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附件一 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教育学会
2011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征集和评选登记表
(征文封面)
学科类别: 20.综合 编号:7016217
论文题目
对学校教学科研的反思
作者姓名
陈素梅
学校名称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二中
课题组成
员及姓名
学校地址
都匀 市(州、地) 环东中路345号 县(市、区、特区) 乡(镇)
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 (0854)4943780 移动电话:15208544711
论文摘要(200字左右)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兴教”战略的呼唤下,教学科研给各个学校的办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极大的促进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老师们学优创优,把学校的教学搞的是热火朝天,然而当我们冷静下来,看看当今教学与科研的现状,不难发现:科研与教学之间依然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科研仍旧没有走出“名”的误区:学校为扬名而搞教研,老师为评职而写论文,这就有悖于教学科研的“科学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原则。
教学与科研在实践中分裂的现象,始终制约着教学科研的持续发展。本文就是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本校实际,对教学科研进行了反思。对怎样搞好学校的教学科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个人诚信承诺(在括号内打“ √”):
1、 所写论文为本人原创,并非从网上直接下载或抄袭他人( √ )
2、 缩写案例真实,源于本人亲历的课堂( √ )
说明:
一、 学科类别分别为:1.中学语文 2.中学数学 3.中学英语 4.中学物理 5.中学化学 6.中学生物 7.中学政治 8.中学历史 9.中学地理 10.小学语文 11.小学数学 12.小学思品 13.小学英语 14.小学科学 15.音乐 16.体育与健康17.美术 18.信息技术 19.综合实践活动 20.综合(凡不是纯学科性的论文都归在这一类,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注:中小学音乐、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中小学美术、中小学信息技术、中小学综合实践及综合性科研论文都分别合并为一门学科。
二、 论文题目不要太长。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直接点明是什么课的设计或案例,如:《祝福》教学设计、《分数的除法》教学案例(不要把某某版第某册第某课作为题目的组成部分)。
对学校教学科研的反思
贵州省都匀二中 陈素梅
[摘 要]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兴教”战略的呼唤下,教学科研给各个学校的办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极大的促进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老师们学优创优,把学校的教学搞的是热火朝天,然而当我们冷静下来,看看当今教学与科研的现状,不难发现:科研与教学之间依然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科研仍旧没有走出“名”的误区:学校为扬名而搞教研,老师为评职而写论文,这就有悖于教学科研的“科学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原则。
教学与科研在实践中分裂的现象,始终制约着教学科研的持续发展。本文就是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本校实际,对教学科研进行了反思。对怎样搞好学校的教学科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教学 科研 反思 探究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兴教”战略的呼唤下,教学科研给各个学校的办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极大的促进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老师们学优创优,把学校的教学搞的是热火朝天,然而当我们冷静下来,看看当今教学与科研的现状,不难发现:科研与教学之间依然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科研仍旧没有走出“名”的误区:学校为扬名而搞教研,老师为评职而写论文,这就有悖于教学科研的“科学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原则。
教学与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分裂的现象,始终制约着教学科研的持续发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教师方面来说:由于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教师感受不到教学科研的价值,失去对教学科研的热情,还有的教师对教学科研的认识不足,认为教学科研不过是写几篇论文,而科研则是专家做的事,自己只需忙于日常的教学事务,满足于“站好三尺讲台” ,这无形中阻碍了教学科研的发展。
二、从学校方面来说:虽然也重视了教学科研,但是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下大力气去抓这项工作,学校没有科研部门主管这一工作,下面教研组没有设各种课题组、兴趣组,组织教学科研,使这一工作无法正常有效的进行,很多学校投资在教学科研上的资金是少之又少,也无法保证教学科研的正常发展。
三、就教学科研本身的特点来说:它往往是长期才能见效率,短时间成效不大,因而学校往往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很高,而往往弱化其科研水平的评价力度。这也极大的挫伤广大教师对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制约了教学科研的正常发展。
现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本校实际,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搞好学校的教学科研。
一、学校的教学科研必须根植于本校的教学实际
学校的教学科研,只有根植于自身的土壤,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教师的教学科研也只有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才能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在教学实践中寻找突破点:我们的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提取鲜活的素材,如教学中碰到的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自己没有把握好的重难点问题或者需要重新领悟和挖掘的问题等等,把它们收集整理起来,然后在教学科研时大家一起研讨,设计出重点的解决方案,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验证、去领悟,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我校高一年级组在上《囚绿记》这篇课文时就针对这个“囚绿”进行了探讨,当时课前预习时老师就记录下了学生的一些想法:(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有一种爱叫放手;(3)爱着的东西不一定要得到,占有就是自私;(4)知错能改、善莫大焉;(5)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6)强扭的瓜不甜等等。当然这其中的思想和感悟有浅层次的,也有深层次的,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更好的来理解呢?