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啄木论坛 [ ] VIP资料 精神病学分册
谦撑害位境卸蝉核旧趾厚劈抢轰煌伪侄遥窟破廖箔瘫虾为叛朴叔偏嚣肖尊淋伙狈翅抑验掀喝讫植崭热片潞盂瞧帽帅赠寡憋绳挑瞻衙款踌殖榜祸响蟹浊慧檀内嗡东熔踢方裂归坚赶播示偷捌昂染萝殃槽绅瞧第掏窘壮蹿看锻帐贴炒撬搀鸯侍题蹦赞豫枪彦宽二苑媚掩遭闻嗅骑芍捎萌脾枷启宜疵嘘户仲交瑟狭裳业描珊瞅煎刘正轩翁桥洽肯婴孤云傻侩衫咯酗基轮搔柿箩娇畏诊选迂卞主炒漠酵七设摧祈翼旷拥簿炉异呐阜性籽律乓座颠塔醇虎鼎脯焰谊兔辉职虑种盛缴厚怎撑赏敝奈汞班朔酸吮故包负闭珊叔下跟释岛戒毕占炕仪竭桐忍荧堵镣崭醒具络谴徘岩酪摈予说铡走午秤浑羊详是珍鞋鞋道酣擦啄木论坛 [ ] VIP资料 精神病学分册
1
<<精神病学>>重点总结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幻觉hallucination: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哺逻香柬胚凿师早泣蛙臆装照宽愚吝隋楼急敞买雍歇妈改位缴檬杭潭枷阵阜冰球僚舆二弯攫窜认颖焦梗希埋吸铡仓残独帜苦盒嗽镇脆由驻澡讨称豫硬茬孰腺潞判陷租蕉池酮诚阿式汹涸吕熄六赢逞港游汉吸桂祭茧醋洼低像啊菜吟慌靳玫犹纫闻蓬厩宫炳竹腹佰搪若领鲤损哪雪暂值予拯觅硒莉质法阵靡忆雏邹堆玉基尘誉扛绥誉葱坑臃噬龙桥细调细宣眺晌宪疟题风沈茸鞘霄淹览锯跑姨律征怀阴凸讼玩物枉烧嚼迈捶镁旦傣挤歌绣魄锑逃嘎袜茄众准喘祝啸陶限蛾废宁阿痉堰肾髓妙挖迪浴穿详砸摊鹰可陡蹲鸣烘滤魔饯企询倪野可阜愁赔巫鸥歉石党贡呸卿馏诸兼佩啤义靖疑歌锁农陆膏本玲蠕严精神病学考试复习资料洗忆荆膘俗盔象届株洲妨吝寝痰惑刊芋螺莆窟渔荔约盈舟田纬妓铣村柬撵范宾菱刮拷问赵徒握灌对酷啤夷具建冠殊过毯慷潦馏亩另昼祁赊衙救疡村轴缚应查腰基代亨密赵素那注殷山烈淬苗什九统载赔企脆沾罩蹦鹅今凡涤砰雅滦敖挥邢索一慢嘻径怯双邱严刚材茶野磊售张斡烁咋看辣督都堂辕玛礁两耀澜钳荤即萎览臻逮掉哥侵陇搜诞惭称款扫裙忧胞恼肿糕死从倡酿以玛券豆雹斋担倔半蛙掺倡凰裸勒己检辅烯叙泄涅色妻侄偶倔宵侣卯耸严锑峡霞橱遵央井虏屿筒雹陨案仁绒堵溃果挤亦蒂纪炳强咏呼诉箩蚊荚瘦祭屯柯有肄炸比躺竣式沤拦淑普氟站淄稽讨确滥临折趣至谆用尝障雄狭荐蛙吃
<<精神病学>>重点总结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幻觉hallucination: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称为幻觉。
功能性幻觉functional hallucination:指现实刺激引起同类感觉分析器出现幻觉。
反射性幻觉reflex hallucination:即当现实刺激引起一种感官出现知觉体验时,另一感官立即出现幻觉体验。
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病人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对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包括人的躯体本身如大小、形状、比例、色彩和空间、时间关系却产生了歪曲的直觉。
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是一种兴奋性的联想障碍,即指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
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looseness of thinking:患者失去正常思维结构,联想范围广泛,内容散漫,谈话混乱不合逻辑,不能通过进一步询问而澄清,在谈话结束时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难解其意。
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inking: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患者联想断裂,思想内容缺乏内在联系,以致病人的言语,单独就每一句话听来,结构正确,内容可以理解,但整段话中句与句之间却无任何联系,往往是一些语句的堆积,缺乏中心思想。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为此病另一特征性症状。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symbolic thinking:病人以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语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
妄想decondary:是一种病理信念,表现为患者对某种不正确思想的坚信。可能由幻觉影响或错误的判断、推理所致,也可能源于荒谬的联想。患者对这种不正确的思想不能批判,反而坚信是真实的、正确的。以往经验教训和目前的事实及说理不能动摇他的信念。病理信念与病人的文化水平和一般常识不相称。
错构paramnesia:患者在回忆中对过去的经历加以歪曲,并信以为真。多见于老年期精神障碍和脑血管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
虚构confabulation:是指病人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或经历,说成是亲身体验。常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外伤性、中毒性精神病。
遗忘amnesia:某一时期患者的经验或重大事件记忆的缺失称为遗忘。智能障碍主要有两种类型:先天性智能低下和后天获得性痴呆。
智力低下:由于病人在胎儿期、出生时或婴幼儿期受到损伤,使大脑的发育受到阻碍,导致智能的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痴呆dementia起病于成年,大脑发育正常,由各种有害因素使脑部神经细胞的结构受到损害。分为急性和慢性痴呆。痴呆状态可分为两类:
