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试论法国大革命后小农经济与现代化进程.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10294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6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法国大革命后小农经济与现代化进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试论法国大革命后小农经济与现代化进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试论法国大革命后小农经济 与现代化进程 学位申请人: 指导教师: 学位类别:历史学硕士 学科专业:世界史 授予单位: 答辩日期:二○一○年五月 Classified Index:CODE:10075 U.D.C:NO:20070581 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History Test theory following the French Revolution Small-peasant economy and modernization process Candidate:Shen wei tao Supervisor:Professor Song Dong Lia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Master of History Specialty:World History University:Hebei University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May,2010摘要 摘要 本文力图从大革命后到20世纪70年代一个长时间段来考察法国历史上小农经济对法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为说明这一问题,将文章分为四章。第一章:法国大革命后至二战前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存在原因。第二章:法国大革命后至二战前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不利于现代化进程。主要表现在不利于法国的农业机械化、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城市化。第三章:二战后,法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完成了对小农经济的改造,加速了现代化进城。结语。大革命后的小农及小农经济已经变成现代化发展的阻碍力量,要加快现代化进程,就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对小农及小农经济进行改造。 关键词现代化小农经济法国Abstract II Abstract This paper seeks from the impact of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due to the small-peasant economy in French history examined from the French Revolution to the 1970s.To do it,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Chapter I:The development and existing renson of the small-peasant economy from the French Revolution to the second world war. Chapter II:The long being existence of the small-peasant economy is not conducive to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industrialization,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urbanization. Chapter III: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the French government has comple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mall-peasant economy by various measures,it accelerated the modernization of city. Conclusion.Small-peasant economy after the revolution has become obstacles to modernization efforts.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we must seize the historic opportunity to transform small-peasant economy. Key words Modernization Small peasant economy France目录 III 目录 序言·········1 第1章法国大革命后至二战前的小农经济··········3 1.1小农经济的含义与法国小农经济的特点··········3 1.2法国大革命后至二战前各阶段的小农经济··········4 1.2.1法国大革命后到第一帝国时期的小农经济·······4 1.2.2从波旁王朝复辟到1848年革命时期的小农经济········6 1.2.3第二帝国时期的小农经济················7 1.2.4 19世纪末到二战前的小农经济··························8 1.3大革命后到二战前小农经济存在的原因······9 第2章小农经济与现代化进程·························11 2.1小农经济与农业现代化·······················11 2.2小农经济与工业化······························15 2.3小农经济与政治民主化··················17 2.4小农经济与城市化····························20 第3章二战后小农经济的改造与现代化的加速·········24 3.1二战后小农经济的改造·························24 3.2二战后现代化的加速····························27 结语·········································30 参考文献·········································31 致谢············································34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35序言 序言 法国大革命拉开了法国现代化的序幕,此后在法国的政治舞台上,共和与帝制交替,时而激进、时而倒退。