关键就是这个“绿”被“囚”(绿的象征意义),虽然这样,“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着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么的固执啊!”,“虽然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尽管如此它还是努力的向着窗外、向着光明生长。这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绿藤生长环境的艰难,人为的作用违背了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沦陷,成为孤岛,而租界沦为“孤岛中的孤岛”,作者同许多进步作家一道躲进上海租界里继续从事爱国的抗日文学活动,我们就不难发现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深意了:作者自然联想到曾经被囚禁的绿藤,觉得自己的命运与绿藤有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永不屈服。绿藤的坚贞不屈令作者敬佩不已,感慨万千:一根稚嫩的绿藤尚且不屈服于人类以爱的名义来囚禁它,那么一个伟大的民族又怎么会屈服于侵略者的铁蹄蹂躏呢?那绿藤的象征意义应主要指作者和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以及通过抗争获得自由的希望,表达了作者对抗战必将取得最终胜利的坚定信心。只有挖掘出作品的深刻内涵,才能不辜负作家陆蠡在国难当头时创作《囚绿记》的灼热情怀!作者忧的不是绿藤,而是危在旦夕的中华民族;牵挂的不是绿友,而是千千万万像北平人民一样痛苦呻吟的中国人民!这样在教学上一突破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都能很好的掌握这一课文的精髓了。
2、在现有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不管学校的办学实力如何,如果认真总结,总是能找到几条成功的教学经验。学校的教学科研就是要充分发挥、完善和提升这一优势,使之成为办学的生长点。
我校音、体、美组在教学改革上积累了很好的教学经验:如他们进行的模块教学,就是把每一堂课细分出来,搞成多个模块,如:美术分为工艺(蜡染与轧染)、绘画(风景油画、中国花鸟画、装饰画);音乐分为歌唱、音乐与戏剧表演、演奏;体育分为韵律操、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武术等,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使之成为了学校教学的特色。
3、在教学发展中寻找连接点:学校的教学科研,既要看清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校本化的课题研究,也要以超前的眼光洞察教学发展的趋势,抢占教学科研的制高点。如我校的蜡染与轧染教学很有特色,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教师在教学上总算经小有收获,学生们不仅能用灵巧的双手在白布上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更大的收获就是他们能创造性地作出自己喜欢的漂亮服饰, 来美化自己的生活。学生能热爱生活,懂得欣赏美,创造美,能展现中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是很重要的。还有就是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使蜡染与轧染这一民间艺术奇葩在贵州高原开得更加艳丽。因此我校就把它作为我校教学科研的校本教材,使之得以发扬光大。
二、提升教学科研的含量
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以往我们的教学活动仅仅只是统一教学进度,讨论题目,听课备课,统一改卷等,这无疑流于形式,科研因素也荡然无存。要提高教学科研的含量,使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有机结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科研主题:学校的教学科研应有目的的设立自己的主课题,各个教研组可以选择自己的分课题来确定自己的科研主题,从而明确科研的方向。
2、针对性的学习:方向明确了,各教研组就要针对性的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到共同的探讨实践要逐步落实,最后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3、强化集体研讨:教学科研不是一个人的科研,我们强调教师集体的提高,强调以点带面,强调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因而集体研讨必不可少,我们可以采取“质疑—研讨—解疑—总结—创新”的方式进行,在集体探讨中求存同异,达成共识,提高教学科研的含量。
三、健全教学科研的协调保障机制
学校的教学与科研要步入一体化的良性轨道,就必须健全教学科研的协调保障机制,学校行政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力量,不断调整和完善科研管理的运行保障机制,构建好“科研引路、部门合作、分工落实”的科研协调管理模式。
1、科研引路:学校行政要充分发挥教科处的综合职能,教科处的综合职能不能局限于申报课题、撰写论文、分发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及时收集学校教学中随时出现的问题,整理分析反馈上来的信息,然后为学校行政提供决策服务。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也要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
2、部门合作:学校的教学科研不是教科处的独家经营,也不是少数几个骨干教师的点缀,它需要学校各个部门间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广大教师的潜心投入。教导处加大教学常规的管理力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使他们在“站好三尺讲台”的同时积极投身于教学科研中;政教处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的操首,教育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求实奉献;而教科处则把教学科研真正落实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把科研目标层层规划并细化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去。
3、分工落实:教科处则根据科研方向,在教学中对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标准,看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是否指向科研目标、教学流程是否体现科研目标、在备课中是否体现科研目标、甚至在作业设计上面是否体现科研主题,使教学科研真正融为一体,并在教学中不断探求、不断积累,使之向成果化方向转化。
四、教学科研的成果化转化
学校的教学科研,并不是写几篇文章而已,重要的是把它转化成一种规范的教学行为,并转换成教学生产力。
教学科研的成果化转化,首先是进行成果鉴定与评价。科研成果的鉴定,既是一种导向机制,又是一种动力机制。对经过专家认定和实践验证的成果,学校要组织推广。教科处就应该做好这一工作,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组织教师通过校际交流、教学示范、骨干交流、课件展示、课题评价等等方式发挥科研成果广泛的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另外对评选出来的优秀科研成果如优秀论文、优秀课件、优秀课题等给予表彰,调动教师全员参与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促使教学科研的规范化、自觉化、多样化,从而使教学科研正常有序健康的发展,开创学校教学科研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刘良华《探索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罗炜、姜平、刘翠鸿《校本教研教师行为研究案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姜平《怎样做校本培训》[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