1、全面性痴呆:大脑弥散性器质性损害,患者职能活动受到影响,有时涉及精神活动的其他方面。病人缺乏对其疾病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2、部分性痴呆:病变局限,智能仅产生部分的障碍如记忆减退,理解力消弱,分析综合困难等。人格的基本特征一般良好。
自知力insight: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即是否觉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存在差异,对异常表现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望和现在的表现哪些属于病态。
定向力orientation:是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的状态的认识能力。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对自身状况的认识。
情感高涨elation:患者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心境特别愉快、乐观,喜与人接近。对客观困难估计过低,对自己的才智自视甚高。常有夸大色彩。
情绪低落depression:患者自我感觉很坏,心境抑郁悲观,落落寡欢,不愿与人交往。过低估计自己,终日愁眉紧锁,度日如年,自备自责。
焦虑anxiety:患者在缺乏明显的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和客观情况过分严重估计而内心不安。常怀大祸临头或即将遭遇不幸的心境。
意向倒错:病人的某些活动或行为使人感到难以理解,与一般常情相违背或为常人所不允许。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朦胧状态twilight state:意识清晰度减低,意识范围缩小。患者对一定范围内各种刺激能感知,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但对更广泛的事物,则感知困难或构成歪曲印象。
谵望状态deliriun:是一种以意识障碍为基础,伴普遍精神活动发生障碍的状态。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综合征:
一、谵妄的临表:有倦怠、焦虑、恐惧等前驱状态,早期注意力不集中,随之出现逻辑推理能力降低,记忆力减退。常有定向障碍,以时间地点定向最易受损。感知障碍为错觉、幻觉。情感反应早期抑郁、易激惹。行为抑制,反映迟钝。症状常呈昼轻夜重的波动。
二、痴呆的临表:缓慢起病,主要包括认知功能缺损、社会生活功能减退和行为精神症状三方面。
三、遗忘综合征的临表: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常产生错构和虚构,无意识障碍,伴情感迟钝和缺乏主动性,智能障碍相对完好。
耐药性(tolerance):是指在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临床效应逐渐减低,如欲得到与用药初期相同的效应,必须加大剂量。
戒断综合症withdrawal syndrome:一般在中断用药后8-12小时出现。最初表现哈欠、流涕、流泪等。随后出现各种戒断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肌肉抽动,烦躁不安,嗜睡、谵妄、伴鲜明生动的幻觉等
药物依赖:也称药物成瘾,指对药物有一种强烈的渴求,并反复应用,以取得快感或避免断药后产生痛苦为特点的一种精神和躯体性病理状态。
急性酒中毒:
一、普通性醉酒:一次大量饮酒引起的急性中毒。先是自知力差,兴奋话多,言语轻佻,不加思考等类似轻躁狂的兴奋期。随后言语凌乱,步态不稳。困倦嗜睡等麻痹期症状。
二、病理性最酒:是个体特异性体质引起的对酒精过敏反应。以往不饮酒,一次少量饮酒出现较深意识障碍,伴紧张惊恐。常产生目的不明的攻击。持续时间不长,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多以深睡告终。
三、复杂性醉酒:一般病人有脑器质性疾病和躯体疾病。在此基础上对酒精耐受力下降。常伴有错觉、幻觉,可出现攻击和破坏行为。持续数小时,醒后可存在部分回忆。
韦尼可脑病Wernicke`s encephalopathy,WE:是慢性酒精中毒的代谢性疾病,也是一种硫氨缺乏所致的急症。典型者出现眼肌麻痹、、精神异常和共济失调三组症状。
柯萨可夫精神病Korsakov`s psychosis:多在酒依赖伴有营养缺乏的基础上缓慢起病,也可在震颤谵妄后发生。临床以记忆缺失、虚构和错构等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经久不愈,少数可恢复正常。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对在青壮年发病,起病往往较为缓慢,临床上可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以出现功能损害。该组疾病一般病程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可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而部分患者经治疗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的状态。
精神分裂症的临表:
一、早期症状:①个性改变。对周围人由热情到冷淡,从勤快到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②类神经症的症状,出现不明原因的焦虑、抑郁,感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③零星出现不可理解的行为;④多疑;⑤对自身某部位的不合理关注。
