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后限时练(四) 细胞的生命历程
时间40分钟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1.(2011·安微理综,2)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种临床新技术。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
B.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存在差异
C.胰腺组织微环境造成骨髓干细胞基因丢失,分化成为胰岛样细胞
D.胰腺组织微环境对骨髓干细胞分化无影响,分化是由基因决定的
解析: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胰岛B细胞,说明胰岛样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因胰岛样细胞是骨髓干细胞分化来的,所以胰岛样细胞含有的遗传物质与干细胞相同,只是基因表达存在差异,也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胰岛样细胞起胰岛B细胞的作用。
答案:B
2.(2011·大纲全国理综,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
A.进行ATP的合成 B.进行mRNA的合成
C.存在血红蛋白 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解析:不论细胞是否分化,细胞都进行ATP、mRNA的合成;源于同一受精卵的同一个体的体细胞存在着相同的基因;而血红蛋白是成熟的红细胞特有的蛋白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
答案:C
3.(2011·山东理综,3)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
B.石棉和黄曲霉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
C.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
D.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
解析: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不能遗传;石棉与黄曲霉素都属于化学致癌因子;人体的免疫系统能监控、清除癌变的细胞;癌变细胞内酶活性升高,细胞代谢加快。
答案:C
4.(2011·江苏,5)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解析: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衰老的细胞其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凋亡有利于个体发育。
答案:D
5.(2011·郑州质检)如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
B.图甲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图乙中细胞处于图甲中BC段
D.图乙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2个染色体组
解析:甲图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AB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加倍,是由DNA复制造成的;CD段因为着丝点分裂导致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减半,因此BC段代表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乙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4个染色体组。
答案:A
6.(2011·黄冈质检)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图1 图2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解析: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的方式为特殊的有丝分裂过程,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染色体组成是一样的,所以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②④。
答案:B
7.(2011·广东调研)下列有关细胞的全能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物体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C.细胞的全能性是动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
D.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其原因是所含基因不同
解析:在生殖细胞中也含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因此,生殖细胞也具有全能性;高度分化的细胞只有在离体条件及适宜的环境中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增殖;植物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和分化形成的,因此它们所含的基因相同。
答案:B
8.(2011·福州质检)下列不属于细胞凋亡现象的是( )
①霜冻导致香蕉植株死亡 ②蝌蚪发育成为青蛙的过程中尾部消失 ③被寄生细胞因病毒的增殖释放而死亡 ④花瓣的自然凋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等现象一样,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如②和④;①和③都属于由外界因素引起的非正常死亡。
答案:B
9.(2011·日照摸底测试)如下图是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概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3过程发生在整个生命历程中,造成不同细胞间蛋白质种类的不同
B.4过程会使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导致物质运输功能提高
C.5过程形成的细胞周期变短,形成的子细胞核增大,染色较深
D.能进行1、2、6过程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并且经历的时间相同
解析:3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该过程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蛋白质的种类不同;衰老过程中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核增大,染色较深是衰老细胞的特征;不同细胞由于各自生存环境的差异,细胞周期一般是不同的。
答案:A
10.如图为某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和②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该细胞可能来自二倍体动物
C.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该细胞可产生4种配子
解析:A正确:①和②邻近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了片段;B正确:精原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可能来自二倍体动物;C错误:图中所示由于发生交叉互换,①号染色体上含有A、a、b、b基因,②号染色体上含有A、a、B、B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故B和b分离,以及①号和②号两条染色体之间的A和a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由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图中的①号(②号)染色体上的A和a分离;D正确: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交叉互换后可产生4种精子。
答案:C
11.经测定发现,某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植物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B.该植物细胞正在进行分裂
C.该植物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
D.该时期的细胞可能没有核膜
解析: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说明DNA分子复制已经完成,形成了染色单体,细胞正在进行分裂;DNA分子复制发生在前期,核膜逐渐消失;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增殖,不能出现上述现象。
答案:A
12.(2011·德阳调研)(双选)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可得出( )
A.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B.M点时细胞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解析:根据图示可判断出,a过程为有丝分裂,b过程为减数分裂,c过程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M点时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中的DNA几乎全部来自于母方。GH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该时期的染色体数和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而OP段为有丝分裂的后期,该时期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两倍,因此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不相等;MN段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和中期,在间期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答案:AD
