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好问题-还需好引导.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45248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问题-还需好引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好问题-还需好引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好问题,还需好引导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 胡赵云 章晓慧(邮编3240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意味着数学课程、数学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师要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的探索和思想碰撞。在听课中,我们感受到这对于教师而言,要求更高了。 案例展示: 时间:2005年10月24日上午第3节课 地点:衢州市实验学校九(3)班 执教教师:章晓慧 上课内容:北师大新世纪版《数学》教材·九(上)第五章第2节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 听课教师:胡赵云 教学片段1: 上课后,教师依次问了下列问题:什么叫函数?表示函数有哪些方法?什么是一次函数?怎样画出函数y=2x+3的图象?学生回答了前三问,教师示范过两点画出函数y=2x+3的图象。然后, 师:你们认为y= 的图象是怎样的?画一画。 y x y x y x -4 3 -1 1 -2 -2 3 -2 2 4 1 2 4 -1 -3 -4 1 -1 3 -3 4 -4 1 -1 3 -3 4 -4 1 2 3 -3 4 -4 4 -4 -3 2 1 3 -2 -3 2 -2 2 -2 -1 -1 学生埋头画图,教师巡视,并有意让3位同学板演画图。如下(事实上,很多学生也是这样的): 图1 图2 图3 师生讲评如下: 师:这三位同学画的图象对吗? 生1:(指着图1)这个图象不对,因为反比例函数中,x≠0,而图象中x=0时,y=5. 师:说得好,图1中,图象过点(0,5)是不对的.××同学画图时,只画了两点,就连成一条直线.反比例函数图象是直线吗?不一定.图2、3的折线图对吗?我们来看看,由y= 确定的点是否都在图象上。取x=3时,y= ,画出点(3,)(教师演示描点),可发现这个点在折线的下方,再取x= , 则y=3, 画出点(,3)(教师继续演示描点),又可发现这个点也在折线的下方,都不在折线上,看样子另两位同学画的图也不对,而且,还有一个不对…… 教学片段2: 师生一起列表、描点、画图、准确地画出了函数y= 的图象。之后,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象,你发现了什么? 生2:当k>0时,反比函数图象在第1、3象限。 师:你怎么发现的? 生2:k>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少。 师:真的吗?(学生迟疑)比如取x=-1,则y=-4; 取x=1,则y=4 .此时…… 生2:在同一象限中。 师:嗯,在同一象限时,y是随x的增大而减少的。还有吗? 生3:图象与x轴、y轴无限接近。 师:是这样吗?如取x=8,则y= ;取y=16,则y= ;取x=100,则y= ;取x=400,则y= ,是否越来越接近x轴(教师指着图象演示)。还观察出什么? 生4:图象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 师:是的。再想一下是轴对称图形吗? 众生,有的说,是的;有的说,不是。随后,教师总结了画图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教学片段3: 师:请大家画出函数y= 的图象。 同学们列表、描点、连线,画出了函数y= 的图象。教师让一位同学板演。板演画图,很耗时间,用了10多分钟。座位上的同学早就画好了,有些等得不耐烦。 问题与建议: 关于片段1: 问题1:怎样分析图1~3的错因? 建议:图1~3的错因不应该以老师讲、演示来表现,而应该让学生通过交流来发现。学生通过错因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探索函数图象形状的方法——列表、描点、连线,不是随意地仿照一次函数图象。 问题2: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反比例函图象是“光滑的”而不是“折线”? 建议:把坐标轴的刻度单位设得更小,x的取值集中在1~3之间,描出较多的点。如果有条件,可使用超级画板(Z+Z智能教学平台)或几何画板,应用电脑技术显示描点形成曲线的过程。 关于片段2: 问题1:生2、3的结论是真的自己观察的结果?如果不是怎么办? 建议:生2、3的结论有着明显提前阅读教材,而从书中得到结论的痕迹,教师要继续直问“为什么?”“怎么观察?” 问题2:在生2、3回答了“自己观察结果”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观察,他们处于被动接受同学的结论,是另一种方式的被动“教学”。怎样让更多学生能自主观察、思考? 