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课堂教学.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415158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课堂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课堂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过程实录: 一、导入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相信我们很多同学都能背诵出许多的古诗,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背给大家听。 生背古诗。 师: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人就用手中的笔表达内心的思念,今天,就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王维的思念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出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谁来给我们读读诗题?生读诗题。 师:这么长的题目你能读好真了不起,谁再来读读?生再读诗题。 师: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 生:是重阳节。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从课文的注释里知道的。 师:,谁再来读读? 生再读。 师:在这样一个团聚的日子里诗人王维在干什么? 生:在思念山东的兄弟。 师:山东指哪儿? 生:山东指华山以东。 师:从题目中您能感受到什么? 生:感受到诗人的思念。 师: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诗题。 生读。 二、学诗 师:同学们读的太有感情了,那作者王维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写下这样一首千古绝唱? 生汇报课前预习时收集的关于王维的简介及写作背景。 师:重阳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可年少的王维却早早地品尝到身在他乡,孤独一人的滋味,心中怎能不思念亲人呢?下面就让我们怀着思念之情来初步的感受一下这首诗。 师范读,生听准字音,感受节奏,划节奏。 师:请同学们根据划出的节奏自由读诗,并圈出生字。 生读诗,圈出生字。 出示生字。 师:生字宝宝也来了,快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有些字可难记了,说说你是怎么记住他们的? 师重点指导插的写法与播比较。 指名学生读全诗。 师:多么优美的诗歌,多么动听的声音,从你的朗读中我们已经看到王维正在窗台前遥望着自己的家乡,此时此刻,你觉得王维怎么样? 生:非常孤独。 师:从哪里知道? 生:第一句。 (一)、学习第一句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你从这两个“异”中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诗人很孤独。 师:当时的长安是热闹的,繁华的。可为什么在这样繁华热闹的地方,诗人却感到孤独呢? 生:因为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 引读: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再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独在异乡为异客。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独在异乡为异客。 (二)、学习第二句。 师:诗人是如此的孤独与无助,怎么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至于写出这样一句千古名句,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生:我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师: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常里就常常思念亲人,而对今天的良辰佳节思念之情更加涌上心头。 师:这句诗道出了多少漂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多少游子对家乡的点点回忆,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 师:当国庆佳节,普天同庆,远在他乡莘莘学子,用诗句对亲人说: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的人们对家人思念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人的思念。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总结:这句诗成了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了多少游子的心! 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你的眼前讲浮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可能在哪,看到什么?心里的感受怎么样? 指名读前两句。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寂寞,听出了孤独,听出了思念。 当深深地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一千多年后的我们同他一起感怀,一起悲伤,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着两句诗。 师生同读前两句。 (三)学习第三、四句 师:诗人王维在重阳节深深思念着亲人,那他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他呢?从哪里可以看出? 出示后两句。 生读这两句。 师:你从脑中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 生:家乡的亲人正在登高,插茱萸。 师:如果你就是王维的兄弟,在登高时,你会说些什么? 生:我的兄弟王维,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师:如果你就是王维。你会对你兄弟们说些什么? 生:我多么想早点回到你们的身边,和你们一起过重阳节呀! 师:这一切的一切只能在想像中。重阳节是别人的,团聚是别人的,属于自己的那只茱萸又在哪里呢?让我们闭上眼睛,边读边想像。 生边读边想像。 师:千言万语道不尽双方人心中深深地思念,还是让我们用诗句来表达吧!(读全诗) 三、诵诗 1. 又是一个离家的重阳节. 我独自站在异乡的窗前.面向亲人的方向.深情念诵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 又是一个离亲的重阳节.我独自登上高山回想和弟兄们插茱萸的场景,不仅大声的念诵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 配乐诵 让我们把这份思念长留心中,随着优美的音乐一起来背一背。 四、拓展 师:从古至今,又有多少诗人借着诗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请你背一背,你还从哪些诗里感受到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五、总结: 同学们,短短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乡愁说不完的思念情展现在我们面前。历经一千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这首诗的时候,涌上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这浓浓的乡愁,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回家的感觉真好! 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千古传诵的名句。 教学这首诗,我主要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涵其中的美好情感。在理解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从教学效果上看,虽然在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诗上花了大量的时间,通过反复的诵读和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但对这两句诗的真挚情感,学生体会的还不够。这个问题告诉我,在今后教学诗歌时,一是强调课前查阅资料的重要性,考虑到学生没有查阅资料的书籍,教师课前给学生讲一些背景资料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外出会想家的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大有好处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