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活动名称:大班数学活动——多元分类
活动目标:
1、能将20个以内的物品按不同的标准自由分类,并说出理由。
2、在练习多元分类中学习二次和三次逐级分类,初步理解分类包含的含义。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收集生活中各种样式的废旧包装盒;
(2)幼儿数学操作材料“多元分类”(或教学课件PPT);
2、经验准备:
(1)幼儿了解常见的几种小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幼儿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了解主要特征。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根据不同的标准为盒子进行分类。
1、提问:你能告诉大家这个盒子是什么样的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2、请20名小朋友将从家中带来的盒子放在一起并提问:
(1)谁能把这些盒子分分类?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2)谁还有不同的分法?(教师可以补充提示:颜色、高矮、大小、形体、用途等)
教师小结:我们有很多的方法对这些盒子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是不一样的。
二、学会逐级分类
1、教师引导幼儿利用数学操作材料第一题(或演示PPT),认识逐级分类。
教师:你能说出图片中的小动物名字吗?(猫、鸟、蜻蜓、蝴蝶、兔、乌龟、鲤鱼、青蛙、鸭子)有一个小朋友也帮这些小动物分类了,我们看看他是怎样分的吧。
问题:他是怎么为小动物们分类的?每一组小动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按照会在天上飞的、常在陆地生活的、生活在水里的)。
请你继续为小动物进行分类,把它们剪下来粘贴在方框里。
(1)将小鸟与昆虫蜻蜓、蝴蝶分开;
(2)将四条腿的小兔、小猫和两条腿的小鸭分开;
(3)将水陆两栖动物青蛙、乌龟和只能在水里生活的鲤鱼分开。
小结:图表中,把小动物们一级一级地分类,每一级的分类都是根据一个特征进行的。
2、练习逐级分类
问题:你能像图表一样把这些小动物分成一级一级的吗?怎么分?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方法进行逐级分类练习。
三、练习逐级分类
1、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数学操作材料第二题(或演示PPT)。
问题:(1)最左边的图表中是怎样为各种图形分类的?(按形状分成圆形和三角形);
(2)按照左边的示范,你也来为这些图形分分类吧。
2、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成果。
问题:你是怎么分类的?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延伸:
1、教师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区利用包装盒进行逐级分类练习,同时巩固对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
2、也可将猫、鸟、蜻蜓、蝴蝶、兔、乌龟、鲤鱼、青蛙、鸭子等动物卡片用曲别针别在包装盒上让幼儿练习逐级分类。
呼玛县第一幼儿园 魏恒岩
2015年4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