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深度学习教学反思
——《梦想》主题单元教学
滨江中学 谷雪梅
在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探究学习、有效教学”的背景下,“深度学习”无疑是一种值得我们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教学方式。在深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不仅在于知识,而更加关注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这一点,高度契合 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着眼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根据滨江中学“深度学习”的理念和传达的精神,我们选定了鄂教版七年级上册“光荣与梦想”这个单元的五篇课文:《理想》、《袁隆平的“寻梦园”》、《航天女英雄》、《体育诵》、《长城万里行》,并拟定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中国梦 我的梦》,积极调动了学生对梦想的追求,确定了深度学习目标是:
1.学习比喻、排比、拟人手法的运用,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
2. 体会文章独到的构思及精巧的取材,体会人物语言在文中的作用。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中细节及场面描写的作用。
4. 学生通过寻找英雄人物的寻梦历程,领悟理想的意义,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学习英雄人物为梦想不懈奋斗的精神。
5.通过学习英雄人物们的“梦”,并从他们的“梦”中获得启示,写一篇关于梦想的征文。
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征文活动,演讲比赛,办手抄报。在同学们积极的参与下,涌现出许多令人满意的作品,如设计精巧的手抄报,充满激情的演讲比赛。在这一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的决心。下面我就《理想》这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自主选择朗读形式,进行比较朗读
这首诗结构整齐,每节诗各4句,读起来有节奏感,适合朗诵。于是我就做了如下设计: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组8-9人,进行研读、讨论,要求各小组设计好朗读方案,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准备展示。 过程:
第一步,各小组设计好朗读方案。
第二步,小组内预演朗读方案,并形成最终方案。
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第四步,评价朗读方案。
同学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朗读形式,课堂气氛也活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二)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1.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2. 仿写,运用诗意的语言来赞美青春,宽容等。
本课是一首哲理诗,其诗句含义十分深刻,对诗句的理解要联系生活实际,不能停留在诗句的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诗句所蕴藏的深刻的含义。要认真揣摩,反复品味,细致探究,悟出真谛。
其中在仿写环节中比较优秀的作品有:
(1)青春是光,照耀嫩绿的芽;
青春是芽,长成茁壮的树;
青春是树,庇护湿润的土地;
青春是土地,培育幼小的种子;
青春是种子,给予园丁的希望;
青春是希望,挥洒美好的人生。
(2)青春是白纸,等待五颜六色的画笔;
青春是画笔,增添五彩斑斓的线条;
青春是线条,勾勒绚丽多彩的画卷。
(3)理想是灵魂,吟诵悦耳的歌曲;
理想是歌曲,跳跃顽皮的音符;
理想是音符,拨动人们的心弦。
(4)青春是画笔,点缀人生的纸张;
青春是纸张,折出远航的白帆;
青春是白帆,带着理想去远航。
这样两节课下来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任务轻松,特别是通过诗歌的多样化朗诵让学生自主感悟诗歌,真正走入诗歌,独自走入诗境,获取属于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他们也能够在朗诵过程中体会到诗歌的形式美与内涵美。
通过《光荣与梦想》深度学习教学的尝试,我认为深度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心境、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等。希望以后多多尝试语文深度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学习技能,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有效积累,实现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提升,为他们的日后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