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 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 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谈家桢,
2、关于克隆
克隆是人工诱导下的无性繁殖,就是“复制”“拷贝”生物。它是用机械的方法,把一个“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受体”的去除了细胞核的细胞质内。核移植采用的供体细胞有两种,它们有本质的不同。胚胎细胞克隆属于异体复制,“复制”的是提供受精卵胚胎的下一代,相当于生了个“多胞胎”;体细胞克隆属于自体拷贝,“拷贝”的是提供体细胞的动物本身。从技术操作看,后者的难度比前者大。
【自主学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繁衍( ) 囊胚期( )( ) 蟾蜍( ) 蝌蚪( )鄞县( )性腺( ) 胰蛋白酶( ) 分泌( )濒临( )孵化( )
2、 问题探究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联系课文的有关介绍,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吗?
(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3)提供资料:
一群科学狂人根据英国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同样原理,从一个夭折的十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据称: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将于明年年底诞生。
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学生自由发言)
我看“克隆人”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说,在当时这只是一个梦想、一种空想,然而,在今天,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可使之变得“可能”。
如果你是球迷,也许,你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如果你是音乐爱好者,也许,你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固然好。但是,请别忘记:世界卫生组织的决议:利用克隆技术复制人类个体在理论上是不可接受的。这一行为同人类的诚实与道德背道而驰。就拿美国女婴这一事例看:就克隆人这一个体而言,他会生活在“我是一个死去的人的复制品”这样一个阴影中,这对他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制造出不健康、畸形或短寿的人,岂不是不是对人权的一种侵犯?
【课上探究】
(1)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
训练评价单
(一)
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尔斯·古达特说, 人类是在地球的最后两次冰河期之间开始褪毛的。在地球气温全面上升之后, 人类祖先就向北迁徙, 同时为了两性喜好的选择, 开始失去了覆盖在身上的毛。
而在冰河期再次到来之后, 人类只好再度南迁。然而借以阻挡太阳灼晒的毛的失去却使他们面监着新的生存难题。于是, 各地的人就逐渐演化出至少四种肤色的人种。因此, 查尔斯认为, 地球上所有人种的共同祖先, 必然是在可免受热带烈日灼晒之苦的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在南迁之后, 因环境的不同, 才逐渐出现了不同的肤色。
然而另外两种较为普遍的起源说与他的理论却大相径庭。一种认为, 人类是分别在世界各地各自演化出来的; 另一种认为, 人类最早起源于非洲, 然后迁徙到世界各地。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 他们则认为无非是为了能在热带的烈日下凉快一些。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一种说法是, 人类生活在热带时, 毛皮不利流汗散热, 这就需要大面积光滑无毛的皮肤。因此人类的毛大约是200万年前, 由森林往平原移居时逐渐褪尽的。
1、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 有以下三种观点, 对他们的相关关系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查尔斯·古达特的看法 ②“另外两种较普遍”的看法 ③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
A.①②③的说法相同 B.②③说法基本相同, ①与②③的说法不同
C.①②③的说法各不相同 D.②③的说法完全相同, ①与②③的说法基本相同
2、对第二自然段的“他的理论”中的“理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起源的理论 B.人类褪毛的理论 C.人类起源理论中的人类褪毛的理论
D.人类褪毛理论中的人类起源理论
3、查尔斯·古达特认为: 人类的祖先是“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不能作他这看法的依据的一项是
A.人类祖先在两次冰河期间北迁。 B.人类祖先北迁后褪毛。
C.两性喜好的选择也导致了人类祖先的褪毛。 D.人类再度南迁后肤色发生了变化。
(二)
微晶玻璃
微晶玻璃是一种我国刚刚开发的新型的建筑材料,它的学名叫做玻璃陶瓷。微晶玻璃和我们常见的玻璃看起来大不相同。它具有玻璃和陶瓷的双重特性,普通玻璃内部的原子排列是没有规则的,这也是玻璃易碎的原因之一。而微晶玻璃象陶瓷一样,由晶体组成,也就是说,它的原子排列是有规律的。所以,微晶玻璃比陶瓷的亮度高,比玻璃韧性强。
把微晶玻璃与天然石材的对比实验。我们把墨水分别倒在大理石和微晶玻璃上,稍等片刻,微晶玻璃上的墨汁可以轻易的擦掉,而大理石上的墨迹却留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石材表面粗糙,可以藏污纳垢,微晶玻璃就没有这种问题。大家都知道,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它做成建筑物,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这就是大理石建筑物日久变色的原因,而微晶玻璃几乎不与空气发生反应,所以可以历久长新。
专家介绍说,这项发明的突破点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原料的配比和工艺的设计。其中,工艺的设计是技术的关键。置备微晶玻璃首先要把原材料按照比例配好,放到窑炉里烧熔,等全部融化之后,把熔液倒在冰冷的铁板上,这叫做淬火,淬火之后,原料已经变成了一块晶莹的玻璃,这一步是烧结的过程。现在,我们把玻璃捣碎,装入模具,抹平,再次放入窑炉,这次煅烧使它的原子排列规则化,是从普通玻璃到微晶玻琉的过程。
一般的废渣土中都含有制作微晶玻璃的大多数成分,我们通过电脑检测,确定现有原料的化学组成,添加所缺部分,大大降低了成本。微晶玻璃利用废渣、废土做原材料,有利于环境治理,可以变废为宝,与各地环保工作同步进行。
13.微晶玻璃与普通玻璃、陶瓷相比有哪些特性?
14.通过微晶玻璃与天然石材的对比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15.文中加点的“大多数”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6.从文中看,微晶玻璃的工艺设计是制作技术的关键,概括地说,它包括两步,一是 ,二是
参考答案
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是我国遗传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获得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的殊荣。1934年赴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深造,跟从多布然斯教授从事果蝇进化遗传研究, 1936年获哲学博士。1937年回国任浙江大学生物学教授。1946年在亚洲异色瓢虫发现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现象,受到国际遗传学界重视。1952年担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遗传研究所所长等职。
一、积累运用1、 繁衍(y?n) 囊胚期(náng) 蟾蜍(chán chú) 蝌蚪(kē )鄞县(yín)性腺(xiàn) 胰蛋白酶( méi) 分泌(mì)濒临(bīn) 孵化(fū)
2、(1)(“生物”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2)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3、再读探究
(1) 举例子 释义 引用(2)“克隆试验”按两条线索说明: 一是从中国的写到外国的 二是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
(3)一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证明……;二是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体现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为下文克隆羊的诞生作铺垫。
1、B(褪毛的原因有关移居的说法“另外两种普遍的看法”不涉及: A、1 3涉及“移居”的说法, 2不涉及)
2、A(B是论据, C不是第一段“他的理论”所谈的问题, D项的人类理源理论与人类褪毛理论关系倒置)
3、C项谈的是“失去覆盖在身上的毛”的原因, 不是进化问题。
13.[答案]比陶瓷的亮度高,比玻璃韧性好。14.[答案]微晶玻璃与天然石材相比,表面光滑,几乎不与空气发生反应,可以历久常新。15.[答案]不能删去。“大多数”是指绝大部分,说明废渣土中含制作微晶玻璃的成分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