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诗经复习.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45243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诗经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两首 练习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采薇(wēi)  (yán)狁  靡(mǐ)室靡家 B.不遑(huánɡ) 归聘(chěng) 王事靡盬(ɡǔ) C.孔疚(jiù) 戎(rónɡ)车 四牡骙骙(kuí) D.所腓(fēi) 象弭(mǐ) 雨雪霏霏(fēi) 【答案】 C(A.:xiǎn,B.聘:pìn,D.腓:féi。)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薇亦作止(停止)    莫止(同“暮”) 狁之故(缘故) B.不遑(闲暇) 归聘(问) 载饥载渴(又……又……) C.忧心孔疚(很) 不来(回家) 彼路斯何(那) D.四牡业业(雄马) 所腓(遮蔽 狁孔棘(同“急”) 【答案】 A(止:句尾语气词。) 3.下列句子中没有借代用法的一项是(  ) 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C.披坚执锐,以挡来敌 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答案】 B(A.“复关”代指从复关来的“氓”。C.“坚”“锐”代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D.“总角”代指少年时代。) 4.诵读要读出诗作的感情色彩和语调。对下列诗句所含感情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思念、回忆 B.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伤心、无奈) C.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热情、温柔) 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哀伤、无奈) 【答案】 D(决绝,刚烈。) 5.下面关于《采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诗通过一个戍卒归途中的自述和回顾,描写了当时征夫的生活。 B.诗篇真实地描写了远征生活的苦难,征人久戍思归的凄楚心情。 C.全诗交织着抗敌卫国和思家恋乡的矛盾。 D.本诗主旨在揭露和控诉了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 【答案】 D(主要表达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6.《采薇》全诗共分六章,其中前三章都由“采薇采薇”引起,这是《诗经》中的什么手法?请概括前三章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兴”的手法。前三章写征役的无尽期和苦楚,表现了征人对无休止征役的厌恶,渴盼与家人团聚的心情。 7.下列诗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遑启居,犭严狁之故——没有时间安居休息,因为和犭严狁打仗的缘故。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 C.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内心非常痛苦,从此以后再也不来戍边了。 D.彼尔维何?维常之华。——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儿?是棠棣花。 【答案】 C(“来”当回家讲。)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8~9题。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8.诗歌开头三章分别描写了哪个季节?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答案】 分别描写了春、夏、秋三个季节,都是从每章开头两句看出来的。作:薇菜刚冒出地面,是春天;柔: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是夏天;刚:硬,薇菜的茎叶变老了,到了秋天。 9.每章开头两句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都是使用比兴的手法。不仅引出下文,还有显示时间变化的作用。从春到秋薇菜由刚出嫩芽到变老,说明士兵戍边时间之长。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0.对这首诗中词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点明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答案】 B(“霏霏”是形容雪下得很大。) 1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及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答案】 A(这首诗没有运用起兴的手法。起兴是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宋代朱熹认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通俗地讲,“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直接叙述,而非对他物的描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