与政治领域的大起大落、生动多姿相比,法国的经济,特别是农村中,几乎没有什么发展。法国的小农经济在法国历史上长期存在,法国现代化进程又很漫长。小农经济与现代化进程之间是否存在某些关系?小农经济对现代化进程是否有延缓作用?这引起了我的研究兴趣。研究法国小农经济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理论方面,通过研究这一课题,可以了解法国从大革命后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间段内的小农经济和法国现代化的发展状况,搞清小农经济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知道法国怎样对小农经济进行改造,加速了现代化的进程。现实方面,法国素有“欧洲的中国”之称,与我国有着惊人的相似的地方,法国从小农为主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的转型的历史经验,可以为我国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正是从这点出发,我选择了法国大革命后小农经济与现代化这一论题。目前国外的论文和专著中,涉及到研究法国小农经济的有: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关于法国小农的社会关系犹如一个口袋里装的许多马铃薯的比喻至今被人们引用。克拉潘所著的《法国与德国经济1815—1914》,这部著作集中对法、德两国在1815—1914年的各经济部门进行比较,其中只有少部分涉及到农村经济,有一些数据可供参考。法国学者勒费弗尔和索布尔对法国农民的研究集中在法国大革命至1848年这一时间段内。马克·布洛赫所著的《法国农村史》是论述法国农村的专著,根据整体史观和多因素论,采取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古代、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的法国农业生产进行了分析。约瑟夫·克拉兹曼所著的《法国农业》和《法国农业政策——错误的思想观点与幻想》两本书,都是论述农业经济方面的著作,对法国农业领域内的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对小农经济的发展过程论述较少。英国学者罗杰·普赖斯《法国乡村现代化》,他从50年代开始的交通革命和市场变革入手,论述法国农业如何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英国学者尤金·韦伯《法国农民变成法国人》,作者论述了1870—1914年间法国农民物质生产和生活条件的转化等。在我国法国史研究领域,有一批法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的专著。如马生祥先生所著的《法国现代化》一书,该书从工农业发展到宪政改造,从意识形态到社会生活,从政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党制度到人的认知,从城市崛起到人口转变,几乎涉及了法国现代化的全部领域,是我国学术著作中全面阐述法国现代化历史过程的第一部专著。其中的对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论述尤为精辟,很值得借鉴。金重远先生所著的《20世纪法兰西》也对法国的现代化作了论述。洪波先生所著的《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和国》,端木美、周以光、张丽所著的《法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沈坚先生所著的《近代法国工业化新论》等,这些专著都是着重论述法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方面。现在还没有对法国小农经济与现代化进程关系阐述的专门论著。至于较多的论述法国小农经济与现代化的论文有:陈崇武先生的《关于法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特征问题》,将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作为法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阻碍因素和特征之一进行论述。张庆海先生的《大革命前后法国农业近代化的本质特征》认为大革命前后小农经济的特征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大革命后的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张小荣先生的《近代法国经济发展缓慢原因的研究》认为小农经济的存在是法国经济发展缓慢原因之一。这些论 文各有侧重,各有可取之处,但多侧重一点,多注重理论分析,考察一个短时段,没有数据对比和宏观分析。到目前为止,在我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尚未见到在较长时段论述 法国小农经济与现代化进程的专著和论文。本文要论证的结论是:要加速现代化进程,必须抓住历史机遇改造小农经济。法国大革命后小农经济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正说明这一点。大革命后小农经济长期存在,且法国政府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错失了改造小农经济的历史机遇,延缓了法国的现代化进程。二战后法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完成对小农经济的改造,现代化进程加速。本文在写作时采取了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等方法。本文在论述时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介绍法国从大革命后至二战前,这一时间段内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原因。