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棋”的名言
观棋不语非君子。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一子落定,满盘皆赢。下棋如布阵点子如点兵。
当局者迷旁观清,
不执得失心慧明。
浮世繁华转眼逝,
跳出名利沉梦醒。
在与围棋有关的成语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此成语源起于南朝宋时《宋书﹒王微传》中的一封书信,据史书记载,从晋朝到南北朝时期,王氏家族不少成员精通围棋。后又见于《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当局者之所以迷,乃是其执着于棋秤局部之胜负得失;旁观者之所以清,则是其不为眼前个人利害所动,而能纵观全局,考虑整体利益。从修炼角度来看,人之所以迷于世间万物、而无法超越人类所存在的这个空间,乃是人执着于名利情之得失、并为之造业无数所致,因此,必先修炼身心、放下执着、断欲还业,方能返本归真、晓悟宇宙真理,正如法轮大法创始人生在《法轮佛法──精进要旨》一书中指出的:“人在迷中,造业甚多,迷住本性岂能得见。悟在先见在后,修心去业,本性一出方可见也。”
成语“举棋不定”出自春秋时期《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藕。”说的是下围棋而举棋不定,犹犹豫豫者无法取胜。这也是现存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围棋的确切记载。
成语“专心致志”出自春秋时期《孟子﹒离娄下》一书中记载的弈秋教棋故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缓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欤?曰非然也。”弈秋是现存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围棋高手,他教两个学生对弈,一个专心学艺,另一个心不在焉,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原因并非二人智商有何不同,而是学棋的专心程度不同。
成语“棋逢对手”最早见于《晋书﹒谢安传》:“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又见于唐代杜荀鹤《观棋》诗:“有时逢敌手,对局到深更。”《唐诗纪事》卷七十七也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说的是晚唐时期,有位名叫释尚颜的和尚非常喜欢下围棋,他的棋友姑苏诗人陆龟蒙怀才不遇,隐居松江莆里,释尚颜时常想念这位棋友,曾作诗道:“事厄伤心否,棋逢对手无?”之后,赵宋僧人释普济所撰《五灯会元》卷十九《台州护国此庵景元禅师》一文中也有“棋逢对手难藏行,诗到重吟始见功”的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