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21页
试析股权投资及其会计处理
专业:会计
学生:杨红梅 指导老师:罗鸣亮
摘 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根据自身资金的运营和对市场的需要,投资应运而生,股权投资成为企业投资的重要渠道。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健全,股权投资的核算也存在许多核算上的问题。随着公司资本运营业务的增多,特别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对外投资业务所产生的规模效益日益明显,企业合并,股权投资业务的确认,计量规范日益迫切,本论文通过结合实例对股权投资的定义、内容、核算,存在的问题及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股权投资;会计处理;企业合并
An analysis of equity investment and its accounting treatment
Major:Accounting
Student:Yang Hongmei Supervisor: Luo Ming Liang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erprise operating according to its own funds and on market needs, investments came into being, important channel for equity investments into business investment. As the accounting system and constantly improve, equity investments on many accounts also exist for the accounting problem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mpany capital management business, particularly in asset reorganiz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foreign investment operations arising from economies of scale is increasingly clear, mergers, equity activities confirmed that the measurement specifications increasingly pressing, this paper with an instance definition, content, accounting for equity investment, existing problem and analysis of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business combinations.
Key words: Equity investment; accounting; business combinations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
1.1股权投资的定义 1
1.2 主要内容 1
第二章 股权投资会计核算 2
2.1 成本法 2
2.1.1 案例分析 2
2.2 权益法 3
2.2.1案例分析 3
2.3 投资成本 5
2.3.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股权投资 5
2.3.2以放弃非现金资产取得的股权投资 6
2.3.3 成本法与权益法变更核算问题 6
2.4减值准备 7
2.4.1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7
2.4.2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 7
2.4.3合并报表中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处理 7
第三章 股权投资存在的问题 8
3.1股权投资业务的主要变化 8
3.1.1初始投资成本确定方法发生了变化 8
3.1.2 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应用范围发生了变化 8
3.1.3股权投资差额的变化 9
3.2关于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 9
3.2.1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 9
3.2.2权益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 9
3.3关于成本法与权益法相互转换的条件 10
3.3.1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的条件 10
3.3.2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10
3.4关于股权投资差额 10
第四章 股权投资及企业合并案例分析 10
4.1案例一 10
4.2案例二 11
4.3小结 12
4.3.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2
4.3.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3
4.3.3权益法核算 13
4.3.4成本法核算 13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第一章 概述
1.1股权投资的定义
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是指企业(或个人)购买其他企业(准备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于其他单位,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和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
1.2 主要内容
股权投资通常是为(至少在一年以上)持有一个公司的股票或的投资一个公司,以期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济风险的目的。如被投资单位生产的产品为投资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在市场上这种原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且不能保证供应。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通过所持股份,达到控制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使其所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够直接从被投资单位取得,而且价格比较稳定,保证其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但是,如果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不佳,或者进行破产清算时,投资企业作为股东,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投资损失。股权投资通常具有投资大、投资期长、风险大以及能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益等特点。股权投资的利益空间相当广阔,一是企业的分红,二是一旦企业上市则会有更为丰富的回报。同时还可以享受企业的配股、送股等等一系列优惠措施。
股权投资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2)共同控制,是指按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
(3)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不决定这些政策。
(4)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
第二章 股权投资会计核算
2.1 成本法
(1)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2)成本法下的分红问题,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投资年度以后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确认为投资收益.
2.1.1 案例分析
案例1 光明公司发生下列与股权投资相关的业务:
(1) 2008年1月7日,购入甲公司有表决权的股票200万股,占甲公司股份的10%。该股票每股购买入价8元,其中每股含已宣告分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0.20元;另外,光明公司在购买股票时还支付相关税费20000元,款项均由银行存款支付。
(2) 2008年2月15日,收到甲公司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
(3) 2008年度,甲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000元。
(4) 2009年1月6日,甲公司宣告分派2008年度股利,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10元。
(5) 2009年度,光明公司收到甲公司分派的2008年度的现金股利(不考虑相关税费)
(6) 2009年度,甲公司发生亏损200000元。
(7) 2010年1月7日,光明公司出售所持有的甲公司的股票20万股,每股价格为10元。
光明公司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1.2008年1月7日购入股票:
成本=2000000×(8-0.20)+20000=15620000(元)
应收股利=2000000×0.20=400000(元)
借:股权投资-甲公司 15620000
应收股利 400000
贷:银行存款 16020000
2.2008年2月15日,收到甲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400000
贷:应收股利 400000
3.2008年度,甲公司实现净利润,光明公司部进行会计处理。
4.2009年1月6日,甲公司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光明公司应分得股利=2000000×0.10=200000(元)
借:应收股利 200000
贷:投资收益 200000
5.2009年2月15日,光明公司收到甲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200000
贷:应收股利 200000