2、法国从大革命后小农经济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3、二战后,法国是如何对小农经济进行改造,加速现代化进程的。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从宏观上理出法国小农经济的发展脉络。2、通过对一些数据的分析,说明小农经济对现代化的影响。 第1章法国大革命后至二战前的小农经济 第1章法国大革命后至二战前的小农经济 1.1小农经济的含义与法国小农经济的特点 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社会的基本经济形式,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存在过,而且不少国家和地区现在在农业领域中仍然存在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是自然经济的产物,多存在于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国内外许多学者(学派)对小农经济的研究广泛而深入,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著书立说来阐述自己的真知灼见,为我们今天和以后研究小农经济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很好的借鉴。其中宋圭武先生在《小农问题研究》一文中提出要分清小农一般和小农特殊两个不同范畴的见解独到。他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所描述的小农是小农形态在封建社会或在较为落后生产水平下小农的表现形式,是小农的特殊形态。·····小农的一般特征应是:(1)是小块土地的所有者和经营者;(2)以家庭为单位;(3)生产有一定的自给性。”并且宋先生还考查了小农演进的轨迹,提出小农演进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古典小农、宗法小农、商品小农、现代小农等几个阶段。笔者认为小农经济是小块土地所有者或经营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活动。但对于具体国家,具体时间段的小农经济的研究,应该结合其具体情况总结其特点。本文的论题为“论法国大革命后小农经济与现代化进程”,涉及到法国的小农经济。马克思在论述法国小农时说:“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不产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这种隔离状态由于法国交通不便和农民的贫困而更为加强了。他们进行生产的地盘,即小块土地,不容许在耕种时进行分工,应用任何科学因而也就没有任何多种多样的发展,没有任何不同的才能,没有任何丰富的社会关系。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因而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一小块土地,一个农民和一个家庭;旁边是另一块土地,另一个农民和 另一个家庭。···这样,法国国民的广大群众,便是由一些同名数相加形成的,好像一袋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1]这段论述出自马克思所著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该文写于1851年12月—1852年3月,按写作时间,这段论述应该可以反映当时法国小农及小农经济的情况。通过马克思的论述我们可以总结一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下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小农经济的一些特点:(1)人数众多,(2)以家庭为单位,(3)小块土地,(4)彼此孤立,(5)自给自足。本文所说的小农经济即是具有以上五个特点的小农经济。 1.2法国大革命后至二战前各阶段的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在法国历史上很早就存在。到旧制度末期,法国农村中有教士、国王、农民和资产阶级等几种土地占有形式,法国许多农民有自己的土地。当时,法国人口有270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0%至84%,即2300万左右。其中农业人口中自由的小农占89%。[2]但他们只占有全部耕地的35%左右,而且主要集中在山川地带,他们深受封建剥削,生活极端贫困。至大革命前,“估计赤贫的农民共有150—200万,大部分赤贫的农民,不是变成佃农,就是沦为乞丐,只有很少的人能在城里找到工作。”[3]1.2.1法国大革命后到第一帝国时期的小农经济法国大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封建制度,取消了封建特权。土地问题的解决经历了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三个时期。其中,雅各宾派时期的土地政策影响较大。雅各宾派取得政权以后,先后颁布了三个土地法令。“6月3日法令规定:把逃亡者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允许贫农在10年内分期偿付地价。6月10日法令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农村公社的公有土地。7月17日法令规定:宣布无偿废除一切封建权利和义务,销毁一切封建契约,隐藏文契者将被判处监禁。”[4]雅各宾派时期土地政策对以后的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雅各宾派执政时期无偿废除一切封建权利和义务,销毁一切封建契约,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这为小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第二,自由小农的存在为小农的分化,为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第三,雅各宾派执政时期的土地政策造就了更多小农,这些小农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生产中,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第四,雅各宾派是以拍卖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资产阶级受益最大。