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冀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材教法
第二课 我和同学交朋友
一、课本内容安排的依据
(一)学生面临的问题
一年级小学生离开家庭和幼儿园进入学校,是他们正式步人社会的开始。这时,他们遇到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同别人相处。因为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经常出现不愿意和别人在一起相处的现象,更缺乏主动交往,彼此间的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和合作精神。长期下去,长大后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本课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体会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快乐,激发学生愿意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情感,学习与他人交往,适应并喜欢学校的集体生活。
(二)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活动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的学,愉快的玩”的基本要求而设置的。
二、本课内容结构分析
(一)本课内容结构分析
本课主要设计了“结识新同学”、“和同学们交朋友”两项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友好相处的真挚情感,学会与人交往。
在“结识新同学”部分中,教材呈现了三副结识新同学的图片场景,通过这些图片以及小精灵的话语:“说说你认识的新同学”,来引导同学们说一说自己都结识了哪些新同学,通过什么方式结识的。
在“和同学们交朋友”部分中,教材主要设计了“和同学在一起真好”、“共栽一棵‘朋友树’”、“读一读”三个内容,在“和同学在一起真好”中,呈现了同学们在一起学习、游戏的快乐场景,来引导学生明确和同学交朋友的积极意义;在此之后,教材安排了“共栽一棵‘朋友树’”、“读一读”的教学,使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次活动是“我上学啦”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熟悉了学校环境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教育。因为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经常出现不愿意和别人在一起相处的现象,更缺乏主动交往,彼此间的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和合作精神。长期下去,长大后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让他们体会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快乐,激发与他人交朋友的愿望,学会与他人交往,友好相处是十分必要的。
三、整体教学建议
(一)课时安排
2~3个课时
(二)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搜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故事。
2.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朋友友好相处的资料素材。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游戏
(四)内容结构教学建议
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握住“喜欢”(喜欢与同学交往、喜欢过集体生活)和“会交往”两点,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和同学在一起过集体生活的乐趣,从内心产生与同学交朋友的愿望,并主动学习与人交往并友好相处。
在进行“结识新同学”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明确图意,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置身于图中所描绘的情景之中,让学生:互相说一说,他们都结识了哪些新同学,通过什么方式结识的。为使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先在小组中交流,每个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然后,每个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一是可以使学生懂得做游戏是结识新同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是可以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和同学们交朋友的愉悦,从内心产:生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愿望。还可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和新同学交朋友”、“认识新同学”、“欢迎新同学”、“手拉手交朋友”;还可给同学们讲“交朋友”、“主动与小伙伴交朋友”的故事等形式,让同学们学会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
在教学“和同学在一起真好”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图中内容分成若干个画面逐次出示,边出示边让学生思考“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图中小朋友此时此刻的心情怎样?这样就能较好地使学生加深自己和同学在一起的切身感受,明确了和同学们交朋友的积极意义,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再通过多媒体让同学们欣赏图片“和同学在一起”、“同学一起学习”、“同学一起游戏”、“一起读书”;欣赏视频“借铅笔”、“和同学在一起”等形式,让同学们加深对“和同学在一起真好”的理解。
“共栽—棵‘朋友树”’和“读一读”的教学,可安排在“和同学在一起真好”活动教学之后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先将自己的名字写在苹果亡,然后再让自己的好朋友将他们的名字写在其他的苹果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好朋友都是谁.通过互相交流,使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