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德育反思.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10986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本文档共1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德育反思 有个专家说过,缺才的人难免误事,缺德的人必定坏事。作为教 师,我们也深有体会,体育失败培养出来的人是无法工作的废品,智 育失败培养出来的人是工作不好的次品, 而德育失败培养出来的人是 祸害人类社会的危险品。这个体会与陶行知的:“没有道德的人,学 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的论述不谋而合。正如西奥*罗 斯福曾说过的: “培养一个人的心智而忽略道德无异于给社会树敌。 ” 教育最根本的应该是“教人作人”, 陶行知早就告诫我们“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作真人”。我们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 主义道德的一代新人。 须知在人的诸多素质中, 思想道德素质是第一 位的,是起主宰支配作用的。不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不从 小提高他们的品行修养,长大便会缺乏职业道德,违反社会公德,组织家庭后也难有家庭美德, 这样的人即使学富五车, 于国于家又有多 大的用处呢? 让我们再来反思一下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些普遍做法: 学校到处是带 红袖章的执勤学生, 墙壁上写满强制性的标语, 诸如“严禁损坏公物”、 “严禁踩踏花圃”、 “损坏公物照价赔偿”等等, 给学生一种并不真实的 德育生活情境, 似乎遵守纪律是给执勤师生看的, 向老师问好是为了 不挨老师批评, 佩戴红领巾是为了不被值周生记上姓名扣分……完全 是一种被动的、客体性的、压抑的道德情境下生活,而一旦走出这样 的氛围走向社会,没有了约束,学生的道德行为可能走向反面,这样 的周而复始长期以往, 培养出的学生性格极易形成“双面人格”, 人前 一套, 背后一套。 这就是让广大德育工作者所困惑的德育实效性不强 的原因之一。其次,学用分离使思想品德的生面丢失了鲜活性,大多 学生只能在想象中学雷锋, 在作文里助人为乐。 学校一再增加了大量 的课程, 挤掉的恰恰是孩子参与社会实践和自我操作时间, 那种切身 的责任体验没有机会得以实践,使思想教育变成了空洞的说教。 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