大革命后的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即贵族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村社土地所有制。这样,小农与贵族、资本家相比就处于不利的地位。第五,农民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土地,使农民背上了沉重债务负担,为农民深受高利贷的剥削埋下了祸根。雅各宾派执政时期的土地政策对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来说,既创造了条件,又设置了障碍。大革命后的小农是获得土地的,满心高兴的小农,但又是背上沉重负担,前进途中荆棘密布的小农。第1章法国大革命后至二战前的小农经济那么当时的贵族和资本家在获得土地以后是否采取资本主义大农场的经营方式呢?回答是否定的。“地主贵族和农业资本家不像英国农场主那样热衷于扩大农场经营,而执意要将土地分成小块出租,租佃条件与大革命前大致相仿。对分制租佃仍然很普遍,许多被对分租佃盘剥而负债,有交不起沉重的土地税的农民被迫把土地抵押出去。大量土地落入农业资本家手中,他们把土地分成小块,再组给那些缺地或少地的农民。这种土地的集中只能起到阻碍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的作用”。[5]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法国大革命后土地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农业领域中的落后的经营方式依然如旧,农业领域中小农经济依然占有绝对优势。在督政府时期,农业方面的政策是继续拍卖国有土地,并分小块出售,停止分配农村中的公有土地。这一政策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雅各宾派执政时期的土地政策的作用,但同时又延缓了农村发展的步伐。在执政府时期,拿破仑认识到农业至关重要,他不仅维护小农土地所有制,而且把大力发展农业。他为促进农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组织群众排干沼泽,扩大耕地;兴修水利,保证灌溉;严禁破坏森林,保持生态平衡;实行作物轮作制,配置推广 新品种;采用新技术,种植葡萄和发展畜牧业;努力提高产量和谷物售价等。拿破仑在推进农产品种植的专业化和商品化上有新的突破。表现在:1811年3月颁布法令划出8 万公顷土地种植甜菜,开办6个讲习制糖的学校,帮助农民种好甜菜和发展制糖业。所有这一切措施都刺激了小农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更加重视农业,他说:“农业,是帝国的灵魂,是帝国首 要的基础。”[6]他从维护统治稳定的需要出发,在法律上保护小农土地所有制。他颁布《法典》,肯定新的土地关系,保障农民在大革命中取得土地的合法权利。另外还规定废除 长子继承制,确定每个继承者之间都有同等分配遗产的权利。拿破仑时期土地政策对法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保护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第二,使土地的所有权更加碎化,单个农户占有的土地面积更小。第三,小农的数量进一步增加,更多的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从事其他行业。第四,为其发动战争,准备了誓死效忠的兵员。以上我们介绍了从雅各宾派专政到第一帝国时期的农业政策及其对小农经济的影响,可以看到这一时期,法国的特别是拿破仑执政时期农业在不断向前发展。例如:从1790—1812年粮食产量增加了10%,1804—1809年小麦连年丰收。[7]这是小农获得土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地后,小农经济本身发展的结果,也是拿破仑执政时期支持保护小农的结果。但在第一帝国后期,拿破仑与封建贵族妥协,正如拿破仑自己所说:“把逃亡者的产业全部物归原主”。[8]那时贵族仍然占有大量地产,例如,在诺尔郡,1802年贵族占有土地的12%,[9]。贵族们对农民继续保持封建式的剥削,对农民的剥削依然采取地租分成制,有时分成制甚至占到农民收益的一半,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前半期。[10]另外加上连年战争,大批农民被征去当兵,从1800—1814年,约有300万人,被征入伍,[11]几乎占全国人口的15%,这样农村劳动力日渐枯竭,农业走向衰落。1.2.2从波旁王朝复辟到1848年革命时期的小农经济第一帝国崩溃,波旁王朝复辟,极端君主势力得势。1825年4月27日颁布了《赔偿亡命者10亿法郎的法令》,“国家用10亿法郎赔偿在大革命中的损失,其数目比1790年没收他们土地的收益大19倍。”[12]这些旧式贵族对土地的经营征税依然采取实物地租形式。这种土地的集中及经营方式非但不能促进农业的进步,而且还严重影响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租地的小农无法投资改善种植的技术和设备,这些旧式贵族对土地的经营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所得的地租部分,一些想投资建设大农场的资本家只得将资本投到其它领域或国外。这一时期法国农村的状况与前比较变化不大,农民土地大部分是小块,小农承受多种剥削。到了七月王时期,农民的处境每况愈下,土地越来越分散,土地税的压榨越来越重,高利贷的盘剥日益严重,农民负债累累。七月王朝末期,农民的抵押债务竟达80亿法郎,“等于英国全部公债每年利息的总和”。 [13]农民所缴纳的各项税款总额,占他们年收入的将近三分之二,1840年法国农民“平均每人的所得还不到25法郎”。[14]这时的农民身背重债,土地被抵押,他们已经成为有名无实的土地所有者。1845年以后,法国农业、工业、财政就出现了不景气的现象,加之来自爱尔兰和弗兰德尔的马铃薯病虫害又迅速传播到法国各地,致使法国的主要农作物——马铃薯减产25%以上。1846年法国又遭遇炎热干旱天气,致使小麦和豆类歉收,法国的主粮因此受到威胁,引起粮价猛涨。粮食歉收和粮价飞涨,使农民生活更加艰难。1848年法国爆发革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这一时期,小农的情况不仅没有好转,而且进一步恶化。农业收成时还时坏,土地分散严重,小农拥有的土地面积更小,农民的赋税沉重,高利贷剥削严重,抵押债务仍在增加。在1848年革命中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顾人民死活,在3月16日颁布法令规定,对农民所缴纳的土地、动产、门窗和营业4种直接第1章法国大革命后至二战前的小农经济税每法郎增收45生丁的附加税。