建议: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几分钟,写下观察结果,再让学生发言或同伴交流。 问题3:生2、3发现的结论不是本节教材安排的内容,是下节教材的内容,教师该怎样看待学生发现的结果? 建议:如果多数同学能接受可以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调整原教学设计,把课堂教学顺势拓展到下一课时的内容。 问题4:生2~4的发言,所观察发现的结论都不是教材所设置的,当然也不是教师备课所期望的。这与没有对比函数y= 的图象有关。如何处理才能把学生引到教材的内容上? 建议:如果仅仅为了得到“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是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0时,双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可以在画出函数y= 、y= 后,让学生比较图象,观察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关于片段3: 问题1:学生板演画图时间太长,座位上的同学在空等,怎么办? 建议:为了节约时间,不必让学生上讲台板演,而且,学生应该准备方格纸画图,可用投影技术展示同学画图情况。如果要板演,事先用小黑板画好坐标系及方格。 评点与感悟: 1.自主探究,让教师明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长期以来, 笔者与同事们总是这样教反比例函数图象:先取很多个x值,列表算出y的值,再描点、连线,然后自然地告诉学生反比例函数图象是两条光滑的曲线——双曲线。似乎学生画图必然会描出很多个点,似乎学生接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光滑的双曲线,……,等等,都是天经地义的。而章老师让学生自行画出函数y= 的图象时,学生会用画一次函数图象的方法取两个点,画直线;还会画3个点或4个点,用线段连接成折线,……。由此可见,受原有认知水平与经验影响,学生用直的线去连接点与点,是天经地义的自然的,而“光滑”是难以理解的。如果没有学生的自行探索画图,学生凭什么就该接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光滑的双曲线”;如果没有本次课学生的自行探索画图,我们还真的不能明了学生开始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认知思维水平。教师总是采用从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出发来讲解新知识,这是不恰当的。 2.独立思考空间,所有学生都很需要。 优秀学生或者已阅读过教材的学生,一看到函数y= 的图象,就能描述出图象的特征,而且还能描述出超过本课教材内容的图象特征与性质,这样的学生一举手,教师往往率先看见选中发言,更多的学生一听同学的发言,就不必观察,不需思考,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永远被动地听老师讲,同学讲,没有了冷静地观察与火热的思考。教师在让学生交流(不论是面对全班还是小组、同伴)前,都应该有一小段时间让学生静静地独立地观察、运算、分析、思考,最好能写下所见、所思、所想的结论,这个独立的、不受影响的时间与空间很重要,是促使全体同学都能学好数学所需要的。 3.好问题,还需好引导。 章老师不加任何暗示地让学生独立地画一画函数y= 的图象,确实是一个好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仅仅是让学生探究函数y= 的图象形状吗?从中还能引出什么?还具有更高的教学价值吗? 其实,分析图1~3的错处与错因是很重要的。除了生1与章老师讲的错处外,还有许多处。如图1中: (1)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是不对的,因为第二、四象限内,点的纵横坐标是异号,而y= 中,x、y是同号。 (2)不仅x≠0,同样y也不能等于零。 (3)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反比例函数不是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也应该与直线有区别。 在图2~3中,显然函数y= 的自变量x≠0,x可取正,也可取负,而图中没有x取负数时的图象。 ……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象,分析图象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明断自己解题结果是否合理的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分析三位同学都没有画对图象的根本原因:是三位同学都没有按照探究一个新函数图象形状的方法进行。探究一个新函数图象形状,要通过取多个x值,列表求y值,再描点,观察判断形状。不是简单地用一次函数图象来替代。从而让学生明确探究是要讲方法的,应遵循科学方法的要求。 联系方式: Tel:0570—3051309 13567020202 Email:qzsyhzy@ qzsyhzy@ 地址:浙江省衢州市讲舍街26号(邮编324000) 1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