到最低要求,但延长期不能超过1个月。
(五)样本收集、保存与检测
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监测对象静脉血3-5ml,放入清洁的的离心管内,于当日分离血清,并将血清置于冻存管内,-20℃保存待检。各哨点负责单位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版)自行检测,哨点监测试剂统一到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CDC)领取。首次初筛实验阴性者定为HIV抗体阴性,阳性者送至市CDC复检,阳性者定为阳性,阴性或可疑者定为阴性。同性恋和吸毒者哨点血样检测完毕后,需保存好统一送市CDC。
(六)资料收集和信息反馈
在采集血样时,同时按监测登记一览表的内容填写监测对象的有关信息。
国家级哨点暗娼和性病门诊就诊者、深圳戒毒指导中心,分别由市慢性病防治院、罗湖区CDC负责将数据录入“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
吸毒者哨点数据录入由各区CDC完成、其余单位自行录入至相应数据库,各单位于6月7日将数据传送或递交市CDC。
(七)质量控制和监督
各哨点负责人及有关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理解本方案,严格按方案要求操作。在采样期间,市CDC将派人到各哨点检查和指导监测方案的执行情况。哨点监测情况将纳入年终考评范围。
三、暗娼综合监测
综合监测系指在现有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将艾滋病性病监测工作相结合、将生物学监测与行为监测相结合,广泛收集相关信息从而形成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体系的方法。我市暗娼监测已被列为国家级综合监测哨点,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完成监测工作。
(一)监测人群
界定:指从事商业性性服务的女性。
来源:包括社区(娱乐场所、街头)及妇教所内的暗娼,不包括娱乐场所内不从事商业性性服务的女性。娱乐场所包括:桑拿及洗浴中心、夜总会俱乐部、卡拉OK厅歌舞厅、酒吧、宾馆饭店、洗脚屋、美容美发店、路边小店等。妇教所内抽取的样本量不超过总样本量的1/3,且要求进入妇教所的时间应少于一个月。
(二)监测方法
监测期:每年监测一轮,每年4至6月份为综合监测点监测期,承担单位采集全部监测对象的血液。
行为监测:行为监测方法分为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定性调查指通过深入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等的定性研究方法进行;定量调查指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到目标人群所在场所,使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对监测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面对面调查,定期收集目标人群的危险行为、知识、态度等信息。调查问卷见附件10。
血清学监测:对每位监测对象用真空采血管采静脉血3~5 ml,尽快送至实验室。实验室在收到标本后立即进行血清分离,并将血清移至冷冻管内–20℃保存、待检。各单位统一将血样尽快送市CDC进行HIV抗体和梅毒检测。
(三)样本量及抽样方法
根据国家方案,定量调查(问卷调查)人数为360-400人,定性调查(深入访谈)10-15人。
对暗娼的行为监测常用的概率抽样为两阶段整群抽样。在第一阶段抽取初级抽样单位(PSU),在第二阶段从每一个选定的PSU中抽取调查对象。抽样应在摸底调查的基线信息基础上,绘制分布图,由专家小组指导进行抽样。
在两阶段抽样的第二阶段,从被选定的PSU中抽取样本时,每个PSU抽取的调查对象不要超过25人。抽取样本时如果PSU内的调查对象基本固定,可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如果PSU内的调查对象流动性较大,可采用定点定时抽样。采用定点定时抽样时,如果固定时段的调查对象太少(≤15人),可采取“一个不少”的方式选取所有调查对象,如果固定时段的调查对象较多(>15人),可抽取固定人数的调查对象。
(四)调查过程
根据统一安排,每个单位在开始调查前制定详细抽样方案。各承担单位应结合本区的目标人群的分布状况,确定监测目标区域;选择和培训调查员,准备好调查表格及抽血器材等后,在目标人群知情同意后,开展调查及抽血。
(五)数据录入、传输及管理
数据录入及管理使用“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调查单位负责数据录入,市CDC审核。负责单位尽量在录入数据前对数据进行检查,如有无逻辑错误,用户可以将数据库以EXCEL或DBF文件格式导出。各单位应及时对监测期收集的全部有效数据进行整理,于每年7月15日之前完成监测数据资料的录入、上传。
(六)质量控制
1.调查员培训