13.(2011·赣州模拟)图1为某高等动物组织切片的显微图;图2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该生物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细胞位于a段,②细胞位于b段
B. ③细胞的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C. 自然状况下该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只发生在a段
D. d段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解析:由图1中的①、②、③细胞内的染色体形态及细胞形态可知,该动物组织为卵巢,正在进行减数分裂,而图2中a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b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c段代表受精作用,d段则表示有丝分裂,故A、B对;自然状况下该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包括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对;d段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存在四个染色体组,D错。
答案:D
14.(2011·西城区抽样)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主要由特定的DNA序列与蛋白质构成,其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保证染色体末端完整复制,使染色体的结构保持稳定。当端粒酶存在时,在染色体末端才能合成端粒的DNA,以保持端粒长度。端粒酶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端粒酶RNA、端粒酶相关蛋白和端粒酶逆转录酶。如图为细胞分裂时,在有、无端粒酶情况下染色体结构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端粒酶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端粒DNA
B.无端粒酶时端粒逐渐缩短可能导致细胞分裂次数有限
C.端粒酶的存在使细胞能长久保持分裂能力且不发生癌变
D.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延长人类寿命
解析:端粒酶能使端粒的长度等结构保持稳定,起到维持染色体的长度和正常形态的作用,因此端粒酶的存在使细胞的分裂能力增强,而易发生癌变。
答案:C
15.(2011·汕头模拟)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可以有效控制癌细胞增殖
B.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体积的比值越来越大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所以骨细胞与肌细胞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D.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是多细胞生物由小到大的主要原因
解析: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体积的比值越来越小,物质的运输效率越来越低。
答案:B
16.(2011·江苏,28)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养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 h、36 h、48 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 h、12 h、24 h、36 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 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5~8 min。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⑤用石炭酸—品红试剂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
清水培养时间/h
质量分数/%
时间/h
0
12
24
36
0.01
24
10.71
13.68
14.19
14.46
36
9.94
11.99
13.59
13.62
48
7.98
10.06
12.22
11.97
0.1
24
7.74
9.09
11.07
10.86
36
6.12
7.87
9.98
9.81
48
5.97
6.68
7.98
8.56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石炭酸—品红试剂是一种________性染料。
(4)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
(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质量分数为________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⑥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石炭酸—品红试剂是一种碱性染料。若要计数更准确、科学,应对同一个装片选取多个视野。表中数据显示,质量分数为0.01%的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细胞分裂指数较高,各种处理中用0.01%秋水仙素溶液诱导24 h,再在清水中培养36 h后的方法最好。图示显微照片显示a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比其他分裂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少,说明秋水仙素处理发生在纺锤体形成之后,细胞染色体没有加倍。
答案:(1)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换用高倍镜
(3)碱
(4)每组装片观察多个视野
(5)①0.01% ②0.01%秋水仙素溶液诱导24 h,再在清水中培养36 h
(6)秋水仙素处理发生在上一个细胞周期纺锤体形成之后
17.(2011·淮安调研)图1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2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B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图1中的_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
(2)人体性腺中的细胞可能会发生图1中________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3)图2所示的数学模型中,cd段对应于图1中的________细胞,此时m所代表的数值是________。
(4)请在图2中画出cf时间段细胞中染色体的相对数目变化曲线。
解析:由图1可知,A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C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D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且D的分裂为均等分裂,可以判断该生物个体为雄性个体,因此B细胞的名称应为次级精母细胞。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D细胞所处的时期。人体性腺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因此A、B、C、D四个细胞所发生的过程都能发生。cd段在整个细胞分裂过程中,是染色体组数加倍的时期,A、B、C、D四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加倍的时期只有图1中的A细胞。A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因此m所代表的数值是1。由图1中的A细胞可知,cd段染色体组数为2m,因此cd段染色体数为4m,而ef段染色体组数减半为m,因此染色体数为2m,据此画出曲线图即可。
答案:(1)次级精母细胞 D (2)A、B、C、D (3)A 1
(4)如图
18.(2011·广西模拟)下图是有关胚胎干细胞的部分去向示意图,①~③表示不同的过程,a~d表示不同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过程,a和b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细胞,其中,③过程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个体发育过程中最原始的干细胞是________,图中涉及到的三类干细胞中,细胞分化程度由高至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还有可能分化成为其他组织的细胞,说明动物细胞也可能具有________,从理论上解释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干细胞的目的包括( )
A.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
B.医学上的组织修复
C.研究细胞的分化机制
D.实验细胞全能性
答案:(1)分裂、分化 浆细胞 记忆B 在抗原刺激下 (2)受精卵 神经组织干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胚胎干细胞 (3)分化的可逆能力 每个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都具有全套的遗传物质 (4)AB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