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文史常识108题.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444452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文史常识108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中文史常识108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2010年全国各地质检试题:文史常识(108题) 1.(2010年5月厦门双十中学高三热身考试13题)史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要研究先秦时期的农业生产状况,应收集的直接史料是 【答案】C 【点拨】 【结束】 2.(2009年3月厦门市质检3题)某小组在探究“唐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 &nbsp; &nbsp; ) &nbsp; &nbsp; A.史籍《旧唐书》 &nbsp; &nbsp; B.唐朝“开元通宝”等实物 &nbsp; &nbsp; C.唐朝传奇作品 &nbsp; &nbsp; D.电视剧《唐明皇》 【答案】B 【点拨】实物是最有力证据,其它都带有作者主观意志。 【结束】 3.(2009年3月福建龙岩市高三质检1题)推断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最为可信的证据是 A. 权威观点 B. 文献记载 C. 考古发现 D. 民间传说 【答案】C 【点拨】考古发现属于第一手资料,不带有主观意志。 【结束】 4.(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12题)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成为“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 次序。汉代被称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操应为 &nbsp; A.金德 &nbsp; &nbsp; &nbsp;B.木德 &nbsp; &nbsp; &nbsp;C.水德 &nbsp; &nbsp; &nbsp;D.土德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五行相生的问题。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本题的关键词是“禅让”。而“禅让”是指古代帝王让位给有才能的人,如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反映了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根据五行相生: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火德”后应为“土德”。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结束】 5.(2010年5月宁德市高三质检13题)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下列传统节日中,属于节气的是 &nbsp; &nbsp;A.春节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清明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C.端午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D.中秋 【答案】B 【点拨】 【结束】 6.(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24题)1959年,北京最高的建筑是新建的民族饭店,高47.4米,为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如今北京最高的建筑是高330米的国贸大厦。然而,人们至今仍然肯定民族饭店在新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这提示我们,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 &nbsp; &nbsp;A.以今人的标准来衡量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B.置于特定的时空考察 C.主要看对后世的影响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D.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如何评价历史现象,所给材料对照不同时期的北京最高建筑,强调民族饭店在新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注重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来评价历史现象。 【结束】 7.(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质检13题)“中国”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这里的“中国”泛指 A.京畿地区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三秦地区 C.九州地区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D.中原地区 【答案】D 【点拨】“中国”在古代的原意为中原地区,可直接得出答案。 【结束】 8.(2010年龙岩市高三第一次质检13题)“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图书分类法。按此分类,《论语》应归入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A. 经部 B. 史部 C. 子部 D. 集部 【答案】A 【点拨】《论语》属于五经之一,乃儒家经典。 【结束】 9.(2010年龙岩市高三第二次质检13题)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下列属于研究秦朝历史的“原始史料”是 A.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 秦简的记载 C.《史记·秦始皇本纪》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D.王国维的《秦郡考》 【答案】B 【点拨】 【结束】 10.(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质检13题)“中国”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这里的“中国”泛指 A.京畿地区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三秦地区 C.九州地区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D.中原地区 【答案】D 【点拨】“中国”在古代的原意为中原地区,可直接得出答案。 【结束】 11.(2010高考安徽文综13题)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答案】B 【点拨】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所以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D。 【结束】 12.(2010年5月宁德市高三质检13题)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下列传统节日中,属于节气的是 &nbsp; &nbsp;A.