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49609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课时   一、研读   1、鲁迅为什么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鲁迅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   提示:在鲁迅看来:做幕友,做官老爷的师爷,为虎作伥,欺压百姓,他厌恶;做商人,贪心钱财,惟利是图,他也不齿,所以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他考入水师学堂正是他思想进步的表现,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是为了他当时想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2、作者决意学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弃学医学文?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鲁迅是个这样的人   提示:因为他确知新的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于是认为自己学医对救国救民会有很大帮助。后来,从电影上看到中国人的精神麻木,使作者觉得首先需要“救治”的是国民的精神,用新文艺唤醒他们的觉悟。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鲁迅时刻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伟大作家。   (鲁迅少年时的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离开家乡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再由决意学医到弃医学文,都是因为鲁迅本生思想在发生变化,所以“思想的发展‘是本文的一条隐含的线索。)   3、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文章还写了鲁迅的著书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提示: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不能删去这些内容,否则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二、人物小传的特点   (1)、短小精悍   (2)、不铺陈细节   (3)、语言简洁严谨   三、总结全篇   从这篇文字简练、语言朴实的自传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鲁迅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而且还能深切体会到他深沉的爱国思想与勤奋创作、不懈奋斗的精神。   四、作业设计   请仿照本文,为自己写一篇自传。   提示:可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出生地、出生年月,然后以时间为序,介绍自己的生平经历,重点说明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等。要求:语言简洁,重点突出,三四百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水师学堂”改进“矿路学堂“   自述经历   决意求医   弃医从文   鲁迅自传   文学创作成就:小说集 《呐喊》《彷徨》论文集 《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注:辅助练习   1、据作者情况及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   (1)鲁迅原名      ,是我国伟大的     、_________、      ,我们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__________ 。本文以     为顺序,简要叙述了鲁迅先生从________ 到 ________的情况,语言俭省,感情含蓄。   (2)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又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1.本文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把它划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含蓄地交待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到广东后,“四月辞职”,这中间也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它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辞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风筝》  时间 1881年出生;1930年的经历与著作   (2)他知道了新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他希望自己能掌握医学知识,为祖国效力;因为他发出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疗治国人的精神,而提倡新文艺是最好的方法;他是一个希望民族强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知识分子。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   2.写出了鲁迅处境不尽如人意,想寻一个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失落、惆怅之感。   3.含蓄地交待了1926年的“3•18”惨案。作者是用轻描淡写的语气来表达的。它表达了作者对段祺瑞政府及其反动文人的蔑视,也透露出无声的控诉。   4.它暗含了蒋介石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鲁迅在这次重大事件中,看到了更多的血,更残酷的杀戮。他认清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不愿在反革命统治区任职,因而毅然决然地“辞职”。5.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含蓄深刻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