由于土地所有权的不断分割,法国当时的土地所有者约有700万,4种直接税每法郎增收45生丁的附加税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而引起农民的不满和反抗。从复辟王朝、七月王朝到第二共和国,小农的经济状况呈下降趋势,他们在资本家、贵族、高利贷者和国家的压榨下分化、破产,不是有的成为农业资本家,有的成为产业工人,而是绝大部分沦为佃农、流浪汉、乞丐。农业中的土地虽然在集中,但实质上落后的经营方式依然大量存在,小农经济、租佃制、分成制依然盛行。 1.2.3第二帝国时期的小农经济 第二帝国时期被人们称为“农业的黄金时代”,这与拿破仑三世有着很大的关系。“在第二帝国诞生之际,农业就技术水平而论,仍旧近似18世纪末的状况。农民们使用旧法耕种,农具尚无明显改进。早已过时的罗马时期摆杆步犁仍在南方使用。南方实行两轮耕制,北方三区轮耕。仅弗兰德尔和诺曼底地区比较富庶,这些地方按英国方式经营大型农业。[15]可是,在拿破仑三世上台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农业进步。表现在:第一,耕作制度更新和耕作技术改善,逐渐取消了南方实行的两轮耕制,北方实行的三区轮耕,“据1840—1841年的统计材料,法国耕地面积为1903.1万公顷,休耕地面积为771.2万公顷。”[16]“1860年前休耕地面积已减少三分之二,19世纪末减少到最少限度。”[17]总之,在第二帝国时期修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休耕地由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75%,减为9.47%。[18]第二,积极鼓励开荒,可耕地面积扩大了150万公顷,耕地面积达到2650万公顷,达到了法国历史上耕地面积的最高水平。第三,各种农作物的种 植面积增加,亩产量也不断增加。“小麦种植增加了18%,燕麦增加了8%,···甜菜种植增加了130%,亚麻增加10%,···土地面积1870年达120万公顷,比1852年增加 42%。50年代法国小麦产量每公顷1000—1200公斤,60年代末达到每公顷1500—1800公斤。”[19]第四,农场使用的农业机器逐渐增多。据统计,1862年法国有播种机10853 架,打谷机100733架,收割机8907架,干草收割机9442架。[20]到1892年,播种机增加到52327架,打谷机增加到234380架,收割机增加到23432架,干草收割机8753架。 [21]第五,农业发展较快。1852—1862年,法国农产品每年增长3.2%,其中1855—1860年每年平均增长率达19世纪的最高峰3.39%,第二帝国前后其他各个时期无法与之相比。就农业产值而言,1812年为30亿法郎,1850年增加为50亿法郎,1870年为70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亿法郎。[22]通过以上我们对第二帝国时期农业的介绍可以看出,在拿破仑三世政策的推动下,农业进步明显,小农经济又有一定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第二帝国是农民的帝国。应该看到,拿破仑三世政策的受益者不仅有资产阶级,而且也包括众多的小农。“波拿巴代表一个阶级,而且代表法国社会中人数最多的一个阶级——农民”。[23]第二帝国时期农业进步是明显的,但小农经济仍然在农业领域中占优势。“在第二帝国时期农村人口为2640万,可耕地面积2650万公顷,农村人均耕地1公顷。但事实上土地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多数人缺少甚至没有土地。占地4公顷以下的小农占农村人口的五分之四,他们只占有全部耕地的五分之一。占地50公顷以上的大土地所有者仅占农村的0.9%,却占有耕地的27%。···1852年经营10公顷以下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的68%,而在1862年上升为75%,经营40公顷以上的大农户之占总农户的4.8%”。[24]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小农的情况开始恶化,“他们从大革命时期所得到的一半土地已抵押出去,尽管他们已经成为自己土地名义上的主人,但仍死死抱住小块土地不放,在经营上墨守成规,很少使用机器和化肥,对工业品的需求很低,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即使破 产也不愿进城务工。”[25]法国农民对于土地的这种依恋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1.2.4 19世纪末到二战前的小农经济 在19世纪80年代以后,小农的数量及拥有土地的数量开始减少。据统计“1882年占地在10公顷以下的小农占总农户的85%,占土地的35.3%”,[26]“到了19世纪90年代初,约有3600万公顷土地(约占农地的74.5%)以掌握在13万大地主和71万富农手中,在农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但只拥有1200万公顷土地(约占农地的25.5%)的小农和贫农仍在苦苦挣扎,不愿退出自己的阵地。这种情况到20世纪初并无变化,1908年,38%的法国农庄每户只有1公顷左右的土地,另有46%的法国农庄,每户占地1—10公顷,他们共占有全国土地面积的28.8%,与此同时,71.2%的耕地却由大农户掌握。”[27]通过上面的引用我们可以发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小农在农业领域中已不占优势,但他们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损失巨大。“死亡官兵达131.5万人,占被动员人数的16.5%,占18—27岁男人的27%,其中,60万人变成残废。···222132所工厂、公共建筑或住宅被毁坏。342000所部分破坏。3259564公顷土地变成废墟或荒地。···谷物产量由1.74第1章法国大革命后至二战前的小农经济亿担下降到1.06亿担,草料由9.59亿担下降到5.6亿担。据财政部统计,法国遭受的物质损失总数达1340亿法郎”。[28]法国这一时期的小农的处境应该是十分悲惨的。“30年代的危机对于法国农业产生了极大影响。危机使农产品价格猛跌,农业投入锐减,再加上工农产品间的剪刀差不断扩大,引起农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甚至大批自耕小农破产。”危机中,法国想通过改革摆脱危机。但是1936—1937年的改革以失败告终,法国在不利的情况下投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29]费尔南·布罗代尔先生对这一时期 的情况作了这样的概述:“在1939年,法国农业社会还呈现出许多古老的现象,由于受到危机的影响,现代化局限于诺尔和巴黎盆地的肥沃平原的极少数进行大面积耕作的农场。