6.2009年度,甲公司发生亏损,光明公司不作处理。
7.2010年1月7日,出售甲公司股票:
转让部分股票可得价款=200000×10=2000000(元)
转让应分摊的投资成本=15620000÷2000000×200000=1562000(元)
借:银行存款 2000000
贷:股权投资-甲公司 1562000
投资收益 438000
2.2 权益法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企业应在取得股权投资后,按应享有或应当分担的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当期投资损益。投资企业按被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
企业应当定期对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
2.2.1案例分析
案例2 光明公司2008年至2010年对丙公司投资的相关业务:
(1)2008年3月1日,光明公司以银行存款2000万元购入丙公司股份,另支付相关税费10万元。光明公司持有的股份占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20%,对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具有重大影响,并准备持有该股份。2008年3月1日,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9500万元(与账面价值相等)。
(2)2008年4月1日,丙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度的现金股利100万元。
(3)2008年5月10日,光明公司收到丙公司分派的2007年底现金股利。
(4)2008年12月31日,丙公司因合营企业资本公积增加而调整增加资本公积150万元。
(5)2008年度,丙公司实现净利润400万元(其中1~2月份净利润为100万元)
(6)2009年4月2日,丙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审议董事会于2009年3月1日提出的2008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为: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分配现金股利120万元。该利润分配方案于当日对外公布,并用银行存款进行支付。
(7)2009年,丙公司发生净亏损400万元。
(8)2009年12月31日,由于丙公司当年发生亏损,光明公司对丙公司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1850万元。
(9)2010年3月20日,光明公司出售丙公司的全部投资,收到出售价款为1950万元,已存如银行。
光明公司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1.2008年3月1日购入股票:
股票成本=20000000+100000=20100000(元)
借:股权投资—丙公司 20100000
贷:银行存款 20100000
2.2008年4月1日,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200000
贷: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00000
3.2008年5月10日,收到丙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200000
贷:应收股利 200000
4.2008年12月31日,增加资本公积:
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30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00000
5.2008年度,丙公司实现净利润:
光明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400-100)×20%=600000(元)
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600000
贷:投资收益 600000
6.2009年4月2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240000
贷: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40000
借:银行存款 240000
贷:应收股利 240000
7.2009年度,丙公司发生亏损:
光明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损失=4000000×20%=800000(元)
借:投资收益 800000
贷: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800000
8.2009年12月31日,光明公司预计可收回金额:
计提减值前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20100000-200000+300000+600000-240000-800000=19760000(元)
应计提的减值准备=19760000-18500000=1260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260000
贷: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1260000
9.2010年3月20 ,光明公司出售丙公司股票:
借:银行存款 19500000
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40000
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1260000
贷:股权投资—成本 19900000
—其他企业变动 300000
投资收益 100000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00000
贷:投资收益 300000
2.3 投资成本
股权投资应以取得时的成本确定。股权投资取得时的成本,是指取得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取得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不包括为取得股权投资所发生的评估、审计、咨询等费用。股权投资的取得成本,具体应按以下情况分别确定。
2.3.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股权投资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股权投资,按支付的全部价款作为投资成本,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
例如:光明公司2006年1月1日以80000000元的价格购入B 公司20%的股份,购买过程中另支付相关税费20000元,货款已转账支付。
会计分录编制如下:
借:股权投资——成本 8020000
贷:银行存款 8020000
2.3.2以放弃非现金资产取得的股权投资
非现金资产,是指除了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以外的资产,包括各种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但各种待摊销费用不能作为非现金资产作价投资。这里的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按以下原则确定:
①以非现金资产投资,其公允价值即为所放弃非现金资产经评估确认的价值。
②以非现金资产投资,如果按规定所放弃非现金资产可不予评估的,则公允价值的确定为:如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的,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确定。
③如果所取得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比所放弃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更为清楚,在以取得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确定其投资成本时,如被投资单位为股票公开上市公司,该股权的公允价值即为对应的股份的市价总额;如被投资单位为其他企业,该股权的公允价值按评估确认价或双方协议价确定。
④放弃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取得股权的公允价值超过所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准备项目;反之,则应依据谨慎原则确认为损失,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⑤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收到投资者以非现金资产投入的资本时应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收资本记账。而不论投资方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为多少。而投资者将非现金资产换取股权投资则属于非货币性交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的有关规定,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换取股权投资时,应以换取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3.3 成本法与权益法变更核算问题
原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改按成本法核算,或原采用成本法核算的股权投资改按权益法核算时,按原投资账面价值作为投资成本。
投资企业因追加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投资企业应在中止采用成本法时,按追溯法调整确定股权投资帐面价加上追加投资成本等作为初始成本。如何按照追溯法调整?我们认为,可以合并编制追溯调整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首次股权投资,也可以分项编制溯调整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首次股权投资。而不应该只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上的一种账务处理方式。
2.4减值准备