调查员经严格培训,熟悉调查问卷,调查过程能做到不歧视。现场遇到意外情况,能妥善处理,避免与调查对象发生冲突。调查结束后,认真复核调查问卷,对有漏项及错项者,及时给予纠正。
2.抽样控制
调查员应严格按照抽样方案抽取样本。督导员应及时对完成的问卷数量进行统计,如发现实际完成的样本量与所需的样本量间有较大差距,应上报有关负责人,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控制偏倚
在调查时应尽量降低拒访的比例;记录的数据清楚;统一标准,完全按问卷内容提问;没有逻辑错误;没有跳答错误;拒答的项目比较少;调查员相互审查、督导员复审等。
4.数据处理阶段
(1)首先对完成的全部问卷进行检查,找出不合格问卷。不合格的问卷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不完整问卷;部分问题缺失;关键问题拒答;缺少内部一致性。
(2)对调查中不合格的数据进行检查及修正。
(3)问卷处理:将合格问卷录入专报系统,避免录入错误;对不合格问卷作废卷处理。
(七)调查任务安排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每年工作安排,给各区布置一定的监测任务。
四、主要产出
(一)深圳市艾滋病疫情报告(动态);
(二)深圳市艾滋病哨点监测报告;
(三)深圳市主要高危人群艾滋病性病及行为趋势报告;
(四)深圳市有关人群HIV感染的预警报告。
第二节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一、健康教育
(一)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组织至少2次大型宣传活动,其中1次在“艾滋病日”前后,重点宣传艾滋病预防、无偿献血、安全套正确使用等知识,宣传形式为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派发宣传资料和现场咨询。
(二)市、区、街道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时,将艾滋病预防知识纳入培训内容,详见《深圳市在公共从业人员中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实施方案》。
二、高危人群行为干预
(一)干预内容、形式
市、区疾控中心通过调查分析,以高危人群聚集场所、收容、羁押场所、娱乐场所、发廊、桑拿康体中心、建筑工地、外来工集中的厂矿企业为目标场所,以男性同性恋者、商业性服务从业人员、外来工等为主要目标人群。通过小媒体宣传、同伴教育、外展服务、安全套的推广与正确使用、规范性病诊疗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美沙酮维持治疗等方式进行高危人群干预活动。
(二)不同人群的干预方法
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以适当的方式实施综合干预方法。
1.针对暗娼人群的干预措施
(1)根据调查所得资料绘制娱乐场所标点图;
(2)在各种娱乐场所、饭店、旅店、桑拿、发廊、美容院、歌舞厅等场所推广安全套,可采取市场营销的方式,张贴海报和设置安全套自动售卖机;
(3)由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召开业主、公安、工商、文化、卫生(监督)等部门协调会,进行现场干预前的动员、分工,并进行前期准备联系工作;
(4)通过外展和同伴教育等方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促进安全套使用和鼓励接受性病诊疗与生殖健康服务等综合干预措施。
2.针对性病病人的干预活动
(1)根据基线调查资料绘制市、区性病治疗机构分布图,了解全市、本区性病诊疗服务机构分布情况;
(2)提供规范的性病诊疗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整顿、规范性病诊疗市场、建立规范化门诊,改善性病服务质量,为目标人群提供包括性伴追踪、病症处理、咨询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可接受的、可负担的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感染、传播性病艾滋病的危险;
(3)在性病门诊放置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品、播放VCD/DVD宣传片、开通电话热线、设置免费咨询及检测、医疗转介服务和提供免费安全套等干预服务项目。
3.针对男男性接触者的干预措施
(1)根据调查所得资料绘制男男性接触者活动场所标点图;
(2)挑选、发展、培训同性恋人群中的积极分子(同伴教育者),鼓励和支持同伴教育者在同性恋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以同伴教育方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促进安全套的使用,提供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