春节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清明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C.端午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D.中秋 【答案】B 【点拨】 【结束】 13.(2010年5月漳州一中高三质检16题)林则徐是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人物之一,学术界对其研究颇多。下列对此研究最有价值的材料是( &nbsp; ) &nbsp; &nbsp;A.关于林则徐的史学论著 &nbsp; &nbsp; &nbsp; B.电影《鸦片战争》 &nbsp; &nbsp;C. 林则徐的奏折和书信影印件 &nbsp; D.长篇历史小说《林则徐》 【答案】C 【点拨】 【结束】 14.(2010年3月莆田市高三质检1题)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宣布:河南安阳发现曹操墓。但围绕“曹操墓真假”问题,个放观点不一。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最有力证据是( &nbsp; &nbsp;) A.文献记载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B.考古发掘的实物 C.口述史料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D.历史小说 【答案】B 【点拨】证据最有力的应该是第一手资料,而文献记载、考古发掘的实物、口述史料、历史小说中第一手资料应该是考古发掘的实物。 【结束】 15.(2010年5月漳州一中高三质检16题)林则徐是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人物之一,学术界对其研究颇多。下列对此研究最有价值的材料是( &nbsp; ) &nbsp; &nbsp;A.关于林则徐的史学论著 &nbsp; &nbsp; &nbsp; B.电影《鸦片战争》 &nbsp; &nbsp;C. 林则徐的奏折和书信影印件 &nbsp; D.长篇历史小说《林则徐》 【答案】C 【点拨】 【结束】 16.(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16题)如果要探究近代福州船政局的历史,下列方法最能接近其真实情况的是 &nbsp; &nbsp;A.走访船政局遗址附近的居民 &nbsp; &nbsp; &nbsp;B.查阅专家学者的相关论著 C.研究现存的船政局档案材料 &nbsp; &nbsp; &nbsp;D.阅读船政局职员的回忆录 【答案】C 【点拨】注意“原始资料”与“非原始数据”、“一手数据”与“转手数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主要区别,船政局档案材料才是最原始资料、一手数据、直接证据。 【结束】 17.(2010年龙岩市高三第二次质检13题)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下列属于研究秦朝历史的“原始史料”是 A.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 秦简的记载 C.《史记·秦始皇本纪》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D.王国维的《秦郡考》 【答案】B 【点拨】 【结束】 18.(2010年3月福州市高三质检13题)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事本末体史书的特征是 A.按年代来编排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以事件为主线 C.以人物为中心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D.以国家为单位 【答案】B 【点拨】A项“按年代来编排”的史书体裁为编年体,C项“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书体裁为纪传体,D项“以国家为单位”的史书体裁为国别体。 【结束】 19.在中国举行 12.13 —— 南京大屠杀 70 周年纪念日前夕, ( 2007 年) 12 月 8 日日本《产经新闻》 头版头条标题竟然为“大屠杀是蒋介石的虚构”。为驳斥这一观点,我们应该向世人拿出证明材料,予以驳斥。这些材料应包括( &nbsp; &nbsp;) ① 当年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② 当年驻南京外国记者的记载 ③ 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 ④ 当时留下的新闻照片和报道等 A.①③ &nbsp; &nbsp;B. ②④ &nbsp; &nbsp; C. ②③④ &nbsp; &nbsp; D. ①②③④ &nbsp; 【答案】D 【点拨】上述材料都是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的感受,或当时留下的第一手材料,都可以作为证明材料。 【结束】 20.(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题)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nbsp;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nbsp;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答案】A 【点拨】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进行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方向。中方研究是倭舰击我船,我船还炮;日本则是济远发炮,吉野迎战。 测量目标:历史阐释/对历史的解释作出评价。考试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分析:题干材料提供了两个对立的历史记载,对照选项,A项准确揭示了对立背后的原因;材料中有当事人的日志(《济远航海日志》),故B项排除;C、D两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结束】 21.(2010年2月广东省揭阳市高三一模)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 &nbsp; &nbsp; B.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C.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D.古代中国的历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 【答案】D 【点拨】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史实、解释、观点的含义。ABC属于历史史实。 【结束】 22.(2010年3月莆田市高三质检1题)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宣布:河南安阳发现曹操墓。但围绕“曹操墓真假”问题,个放观点不一。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最有力证据是( &nbsp; &nbsp;) A.文献记载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B.考古发掘的实物 C.口述史料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D.历史小说 【答案】B 【点拨】证据最有力的应该是第一手资料,而文献记载、考古发掘的实物、口述史料、历史小说中第一手资料应该是考古发掘的实物。 【结束】 23.(2007·上海文综8)据报道,上海发现了一张可能是元朝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真人画像(见下图)。