战争的破坏远远不止妨碍了自然界的发展,他是农业回复到古老的面貌,它扩大了混作,它将低了农业生产率,他扩大了农民的自身消费,它使物物交换东山再起”。[30]在这一时期小农经济仍在农村中占有一定比重,并有所恢复。“据统计1929年时,自耕农仍与1892年时一样,占农民人数的15%。 [31]1.3大革命后到二战前小农经济存在的原因为什么小农经济在大革命后到二战前这一时期长期存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从小农本身看,大革命以后的小农成为了小块土地的所有者,对于来之不易的土地,他们倍加珍惜,他们拼命地维护并想扩大自己所拥有的小块土地。他们想保持现状,不允许再发生变革。大革命后的小农已经不在是革命中摧毁封建制度的革命的力量,而转化为一切社会进步的绊脚石。第二、一些获得地主贵族和农业资本家采取分成制或租佃制经营土地,这两种经营方式在本质上依然是小农经济。土地的集中并没有带来生产方式的转变。第三、农村公社中公有土地、公共牧场和森林的存在,散见于农村中的小工厂,延缓了小农的破产。第四、正是由于小农的保守性,使想投资于农业的资本家望而却步,小农经济缺乏变革的外力。第五、法国的高利贷者抓住小农极力保住小块土地的心里,借贷给小农,也延缓了小农的分化。第六、法国政府一直奉行保护保护小农经济的政策,最具代表性的是拿破仑颁布的《法典》。第七、从这段时间的历史看,法国政治斗争激烈,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为小农经济的存在提供了客观条件。第八、近代法国工业落后、工业结构不合理。近代法国工业的发展有两个特点:(1)小企业(家庭企业)一直占很大比重。(2)工业品中,奢侈品的生产一直占优势。这两个特点使法国的工业化起步晚,机械化和生产专业化水平低,导致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无法进入工业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领域。总之众多的原因造成法国小农经济在大革命后至二战前长期存在。这一时期也是法国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小农经济长期存在这一客观现实,将对现代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第2章小农经济与现代化进程 第2章小农经济与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理论实际上是二战后出现的,在学术界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它已经成为一种备受人们关注的社会思潮。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一批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就相继开展了对现代化的研究。1951年6月,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经济增长委员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文化变迁》的杂志编辑部,举办了一个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学者、教授在会上讨论了贫困、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大家认为使用“现代化”一词来说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比较确切。此后“现代化”一词便被广泛使用,对现代化的研究也如火如荼的展开了。1958年丹尼尔·勒内出版了《传统社会的消失:中东现代化》一书,在书中他认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就是现代化。随后,在60年代,西方相续出现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现代化研究著作,如1960年出版的罗斯托的《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1966年出版的布莱克的《现代化的动力:比较历史研究》等等,至此可以说现代化的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在诸多的现代化理论中,虽然不同学派 和不同学者对现代化的理论和定义有所不同,但学者们普遍接受现代化有两个基本内涵:一指发达国家自工业化以来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二是指发展中国家在不同领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过程。[32]不管是“深刻变化”,还是“发展过程”,两个基本内涵都侧重在现代化的“化”上。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时间较早,水平较高,发展中国家必然是一个追赶的过程。两个基本内涵实质上都是推行一种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或是一种生产方式的扩张问题。这种生产方式就是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一个国家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必然会带来其它领域的变化,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就是实现现代化的过程。笔者认为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它涉及到多层面的转变。概括起来有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世俗化和理性化。 2.1小农经济与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从“粗放低效封闭的自给性农业转变为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武装的集约高效持续发展的开放式商品农业的过程”。[33]在不同时期,理论界对农业现代化标准的概括有所不同。20世纪50年代普遍以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肥化这“四化”来概括农业现代化的标准。