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山市东升高级中学高一理科班生物周末作业(第11周)
(第1章——第3章第1节)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题号
11
12
13
14
15
选项
1.下列有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C.它们都有染色体和基因
D.原核细胞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具有统一性
2.用化学分析法测得某有机物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如下表所示,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A. 核酸 B.脂肪 C.蛋白质 D.糖类
3.澳州罗宾·华伦和巴里·马歇尔两位科学家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发现了胃炎、胃溃疡和十二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菌感染造成的。下列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没有线粒体、核糖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B.细胞中具有拟核、核内有染色质
C.构成细胞的物质中不含纤维素,但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D.细胞内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蛋白质成分
4.下列诸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操作是
A. 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 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C. 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象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D. 转换高倍物镜之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5.水果含有微量元素Zn,而锌是构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核酸和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锌就会导致大脑发育不良。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A.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对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6.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下图所示,则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内的m有4种
B.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b为8种
C.若由b构成的核酸能被甲基绿染成绿色,则a为脱氧核糖
D.若a为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得到的化合物有4种
7.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脉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
①尿液 ②胃液 ③汗液 ④唾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美国的Paul Lauterbur和英国的Peter Mansfield发明了核磁共振技术(MRI),MRI可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因此两人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因为许多疾病会导致组织和气管内水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好能在磁共振图像中反映出来。下列有关细胞中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最多
B.构成人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含水量是不一样的
C.病变器官的水分会发生变化但代谢速率不会改变
D.老年人细胞中的含水量比婴儿细胞中的要少
9.胰岛素形成时,首先在胰岛B细胞中先合成胰岛素原,胰岛素原再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最后生成胰岛素(如下图所示)。该过程中一定会改变的是
A.肽键的数量 B.元素的种类
C.氨基酸的种类 D.“—S—S—”的数量
10.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选择含叶绿体丰富的叶肉细胞,因为叶绿体中也含有较多的DNA
B.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使DNA水解
C.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防止细胞破损时溶酶体对核酸的破坏
D.用高倍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红色的RNA分子
11.某一蛋白质由4条肽链组成,共含有109个肽键,则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NH2和 —COOH个数及氨基酸数分别为
A.105个,105个,105个 B.110个,110个,110个
C.4个,4个,113个 D.1个,1个,113个
12.媒体报道的“地沟油”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但还含有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的组成元素一定是C、H、O、N
B.“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遇苏丹Ⅲ染液可能呈现橘黄色
D.“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易溶于水
13.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做不到的是
A.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过程 B.观察细胞吸水后的体积变化
C.离心后可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D.检验膜的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
14.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A.细胞膜将细胞与体内液体环境分隔开
B.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C.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
15.科学家揭示出电压控制的钾通道,这些通道是负责K+进出细胞的“看门”蛋白质,它们在神经和肌肉细胞上的作用与晶体管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一样,如开关。这一成果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细胞膜具有
A.识别功能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免疫功能 D.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二. 非选择题
16.下图分别为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单糖连接而成的,其中属于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的是________。这三种物质中,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 。
(2)乙图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即图中字母________所示的结构,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________(①②或③)连接起来的。
(3)丙图所示多肽由________个氨基酸形成,由____种氨基酸形成,该化合物中有____个羧基。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经________过程形成的,此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填结构简式)。
17. 2015年9月1日,四川最长寿老人付素清迎来118岁生日。有科学家对其身体基因进行检测后,发现她的钙磷代谢调解能力、叶酸利用能力都非常好,不容易骨折,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很低,超过一半的中国人,脂质代谢能力都不如付素清。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脂质是细胞中重要的化合物,其中,_____________是最常见的脂质,也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除此之外,还具有减少摩擦、 和 的功能。而其中的___________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2)饮食中过多的摄入______,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
(3)脂质与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中后三者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以_______为骨架,它们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这些基本的单位称为单体。
(4)组成蛋白质的单体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
(5)糖类和脂质都可作为能源,相同质量的脂质和糖类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较多的是____。
18.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30 min后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如图:
(1)与红薯相比土豆不含还原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定土豆中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
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苏丹红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向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水浴加温至60°C的____________溶液,水浴保温5 min
第三步
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向A、B试管内各加入2mL,然后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山市东升高级中学高一理科班生物周末作业(第11周)答案
1——5:CCCBC 6——10:DDCAC 11——15:CCDAB
16. (1)淀粉 纤维素 (2)核苷酸 b ② (3)4 3 2 脱水缩合 —CO—NH—
17.(1)脂肪 缓冲减压 保温作用 磷脂 (2)胆固醇 (3)碳链 (4)略(5)脂质
18.(1)土豆不含淀粉酶
(2)实验原理: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水浴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实验步骤:第二步: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
第三步:等量的斐林试剂甲液和斐林试剂乙液混合均匀沸水加热2 min
实验结果预测:A试管内液体为蓝色,B试管内液体为砖红色.
16【解析】甲图中的三种糖类都是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体内的多糖,而糖原是动物体内的多糖。在功能上,淀粉和糖原属于能源物质,而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结构物质。乙图所示为核苷酸链,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每个核苷酸包括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核苷酸即图中b所示的结构,相邻核苷酸间通过②相连。丙图所示为一条多肽链,图中③为肽键(—CO—NH—),共有3个肽键。所以该多肽由4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由于图中R基④与⑧一样,故该多肽由3种氨基酸形成,②⑨中各含有一个羧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