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育信息技术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10996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信息技术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信息技术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共22分,每个空格1分。) 二、单项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2分。)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四、名词解释题(共12分,每小题4分) 五、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六、综合应用题(2题,共18分) 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述 1、信息化教育的定义?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2、信息化教育中应用的三种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什么? 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技术。 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 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用三种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做两件事情(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1)五化: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教育信息传递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 (2)三性:开放性、非线性、交互性。 5、信息化教育的作用?(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加以说明。) 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促进教育改革。 6、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三者的关系? 教育信息化(过程)→信息化教育(结果); 信息化教育(新名称)= 电化教育(旧名称)= 现代教育技术(通用名称); 教育技术(引进概念)>现代教育技术(国产概念)。 信息化教育(研究如何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学习技术为主)。 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信息化教育是21世纪初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网络教育的兴起,在我国出现的。教育技术的外延更大,内涵更丰富。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信息化教育研究的是与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相关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研究范围要小一些。信息化教育强调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教育技术没有这个要求。 信息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名称不同,但本质相同,都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两者可以互相换用。 (信息化教育并不是属于现代教育范畴的一种新的教育方法。) 7、教育技术的含义?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8、几种与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密切相关的学与教理论的代表人物? 四种学习理论 (1) 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er)。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J.Piaget)。 (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Carl.R.Rogers)。 (4) 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加涅(Rober.M.Gagne)。 9、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理论? 现代教育媒体理论、现代媒传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 第2章 现代教学媒体理论 1、现代教育媒体的含义? 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则被称为教学媒体。媒体成为教学媒体的基本要素:媒体用于存储与传递教学信息、媒体用于教与学活动过程。(媒体即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又是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电子传播媒体,由硬件(播放设备)和软件(电子教材)两要素组成。 2、现代教育媒体的构成要素? 由硬件和软件两要素组成。 3、教学媒体的发展阶段? 语言媒体阶段、文字媒体阶段、印刷媒体阶段、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4、教学媒体的分类? (1)按作用于人的感官分:听觉型媒体、视觉型媒体、视听型媒体、相互作用媒体。 (2)按物理性能分:光学投影教学媒体、电声教学媒体、电视教学媒体、计算机教学媒体。 5、教学媒体的特性是什么?分析教学媒体的特性有什么意义? 教学媒体的特性: 呈现力—媒体表现事物信息的能力 重现力—媒体对存储的信息重复再现的能力 传送能力—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送到接受者空间范围的大小 可控性—使用者对媒体操纵控制的难易程度 参与性—利用媒体开展教学活动时,学习者参与活动机会的大小 意义:分析教学媒体的特性有助于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媒体。 6、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与方法? 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 选择教学媒体的方法:确定教学媒体的使用目标、选择教学媒体的类型(实体、载体)、确定教学媒体的内容、确定教学媒体的使用方式与出示时机、填写教学媒体选择表。 (以上论点要求举出实际课例,结合实际论述) 7、现代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复习提纲无) 现代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包括: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最小代价原理。 第3章 现代媒传教学理论 1、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含义? 信息化教学过程,是教育者和学习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传送、接受与交流教育信息的过程。信息化教学过程不是单一的媒体传送教学信息过程,而是教育者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搜集、加工、处理和传送教育信息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查询、探索、接收和加工教育信息的过程。 2、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分析信息化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教育信息、现代教育媒体、学习者之间存在6种关系,即教育者与教育信息、教育者与教育媒体、教育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育信息、学习者与教育媒体、教育媒体与教育信息。其中,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关系、教育者与教育媒体的关系、学习者与教育媒体的关系起主导作用。 (1)师生关系: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关系。但在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及信息技术的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双主体的关系。 (2)人机关系:教育者与教育媒体的关系、学习者与教育媒体的关系称为人机关系。人机关系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人机关系应用不当可能会制约师生的活动方式,人机关系应用得当则会增强师生教与学的能力。 3、教学策略的含义? 教学策略是在一定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4、微格教学法的含义、特点及实施过程 (1)含义:微格教学是指教师借助电视摄、录像设备培养学生某种技能的教学方法。由于该方法一般是在小教室对学生的某种技能进行培训,培训时间短、规模小。故称之为微格教学或微型教学。 (2)特点: ①培训的人员少。一般每次有5-8名学生。通过不断轮换学生,以保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得到培训和个别指导。 ②培训时间短,每次课的时间在5-20分钟之间。在这段时间内对某种技能,某个动作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学生用较短的时间掌握一个技能。 ③内容专一,在教学培训中把内容进行分解,使综合性的教学技能分解为一个个单一的技能,如提示的技能、演示的技能、板书的技能等等。每次针对一种技能进行培训。提高了培训的专一性。 ④借助了电视摄、录像设备。在教学过程中,这些视听设备起这些作用:展示某种技能的范例,供学生学习和模仿;在学生模仿培训时进行记录,完成训练后,播放录像供师生评点分析,让学生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3)微格教学法实施步骤:确定要学习的技能——观看技能示范——角色扮演电视录像——观看录像教师分析师生讨论——进一步练习改进技能 第一步,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确定学生能掌握的技能,并做相应的教学准备; 第二步,利用电视录像把要学习的技能演示出来,也可由教师亲自示范出来,让学生观看相关技能示范; 第三步,让学生角色扮演,模仿表演前面观察的技能,同时电视摄录像设备录制学生的行为;第四步,师生观看学生表演的录像,及时获得反馈信息,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讨论,教师对其进行分析,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最后,学生根据反馈信息的观察和教师点评,做进一步练习。 第4章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1、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是指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2、教学设计的层次 以教学系统为对象的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 以教学过程为对象的层次—— 课堂教学设计 以教学产品为对象的层次—— 教学产品设计 3、教学过程设计的分类 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 4、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学习需求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编写目标体系,教学策略确定,教学媒体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 现代教育媒体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主要被学习者用来搜集、探索信息,解决问题的,扮演着学生认知的工具。 现代教育媒体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中主要起信息传递的作用。 5、教学内容的分类 认知学习类 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事实、概念、原理、技能、问题解决) 动作技能学习类 情感学习类(态度) 6、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 ABCD 模式(马杰的方法):A — 行为主体(学生)、 B — 行为动词、 C —行为条件 、 D — 表现程度 7、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 (1)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来选择教学媒体; (2)选择教学媒体的方法:确定教学媒体的使用目标;选择教学媒体的类型;确定教学媒体的内容。 (3)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目标可以分别表述为:展示事实、创设情境、提供示范、呈现过程、设疑思辨等。