某同学想从下列四方面考证画像真伪,最关键的应该是确认画像的( &nbsp; &nbsp;) A.人物年龄 &nbsp; &nbsp; B.尺寸大小 &nbsp; &nbsp; &nbsp; &nbsp;C.创作时间 &nbsp; &nbsp; D.色彩浓淡 【答案】C 【点拨】注意题目中的“真人画像”这个关键词。要确立真伪,关键的就是画像创作的时间,然后再根据创作时间并结合当时的绘画特征来分析其他选项。 【结束】 24.(2010年龙岩市高三第一次质检13题)“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图书分类法。按此分类,《论语》应归入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A. 经部 B. 史部 C. 子部 D. 集部 【答案】A 【点拨】《论语》属于五经之一,乃儒家经典。 【结束】 25.(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12题)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 A.金德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B.木德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C.水德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D.火德 【答案】A 【点拨】注意五行的顺序:金木水火土。按照五行的顺序,“土”之后又开始新的循环,为“金”,故按此推理,西晋应为“金德”。 【结束】 26.(2010年3月福州市高三质检13题)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事本末体史书的特征是 A.按年代来编排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以事件为主线 C.以人物为中心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D.以国家为单位 【答案】B 【点拨】A项“按年代来编排”的史书体裁为编年体,C项“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书体裁为纪传体,D项“以国家为单位”的史书体裁为国别体。 【结束】 27.(2010年5月福州三中高考模拟13题)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 若请你写一篇《端午节简介》,下列四组关键词,你会取用的应是 A.柳条 &nbsp; 粽子 &nbsp; 春耕 &nbsp;屈原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B.月亮 &nbsp;月饼 团圆 &nbsp;嫦娥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C.菊花 &nbsp;九层糕 &nbsp;敬老 &nbsp;齐景公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D.艾叶 &nbsp; 粽子 &nbsp; 龙舟 &nbsp; 屈原 【答案】D 【点拨】 【结束】 28.(2010年5月福州三中高考模拟13题)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 若请你写一篇《端午节简介》,下列四组关键词,你会取用的应是 A.柳条 &nbsp; 粽子 &nbsp; 春耕 &nbsp;屈原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B.月亮 &nbsp;月饼 团圆 &nbsp;嫦娥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C.菊花 &nbsp;九层糕 &nbsp;敬老 &nbsp;齐景公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D.艾叶 &nbsp; 粽子 &nbsp; 龙舟 &nbsp; 屈原 【答案】D 【点拨】 【结束】 29.(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16题)如果要探究近代福州船政局的历史,下列方法最能接近其真实情况的是 &nbsp; &nbsp;A.走访船政局遗址附近的居民 &nbsp; &nbsp; &nbsp;B.查阅专家学者的相关论著 C.研究现存的船政局档案材料 &nbsp; &nbsp; &nbsp;D.阅读船政局职员的回忆录 【答案】C 【点拨】注意“原始资料”与“非原始数据”、“一手数据”与“转手数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主要区别,船政局档案材料才是最原始资料、一手数据、直接证据。 【结束】 30.(2010年5月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检24题)史家不离事而言理,客观精神乃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哪一项最不易受到史家主观因素的影响( &nbsp; &nbsp;) A.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B.事件的前因后果 C.事件的历史意义 D.事件的是非评价 【答案】A 【点拨】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是客观存在的,不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意义和评价等都是主观意识的产物,人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用自己的眼光、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存在人为的因素。 【结束】 31.(肇庆市2008届高三第二次统测)以调查、访问、回忆等形式为特征的口述史学正在悄然兴起。下列主题适合目前的我们以口述史方式进行研究的是(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A.“巴黎公社”的诞生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B.“戊戌政变”内幕 C.“台儿庄战役”详情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D.辛亥革命的情景 【答案】C 【点拨】口述历史的最大局限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事人不复存在,题目中所说四个事件,今天当事人尚在的,只能是台儿庄战役时期的一些老人了。在研究历史时,口述资料可以作为文献资料的补充,口述资料的当事人是活的,历史学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立场对口述资料作必要的修正,因而能用口述方式的历史事件从时间上看一般与现在比较接受。A项发生在1871年,B项发生在1898年,D项发生在1911年。 【结束】 32.(2010年吉林省延边市一模35题)《三字经》谈到 “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它所直接强调的历史学习方法是 A.举一反三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死记硬背 C.温故而知新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D.自主学习 【答案】B 【点拨】从材料中得出结论。 【结束】 33.(2010年5月泉州市高三质检20题)著名历史学家胡绳把中国近代史分为三次革命高潮,即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一历史分期法体现了 A.现代化史观 B.革命史观 C.全球史观 D.文明史观 【答案】B 【点拨】 【结束】 34.(2010年5月厦门市高三质检24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美一些史学家“将数学方法、特别是统计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历史研究之中”,形成了“计量史学派”。