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冯-健.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12597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冯-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冯-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高端保过辅导培训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冯 健 首页>师资队伍>冯健 冯健 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城市与经济地理系职称:副教授 理论研究方向: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地理学,乡村地理学 实践研究方向:城市人口专题研究,城市产业规划,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城镇体系规划与区域规划,乡村发展规划联系方式:北京大学城市与经济地理系(邮编:100871)Email:fengjian@ 个人简历 科研课题 主要论文 教学与指导研究生 个人信息 职称:副教授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5年6月 联系地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电子邮件:fengjian@学位 2003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2000年,获南京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1997年,获南京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 理论研究方向: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 近年来完成的科研项目包括:近年来完成的科研项目包括: 1.2010.1-2012.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北京郊区居民社会空间重构:基于微观主体的视角”(批准号:409710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托课题 2.2007.1-2010.12,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乡边界识别与动态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部委托课题 3.2006.1-2008.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大都市区多中心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机理”(批准号:405010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托课题 4.2010.9-2010.12,主持“城镇化进程中汉川市人口发展研究”,武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 5.2009.10-2010.6,主持“晋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课题 6.2009.11-2010.6,主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配套研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课题 7.2009.12-2010.3,主持“湖北省随县人口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研究”,武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 8.2009.2-5,主持“淄博市张店区东部城区概念规划产业专题研究”,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 9.2008.11-2009.6,主持“咸宁城市人口集聚与城市化发展机制研究”,武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 10.2008.8-11,主持“潍坊沿海地区区域发展定位研究”,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 11.2008.7-8,主持“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概念规划产业专题研究”,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 12.2008.10-12,主持“天水市西十里及暖和湾组团产业专题研究”,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 13.2007.6-2007.12,主持“安徽省庐江总规产业与人口专题研究”,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 14.2006.1-2007.6,负责“大珠三角城镇群劳动力结构与流动”研究,广东省政府和香港规划署委托项目,为“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的子课题之一 15.2005.3-2006.1,主持“城市化进程中淄博市人口发展研究”,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 16.2005.6-2005.9,主持“武汉市人口规模预测及人口构成分析”,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 17.2004.6-2004.12,主持“武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中的“人口专题研究”,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 18.2003.12-2004.3,主持美国中国城市研究网(UrbanChinaResearchNetwork)访问资助项目(TravelGrantProject)“RestructuringofSocio-spatialstructureinBeijinginthetransitionperiod” 19.2004.1-2007.12,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城市变化及其自组织的空间动力学”的研究(40335051)(周一星教授主持) 20.2004.4-2004.12,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北京城市职能、发展目标定位及总体发展战略研究”(周一星教授主持),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委托项目 21.2002.4-2003.6,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北京市居住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发展研究”(周一星教授主持),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委托项目 22.2001.10-2002.10,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河南省兰考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周一星教授主持),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 23.2001.3-2001.9,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杭州都市区空间结构研究”(周一星教授主持),杭州市规划局委托项目 