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倦怠的归因及对策
南宁市武鸣县甘圩镇赖坡小学 谢江花
内容摘要:本文经过摸索归纳出导致高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的四个主要原因,并通过观察和分析,总结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 倦怠心理 原因 培养 兴趣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期,他们的的求知欲发展得很快,但自制力显著下降。心理发展中的独立性与幼稚性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出对英语学习的倦怠态度。因此,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性格发展处于一种非常矛盾、变化无常的状态之中。 他们不再唯老师之命是听,对老师的教育时违时从,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也比较难于集中到学习上来 。而以“听、说、读、讲”为主的英语课堂越来越不能激起高年级学生的兴趣。因此现在的高年级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不再像三、四年级的时候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有的甚至产生了倦怠心理,以致各个方面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是“说”和“听”,还有对于国外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也不能有很好的认识。 我们调查了一下,发现三年级98%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上课回答问题特别积极,而六年级58.5%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不感兴趣,只是把它当成一种任务。观察中我们还发现学生做试卷和作业的时候表现出厌倦的态度,并且做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只为尽快完成任务,错误率要比以前高出许多。试卷评讲的时候有些学生注意力会经常不集中,也不知道去订正。我们就在想,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是我们想要的吗?这是怎样的原因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的呢?经过长期的摸索,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的。
一、 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完善
在我镇中小学大部分都实行大班制教学,如我校一至六年级共有12个班,每个班都超过35人。这样的大班教学,教师是不容易很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的,也就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是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同样地,也不是全班每位学生都喜欢这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由于高年级语法知识容量的增大,这会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困难,倘若老师没有正确的处理好,就会让学生形成厌倦的态度,使其兴趣大大地减弱。
二、缺少用英语交流的对象
现在的学生都很愿意表现自己,可是英语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说”之外,其他的时间几乎接触不到,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学生,出了校门就不会听到任何一句英语,这就会让学生的口语得不到锻炼。其实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说的能力”并不强,只会课本的知识,不会综合运用。究其原因,这或许就是缺少了一个可以让学生用英语交流的对象。
三、家长的重视度不够
现在的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自觉性不高,回家还要父母看管或者叮嘱才能完成作业。而在农村里的家长懂英语的更是很少,虽然重视程度相对以前好很多但是还不够。我们调查了几个班,发现家里有英语磁带的1%不到,父母懂英语的只有5%左右。一些家长甚至认为,学好语文和数学就可以了,因为以后走进社会要讲普通话,要算数,而英语学来没有什么用。这样导致学生在家不自觉读英语,在学校也不愿意读英语,日积月累,就对英语就失去了信心。
四、英语课外书的缺乏
新版本的小学英语教学才渐渐地普及,其中五、六年级许多的教学内容会涉及到国外的风土人情,比如Book7 Module4就涉及到了外国的节日,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是没有什么途径去查阅这方面的资料,因为有电脑的家庭寥寥无几,学校的图书馆里有相关的课外书,他们也懒得去翻阅。这样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就有了一定难度,即使后来老师查了资料再进行了讲解,还是感觉比较空洞。像高年级这样的课文是很多的,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相对减弱。
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是最常见的,也是很关键的,这也是导致大部分高年级学生对于学习英语不积极的主要原因。英语的学习不仅是指写、读,还包括听和说。要让学生有好的成绩,就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这门课、期待这门课,这样在各个方面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现在,学生连起码的兴趣都没有,何来让他们提高之理!《新课标》强调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角色要转变,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个性取向,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学生不断向上攀登。《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健康内容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等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我们教师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与更多的时间放在设计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活动上。那要怎么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呢?通过这两方面的观察与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一,形成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兴趣点”,这是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的长期保证。试想如果学生整天面对的是一个“冷面”老师,他们怎么能轻松自如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展现活力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多一份“爱心”与“耐心”,注重学生情商的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我们应关爱每一个学生,耐心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潜能,并且小心呵护这种可贵的积极情感。如果教师具有很强的亲和力,那么学生更愿意接近他,就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安排的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第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唤醒学生的“兴趣点”,这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释放活力的前提保证。在新课开始前让学生做一些快速热身运动,如听口令、做动作,绕口令,朗诵英语诗歌等,也可以唱一些英语歌曲。这些简单的活动却能真正地带给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快乐,也为英语课堂带来活力。这些活动也可穿插在其它环节中。如郑雄兰在教授Book5 Module7 He can’t see 这一单元时,她先让学生猜动物谜语,当有学生猜错时,就请他们上台表演朗诵英语诗歌,或唱英语歌曲。
第三,精心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这是增强课堂活力的关键所在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心理上已开始排斥幼稚的游戏活动,如模仿动物叫声,陈旧的单词归类游戏等,所以游戏的设计要趋于理性。设计合理游戏活动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谢江花在教授Book7 Module4,因本课涉及节日名称和节日活动,第一课时教学的词汇量很大。她作了这样的安排:先复习已学的有关节日的单词。如: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Halloween 等,接着用Sunday, Sunday, It’s Sunday . Let’s , let’s go shopping .配上音乐编成chant 。在新授节日名称和有关这个节日里人们活动词组时就套用这个chant ,如Flag Day, Flag Day, we carry flags, we sing songs.就这样学生学得都很投入,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兴趣点”,这是英语课堂活力的源泉。新的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崭新的英语教学境界。新标准英语教材选用贴近生活的题材,倡导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作用应是协调、促进和指导。教师要创造一种积极的气氛让学生得以充分调动、充分发挥。不能把学生当成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忽略其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作用。而且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已获得了一定的自主能力,他们完全有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如在单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示范发音后,单词的拼读完全可以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完成。
第五,教师教学方法要多样性。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了积极性时,教师应当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实施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对全班的学生有一个全面、具体的了解,要知道高年级的学生主要还是靠视觉和阅读来接受所学知识的;其次,教师可多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难点与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的相关背景和内容;最后,教师要注意知识的多元化与整体性,安排好整节课堂的节奏,使学生能在轻松的课堂中学习,让学生感觉到上课也可以是一种享受。在我所听的公开课中,发现许多老师都运用了多媒体,学生上课很认真、很积极。这样老师教的轻松,学生也学的开心,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这几方面要考虑之外,教师也还要做父母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更加注重孩子的英语学习,我们相信在父母与老师的努力下,学生就会有信心学得更好。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确实,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动力。我们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照顾他们的心理需求变化,精心组织和安排好各环节的教学活动,一定能让他们释放激情,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