这一学派 A.采用的定量分析法不适合史学 B.杜绝了历史学家的主观随意性 C.促使史学研究更趋于精密化 D.实现了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 【答案】C 【点拨】 【结束】 35.(2010年5月厦门外国语学校高考模拟13题)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春以正月始。古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所以在阴历中,又利用其给一年十二个月依次命名。依此推算,《宋史》“己卯,诏每岁以季秋亲祠明堂”中所写的“季秋”,应是中国古代阴历的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D.十一月 【答案】B 【点拨】 【结束】 36.(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一模35题)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但现行的历史教育,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nbsp; &nbsp;A.文明史观 &nbsp; &nbsp; &nbsp; &nbsp; B.社会史观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C.全球史观 &nbsp; &nbsp; &nbsp; &nbsp; D.近代化史观 【答案】B 【点拨】本题考察历史学的演变。传统史学体现体现了英雄史观,现行史学注重观察社会中的各种变迁体现了社会史观。A项应从文明发展的角度去记录历史。C项从全球一体化的角度去记录变化。D项是从工业的演变发展去记录。 【结束】 37.(2010年9月安徽省濉溪县月考1题)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元朝被定为“水德”,灭元的明朝应为 A.金德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B.木德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C.土德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D.火德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五行相生相克的问题。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故选C。 【结束】 38.(2010年5月南平市高三质检17题)有人认为哥伦布的行为是“在世界各地对他们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能采取的野蛮和残酷的暴行,是世界史上任何时期、任何野蛮愚昧和残暴无耻的人种都无法比拟的”。执这一史学观点的是( &nbsp;) A. 文明史观 B. 整体史观 C. 唯物主义史观 D. 民族史观 【答案】D 【点拨】 【结束】 39.(2010年5月厦门外国语学校高考模拟13题)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春以正月始。古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所以在阴历中,又利用其给一年十二个月依次命名。依此推算,《宋史》“己卯,诏每岁以季秋亲祠明堂”中所写的“季秋”,应是中国古代阴历的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D.十一月 【答案】B 【点拨】 【结束】 40.(2009年1月上海浦东新区高三质检1题)下列关于“传说”的史料价值叙述正确的是: A.“传说”就是口耳相传的故事,基本不能相信 B.“传说”本身具有研究价值,可以帮助认识过去 C.文字出现前“传说”不可以直接作为史料引用 D.文字出现后“传说”是对历史的追记,史料价值高 【答案】B 【点拨】传说也是历史,传说在流传的过程中虽然有些内容已失去了历史的真实,但仍可从中探寻当时的原貌。 【结束】 41.(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8题)有学者认为,电视台“名家讲座”虽然办得好,但内容过于偏重帝王将相的活动和宫廷琐事。离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倡导的“新史学”宗旨相去甚远。这里所说的“新史学”宗旨是 A.充当帝王的“政治教科书”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让国民从中受益 C.复兴传统史学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D.宣传历史进化论 【答案】B 【点拨】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近代中国史学转型/梁启超与新史学。分析: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史学革命”的首倡者,其“新史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批判为“君统”不为“民统”的传统史学,主张为普通群众,为一般人撰写的历史。当然此题对上海的学生不难。D项是梁史“新史学”的另一方面,但与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及要求无关。 此题考察第7分册第21课史学的转型。梁启超提倡“新史学”,在历史观念、治史目的、对象等方面,都与传统史学有根本不同。新史学以国民群体为历史重心,区别于传统史学以皇族王朝为历史重心;新史学以全体国民为读者对象,区别于传统史学为帝王个人提供借鉴;新史学持历史进化的观点,区别于传统史学复古、循环的观点。总之,新史学的宗旨是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 【结束】 42.(2010年1月广东省茂名市高考模拟)最有力地证明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出现铁器的是 A、《管仲》一书里有记载 B、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出土一批铁农具 C、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载着铁矿山达三十多处 D、先人们的传说 【答案】B 【点拨】史料包括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其中,文字史料由于加入了史学家主观的评价,难免有失偏颇,如《管仲》;C项中的《山海经》虽经过实地调查考证,但铁矿山不等于铁器,与题中要求不符;口述史料包括传说等,经过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流传,口口相传的内容已经失去了最初的面目。故只有实物史料才是最有力最有价值的,B项中从墓葬中出土的铁农具属于实物史料。 【结束】 43.(2010年5月厦门外国语学校高考模拟24题)美国历史学家鲁滨逊说:“我们所有关于过去事情和情况的信息必须来源于某种证据,这种证据称为史料。”,“然而我们当中流行的历史知识不是来自第一手史料……而是来自教科书的阅读、百科全书、故事、戏剧和杂志上的文章。通行的手册和文章一般由对原始史料不知道或知之甚少的人写的因此它们甚至即使依据最好的第二手的叙述,那至少也是第三手史料。”材料中鲁滨逊的观点是 &nbsp; A.强调历史研究要重视史料 &nbsp; &nbsp; &nbsp; B.第二手史料是可信的 C.原始史料是不可信的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D.流行的历史知识是可信的 【答案】A 【点拨】 【结束】 44.