看课本100页图 8、教学效果评价的类型 教学效果评价的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实施时间 在教学前 在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之后 评价目的 初始技能分析 了解学习进程 调整教学方案 检验学习结果 评定学习成绩 评价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作业分析法、测验等 经常性测验、作业、日常观察 考试或考查 作用 查明学习准备和不利因素 确定学习效果 评定学业成绩 9、WebQuest的结构 绪言(Introdue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Resource)、评估(Evaluation) 结论(Conclusion) 10、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的学习评价的类型 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的学习评价的类型:案例评价,量规评价,文件夹评价 第5章 信息化教学资源 1、什么是多媒体教学软件? 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是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与超文本结构去展现教学内容,并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记录、存储与运行的一种教学软件。 2、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与类型 多媒性、集成性、交互性、超链性 (1)按使用对象分: 辅助教学型、自主学习型。 (2)按教学功能(表现形式)分:课堂演示型、问题求解型、个别指导型、模拟操作型、练习训练型、 资料工具型。 3、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流程 选择课题 教学设计 系统设计 文字稿本编写 制作稿本编写 素材制作加工 软件编辑合成 软件调试打包 软件试用评价 产品修改出版 计设本稿 作制件软 多媒体课件开发的一般流程:选择课题、教学设计、系统设计、稿本设计(文字稿本编写、制作稿本编写)、软件制件(素材制作加工、软件编辑合成、软件调试打包)、软件试用评价、产品修改出版。 4、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 系统知识框架结构设计、屏幕设计、导航策略的设计、交互界面设计。 5、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集成工具有哪些? (1)可视化语言编程工具 Visual Basic Visual c++ (2)多媒体创作工具 基于图标的工具:Authorware、方正奥思 基于时间的工具:Director、Flash 基于页面的工具:PowerPoint、Dreamweaver、FrontPage 6、多媒体素材制作工具有哪些? (1)文字编辑工具:写字板、记事本、word、wps (2)图形、图像编辑工具:PhotoShop、firework、 FreenHand 、 coreldraw 、PaintBrush (3)声音编辑工具:Creative Wave Studio(录音师)、 CoolEdit、 Audition 、Cakewalk (4)动画编辑工具:Flash、Ulead GIF Animator、 3D Max、 Maya (5)视频编辑工具:Ulead Video Studio(会声会影)、 Premiere、Movie Maker 7、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评价指标 (1)教育性: 1、选题恰当,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实际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入浅出,易于接受 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思维,培养能力 4、作业和练习典型,分量恰当,有创意 (2)科学性 (3)技术性 (4)艺术性 (5)使用性 8、网络课件的特点与类型 特点: ①可扩展性 ②交互性 ③易浏览性 ④可移植性 类型:(1)课堂演示型 (2)自主学习型 (3)协作学习型 (4)模拟再现型 (5)测验评价型 (6)趣味游戏型 (7)综合型 9、网络课件的开发流程 确定选题、教学设计、系统设计、稿本编写、素材准备、课件制作、使用评价、修改形成产品 10、网络课件的制作工具有哪些? (1)文字编辑工具:写字板、记事本、word、wps (2)图形、图像编辑工具:PhotoShop、firework、 FreenHand 、 coreldraw 、PaintBrush (3)声音编辑工具:Creative Wave Studio(录音师)、 CoolEdit、 Audition 、Cakewalk (4)动画编辑工具:Flash、Ulead GIF Animator、 3D Max、 Maya (5)视频编辑工具:Ulead Video Studio(会声会影)、 Premiere、Movie Maker 11、网络课件的评价指标 教育性、 科学性、 技术性、 艺术性、使用性 第6章 常规教学媒体 1、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 1)液晶投影仪可以接电脑,普通投影器和幻灯机不行。 (2)视频展视台可以放映投影片和幻灯片。 (3)调节投影机控制面板上: 变焦(ZOOM):改变画面的大小 聚焦(FOCUS):调整清晰度 图象位置(POSITION):调整画幅、对中 (4)投影机按投影方式可分为直投式、背投式,按信号处理方式可分为模拟式、数码式。 幻灯机的使用: 装片—架机—接线—启动—调焦—换片放映 投影器的使用: 调放映距离 — 改变光幅大小 调反射镜 — 改变光幅高低 调放映镜头—使影像清晰 2、投影教学软件的特点与类型 (1)、投影教学软件的特点: ①  既能提供以静止内容为主的放大影响和文字,又能模拟动态过程,有多种的表现方法和应用形式。 ②  能以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感染力强的影像,传授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③  使用方便、灵活机动、放映容易控制,便于根据教学需求进行组合、分解、选择应用。 ④  投资少、见效快、易普及、制作方法多、表现形式丰富,制作工艺和程序较简便,制作周期较短,既可大量印刷生产,又可由教师自行制作。 (2)、投影教学软件的类型: ①  按投影片规格分类:单片、长条片 ②  按投影载体分类:胶片投影片、电子投影片 ③  按教学方式分类: l 文字片:有预写式和边讲边写式两种,将讲课提纲、概念、定义、公式、定理、定律、试验步骤等下载投影片上。 l 挂图片:它的表现形式类似挂图。内容可以事先写画好,分步骤挡胶片显示或数码特技分步电子投影。 l 基图片:将基本图文事先写画在投影片上,放映时,教师便讲解基本图文,边用叠加式或书写式添加新图文内容。 l 复合片:将多张写画好的透明胶片重叠在一起,放映时,依次一张张叠加或揭开拿走,使图文内容由简到繁、由少到多复合式递增或者由繁到简、由多到少复合式递减。 l 活动片:活动片能模拟事物运动过程的各种动态,使图文内容产生动感。可设计成抽拉片、旋转片、线条片、橡筋片和偏振片等活动形式。 l 投影教具:将透明的物体模型、试验教具和实物、书本、图表等投影放大,显示其外形、内部结构及变化过程。 