24.2000.4-2000.9,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南京市人口与城市化发展水平研究”(周一星教授主持),南京市规划局委托项目 25.2000.8-2001.11,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江浦县县域规划(2000-2020年)”(周一星教授主持),江苏省江浦县建设局委托项目 26.2000.8-2001.6,主持“江浦县桥林镇镇区总体规划(2000-2020年)”,江苏省江浦县桥林镇政府委托项目 出版教材及专著1、冯健主编,《城市社会的空间视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冯健著,《乡村重构》,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冯健等著,《乡村转型:政策与保障》,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冯健著,《转型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重构》,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刘玉、冯健编著,《中国经济地理:变化中的区域格局》,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6、刘玉、冯健编著,《区域公共政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冯健负责撰写“城市社会学”,见: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主编《城市规划相关知识》(中国规划师教材新版),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8、冯健负责撰写“城市规划公共政策”,见: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主编《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中国规划师后继教育教材),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9、冯健负责撰写“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城市发展的区域因素和城市分布”,见:周一星、陈彦光等主编《城市与城市地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0、冯健参编《迈向钱塘江时代–专题研究》,杭州市规划局主编,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发表论文国际英文期刊论文 1、FengJ.,ChenY.G.,SpatiotemporalEvolutionofUrbanFormandLandUseStructureinHangzhou,China:EvidencefromFractals,EnvironmentandPlanningB,2010,Vol.37,pp.838-856(SSCI) 2、FengJ.,WangF.H.andZhouY.X.,SpatialRestructuringofPopulationinBeijingMetropolitanAreatowardsPolycentricityinthePost-ReformEra.UrbanGeography,2009,Vol.30,pp.779-802(SSCI) 3、FengJ.,ZhouY.X.,WuF.L.,NewTrendsofSuburbanizationinBeijingsince1990:FromGovernment-ledtoMarket-oriented.RegionalStudies,2008,Vol.42,No.1,pp.83-99.(SSCI) 4、FengJ.,WuF.L.,LoganJ.,Fromhomogenoustoheterogeneous:ThetransformationofBeijing’ssocio-spatialstructure.BuiltEnvironment,2008,Vol.34,No.4,pp.482-497 5、FengJ.,ZhouY.X.,LoganJ.,WuF.L.,RestructuringofBeijing’sSocialSpace.EurasianGeographyandEconomics,2007,Vol.48,No.5,pp.509–542.(SSCI) 6、FengJ.,ZhouY.X.,SuburbanizationandthechangesofurbaninternalspatialstructureinHangzhou,China.UrbanGeography,2005,Vol.25,pp.107-136.(SSCI) 7、YangJ.W.,FengJ.,andGakenheimerR.,ThePhysicalandSocialDimensionsofJob-HousingBalanceinUrbanChina.In:Y.SongandDingC.R.,SmartGrowthinChina.LincolnPress,2008中文期刊论文8、冯健、吴静云、谢秀诊、黄珏,武汉市人口迁移与分布,城市发展研究,2010,17(10) 9、冯健,人口专题研究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2010年(待刊) 10、冯健、王迎、刘洋华,人口流出区低收入与高消费并存的“庐江模式”及其理论意义,地理科学进展,2010,32(6):747-754 11、兰宗敏、冯健(通讯作者),城中村流动人口的时间利用以及生活活动时空间结构——对北京5个城中村的调查,地理研究,2010,29(6): 12、倪毅、冯健(通讯作者),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回归工程”发展模式,城市发展研究,2010,17(6):129-136 13、冯健、周一星,转型期北京社会空间分异重构,地理学报,2008,63(8):829-844 14、冯健、陈秀欣、兰宗敏,北京市居民购物行为空间结构演变,地理学报,2007,62(10):1083-1096 15、冯健、周一星,近20年来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地理学报,2003,58(6):903-916 16、冯健,杭州城市形态与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化,地理学报,2003,58(3):343-353 17、刘玉、冯健(通讯作者),跨区资源调配工程的区域利益关系探讨-以西电东送南通道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08,23(3):545-552 18、祝昊冉,冯健(通讯作者),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空间拓展分析—以南充市为例,地理研究,2010,29(1):43-56 19、刘玉,冯健(通讯作者),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发展特征与机制分析:以北京海淀区为例,地理研究,2009,28(2):491-504 20、冯健、王永海,中关村高校周边居住区社会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地理研究,2008,27,(5):1003-1019 21、冯健、刘玉、王永海,多层次城镇化:城乡发展的综合视角及实证分析,地理研究,2007,26(6):1197-1208 22、冯健,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发展模式与战略研究—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地理研究,2005,24(5):811-821 23、刘玉、冯健(通讯作者),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态势及战略选择,地理研究,2008,27(1):45-54 24、冯健、周一星,郊区化进程中北京城市内部迁居及相关空间行为研究,地理研究,2004,23(2):227-242 25、冯健、周一星,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1982-2000),地理研究,2003,22(4):465-483 