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复习二
专题二、新中国民主政治
各项政治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召开的政协会议标志政协制度建立,人民代表
(2)大会制度——在1954年宪法中正式确立,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5页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7页
1、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一)形成与创立时期: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a、时间1949年9月;b、地点:北平;c、参加人员: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
内容:P2;d、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多方面准备。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书15页)
1、召开时间:1954年9月。 2、主要内容:通过1954年《宪法》。(五四宪法)
3、1954年宪法:a、性质:社会主义类型;b、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1954年宪法确认民族区域自治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先后建立内蒙、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五个自治区。(27页)
(二)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例如: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开除出党,迫害致死,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在动乱中,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的保障。
(三)法制的恢复和加强——改革开放后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人民深刻认识到,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动乱,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具体做法:全面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召开追悼会)
2、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第四部)。a、1982年宪法的评价,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b、其它单行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颁布实施的意义:①反映了我国法律建设取得显著成就;②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共识;③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初步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198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实施。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村长)
民主政治建设给我们的启示:(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补充: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次巨变
1、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2011年是100周年)
2、1949—1956年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1978年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