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本命年的回想-.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46745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命年的回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本命年的回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命年的回想 溧阳市实验初中 胡昀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简洁地概括、了解京郊运河的春节习俗,并说出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比较今昔过年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目标:热爱民俗文化,激发热爱民俗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 媒体播放《喜洋洋》,唤醒学生对过年生活的情感体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听了刚才欢快的音乐,你会联想到哪一个节日?在这音乐声中,我们仿佛置身于过年的热闹喜庆气氛中。那么你喜欢过年吗?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春节图片,请你简单谈谈过年时的感受。(请3-4个同学回答) 从大家的回答中,老师看出,春节,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是件想说爱它很容易的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随作家刘绍棠到他的家乡——北京郊外运河边的村庄,去过一个他津津乐道,无限留恋和怀念的旧时的年。 二、走进作家 简介作者:刘绍棠:作家。40多年的文学生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所著《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柳敬亭说书》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峨眉》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1991年7月1日被国务院表彰为“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始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三、整体感知 1、解题:什么是“本命年”? 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 (大屏幕出示:本命年的回想即本命之年回忆往事) 2、字词检查(大屏幕出示生字词,点名朗读,生齐读生字词。) 浓郁 簸箕 穿梭 筛子 门槛 秫秸 阖家 鬼祟 篱笆 剔核 玉米糁儿 疙瘩 鬏 嚼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a.“课文从什么地方开始回想的?从什么地方结束回想的?” b.“回想的过年的特点是什么? 四、研读课文 1、理解内容 (1)作家刘绍棠家乡过年时的年味很浓,而且比起我们城市过年要热闹的多了,他们从腊月初一就开始忙了,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在忙些什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朗读课文的第四段,圈点勾画出文章介绍旧时过年的习俗?请你抓住关键字词,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圈点批注) 总结:大家在村庄里看到了十幅过大年的场景,旧时的年有着以下习俗 ① 炒年货 ②吃腊八粥 ③买糖果 ④挑绒花 ⑤杀牲畜 ⑥备糕点 ⑦送灶王 ⑧换门神 ⑨除夕守岁 ⑩拜新年 (2)同学们看,作者写了这么多的事情,但文章却显得多而不乱,过渡自然,同学们能告诉我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吗?(时间顺序) 用文中的四个词语形容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 (预热-增温-红火-发烧)程度上逐渐加深升级,从中我们看出运河父老乡亲过年感受是年味儿越来越浓重,也充分表现作者对旧时年的喜爱与留恋。 中心总结(暗线): a.“这样丰富的生活表现了运河地区人民什么特点?”( 重视过年——热爱生活)b.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勤劳、淳朴) 2、品读习俗 课文不仅结构紧凑,而且过年习俗写得富有乡土气息,饶有情趣。其中你对哪个习俗最感兴趣?为什么?请找出来读一读,试着读出里面的喜庆与年味儿。只要是你所欣赏的,就大胆读出来与大家共享。 比如: 1、如:炒完了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为什么用“捅”? 2、……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3、深入探究:春节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1)、展示鱼的年画:要求学生同样能用正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图画中反映的习俗(能力迁移);说出鱼所寄托的寓意(年年有余)。(点年年有余的动画图,引出本板块的难点。)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常见习俗包含深刻寓意吗?(3-4个同学) (2)、那在我们课文中,从作者家乡过年的场面看,我们民族过年的风俗,除了欢天喜地饱尝一年的劳动果实外,在隆重火热的气氛中,还寄托着哪些期盼?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回答。大致能答到平安、健康、幸福、美满等) 举例:吃饺子、包制钱——盼望生活美好。放鞭炮、贴春联——营造节日气氛 归纳:A、劳动一年,欣喜五谷丰登,享用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 B、展望未来,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 C、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和村庄的人际关系 4、体验反思: (1)、今昔对比 说说看: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习俗已消失,哪些习俗是新增的?(媒体重现十件过年习俗) (同桌讨论、学生交流:挑绒花、除夕夜等等变化比较大;新的过年方式如:网络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外出旅游……) (2)、针对这种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面对过年的新旧习俗,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其中新旧习俗中不变的是什么? (教师充当主持人,以“过年大家谈”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切身体会,学生展开辩论。学生讨论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寄托的文化内涵谈感受。) 教师小结,旧时人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旧时过年习俗里面包含着很多迷信的成分,但正是这些却反映了普通劳动人民纯朴的愿望,反映了他们的质朴与可爱。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了过年风俗的变化,向着更加文明,更加简约的方向发展。但是不管习俗如何变化,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习俗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吸收其中的精华,追求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 五、拓展延伸 现在,西方的什么“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而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对这些问题你是怎样看的?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传统节日?(学生的意见可能会不一致,有些学生的观点可能比较偏激。) 教师可引导学生作客观冷静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既要重视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兼容并蓄,这才是泱泱中华应有的大国风范。 六、结束语 春节这一传统节日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合家享受着过去一年的劳动成果;人们合家期盼来年的美满兴旺;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家家户户、和和美美、共奔前程。所以春节这种风俗文化归根结底又是家的文化。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做一个热爱生活、珍惜传统的人,成为美好生活的拥有者和创造者。 七、布置作业 1、了解了祖辈们是如何过新年的,又亲身感受了现在过年的习俗,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将来人们又将怎样过年呢?课后写一篇《畅想2053年新年》,想像未来的过年。 2、请你查找资料,了解其他国家的民俗风情,课后与同学交流。 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