3、投影教学软件的制作方法 绘制法(步骤:打稿、描线、着色、组合装帧、编写使用说明书)、复印法、活动法(包括线条活动片、偏振活动片)、数码法(包括数码影像胶片、电子投影片) 4、电视教学软件的特点与类型 特点: ①  广播电视能实时、迅速、远距离、大范围传输图像、文本和声音,并且以传输活动图像为主的教学信息和体现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最为擅长。 ②  电视制作与动画特技手段,能突破宏观、微观限制,突出观察事物的重点和呈现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 ③  电视录像的再现功能,能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将过去的或外界的事物重现于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 ④  电视同时传输图像、文本、声音及多媒体信息,具有教育信息容量大的特点。 类型: 按教育目的分类:有思想品德教育片,知识教学片,技能教学片,体育教学片,美育教学片,劳动技术教育片,心理素质教育片等 按教学内容长度分类:整门课程、章节课程、专题内容、知识点内容的电视教学软件。 按教学组织分类:有课堂教学、远距离教学、协商学习、个别化学习的电视教学软件等。 按表达形式分类: (1)讲授型电视教学软件 (2)图解型电视教学软件 (3)表演型电视教学软件 (4)演示型电视教学软件 (5)综合型电视教学软件 5、电视教学软件的制作步骤 电视教学软件的制作,分为1、准备阶段;2、前期摄录阶段;3、后期合成阶段;4、评审阶段。前期摄录阶段是根据导演的分镜头制作稿本拍摄各种镜头素材。后期合成阶段是把这些镜头素材按最后成品的要求进行编辑、配音、合成等,从而得到符合要求的电视教学软件。 6、电视系统的组成? 摄像、传输、显像 第7章 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建设 1、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含义 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是指由信息化教育空间中的各种物理设备等信息基础设施组成的环境,这些基础设施主要由设备和教室、机房等组成。 2、信息化硬件环境的特征 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 3、学校典型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有哪些? 校园网、综合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课室(计算机教室)、数字图书馆、学习资源中心、微型教学系统。 4、综合媒体教室的常见类型与基本配置 ①幻灯-录音组合型:具备录音、幻灯的教学特点,同时传递视听教学信息,对教师操作技能和课堂组织技能要求较高。 ②录像-电视-投影组合型:教学设备普及使用方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负担。 ③标准多媒体型:功能全面、设备费用高,维护困难。对教师的操作技能要求高。 ④计算机-投影组合型:功能实用,投资少,操作方便。 5、微格教学系统的组成及实施过程 微型教学设备系统: (1) 主控室 (2)微格教室 微格教学的实施步骤: 确定目标 观摩示范 编写教案 试教录像 反馈评价 修改教案 重复练习 微格教学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要学习的技能,(2)观看示范,(3)学生角色扮演并进行录像,(4)观看录像、分析讨论,(5)进一步练习、改进技能。 6、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基本配置 学生机、教师机、服务器、集线器或交换机 7、学习资源中心的组成 根据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观点,学校内储存图书和多种现代教学媒体的场所称为学习资源中心。 第8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学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意义 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可以帮助教师教学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可以帮助学生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作为整合多学科的工具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 根据教学对象选择策略 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 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活动 优化组合各种媒体的优势,促进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通过学生学习结果作品化的形式,促进成果的共享交流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系统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信息素养。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 ①本位型课程模式 带疑探究——讲授示范——动手操作型 任务驱动——协作学习型 ②辅助型课程模式 群体——讲授型 自主——监控型 讨论型 ③研究型课程模式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 ①按照学生需求进行整合 ②创设信息化教学情景 直观情景的创设 虚拟情景的创设 思维情景的创设 问题情景的创设 合作情景的创设 ③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课程材料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结合所学专业举例说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途径) ①创设真实情境,精心导入新课 ②应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③计算机模拟,实验更清晰 ④搭建教学平台,开放学习环境 ⑤网页课件精讲,复习分层高效 ⑥交互反馈调节,评价及时准确 开发即时测试系统。利用一些计算机软件的交互性,制作一些可以自我测试的网页,学生可以自我测试,根据系统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自我调节学习。 开发网络考试系统。集组题、测试、阅卷、成绩分析等功能的考试系统,可以根据教师设置的组卷参数(如试卷标题、总题数、满分值、考察的知识点,平均难度、平均区分度、题型结构),自动组出一份符合要求的试卷,利用网络系统对学生进行即时的联机考试。教师依据考试系统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反馈,实现快速准确的教学评价。 1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