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限时小题训练教师用.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12459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限时小题训练教师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限时小题训练教师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限 时 小 题 训 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2013北京卷) A. 养殖业 与日剧增 便笺(jiān) 独辟蹊(xī)径 B.醉醺醺 席不暇暖 泥淖(nào) 向隅(yú)而泣 C.滥摊子 自由竞争 卷帙(dié) 运筹帷幄(wò) D.颤巍巍 信笔涂鸭 蠹(dù)虫 湮(yīn)没无闻 【答案】B 【解析】 A 、与日俱增; C烂摊子、 卷帙zhì ;D信笔涂鸦 、湮yān没无闻 【备考策略】 1音形义不可分,以义辨形,以义辨音。2积累只记对的,多种音、形都要积累。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13广东卷)   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阳春白雪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太懂的作品。但如果你到台湾的美术馆去转转,你一定不会失望。台湾的美术馆数量众多,有大有小,风格迥异。其中规模最大的两处是新北市的朱铭美术馆和台中市的“台湾美术馆”。置身其中,你会发现那里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物品,而是像站立在你身边懂你的知心朋友。   A.阳春白雪    B.通常    C.迥异    D.高高在上 【答案】D 【解析】A、阳春白雪: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用来说“美术馆”符合语境。B、通常:表示在一般的情况下,行为、事情有规律的发生。C、迥异:指相差很远;不大相同。D、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 也指所处高、地位高。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013湖北卷) A.《美丽中国》以歌舞为主,融入京剧演唱、茶艺表演、少林武术等元素,加上奇幻的灯光,震撼的音响,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声光舞影流溢着浓郁的中国情。 B.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C.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确实有能量剥夺太多本该鲜活滋润的生命,但地震却没有能量剥夺站立在废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坚强。 D.网友们纷纷撰写微博,围绕着“追星”的话题,或幽默,或自嘲,或“假正经”一番,捧腹之后,总有一种耐人寻味留在心中。 【答案】B 【解析】A、成分残缺,“一幅……大写意”缺谓语动词,应在“一幅”前加“形成”。C、语序不当,第二个分句中“剥夺”的宾语应该是“那些依然坚强的生命”,应把“依然坚强”提到“生命”的前面,并在“生命”前加“的”。D、句式杂糅,“耐人寻味”就是“让人寻味”,不能作“有”的宾语,该句与“总有一种滋味留在心中”杂糅。 4、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3浙江卷)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_____,画上者妙在_______,梦中者妙在________,胸中者妙在________。 ① 位置自如 ②笔墨淋漓 ③景象变换 ④丘壑深邃 A、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答案】D 【解析】本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解答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地上”“画上”“梦中”“胸中”的特点,根据特点选择相应的答案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翻译题10分) (2013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看 松 庵 记 宋 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龙泉有很多大山,在它西南方向一百多里的诸多大山更为幽深。有些大山四面奋然而高耸起来,中间凹下,形状像箕筐,人们因此称它为“匡山”。山上有很多枝叶像虬髯一样的松树,满眼望去高入云天,新鲜的翠针映照着人如同被洗过一样。松树上攀附的薜萝纷披弥漫,横向衍生成几十丈长,叶子嫩绿可以吃。松根上寄生的茯苓,有的很大如同斗器,其中杂生着黄精、前胡及牡鞠等植物,采下可吃。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弈,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我的朋友章三益君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不久前在山里盖起了一座庵庐。庵庐西南方若干步远,有两个深潭,蛟龙潜藏在水里。水面上云气精华向上腾涌而起,顷刻间就覆盖了山谷,它的颜色是那种纯白色,就像大海一样苍茫而无边无际,大风从东面吹来,云气就会消散,章君因此建起了一座烟云万顷亭。庵庐的东北方向若干步远,山更加高峻,峰峦更加峭拔尖耸,那种气势如同想与霄汉连在一起。向南可看到闽中几百里远,嘉树帖服在地上如同荠菜,于是章君又建造了唯天在上亭。庵庐的正南方又是若干步远,地面明净阔远清爽干净,东西北三个方向的各座山峰,都摆出秀丽的情形争相竞斗,让人喜爱玩赏忘记了疲倦,再加上在这里可以弹琴可以下棋,可以带着酒具来喝酒,没有什么不适宜的,于是章君又因此盖了一座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①,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②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章君读书的闲暇,经常披着鹤翅一样的大衣,拄着竹杖,先后游历三座亭子,回来就坐在庵庐里,回望虬松,看到它们如同善士、巨人一样在左右作揖。章君注视很久,精神凝定聚合,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仿佛同古代的豪杰在千年之前互相交谈。章君心情大好,起身穿起谢灵运当年一样的木鞋,每天在万棵松树间歌啸行吟,木屐的声音铿锵有力合中节拍,同歌声互相应和。虬松仿佛了解章君的心意,也发出轻微的如同笙箫一样的声音来互相娱乐。章君赞叹道:“这就是我观赏松树的乐趣啊。”于是他用“看松”二字来命名他的庵庐。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 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龙泉当地的士人,听闻此事质疑道:“章君依仗济世的卓越才华,在闽地敌寇大兵压境的时候,曾经树起大旗准备好战鼓,磨砺长矛,率领军队进攻敌寇击退了他们的侵犯,这是因为他有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才华的抱负啊。如今竟然用‘看松’来命名自己的庵庐,就如同隐居者做的那样,他是打算鄙弃世俗的扰攘而不想去亲近呢,还是认为那些世俗之人不值得交往,而只能从松树那里取得他期待的品质呢?”金华的宋濂私下认为不是这样。在所有植物之中,秉承坚贞刚直的气度的,只有松树是最多的。我曾经深深地思考过:一种生气正伸盛的时候,无论是蕴藏在树根里的,还是聚敛在草根中的,没有哪一个不舒展着枝叶来表现一时的妍丽;等到那秋高气清的时节,霜露已经降下,那么都会枯黄陨落而没有什么可留下的了。