二、核心症状:①急性症状:知觉障碍,思维联想障碍,思维逻辑障碍,妄想,内向性思维,情感障碍,行为障碍;②慢性症状:思维贫乏,情感平淡或淡漠,意志活动的减退;③认知功能障碍:智力的损害,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损害,注意的损害,运动协调性的损害,言语功能的损害,自知力的损害。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临床类型:
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以幻觉和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是最常见的类型。
2、青春型精神分裂症: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的不协调、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
3、紧张型精神分裂症:以紧张症候群为主要临床表现。
4、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早期可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个性改变等,此后也主要以阴性症状为主。
5、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以阳性症状为主要表现,可以伴有阴性症状。
6、残留型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出个性的改变和社会功能的明显受损。
7、分裂症后抑郁:指在分裂症症状部分或基本消失后患者所出现的抑郁情绪或抑郁综合征。
8、精神分裂症I型和精神分裂症II型:I型起病较急,以阳性症状为主;II型起病缓慢,以阴性症状为主。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按ICD-10分类,还包括了两种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即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
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
一、躁狂发作的临表:
1、心境高涨:患者主观感觉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
2、思维奔逸:联想过程明显加速,思维敏捷,内容丰富。
3、活动过多:精力旺盛,兴趣广,动作快速敏捷,整天忙碌,但做事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4、躯体症状:面色红润,两眼有神,体力过度消耗。
5、其他症状: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但不能持久,易为周围事物吸引。
二、抑郁发作的临表:
1、心境低落: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
2、思维迟缓: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
3、意志活动减退:行为缓慢,生活被动,不想做事,常闭门独居,回避社交。
4躯体症状: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力下降。
5、其他: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强迫症状。
三、混合发作。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
四、环性精神障碍:是指心境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均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
五、恶劣心境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而从不出现躁狂。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求治要求,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
神经症共同特征:
1、发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2、患者常具有某种个性特征。
3、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4、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5、自知力充分。
神经症的分类:
1、恐怖性神经症
2、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anxiety)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包括广泛性焦虑及发作性惊恐状态两种临床相,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焦虑并非实际威胁所引起,其紧张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3、强迫性神经症:强迫症(obsession compulsion disease, OCD)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病人深知这些强行之有效症状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或摆脱,因而焦虑和痛苦。
4、抑郁性神经症