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是针对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而言的,在期末时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的原则来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而可收回金额是依据核算日前后的相关信息确定的。相对而言,股权投资减值这种估算是事后的,客观一些,不同时间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具有不确定性。
2.4.1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1)本科目核算企业股权投资发生减值时计提的减值准备。
(2)本科目应当按照被投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3)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资产减值或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股权投资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处置股权投资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4)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2.4.2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
(1)期末,企业的投资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投资收益——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账户,贷记“投资减值准备”账户。
(2)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投资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借记“投资减值准备”账户,贷记“投资收益——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账户。
2.4.3合并报表中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处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当投资未来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时,应计提投资减值准备。
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进行核算时,由于帐面余额是按照被投资企业净资产价值中所拥有的份额而进行调整的,因此当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可收回价值低于帐面价值时,投资单位也应提取减值准备。如果被投资单位是受投资单位控制的,则在合并会计报表时产生了减值准备应如何处理的问题。
由于现行会计制度对此尚未规定,实务中处理也不一样。有的将其作为合并价差;有的比照内部应收帐款坏帐准备的处理,按原分录抵消。
投资减值准备与坏帐准备同是资产减值准备,但范围不同。对坏帐准备来说,是对局部资产计提的,对应的是母子公司之间某一项债权债务。当母子公司报表合并后,债务方的资产一经合而为一,应收帐款等于收回,坏帐因素自然消除,除非债务方的总资产小于该项内部债务,而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发生,因此坏帐准备应予全额抵消。但股权投资对应的是被投资方的整体净资产,其可收回金额的减值隐含在总资产中。既然被投资单位的总资产减值已成事实,因此合并报表也应反映这个事实。如果在抵消股权投资的同时也比照抵消内部应收帐款的同时抵消坏帐准备的方法,将投资减值准备抵消(即借记“投资减值准备”,贷记 “投资收益”),就会将原来已经反映较为真实的资产又重新虚列,同时高估了收益。
第三章 股权投资存在的问题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执行中,股权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
3.1股权投资业务的主要变化
3.1.1初始投资成本确定方法发生了变化
新会计准则增加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取得被合并方股权的初始投资成本确定方法。
1.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3.1.2 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应用范围发生了变化
股权投资在初始入账时是按投资成本加以计量的,但以后的账务处理程序,则取决于投资企业所持股份占被投资单位股份总额比例高低,或对被投资单位影响力大小程度而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但必须注意的是,新、旧准则关于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应用范围有所变化。
1. 成本法。旧准则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无控制、无共同控制和无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新准则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能够实施控制以及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
2. 权益法。旧准则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新准则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
3.1.3股权投资差额的变化
在旧准则的规定中,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股权投资时,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在新准则中,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应调整股权投资的成本。
3.2关于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
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一直是股权投资核算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而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其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也不同。
3.2.1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
投资企业取得股权投资并按初始投资成本计价后,除了投资企业追加投资、收回投资等情形外,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保持不变。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企业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3.2.2权益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
投资企业取得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并调整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企业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企业净投资的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的情况除外。被投资企业以后实现净利润的,投资企业在其收益分享额弥补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恢复确认收益分享额。另外,还应注意,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企业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企业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进行适当调整后确认。
3.3关于成本法与权益法相互转换的条件
3.3.1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的条件
根据新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企业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股权投资,应当改按成本法核算,并以权益法下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3.3.2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根据新准则规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改按权益法核算,并以成本法下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3.4关于股权投资差额
按照旧准则规定,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股权投资时,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当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时,其差额为不利差额,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投资差额,通过“股权投资——某公司——股权投资差额”科目核算,并按一定期限摊销;当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时,其差额为有利差额,通过“资本公积”科目核算。
按照新准则规定,首先,在股权投资差额的表述上不同,新准则所指的股权投资差额是指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其次在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方式上也不同。只有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才作为股权投资差额核算,计入当期损益,而不是按一定期限平均摊销。
第四章 股权投资及企业合并案例分析
4.1案例一