(2010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三次模拟24题)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以下的年龄称谓按从幼到长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nbsp; &nbsp;) ①豆蔻 &nbsp; &nbsp; &nbsp; ②而立 &nbsp; &nbsp; ③垂髫 &nbsp; &nbsp; &nbsp; ④知命 &nbsp; &nbsp; ⑤期颐 &nbsp; &nbsp; &nbsp;⑥耄耋 A.①③②④⑥⑤ &nbsp; &nbsp; B.③①②④⑥⑤ &nbsp; &nbsp; C. ③②①④⑥⑤ &nbsp; &nbsp; D. ③①②④⑤⑥ 【答案】B 【点拨】豆蔻:女子十三四岁;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垂髫(髫,tiáo,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三十岁:而立(立,“立身、立志”);知命(知天命):五十岁;耄耋(mào dié,高寿):八十至九十岁;期颐:一百岁。 【结束】 45.(2010年5月泉州市高三质检20题)著名历史学家胡绳把中国近代史分为三次革命高潮,即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一历史分期法体现了 A.现代化史观 B.革命史观 C.全球史观 D.文明史观 【答案】B 【点拨】 【结束】 46.(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质检22题)14世纪中期,一场可怕的瘟疫——黑死病在欧洲肆虐,短短的数年间,夺走了2500万条人命,约等于欧洲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们发现笃信基督并没有使他们摆脱厄运。相反,在亲眼目睹自己的妻儿,兄弟、姐妹、朋友接连去世的不幸事实之后,他们似乎突然顿悟:天下根本没有什么神灵保佑,相信上帝不如相信自己。不久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这说明 A.历史往往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 &nbsp; B.历史往往受偶然因素的干预呈现一定的无序性 C.偶然因素对历史起到了加速或者减缓的作用 D.偶然因素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答案】C 【点拨】 【结束】 47.(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二模35题)“曹操墓在安阳”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的谥号真伪,到曹操墓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问,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判断“曾操墓真伪”的正确依据应是 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 C.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 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答案】C 【点拨】从史学角度看,正确依据最重要的应该是考古实物,同时如果能够和历史文献向印证,当然是最好的依据。 【结束】 48.(2010年1月广东省茂名市高考模拟)最有力地证明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出现铁器的是 A、《管仲》一书里有记载 B、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出土一批铁农具 C、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载着铁矿山达三十多处 D、先人们的传说 【答案】B 【点拨】史料包括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其中,文字史料由于加入了史学家主观的评价,难免有失偏颇,如《管仲》;C项中的《山海经》虽经过实地调查考证,但铁矿山不等于铁器,与题中要求不符;口述史料包括传说等,经过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流传,口口相传的内容已经失去了最初的面目。故只有实物史料才是最有力最有价值的,B项中从墓葬中出土的铁农具属于实物史料。 【结束】 49.(2010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二次质检20题)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图反映其中的哪一环节? A.问题形成    B.史料整理   C.史料收集    D.历史解释 【答案】B 【点拨】图片对收集的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进行整理,绘制称曲线图,说明B项正确。 【结束】 50.(2010年5月厦门市高三质检24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美一些史学家“将数学方法、特别是统计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历史研究之中”,形成了“计量史学派”。这一学派 A.采用的定量分析法不适合史学 B.杜绝了历史学家的主观随意性 C.促使史学研究更趋于精密化 D.实现了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 【答案】C 【点拨】 【结束】 51.(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2题)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A.辛亥革命 &nbsp; &nbsp; &nbsp; &nbsp;B.商鞅变法 &nbsp; &nbsp; &nbsp; &nbsp;C.靖康之变 &nbsp; &nbsp; &nbsp; &nbsp; D.光武中兴 【答案】C 【点拨】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历史技能/运用有关时间的术语(如古代、现代、世纪、年号、纪年等)。考试内容:商鞅变法;光武中兴;靖康之变;辛亥革命。分析:A是干支纪年;B是人名;D是谥号,只有C是宋钦宗的年号。 辛亥是干支纪年。光武中兴属于皇帝(前者)。靖康之变所牵涉的皇帝是宋徽宗和宋钦宗,记录的是历史事件。 【结束】 52.(2010年5月泉州市高三质检24题)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四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②所谓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意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③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践这一民族政策④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钥匙”,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国家的统一。上述材料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点拨】 【结束】 53.(2009年1月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调研9题)章实斋云:“盈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即史料)。”史料的价值有高低。近年来,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李鸿章的争议颇多,以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是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B.