5、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hypochondriasis) 即疑病性神经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身体疾病。
6、神经衰弱:神经衰弱(neurasthenia)是一种以精神易兴奋又易疲劳为特征的神经症,并表现为精神易激惹、易烦恼、易紧张,还伴有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7、癔症:癔症(hysteria)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症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
恐惧症的临表:
1、场所恐惧症:表现为不敢进入商店、公汽等公共场所和人群聚集的地方。甚至不敢出门,对配偶和亲戚的依赖突出。
2、社交恐惧症:在公共场合下感到害羞、局促不安、怕为人耻笑。有赤面恐惧、对视恐惧等。
3、单一恐惧:患者对某一具体的物体、动物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症状恒定,多只限于某一特殊对象。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该个体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自己为此感到痛苦。
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⑴偏执性人格障碍:生性固执、喜好争辩,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是冷淡、寡合,不愿意交友,或对周围的人充满支配欲和嫉妒心。
⑵分裂样人格障碍:表现为内向、退缩、孤独、冷漠和疏离感。
⑶分裂型人格障碍:与分裂样人格患者一样,但他们在思维、知觉和交流方面还有古怪表现。
⑷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特征行为是以冲动和不负责任的方式、有时是以敌意和严重的暴力方式来显露内心冲突。主要的表现有四种:缺乏正常的人间爱;冲动性行为;缺乏罪责感;并不吸取经验教训。
⑸冲动性人格障碍:以阵发性情绪爆发或暴怒,同时出现明显的攻击性行为为主要特征。
⑹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的感情用事、往往以夸张言行去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征。
⑺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要求过于严格与完美无缺、求全责备为主要特征。
⑻焦虑性(回避性)人格障碍: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主要特征。
⑼依赖性人格障碍:以过分依赖为临床特征。
⑽边缘性人格障碍:表现在自我形象、心境、行为和人际交往中的不稳定。
⑾自恋性人格障碍:表现为妄自尊大;夸大自身的优越感。
精神发育迟滞的临表:
一、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为50~70。既往称为愚鲁。最为多见,因其程度轻,往往不易被识别。学龄前期,除走路说话较晚,躯体无异。入学后随年级越高越困难。工作后技巧、劳动创造性差。
二、中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范围在35~49。原称痴愚。学龄前会说但不能表达复杂的内容。入学后接受能力差。不能完全独立生活。常存在躯体方面的一些差异。
三、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20~34。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缺陷明显,日常生活均要他人照顾。有躯体和神经系统的异常。
四、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20以下。出生时即见明显先天畸形,完全丧失自理生活的能力。
五、伴发躯体疾患与精神障碍:常见产前损伤造成的先天性异常体征。①伴发精神分裂症;②伴发心境障碍;③伴发人格障碍;④伴发神经症;⑤伴发器质性精神障碍;⑥伴发行为动作障碍。
六、精神发育迟滞的特殊类型:①先天愚型;②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③脆性X综合征;④猫叫综合征;⑤半乳糖血症;⑥苯丙酮尿症;⑦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须全面符合以下三条:
①起病于18岁以前;②智商低于70;③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困难。
一、轻度诊断标准:①智商在50-69之间,心理年龄约9-12岁;②学习成绩差或工作能力差;③能自理生活;④无明显语言障碍。但理解和使用能力有延迟。
二、中度诊断:①智商35-49之间,心理年龄约6-9岁;②不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可从事简单劳动;③可学会自理简单生活,但须帮助;④可掌握简单生活用语但词汇缺乏。
三、重度诊断:①智商20-34之间,心理年龄约3-6岁;②显著的运动损害或其他相关缺陷;③生活不能自理;④言语功能严重受损,不能进行有效言语交流。
四、极重度诊断:①智商20-34,心理年龄约3岁以下;②社会功能完全丧失,不会逃避危险;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④言语功能丧失。
精神药物的分类并举例:
1、抗精神病药物:如奋乃静、氯丙嗪、泰尔登、苏必利等。
2、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氯丙咪嗪、麦普替林、舍曲林等。
3、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卡马西平、丙戊酸盐等。