26、冯健,杭州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的模型研究,地理研究,2002,21(5):635-646 27、冯健,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与意象空间结构,地理科学,2005,25(2):142-154 28、冯健、刘玉,江苏中小型集镇空间规划与乡村景观重构,资源科学,2008,30(5):737-743 29、冯健,苏南大型集镇的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结构模式研究,资源科学,2002,24(5):39-45 30、冯健、刘玉,转型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重构:特征、机制与模式,地理科学进展,2007,26(4):93-106 31、冯健、周一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地理科学进展,2003,22(3):304-315 32、冯健、张小林,苏南小城镇发展与现代乡村社区变迁研究,地理科学进展,1999,18(3):222-229 33、陈秀欣、冯健(通讯作者),城市居民购物出行等级结构及其演变-以北京为例,城市规划,2009,33(1):24-32 34、冯健、刘玉,中国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展望,城市规划,2008,32(4):10-18 35、冯健,西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及其启示,城市规划,2005,29(8):41-50 36、冯健、周一星、王晓光、陈杨,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策,城市规划,2004,28(3):13-29 37、冯健、周一星,1990年代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化,城市规划,2003,27(5):55-63 38、冯健、周一星,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城市规划,2002,26(1):58-65 39、冯健,杭州市暂住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化,城市规划,2002,26(5):57-62 40、冯健、周一星、程茂吉,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城市规划,2001,25(1):16-22 41、周一星、冯健,应用“主城”概念要注意的问题,城市规划,2002,26(8):46-50 42、冯健,杭州城市工业的空间扩散与郊区化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2,(2):42-47 43、冯健,1980年代以来我国小城镇研究的新进展,城市规划汇刊,2001,(3):28-34 44、冯健、刘玉,徐州市域城镇体系的演变与远景规划构想,城市规划汇刊,1999,(6):50-54 45、冯健、刘玉、张小林,转型期间集镇发展机制及其对集镇规划的启示,城市规划汇刊,1998,(3):46-49 46、冯健,中国的城市郊区化研究:是耶非耶?规划师,2000,(3):123-124 47、冯健,正视北京的社会空间分异趋势,北京规划建设,2005,(2):176-179 48、俞晨曦、冯健(通讯作者),北京市“吧式”休闲场所空间分布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9,16(6):77-82 49、刘玉、冯健,创意北京:经济、社会和空间转型,城市发展研究,2008,15(6):91-96 50、祝昊冉、冯健(通讯作者),北京城市公园的等级结构及其布局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8,15(4):80-87 51、许锋、冯健,城市总体规划人口结构预测分析及其规划启示—以淄博市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06,13(6):35-41 52、冯健、张小林,圩区农村集镇规划编制的技术与思考—以南京市高淳县西部圩区若干集镇为例,经济地理,2000,20(4):60-66 53、冯健,我国城市郊区化研究的进展与展望,人文地理,2001,16(6):30-35 54、冯健,对小城镇发展与规划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诠释,人文地理,2000,15(5):10-13 55、冯健、张小林、金其铭,文化景观结构的地域整合与旅游开发—以徐州汉文化景观为例,人文地理,2000,15(1):23-27 56、冯健,对可持续发展与城乡发展的理性思考,人文地理,1999,14(3):31-35 57、吴永生、冯健、张小林,中国民歌文化的地域特征及其地理基础,人文地理,2005,20(2):88-92 58、冯健,杭州城市郊区化发展机制分析,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2):88-92 59、冯健、刘之浩,中国第二住宅发展的研究—动力机制、特征、效应与规划展望,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16(1):30-35 60、冯健、赵兵,知识经济与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发展,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8(4):1-4 61、冯健、后斌,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合作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世界地理研究,2000,9(3):4-10 62、冯健、张小林,人文区划方法与世界书法文化区的划分,世界地理研究,1999,8(1):69-74 63、冯健、刘玉,对农业专业化生产的思索,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4(2):105-112 64、XueYanjie,FengJian,TheoreticalandPositiveResearchonWritingCulturalRegions,JournalofNaturalScienceNanjingNormalUniversity,2000,2(2):117-127 65、冯健、冯康,江南水乡圩区的集镇规划探讨—以南京市高淳县狮树集镇为例,小城镇建设,2000,(10):31-34 66、刘玉、冯健,小城镇旅游规划的区域效应分析,小城镇建设,2000,(4):61 67、朱东风、冯健,编制圩区小城镇规划的非常规划思路,村镇建设,1999,(8):10-12 68、冯健、胡牧,书法文化区域研究,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9,(2):89-95 69、冯健,地理思维特性及对当前地理教育改革的启示,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个人及教学获奖情况1、2009年10月,获第10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排名唯一) 2、2008年,获吴传钧人文地理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一) 3、2007年,作为第一指导老师所指导的本科生社会调查报告肖丹、詹韵“北京四合院地区中老年居民日常休闲与交往状况调查-以交道口地区为例”获全国城市规划专业社会调查论文竞赛一等奖。 4、2005年,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三等奖(排名唯一) 5、2005年,“城市化与城市体系”课程建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 6、2004年,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奖励证书(排名唯一) 7、2003年,获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排名第一) 第 6 页 共 6 页 北大 1对1个性化辅导 集训保过小班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