“文革”中出版《李鸿章反动言论》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答案】D 【点拨】原始史料价值最大。主要参阅的是第一手史料。 【结束】 54.(2010年9月福州八中高三质检13题)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向新闻媒体公布一项重大考古成果,曹操高陵在河南得到考古确认。以下证据中,哪一条是最直接的史学证据 A.墓葬规模巨大,未发现封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 B.墓葬出土的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与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封号“魏公”、“魏王”和死后谥号“武王”相符 C.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D.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年龄相符 【答案】B 【点拨】 【结束】 55.(2010年9月福建省泉州四校高三联考13题)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争议颇多的风云人物。某历史课题小组收集到的下列材料中,你认为最具有历史价值的一项是( &nbsp; &nbsp;)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大传》 &nbsp; B. 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奇闻軼事 C.有关李鸿章的历史学论著 &nbsp; D.李鸿章部分奏折和书信影印件 【答案】D 【点拨】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当然研究它最有价值的是第一手资料,故应该选择D。 【结束】 56.(2010年3月泉州市高三质检13题)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选项属于干支纪年的是( &nbsp; &nbsp;) &nbsp; &nbsp;A.《琶琶行》“元和十年” &nbsp; &nbsp;B.《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nbsp; &nbsp;C.《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nbsp; &nbsp;D.《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答案】D 【点拨】 【结束】 57.(2010年9月广州市花都区高三调研15题)近年来,日本的右翼势力逐渐抬头,公开否认曾制造南京大屠杀。假如中日两国对簿公堂,身为中方的律师,下列资料中,你会选择哪些作为第一手资料提供给国际法庭: ①南京大屠杀时外国记者拍下的照片 &nbsp; &nbsp;②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的回忆录 ③万人坑遗址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④张纯如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 ⑤陆川导演的电影 《南京,南京》 A.①②④ &nbsp; &nbsp; &nbsp; &nbsp; B.②③⑤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C.③④⑤ &nbsp; &nbsp; &nbsp; &nbsp; D.①②③ 【答案】D 【点拨】历史资料(史料)&quot;就是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primary source)以及第二手史料 (secondary source)。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本题中①②③属于第一手资料,④⑤属于第二手资料。 【结束】 58.(2010年5月南平市高三质检17题)有人认为哥伦布的行为是“在世界各地对他们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能采取的野蛮和残酷的暴行,是世界史上任何时期、任何野蛮愚昧和残暴无耻的人种都无法比拟的”。执这一史学观点的是( &nbsp;) A. 文明史观 B. 整体史观 C. 唯物主义史观 D. 民族史观 【答案】D 【点拨】 【结束】 59.(2010年3月福州市高三质检20题)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宣布,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认为曹操的陵墓。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封“魏王”,死后谥号“武王”。你认为在确认曹操墓的下列证据中,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 A.考古学家根据史书记载,得出曹操陵墓位于今河南安阳一带的结论。 B.墓葬中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物品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C.墓中出土的一批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 D.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据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 【答案】C 【点拨】 【结束】 60.(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25题)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A.进化史观 &nbsp; &nbsp; &nbsp; B.文明史观 &nbsp; &nbsp; &nbsp; &nbsp; C.整体史观 &nbsp; &nbsp; &nbsp; D.现代化史观 【答案】C 【点拨】吴于廑强调人类历史成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 巴勒克拉夫说20世纪的历史历史是“全世界的历史”突出反映了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而整体历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 【结束】 61.(2010年3月山东省泰安市一模11题)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的( &nbsp; &nbsp;) 中西科技发明对比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A.问题形成 &nbsp; &nbsp;B.史料收集 &nbsp; &nbsp;C.史料整理 &nbsp; &nbsp;D.历史解释 【答案】C 【点拨】表格不是收集的原始史料,而且对收集的史料进行了加工,形成的表格数据资料。 【结束】 62.(2010年2月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一模)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D.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答案】A 【点拨】主要考</p>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综合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