那能耐受一年中寒冷的时节却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品德高尚的人常常借它来勉励自己,求得君子的志向,大概也像这样罢。章君处世,与松树为伍,就是卓然屹立来自立品格;等到他在恰当的时候挺身而出,刚直坚贞自然会把持好,不被他人的议论所改变,最终能够建立功勋并能给百姓恩泽,但当初的想法也不曾同松树的品格相背离。糊涂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硬说章君忘记尘世,就质疑他的隐居山林之间,可不可以呢?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 ①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②唶(jiè):赞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之可茹 茹:吃 B.皆竞秀献状 秀:开花 C.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 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 分析:【答案】B  B选项中的“秀”为“秀美、秀丽的景色”的意思。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人因号之为“匡山” / 不如因善遇之 B.蛟龙潜于其中 /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可挈尊罍而饮 /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今乃以‘看松’名庵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分析:【答案】D  A“因”:因此;趁机。  B“于”:在;比。 C“而”:表修饰;表转折。 D“乃”:竟然。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是(3分) 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③嘉树贴贴地上如荠 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万松间 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①③④ B.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分析:【答案】C  ②是说薜萝,3只说是嘉树,5说的是章三益。 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优美,引人入胜。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相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分析:【答案】B 原文中只说“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前面两亭并未提及。只是在“环中亭”中弹琴、下棋、喝酒,而不是在三个亭子中都如此。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5分) 译文: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 ⑵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5分) 译文:⑵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 三、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2)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 料峭春风吹酒醒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简答题4分,选择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2013浙江卷) 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它从个体到个体进行传播,而且每一代的质量都有很大变化。它可能在达到某种高度之后突然没落,或是,在一定时期的败落之后,它也能在短暂的几年间异常繁荣。就像所有活着的有机物,它在永恒的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它现在的贫乏并不致命,并不意味着会被永远拒之门外。它自身的没落为其正本清源和准备改进创造了必要条件。在古典柱式中,建筑找到了它的最高表达方式:即使天才们也不能再对它做进一步的改进,就如同无法再改进人类的身体和骨骼一样。辛克尔宣称:建筑的进化在过去很显著,现在只有受过训练的眼睛才能觉察到古典柱式中所需要的改进。 这在所有的文化领域都是显而易见的:当说不好古典语言时不能就这样放弃;相反,在这样的时刻,人们又必要建立适当的途径来重构古典形式。有人说传统建筑语言已经枯竭并最终过时,这是一个灾难性事件的结果,这样的论点并不是出于对传统建筑自身内在结构的评价,而是对传统建筑因为政治原因而被滥用的拒绝。传统建筑远不是一种外来语,真正的传统建筑仍在和我们对话,而且效果很好。即使我们不能够发出我们自己的,它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的信息。 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尽管许多建筑师已经丧失了学习传统建筑语法、使用传统建筑语汇的愿望。过去的、现代的危机既没有侵蚀也没有污染传统语言:它的规则、含义、发明和词汇都只是在混乱中被暂时掩盖了起来或被人们所视而不见。传统建筑语言的知识构架以及了解如何使用传统建筑语言的过渡期被硬生生地打断了。它的原则完全可能重现新貌,也可能已经正在进行中了。建筑价值的转变既不是机械的,也不是自愿的,而是有决定因素和原因的——它是一个文化的选择。 (选自【卢】莱昂·克里尔《社会建筑》) 12、下列不能支持“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传统建筑有可能会暂时没落,它的发展和完善始终不曾停止过。 B.传统建筑如同一种活着的有机物,总是在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C.传统建筑由于并不致命的贫乏,目前被建筑师们暂时拒之门外。 D.传统建筑如人类身体和骨骼一样稳定,难以对其做进一步改进。 答案:D 解析:本题从偷换概念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D项根据原文“建筑找到了它的最高表达方式:即使天才也不能再对它作进一步的改进”可知,该项强调的是“一劳永逸”。 1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统建筑因被滥用而遭拒绝,致使有人作出其语言已枯竭的论断。 B. 传统建筑就像古典语言一样,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的信息。 C. 传统建筑产生危机,是由于建筑师丧失了使用传统建筑语言的愿望。 D. 传统建筑语言并没有侵蚀和污染,其原则可能已经被人重新使用。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原文中说“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尽管许多建筑师已经丧失了学习传统建筑语法、使用传统建筑语汇的愿望”,所以C项错。 14、概括传统建筑能传承下来的原因。(4分) 答:答案:①传统建筑有自身的生命力。②这是文化的选择。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传统建筑能传承下来的原因”在文章的第四段,是第一句“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和最后一句“而是有决定因素和原因的——它是一个文化的选择”。 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题序 1 2 3 4 5 6 7 8 12 13 答案 7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