漳州片子癀集团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股权变动前,其股东有两名—集团公司占80%,某投资公司占20%,2007年6月集团公司斥资800万元从该投资公司购买其持有该公司20%的股权,该公司任然继续经营。股权交换日该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500万元,评估价为3500万元。
对于这个问题会计的相关处理,有三种看法:
1. 该股权收购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控股合并,会计处理为:
借:股权投资 3000000
资本公积 5000000
贷:银行存款 8000000
2.该股权收购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为:
借:股权投资 8000000
贷:银行存款 8000000
2. 该股权收购根本不属于企业合并,会计处理为:
借:股权投资 8000000
贷:银行存款 8000000
对于以上三种意见争议的焦点,一是该项交易到底该不该属于“企业合并”范畴?二是如果属于“企业合并”范畴,是属于“同一控制下的”还是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或是属于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合并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从企业合并的定义上来看,是否形成企业合并,关键要看有关交易或事项发生前后,是否引起报告主体发生变化。报告主体的变化产生于控制权的变化。在交易事项发生以后,一方能够对另一方的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形成母子公司关系,涉及到控制权的转移,该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子公司需要纳入到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中,从合并报表角度形成报告主体的变化—控股合并;或者交易事项发生以后,一方能够控制另一方的全部净资产,被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后失去其法人资格,也涉及到控制权的变化及报告主体的变化—吸收合并。
而在本案例中,集团公司收购投资公司的股权之交易前后,该公司一直都纳入集团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范畴,控制权为发生变化,只是合并比例前后不同而已。所以本人认为,本案例集团公司购买投资公司的股权属于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因购买少数股权新增加的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新取得的股权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在合并资产负债表时确认为商誉,相应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资本公积的余额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4.2案例二
漳州片子癀集团公司将其持有的某证劵公司的1300万股股权(账面价值8950万元,占证劵公司股比为2%),作价1.3亿元,与其控股某子公司持有的甲公司25%的非控制权(账面价值为8500万元)作价9000万元进行置换,子公司另支付4000万元给漳州片子癀集团公司。
对该项交易的会计处理,有两种看法:
1. 此项交易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分录为:
集团公司的会计分录为:
借:股权投资—甲公司 85000000
银行存款 40000000
贷:股权投资—某证劵公司 89500000
资本公积 35500000
子公司的会计分录为:
借:股权投资—某证劵公司 89500000
资本公积 35500000
贷:股权投资—甲公司 85000000
银行存款 40000000
2. 此项交易不属于“企业合并”范畴,会计分录为:
集团公司的会计分录为:
借:股权投资—甲公司 90000000
银行存款 40000000
贷:股权投资—某证劵公司 89500000
投资收益 405000000
子公司的会计分录为:
借:股权投资—某证劵公司 13000000
贷:股权投资—甲公司 85000000
银行存款 40000000
投资收益 5000000
对此项交易,因交易双方均未在股权置换中获得对新取得的股权达到控制的目的,不符合“企业合并”的定义,得出的结论应采用第二种会计处理方法。
4.3小结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本人总结出一下关于股权投资、企业合并的业务的几种情况及相关会计处理方法。
4.3.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借:股权投资(金额为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的相应比例)
贷:银行存款
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金额可正可负)
4.3.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借:股权投资(金额为被合并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相应比例)
贷: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
4.3.3权益法核算
1.投资成本﹥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2.投资成本﹤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
4.3.4成本法核算
借:股权投资(金额为初始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结论
在我国市场经济下的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纷繁复杂、迅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因此,面向未来,找出企业仅有的关键领域进行界定,并进一步地分析国家经济发展方向,采用创造性的经济策略,是企业全方位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企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预料的发展潜力。通过以上对股权投资核算中主要涉及的问题、核算方法等进行规范的概述,结合一些案例,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股权投资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企业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和保持旺盛的投资力,应当十分重视股权投资核算,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王志宏. 浅析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与张瑜东同志商榷[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3
[2] 张秀娟. 增资引起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会计核算[J]. 财会月刊
[3] 王廷章. 新企业会计准则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J]. 今日科苑, 2007(08)
[4]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 余兴无.浅谈新会计准则中股权投资会计核算的变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
致 谢
在完成本篇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本人得到了许多老师及朋友的精心指点,她们为此付出了心血和精力,在此请允许我向她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罗明亮老师。本篇论文从提纲到初稿乃至成稿,都经过他精心的指导和修改,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许多宝贵的意见。特别是在关于论文目录方面,老师给予了很多使用且我不懂的一些建议。
其次,我要感谢教学中心的老师。是他们对论文选题、选材、编写格式等方面给予了细心的指导与参考方式,使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我论文是建立在他们研究基础上的,是他们如此优秀与有益的成果,使我的论文增色。
股权投资类型现状分析
1、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Long-term investment on stocks)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是为长期持有,以及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
(1) 收益核算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有成本法和权益法。
成本法的适用范围一是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二是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一般而言持股比例在20%以下或50%以上(含20%和50%)。而权益法主要适用于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一般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
(2) 投资评估和项目后评价
“王宝银(2008)[2]认为投资评估中的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时间超过一年的企业对外投资,一般在‘长期投资’账户上反映。企业的长期投资又可分为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企业的长期投资总是以其各类资产作为资本金对外投放的,且用于长期投资的资产发挥着资本的功能。因此,对长期投资的评估实际上是对资本的评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和实现投资增值,对被投资企业获利能力的评估。长期投资评估不仅仅对被评估企业自身的评估,还需要对被投资企业或单位进行审计、验资和评估。”
2、私募股权投资
私募股权投资,从投资方式角度看,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
(1) 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