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快乐和谐的课堂增强学习
生物的兴趣
宁陵县柳河镇中 史桂梅
2013年3月25日
快乐和谐的课堂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
宁陵县柳河镇中 史桂梅
摘要:
“成功的教学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简要介绍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使用激励教学法和趣味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激励教学 明确目标 直观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师生关系 趣味教学 质疑
正文: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某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学好它的关键。因此,需要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进而使他们对生物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近几年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我试着用激励教学法和趣味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激励教学法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为了使他们学好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学会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和技能,真正使他们学得有趣、高效、获得成功和自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1、 明确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力量。夸美纽斯曾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它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在生物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明确所要学习的内容、范围,明确通过学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人类及其环境有什么影响。这就激起学生探究人类及其环境的欲望。进而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上好绪论课是激发兴趣的关键步骤。绪论课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先入为主的效果。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新颖、生动、活泼的例子导入绪论课。导入的方法有多种,如提问、讨论、设疑质问、选讲故事等。例如:给学生上第一节生物课时提出:生命是如何起源的?自然界的生物为什么这么多?人怕太阳晒而植物为什么不怕?用什么方法使移植的器官不受排斥?……激起学生想了解这些问题的欲望,激起他们对生物世界的极大兴趣,自然就会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又如介绍生物学在攻克艾滋病、癌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器官的修补、移植与人类健康等研究进展,通过这些事实使学生放眼未来,感到任重道远,立志努力学习和深入探索,兴趣由此而生,学习才有动力。
2、 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这生动地说明了直观的价值,生物学是直观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直观教具有实物、标本、模型和挂图等;直观手段包括幻灯、投影、录像、电影和课件等。通过直观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第一手材料,大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快理性认识的飞跃。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织和使用直观教具和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例如学习根尖的结构时,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特点。通过直观的观察,学生很快地掌握有关的形态、结构特点,而且印象深刻。又如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在水中的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们会看到剪掉它们背鳍的鱼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泳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通过这些直观现象,使学生极为容易的掌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践证明,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都喜欢做实验,特别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例如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让学生自己安装,对光,观察切片,此时学生对实验本身的兴趣就会迁移到有关的知识上,激起他们探索知识的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获得有关知识。
3、 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运用知识
在教学中,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还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人体生理学所讲述的内容都是有关学生自己身体的知识,包括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卫生保健等,课前学生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当讲到人体骨骼的组成,骨骼肌群,甲状软骨,瞳孔,耳,口腔,牙齿等内容时,可让学生摸一摸,互相看一看。对于生理功能的知识,亦可以联系学生的正常生理或病理现象。如我们的手指被划破后为什么容易感染?汗是什么味道?出汗说明皮肤具有什么功能?如何预防冻疮?感冒时鼻子为什么不通气?肝炎病人为什么厌吃油腻食物?等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听课的效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还经常指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讲珍珠的形成原因时,介绍珍珠的人工养殖技术;学习水分代谢时,联系移栽幼苗时要带土的道理;讲光合作用时,让学生分析森林对环境的影响;讲食物的成份和作用是,联系膳食营养科学;讲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时,联系早恋的危害……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成功中,体验到动脑思考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
4、 表扬鼓励为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关系。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师生间的双向努力,取决于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对于缺乏毅力,暂时表现后进的学生,更应在学习上关心,在生活上帮助,对他们取得一点进步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希望。此外,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还要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等的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了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在教学形式上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趣味教学法
初中学生拥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再加上生物学本身内容丰富,趣味性强。针对这些特点,为了使学生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我努力使他们有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巧设质疑,诱发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酵母菌的发酵原理时,首先问学生发面都有哪些方法呢?学生能举出如小苏打法,物理打泡法及酵母菌发酵法等。接着教师提出什么叫发面呢?引导学生了解发面就是使面中充有气体,加热时气体膨胀,使面松软。再通过复习植物的呼吸作用,引出酵母菌的两种呼吸方式及酵母发面的原理。又如在《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中》,我先介绍了大千世界中百花种种,果实繁多,然后设问:“为什么一朵桃花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为什么果实都结在开花的部位”。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可子女却是单眼皮?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学生的好奇,开动脑筋思考,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另外,可结合生活中趣闻轶事,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学生给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一位舞蹈女明星,写信向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几乎同声回答:“可能的”。“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介绍趣闻、趣事,增强兴趣
在动植物的王国中,有着数不尽的奇闻趣事和探索不尽的奥妙。这些恰是学生极感兴趣,乐于汲取的知识养料。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利用3~5分钟时间,介绍一些植物的生活,繁殖特点,动物的觅食,争偶,护幼,御敌的趣事,例如物种间的竞争;鸟类的筑巢,育雏方式;猩猩,猴群的社群生活;狮子王国;奇妙的动物“语言”等,通过教师形象的讲述,学生听来乐此不疲,充分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3、 课堂抢答,一赛促趣
中学生争强好胜心理特强,将“竞争机制”引入生物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兴趣有极强的催化效果,对此,我尝试了“课堂抢答积分制”,以学生的自然分组为单位,课堂提问或复习以组轮流回答或抢答的形式展开,答对的为该组计分并当堂公布每组得分结果。课堂抢答,激发了学生显示自我争强好胜的意识,人人积极思索,举手抢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激情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而且有利于巩固知识。
此外,适当引用成语,谚语,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有机联系,引申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递过程,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激励教学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由激励产生的效应也是明显的。趣味的目的,在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趣味性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点与学生实际需要有机联系起来。而且还应根据学生接受能力,掌握好难易程度。
实践证明,激励教学和趣味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汪古逊: 《 生物教学目标分类学》河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赵锡鑫、张国柱《中学生物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