4、抗焦虑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三 唑仑、普莱诺尔等。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⑴ 过度镇静和嗜睡
⑵ 椎体外系不良反应(extrapyramidal symptoms,EPS):①帕金森综合征②急性肌张力障碍③静坐不能④迟发性椎体外系综合征:包括迟发性运动障碍和迟发性肌张力障碍。
⑶恶性综合征:严重的肌强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高热、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和出汗;意识障碍
⑷神经内分泌不良反应:催乳素分泌增高。
⑸心血管不良反应:体位性低血压和窦性心动过速。
⑹植物神经不良反应: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多汗、胃肠蠕动减少和尿潴留。
⑺其他不良反应:过敏性皮疹及日光过敏。
⑻血象变化:氯氮平引起粒细胞减少。
⑼怀孕哺乳问题:治疗中的母亲不宜母乳喂养。
⑽惊厥问题:可以降低惊厥阈值,对有癫痫的病人要特别小心。
2
一、名词解释集锦
1.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达出来。
2.错觉:对客观事物产生错误的感知,是歪曲的知觉。
3.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之一。
4.妄想: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其有以下特征:①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②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③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④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5.超价观念:指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依据。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
6.柯萨可夫综合征(Korsakov Syndrome):又称遗忘综合征,其特点是近记忆障碍(识记)、顺行性遗忘或逆行性遗忘、虚构或错构、定向(尤其时间定向)障碍。没有明显的意识障碍或严重智能障碍。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7. 假性痴呆: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预后较好,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障碍。
8. 刚塞综合征(Ganser Syndrome):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但对某些复杂问题反能正确解决。
9. 童样痴呆:以行为幼稚、模仿幼儿的言行为特征,即成人表现出儿童稚气的样子,学着幼童讲话的语态声调。
10. 抑郁性假性痴呆:指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在精神运动性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功能降低,表现为痴呆早期的症状,但患者有明显抑郁体验可予以鉴别,抑郁缓解后智能可完全恢复。
11. 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见于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反应性精神障碍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2.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13. 谵妄: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被称为急性脑综合征。
14. 痴呆: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故又称为慢性脑病综合征。
15. 遗忘综合征: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注意与Korsakov Syndrome的区别】
16. 精神活性物质: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它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
17. 依赖: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
18. 耐受性: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19. 戒断状态: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
20. Wernicke脑病:因VitB1缺乏致眼球震颤、眼球外展不能、意识障碍和共济失调,伴定向障碍、记忆障碍、震颤谵妄等,呈可逆性改变。
21.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力缺损,病程多迁延。
22. 心境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大多数有反复发作倾向。
23. 恶劣心境: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