以后虽有变化,但基本上仍是这“四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化”的变化或延伸。20世纪80年代以来,理论界则以现代科技(尤其指生物技术)、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现代农民等来概括农业现代化的标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认为生态农业或可持续发展农业才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准。笔者认为农业现代化中机械化、集约化最具代表性。法国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如果从18世纪50年代法国开始农业革命,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70年代中期农业现代化完全彻底实现, 它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多的时间。笔者认为法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过程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小农经济的存在是重要原因。首先,由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使法国农业实现械化漫长而艰难。法国大革命废除了土地贵族的封建特权,为小农经济的提供了条件。但是“大革命对农村经济的改造很少,直到19世纪中叶,土地结构、生产技术和生产率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34]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法国农民用来劳动的工具很少发生变化,手工工具占绝大多数。小农资本有限,好的只能勉强糊口,差的举家借债,根本没有能力购买近代化的农业生产工具。“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法国还通用的唯一一种农业机械就是旧式打谷机, 通常用一匹马或一头骡拉动。它几乎只限于在北方使用,并且在那里也不普遍。”[35]在19世纪50年代,一位法国学者这样写道:“如果13世纪的农民来参观我们今日的农庄, 也不会受到很大震惊”。[36]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克拉潘在描述19世纪法国农业技术的状况时指出:“一个法国学者在十九世纪刚过一半时描写法国一个进步省份的中世纪式的 农业,曾提醒他的读者们注意‘我国农业在将近八个多世纪中一直所处的停滞状态’,我们将要描写的所有一切方法,今天几乎都在被我们的耕种者应用者。”[37]即使具备了 近代化的农业生产工具,众多分散的小土地也不利于机械的使用和推广。例如,“收割机在1860年代开始在巴黎地区使用,但是1890年代以前,法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出现,1887年全法国仅有35000台收割机。”[38]这些机械大部分是在较大的农场中使用,小农很少使用,“25英亩以下的小农几乎没有任何机器。”[39]1882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法国共有农户567万,那么,平均每133户拥有一台收割机。[40] 而同一时期的的德国,由于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据统计,1882年德国已有836个农场使用蒸汽犁,6.4万个农场使用播种机,2万个农场使用收割机,37.4万个农场使用打谷机。到1907年使用,已分别达到2995个,29万个,30.1万个和143.6万个。[41]小农为什么在很长时间内拒绝或很少使用农业机械呢?从上面看,有两点原因:一是小农贫第2章小农经济与现代化进程穷,没有钱购买机械。二是土地分散,不利于机械化的开展。还有可能有如下原因:一是人手多,不需要机械。二是使用机器和维护机器会增加成本。三是不懂使用机器和维护机器需要技术。从这些原因上看小农经济的存在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其次,由于法国小农的长期存在使法国农业集约化漫长而艰难。农业集约化是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必由之路。农业的集约化表现在:土地等生产资料的集中,单位面积上投入的人力少、技术含量增加,以市场的需要进行规模化的商品生产等。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集约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农业的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农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才能为农业机械提供用武之地,才能使农产品的商品化率不断提高。农民实现了增收,农民才能有资金用于购买机械和消费。农业集约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资本主义大农场。而在法国历史上小农经济的长期占优势正与农业集约化相背离。大革命前小农土地所有制在法国历史上就存在。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执政时期的土地政策造就了更多小农,这些小农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生产中,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在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为了维护统治稳定,从法律上维护小农土地所有制。颁布《法 典》肯定新的土地关系,保障农民在大革命中取得土地的合法权利。另外还规定废除长子继承制,确定每个继承者之间都有同等分配遗产的权利。拿破仑时期土地政策使土地的所有权更加碎化,单个农户占有的土地面积更小,当时法国的小农大部分是不足5公顷,甚至是不足1公顷的小小农。据统计“复辟王朝时期的小农有558万小农的总占地面积为1480×104hm,平均每人占有2.65公顷”。[42]在第二帝国时期农村人口为2640万,可耕地面积2650万公顷,农村人均耕地1公顷。···占地4公顷以下的小农占农村人口的五分之四,他们只占有全部耕地的五分之一。占地50公顷以上的大土地所有者仅占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