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也谈重建课堂
坪溪中学 侯雄华
说实话,我并不懂得重建课堂的真正内涵,借此机会与大家一起学习,所谓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它的核心理念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它的主要内容为: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按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重组教学内容;综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定位为:使学生努力学会不断地、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努力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对以上内容我很难理解,但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似乎有类似之处,(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五)、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六)、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这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的创造教育思想,指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儿童。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此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与我国目前培养创造型人才和创新精神的时代精神相符合。
有人把重建课堂概括为四个问题:
一是实现《导学案》从“试题化”转型为“问题化”。新课堂主张学习就是与教材文本的对话。学习不仅仅是对教材文本知识的认同、接纳、识记、收藏,而且,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发现和创造。
二是实现从“教”的问题转型为“学”的问题。 “教”的问题是为了“学”而设计的,如果说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素质的核心,那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就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这里有个“我问效应”。所谓“我问效应”就是指学生往往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比他人提出的问题更情愿投入精力去探索解决的心理现象。学习难买“更情愿”。“更情愿”就是“更投入”,“更投入”才会“更高效”。
三是实现从“小问题”转型为“大问题”。 “小问题灾难”是扼杀学生系统思维品质的罪魁祸首。所以,我们要树立大问题意识,要启发学生学会系统思考问题,系统提出问题。另外,还要学会集约提问。逐步的适应“问题不放单,一放就是三。集约求高效,自主添空间。”
四是实现从单一问题类型转型为多元问题类型。从问题类型而言,一般可分为三类。一种叫做“呈现型”问题;一种叫做“发现型”问题;一种叫做“创新型”问题。我们的课堂中 “呈现型”问题有点滥,“发现型”问题较少见,“创新型”问题更罕见。这也普遍反映了我们课堂价值实归的问题。重视“记忆之学”,忽视“探索体验”,匮乏“创新实践”。更为可悲的是,把原本属于“发现型”、“创新型”的问题,蜕变为“呈现型”问题来“记忆”,学生探索、创新的潜能就是这样被活生生的打磨掉的。学生的探索、发现、创新能力是以相应类型问题的解决为凭借的。给“发现”一个地位,就是给“探索”一个空间;给“创新”一个关照,就是给“个性”一个恩典。
以上是专家的观点,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些许体会,请大家多多指教。在2007年我第一届毕业班的数学中考复习中,在学生学习成绩无法提高的苦恼中,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式,我觉得当教师讲解让大多数学生不能进入学习状态的时候,是我们应该寻求改变的时候,我把学生按学习成绩分成12个小组,每组6人,组长一名,负责该组的学习和纪律,副组长一名,协助组长管理2名学生,六人坐在一起,组长和副组长坐在中间,方便与组员交流和讨论。每周召开组长会议,反映该组的学习、纪律情况,在上课过程中,我只提醒学习不认真的同学和解决疑难问题,且要求遇到问题组内无法解决时可以由组长之间相互讨论完成,在实行了一个星期后,同学们都反应这个方法很好,对大家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一些平时上课不太认真的同学也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主动提问,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经过二个多月的分组讨论学习,在中考中取得了好的成绩,优生和及格的人数都有很大的提高。然后又在C94、C101两个班都使用了这个方法,并且在新授课中加强了预习学习和讨论学习,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两年我先后在两个七年级使用此方法,但效果并不好,我经过反复分析,最近几年的学生学习厌学情绪比较高,学习意识淡薄,作业抄袭现象极为普遍,在讨论学习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借此讲话甚至吵闹,纪律难以管理。当我问同学为什么不好好学习时,我得到的答案是我不懂,不会做,甚至不想学。做为一个七年级的学生,他已经自主地关闭了学习的大门,封闭了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欲望,这是十分可怕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愿,独立学习的意识,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至于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只要能达到以上效果,我认为都是可取的。正所谓教有法而无定法,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自主的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所以我认为重建课堂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学的育人价值,解放学生,归还学生自由,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我的优势,找到自我学习的价值。我想这应该是大家所认同的,但要达到这一点,仅仅依靠重建课堂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当我们以一次考试作为一个学生的最主要衡量标准、甚至决定一个学生一生命运时;当我们把教育的所有责任都让教师来承担时;当我们把所有优秀教师的能力都强加给一个教师并期待他去完成时;当我们以学生的安全为由禁锢学生的自由,禁止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教育本已经失去了自由,教师已没有了教学的自由,学生已没有自主学习的自由。作为一个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我在此大声呐喊: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全体公民的应尽义务,国家、政府、社会、家庭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教育的这场大变革中来,归还教育环境以自由,归还教学者以自由,才能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才能真正回归教育的实质,实现教育的育人价值,让教育为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而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巨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