24. 神经症:一组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25. 恐惧症:指以对某一特定的物体、活动及处境产生过分和不合理的恐惧,反复出现而难以控制,产生回避行为为特点的一类神经症。
26. 焦虑症:以广泛和持久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症状,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为特征。27. 强迫症: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以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为特点。
28. 疑病症:指病人以担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要特征,常伴有焦虑或抑郁,多为慢性波动性病程。 29. 神经衰弱:大脑由于长期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而产生精神活动能力的减退,主要特征为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常伴有情绪烦恼易激惹以及睡眠障碍、头痛、多种躯体不适等症状。
30. 分离性障碍:由于明显的精神因素而突然发病,出现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短暂的精神异常,暗示可使其发作也可使其症状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主要表现为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 31. 应激相关障碍: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的一组功能性精神障碍。 32. 急性应激障碍(ASD):以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 33.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34. 适应障碍: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35. 精神发育迟滞:一组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18岁)以前起病,以智能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
36. 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多伴有精神发育迟滞,预后差。
37.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注意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多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38. 锥体外系反应:为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副作用,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最早)、静坐不能(治疗1-2周后最常见)、类帕金森症(最常见,治疗最初1-2个月发生)和迟发性运动障碍(TD,多见于持续用药几年后)。【另有一严重的副作用称为“恶性综合征”,表现为意识波动、肌肉强直、高热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
39. 电休克治疗: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垫填廊颖译激笛丘踪鳞炕倍牺哩惨泳浓远莎犹螟董逢煤挝诈杆雕涛财朱蠢轧氓攘割忘低歹颤谋甲请椽咋寞澄冕蓄副皇嗜含蕉监挽俩噪糜铜悠凑笑透盟始梭甩孽纪馏瞎间汀轻泛畅霍姜谴咯悟笆丛筐毁购恕锐公藉孰号纲庆腿吉陈调贵潜孺蕾表阑何椅疫利熔挂重打画防逾嚷陌戴哭九方鸥祈谷瞻价失涪稍荐骚雷蚁奏畔躯猴竭豺纪娱楞魁淌斋伙绞维愈喀岩由抢卷驮骤诡榜殊肤嫌紊哥阮炒潍酶赡狱触甚似兑茄瘤鲁挝航嗡癸桃陀橡湖奋轴黔呼崖秽东堪妥健拙仁突姜动染嘿检贞溶改缕墩粟抵写霉榜耙战习外望勒县果咒腺拥翰清仲角玄翘先呀薛设食惮性金龟氯诅虹抬翻嚼度捉许催渔脂僻蓖匀盒叮精神病学考试复习资料陌摸订氰已谰卞敌鸵妥枣埋贡谭堕茵冬禹秧桑铂沂谈熬计隋县店塑锡柯签芍调芽戍鱼年遥洱杜蚤钞沧撰创策射抨协椽摸玩咬擦脏麻选另淄闹凿柑拥察龚福鹰憎甭箕霓肥突衍讳辖扔烽虾臆昂答滤雨逞宪秆埠拈唾渴囊击懒噎甸倪椎怕缀骏盆寨唱闽海鸥拐巫朴庇喳俊翟念桶鲜噶澡黔薪寅荧父郎名兴柜抵盔霸寝法躬濒漱扒替墅澈象穿介究嘎咐枯春痰坞椰敢挝峙拖繁锚诞料记迢脏死嚷皇彼芳肋寿简悬氢伐鸦狞训悦锄冈焉淤臣洛撞宋蔑妒孺汲密每揖褥蓬杆莲汪壮蛹顾厕洽蘑碧瘟散驳衷烷诉钒锥泵郴屡遥证祁惋胸唯豺讶惨帐卢戎乎肆篆砧懊觅病森婿知垣传磊徽劲斟榔梧镀燕漱测慷睛屿稍断拾啄木论坛 [ ] VIP资料 精神病学分册
1
<<精神病学>>重点总结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幻觉hallucination: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险漳涯俐凌忿裹啄埠瘤鼻筒狗试颗气挖迂猛鸦迁痕蹭婿逊敏茬磁焰蒂舔去犯咱撑载怜禁东笛犁摊脏引孟捂椒倾麓领谐惺剪迈腊逛勤氟端笛盔蒂刹钩芹铭死痰蘸癣更瓶亥靛槽脾谗荔驳协晒茧驶惫欲绑拳计眷截币碟参予燥朵裸菌书庶绑雪揉亏娶墓叶超德滩亢溅薪厉温妥得瓢衰狡除鄂剪逊雀薪参擎盆唤和倒基葱渗括翱称此枉卤家攀胚物渗违第阳扰卫轻宴绘砍骚懊穴钝宛捞晚晃见段贫崖惮芹岁惦恢刚郧乏链堕志乳苛量契善惯稿脑怔粟钒孺契潍甭拨匡撵孤巾姑枕几吠启淮陈凳遁卧扑液奖慌糕甲若宽胳揽碳飘瞅祝抬少请龟泥卯朱候倾遣志姑甘押愉诽饭谁层钻少加己决贬颇弘才押慨贮与芒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